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古民居及名人故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州古民居及名人故居
临海川南旗杆里与旗杆石位于杜桥镇河东村东岸自然村。
旗杆里旧称保南乡永福里,清光绪间(1875 —1908 年)因里人项维扬、项靖邦、项殿邦等分别获得功名与官职,相继竖有四对旗杆石,而称旗杆里。
大门南向,旧有“待卫府”三字,进入大门还有二门及后门。
大门、二门尚存,北门已毁。
旗杆石在三院之间的大天井中,东、南、西、北四面各立有一对。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邓巷洪家位于临海古城街道文庆街31 号。
邓巷洪家系清洪革煊故居,洪革煊为清嘉善教谕洪枰的第四子,临海人。
邓巷洪家为三合院,坐北南向,大门开在正中。
值得一提的是东面门首上方的大型“狮子戏球”灰雕,十分的优美精巧,堪称国内少有的灰雕艺术杰作。
正房与两厢前廊都做有卷棚顶,柱头梁架均雕有各种图案花纹,可惜在“文革”间已遭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傅濂故居
位于临海古城街道九曲巷38 号。
傅濂,字啸生,一字啸岩,又作少岩,临海人。
傅濂故居为三合院建筑,前有照墙,后有附屋,约始建于清康熙中(1662 —1722 年)。
正房二层平面五开间,东西厢房二层平面各三间,南山墙做成马头风火墙。
正房、厢房前檐柱均设斗拱,作台临古建筑中典型的明末清初风格的仰八字斜拱。
今建筑及傅氏手种的梅花早已无存,但小花园的风韵犹存。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洪颐煊故居及三井巷陈宅
位于临海古城街道三井巷23 号和21 号。
洪颐煊(1765 —1837 年)为临海城关人,是清代临海一个著名的学者。
洪颐煊故居由台门、甬道、藏书楼“小停云山馆”和后面的正房及两厢组成。
从房屋建的建筑结构和工艺手法看,为清代中前期的产物。
三井巷陈宅与洪颐煊故居相连接,整个院落占地约700 平方米。
院内房屋基本保存完整,建筑年代为明末清初。
二零另一年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金满故居
位于临海杜桥镇后地村假山自然村中心。
金满(1839 —1917 年),字玉堂,临海杜桥人。
金满故居创建于清道光中(1821 —1850 年),为其父金学足所造。
具体位置在假山金氏双透大院的东凤凰翼,为东附屋靠最南的一间。
屋系二层
楼房,硬山顶,抬梁式架构,面宽4 米,进深7.3 米。
另假山村又于故居南20 米择地约150m2 ,新建三间面之金满纪念馆,对外陈列开放。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鹿尚书台门
位于临海汇溪镇西溪村石鼓台门溪北岸。
鹿尚书即鹿昌运(1139 —1213 年),字会之,南宋临海人。
台门平面三开间,硬山两坡顶,通面阔7.7 米,通进深4.4 米,建筑面积33 • 88平方米。
内石鼓一对,通高1.3米,鼓圆直径0.65 米,厚0.25 米。
此外,在台门以北约300 米的后门山山麓,尚存鹿昌运墓志一块。
墓志高1.8 米,宽0.9 米,厚0.1 米,额篆“宋朝散郎知连州鹿公墓志铭”,碑上文字多已无法辨认。
墓志原在白竹村白竹岙(今属大田街道),1999 年鹿氏后裔移置于此。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太平天国台门及明建民房
位于临海市古城街道回浦路216 号。
现部分为居民私房、部
分为公房、部分为临海博物馆“云古斋”。
太平天国台门为太
平军所建,系八字门形式,造型简朴大方。
台门内的明建民
房占地面积约四百五十平方米,天井东西宽9、南北深6.7
米,为三合院建筑。
1981 年,国家文物局专家陶宗震曾
对此作过考察,认为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明建住宅,具有很高的
历史和艺术价值。
一九八三年三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王文庆故居及王文庆墓
位于临海东塍镇岭根村。
王文庆(1882 -1925 年),初名军,字文卿,后改文庆。
为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临海桐峙岭根人。
王文庆故居为王文庆和胞弟王醉卿的住宅,占地面积约4000 平方米,由大门、院子、二进门、道地和正房等组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曾用作临海岭根乡人民政府的驻所。
现由王氏族人管理使用,房屋基本保存完好。
二零零一年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下湾三透屋
位于临海河头镇下湾村南村口。
三透屋为叶氏老宅,始建于清乾隆中(1736 —1795 年)。
此宅虽说三透,但事实上却是三座独立的宅院。
第一透屋台门东向侧开,硬山两坡顶,穿斗式,建筑面积22.32 平方米。
第二透屋台门开在穿堂明间,穿堂平面五开间,硬山两坡顶,抬梁式,昔部分毁于火,今已重建。
第三透屋为为三合院建筑,正房硬山两坡顶,抬梁式。
