金华一中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对下面这一情节,以下选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A. 林黛玉认为紫鹃多此一举。

B. 林黛玉感激紫鹃费心想到。

C. 林黛玉害怕被薛姨妈误解。

D. 林黛玉借此奚落宝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表述为,“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可知,黛玉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借此奚落宝玉。

故选D。

23.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认为贾宝玉喜欢这幅对联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不喜欢,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表述分析,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厌恶仕途经济,厌恶官场上的蝇营狗苟,他对封建社会的“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不可能认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题干要求“你认为贾宝玉喜欢这幅对联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从
题干的要求看,此题有探究的意味,考生首先呈现自己的观点,再一,“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这一要求,考生的观点应该是“不喜欢”,然后结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阐释为何贾宝玉不喜欢这幅对联,言之成理即可。

具体分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本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但在《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特指贾宝玉所及其讨厌的人情往来、科举仕途,也就是封建制度希望人们遵守施行而一般人也真的就这样遵守施行的那一套规则以及伦理文化,而贾宝玉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

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

根据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他是不可能喜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对联的。

在封建时代,贾宝玉的态度具有进步意义。

【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五、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

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

“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无需C位,亦绽光华
央视春晚小品中“抢C位”的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人们无处不在拼“C位”、搏出位,广告牌的正中央、舞台的首席、追光灯的焦点……仿佛身处“核心位置”,便能将世人灼灼瞩目的目光披在身上。

然而C位虽为社会分工的各类中心位置,却并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位置。

做最好的自己、不懈追求进步,便无需借他人之光辉,人生何处不能绽放自己的光华?
做最好的自己,人生舞台处处皆是“C位”。

纪德说:“如果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更有价值,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燃烧得更炽热些。

”所处的位置是否是“C位”,并不能决定你的价值,若是“报春”而“不争春”,待到山花烂漫,也可以丛中傲然。

小提琴家盛中国一曲《梁祝》将中国的民族之声传向世界,他曾在多少音乐厅中演奏,但当他在街头接过残障艺人的提琴,卸去了“C位”的光辉,一曲清越琴音亦能引无数行人驻足,翩然离去时只留下“中国”二字。

“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夫妇,三十年坚守祖国版图上的一个偏远小岛,远离社会生活的“C位”,却在荒岛上种下千百棵果树。

多少风浪中的日夜,他们站成灯塔,为国守岛,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书写灿烂岁月,这璀璨丝毫不输聚光灯下“C位”的耀眼光环。

人生、社会、国家的舞台上不仅仅有“C位”,也有属于每一个劳动者、奉献者、追梦者的位置,即使不处“C位”,尽善值守,燃烧生命,便也是一种至高的价值。

不处于“C位”也可以是精彩,是高贵。

“C位”,不是人生价值的勋章;“C位”,可以是一个闪耀璀璨的远方,鼓舞着每一个还未站上“C位”的人,勇敢逐梦。

不懈追求进取,逐梦“C位”的过程足以令人绽放光芒。

巴里摩尔说:“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便没有死。

”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一个众星捧月的位置,而是在追逐“C位”过程中的汗与泪、光与热,是一个勇敢追梦的自己。

优秀农民工代表胡小燕走出乡村时仍是一个普通的女工,可她在每天八小时辛苦工作后,还自己跑到工厂学习技术,不断进步的她最终走上人民代表大会的议席,她曾是万千工人中的平凡一员,没有身处“C位”,她努力奔跑,在逐梦的过程中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绽放光芒。

科研工作者追求的“C位”是探索世界的先发位置,但成功的科研者们能沉淀于逐梦途中,潜心钻研,不为名利纷扰:如潜心研究石墨烯超导的曹原,如百分百精度焊接的技工宁显海,如身怀六甲仍在高压电下提“铯”的赵杏文……他们心有担当、抱负远大,亦能摒除杂念,终会逐梦成功,是对事业“C位”的理想追求,支撑他们走得更久,行得更远。

