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习题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习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苏春梅
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13期
摘要:设计习题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控教学的重要途径。

要优化习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精选习题,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习题设计;课堂效率;趣味性;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89-0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13.077
习题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初步形成数学技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控教学的主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习题环节的设计并没有得到重视,往往还是题海战术,学生出现“听听就懂,看看就会,做做就错”的情况,怎样在习题上创新,优化习题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呢?在日常习题课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选习题
精选习题就是让课堂练习直接针对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要考虑难易度,练习的设计要能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掉机械重复操作,着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精心设计一些“花时少、容量大、质量高、训练实”的练习,使学生做一题有一题的收获,例如,学习《表内除法》时,学生对于除法不容易理解,于是我把除法暂分为三种类型(平均分、包含除、倍数问题),如平均分学生编题:“把15只小白兔平均分到三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放几只?把12名同学平均分成2排,每排几个人?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编完后他可以指名让其他同学列式,这样通过编大量平均分的应用题,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平均分,应用题的特点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计算时用总数量÷份数=一份量,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并在练习中感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
练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习题,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充分发挥练习的效能。

例如:学习了乘除法后,书上设有看图列式算式的题。

我在教学时就抓住这一练习,深度挖掘其中蕴涵的知识点,先让学生看图编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说出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表示的意义,计算得数时所用的口诀,这样一来这一道习题的练习几乎就包含了乘法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从而是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了全面的理解。

三、注重习题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出发,在习题设计时应注重习题的趣味性,避免习题内容枯燥、形式单调,要创设富有创意,形式新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例如:学习统计本班同学爱吃冰激凌,饮料和冰棒的人数,三名同学到黑板前记数,其他同学一条龙报出自己爱吃的种类,这样,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整个收集数据和整理统计的过程,最后我提问:如果咱们班开联欢会,你打算哪种冷饮要多买一些,为什么?这种习题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习题当中来,达到了极好的练习效果。

其次,我们在设计习题时还可以适当设置陷阱,不要以完成练习为目标,对一部分练习要故意设置适度的障碍,或将练习进一步深化、拓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并给予学生意志与情感的鼓励,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苦思的快乐”,激发出潜在的意志力量,这种受挫后的成功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更能鼓起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例如,学习了《除法》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小云6分钟做了30道口算题,小丽1分钟做了6道,她俩谁做得快?有些学生看到了这道题不假思索地就说:“小云做得快。

”理由是小云做了30道而小丽只做了6道,针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对错,而是让同学小组内讨论,然后代表发言说明理由,这样这道有些难度和障碍的题经过学生们自己的努力解答了出来,我想这个果子要比教师喂着吃要香甜得多。

四、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习题形式单一,一般以解题为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设计习题的形式上要多样化,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及动口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钟表》后,我让学生按教师出示的时刻设计钟表,并自制作息表;学习了《测量》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动手测量身边的一些日常用品,学习《乘、除法》后,让学生进行对口练习以及自编应用题。

总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充分研究教材,认识到习题设计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练習,通过精选习题,正确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付争艳.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莹.优化练习设计提升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
[责任编辑万淑蕊]
作者简介:苏春梅(1989.6—),女,汉族,福建晋江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