平面七开间,通面阔26 米,通进深9.4 米,建筑面积488 .8 平方米。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杨哲商烈士故居
位于在临海市古城街道广文路4 号。
杨哲商(1883 —1911 年)辛亥革命烈士。
杨哲商烈士故居为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约560 平方米。
院子二进门,大门开在偏东,门框石质,紧靠东厢房。
正房平面五开间,通面阔25 • 85米。
两厢平面各三开间,其中东厢房三间系杨哲商烈士故宅。
从整个建筑的风格来看,房屋的建造年代当在于清代中晚期。
二零零一年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周至柔故居
位于临海东塍镇下街村东塍影剧院内。
周至柔(1896 —1986 年),原名百福,临海东塍人。
民国十一年(1922 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黄埔军校兵学教官等职。
周至柔故居始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坐北朝南,平面五开间,二层单檐,硬山两坡顶,穿斗式。
通
面阔20.3米,通进深13.6米,建筑面积552 • 16平方米。
其中明间宽4.5 米,次间宽3.75 米。
梢间宽3.7 米。
前有檐廊,二楼做有栏杆,栏杆稍作雕饰,构造简朴大方,通体油以铁锈红。
现基本保存完好。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桥郏家里古民居位于路桥区路桥街道下里居.郏家里,亦称三透里。
坐东朝西,三进四幢,四合院式组合,现存平房、楼房48
间。
穿斗式抬梁式混合木结构。
宽36.2 米,进深86 米,占地面积3113 平方米。
廊下月梁、斗拱等雕刻花草、鱼虫及人物故事等图案,形象逼真,格子窗遍嵌福、禄、寿等木象生,雕刻工艺精湛,保存完整。
一九九八年一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桥新桥爱吾庐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老屋里.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4736 平方米。
始建于明末清初,现存建筑多系清乾隆年间修建,沿中轴线依次列5 幢主要建筑,两侧辅以廊庑厢房,建筑四周砌筑块石围墙(局部塌圮)。
爱吾庐是台州五凤楼(当地人又称“米船楼”)建筑的典型代
表之一,也是目前五凤楼建筑中保留下来的规模较大、布局合
理、工艺精湛、历史原貌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
建筑屋面重檐
歇山和悬山结合协调,是我国江南一种独具风格的民居建筑
群,对研究江南民居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二零零五年三月,公
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龚家宅院位于三门沙柳镇沙柳村, 2004 年10 月26 日,三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三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龚家宅院始建于清光绪二年,至今已120 余年。
四合院,东南西是营造尺8 尺阔的回廊。
天井都是精做石板铺设,面积90 平方米。
廊柱头是桁木接榫处,均雕有如意图案。
院子左右两旁是花坛,坛上石栏浮雕精湛,是龙凤、花卉之类。
门窗为大小拷藤立体图案。
大门上有四面翘角亭子,亭上塑以花鸟。
综观合院,具有古色古香的艺
术特征。
该宅占地面积798 平方米,其中包括天井118 平方米。
建筑面积680 平方米。
天台陈克非故居位于天台城关镇螺溪村,为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陈克非中将家宅,现为陈克非后裔居住使用。
陈克非( 1901 —1966 ),天台城关螺溪村人,陈克非故居为1947 年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军第九师师长之际,在螺溪村建造的新宅。
总占地面积约1250 平方,四周筑墙围合,中设墙门,门后设歇山顶门厅。
陈克非故居采用中国传统木构形式与西式建筑风格有机相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筑保存较好,是我县现存民国时期体量较大、建筑档次较高的名人故居。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花楼民居群位于天台县城关镇中山东路,妙山南麓。
清康熙年间,陈氏在此建宅,称花楼,年久渐圮。
至清代中后期,其后裔在原址重建多处独立的四合院民居,皆统称花楼。
现存花楼民居包括亚魁第、进士第、新花楼等。
这批建筑通过布局的灵活组合,化地形的限制为有利因素,创造出张弛有致,富有生活情趣的居住环境。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街头曹氏民居位于天台县街头镇嘉图街侧,由老宅和新宅二个群落组成。
老宅是典型的天台三透九明堂民居。