站在“C位”上的身影固然耀眼夺目,逐梦途中的背影亦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彩熠熠!
“C位”可以是远方,是追求,但不是终点和勋章;
“C位”其实是你所站立的地方,因你平凡的位置上不凡的努力与价值,光芒万丈!【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第一步,是要抓材料关键点,把握材料围绕的核心问题是:“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就是本作文的任务驱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引发,并始终聚焦材料的焦点问题展开思路:怎样正看待“C”位?考生要围绕“C 位”这一中心话题即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
验,挖掘出“C 位”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立体地、辨证地看待“C 位”,给不理智的“C 位”开出一剂良方。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C 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C 位”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C 位”,人生才能焕发光彩。

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C 位”的心态,指出这种“C 位”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C 位”的人们。

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C 位”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C 位”的不足。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C 位”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C 位”或在“C 位”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立意提示:
1.要想占“C”位,得问己价值
2.抢占“C”位,人生更出彩
3.欲占“C”位,必承其重
4.“C”位之争,可以休矣
5.不居“C”位,也能发挥价值
6. 自含凌云志,何顾身所置
7. 有为自有C位
8.C位不必争,自在人心中
9.C位不必争,关键在自己
10.“C 位”之文化,应该缓行
可用素材:
1.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生活像一片烂漫山花,桃李芬芳,争奇斗艳。

然而,最美的花不一定就是那处于山巅的那一朵。

在毫不起眼的角落,仍能开出美丽无比的仙葩,把芳香撒向我们心里。

一如我们正火的“C位”一词。

“C位”并不是你的地位,而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3.所谓“C位”,不是班级里优秀学生的位置,如今的位置,也不一定能代表你将来的成就。

春晚小品《占位置》不仅幽默风趣,更发人深思。

在我看来,曾经的位置与你将来的高度并无联系。

奥巴马曾经住在混乱的黑人区,念着最差的学校,却凭不懈努力一步步登上
权力的中心;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前受世人嘲笑,但他凭自己的兴趣与毅力,点亮了这盏举世瞩目的“人造太阳”,照亮了黑暗的永夜。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数。

面对他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将曾经的位置与如今的成就挂上等号?C位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将班级座位当作“c位”,实在是本末倒置。

4.主活中,要抢占“C位”只能依靠自己。

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为了让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让子女压力山大。

其实,真正的“C 位”不是依靠这些便能抢到的。

家长的帮助,只能作锦上添花,却不能为雪中送炭,为什么年年都有山区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因为他们能有依靠自己走出大山的决心和动力,这恰好是城里锦衣玉食的孩子们没有的,别人的的帮助反而会消磨我们的斗志;抢占C位,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永攀高峰的决心以及永不言弃的毅力。

5.C位不是盼来的,如之前所说,C位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这是通过你的努力无形中形成的,正如李清照笔下的桂花,“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卖弄风情。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其正的C位”,并不一定要身居高位,炙手可热权倾国。

而是追求自己心中的大道,是自然的流露,正如苏轼即使屡遭排挤,仍敢道“小蝇在食,吐之为快。

”正如嵇康、谢安石居于深山仍能成为天下士子心中的榜样,引领魏晋风流。

若想登上“C位”,需遵循本心,你若盛开,自有蜂鸟、游人、清风相随。

6.鲥鱼多刺,仍美味可口;海棠无香,依然令人流连忘返。

真正的“C位”,不需歌尽桃花扇底风的矫揉。

它抢不来,占不来,它由自然的本心氤氲而生,如一缕清风。

你若盛开,它便自来!
行文结构:好的开头一定要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扣了材料,看出你鲜明的观点,正如本文题目“无需C位,亦绽光华”一样。

开头段紧扣材料入题,并由此及彼,类推关联典型生活场景,阐明“C位”并非“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

段末以反问句明确立意。

分论点一紧紧围绕“C位”这一核心词,强调“做最好的自己”与“处处皆是‘C位’”的思辨关系。

例举王继才,论证“就算远离‘C位’,也可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并由此推而广之,论述每一个并没有处于“C位”的平凡逐梦者也可实现自我的价值,与分论点暗合。

分论点二,仍然紧扣“C位”这个核心词,在分论点一的基础上翻出一层新意,强调追逐“C位”的过程也能“绽放光芒”。

收束全文时巧妙回扣前文,紧扣“C位”的丰富内涵,含蓄照应开篇并深化中心。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不管古诗词或名言警句,只有挑选欣赏的句子,写出欣赏的原因,写出对古诗词或名言警句的感悟和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