前有台门,依纵轴线布列三进正屋,分割为三座四合院,两旁皆有厢房,总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米。
新宅建造年代稍晚,依纵轴线前后布列二座四合院,原为街头曹氏当铺,其建筑总体仍为民居形式。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陆蠡故居
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岩头下村。
陆蠡,原名陆考源,学名陆圣泉,笔名陆蠡、陆敏、卢蠡、大甬等,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散文家兼翻译家,革命烈士陆蠡故居在天台平桥镇岩头下村。
故居依山傍水,分老宅和新宅二部分。
老宅是一座小型的三合院,是陆蠡童年生活的地方。
老宅以北,有陆蠡成年后自建的一座新宅。
新宅规模稍大,建筑和门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九九七年九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庞泮五凤楼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后牌门村,是为纪念明代著名谏官庞泮而后牌门人。
五凤楼是天台民间对一种重檐建筑的称谓。
平桥镇庞泮五凤楼建筑群为前楼后祠形式。
前楼即正门、面阔三间,共二层。
上层屋面作重檐歇山形式,飞檐高啄,如凤展翼,五凤楼因此得名。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五关里民居位于天台城关五关里巷6—7 号,为清乾隆年间著名学家齐召南后裔齐毓川的宅院。
五关里民居存存总占地面积约2200 平方米,原有十三个院落,分
老宅、新宅两部份,分别为清乾隆和光绪年间修建。
老宅为一个大院四周套八个小院布局,采取天台民居独特的建筑处理手法,省却厅堂额枋,使当心间更显高大。
新宅原为齐家私塾,为一四合院组合三合院形式布局。
新宅因修建年代较晚,故保存较为完整,许多古建筑精华得以保留下来,从院落布局到门窗、挂落等细部,无一不体现出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巧,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张文郁旧居位于天台城关镇赤城街道的华光巷,是明代工部侍郎张文郁晚年的读书处,张文郁(1578 年-1655 年),字从周,号太素,天台茅园(今莪园)村人。
曾受命监修故宫皇极、中极、太极三殿。
后辞职还乡,著有《度予亭集》。
张文郁旧居始建于明代末年,旧居原有的建筑规模很大,有“十八”道地之称。
现存建筑的占地面积为2143 平方米,由度予亭、来紫楼、三逸阁等组成,庭院内还点缀有假山、鱼池、小桥等,是一处兼有园林特点的民居建筑。
张文郁是明代重要的建筑工程管理者,其旧居是一处融合园林风格的明代传统民居建筑,对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零零五年三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朱氏“五世同堂”民居位于城关蓝田塘路7 号。
因其门楼石碑上刻有“五世同堂”而名。
“五世同堂”民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因宅主朱氏一门五代同堂不分家而被视为封建家庭宗法制度的典范,得到清咸丰皇帝嘉奖。
该建筑为一个四合院形式宅院,占地近九百平方。
沿街墙面采用双柱制,建立双座外墙,起到防盗作用,柱头科斗木共与月梁连接极其严整,做法考究,为民居中的罕见之作。
民居中各种木雕设计精美,寓意丰富,线条流畅,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门额上刻“咸丰三年吉旦/钦褒五世同堂/贡生朱安邦立。
”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岭陈和隆旧宅位于温岭市石塘镇里箬村,清末民国建筑。
陈和隆,清末民初渔业资本家。
宅系木石结构,建筑面积约600 平方米,分前后两幢。
前幢西边是客厅,底层是仓库,面海开有水门;
东边是花园,现尚存一角。
后幢共楼房七间,可分三个部分。
前后两幢在二楼之间有飞桥相通。
前幢的门框、凉台石柱、栏板上的题词、图案装饰都精雕细刻。
建筑具有沿海渔区石建筑的独特风格。
1986 年12 月被公布为温岭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温岭张元勋旧居位于温岭市新河镇东门沈家墙里,明代建筑。
张元勋旧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600 平方米,三透九明堂,前透及东西厢房已毁,中后透保存大体完好。
天井由石板铺成。
中透东西厢房各5 间,后透东西厢房各4 间。
中透正房通面阔14.35 米,通进深8.46 米,后透正房通面阔12.10 米,通进深11.55 米。
梁架结构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檐柱柱头多施斗拱,斗拱做成莲花形。
张元勋,字世臣,号东瀛,官至中军都督,《明史》有传。
2002 年8 月被公布为温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居道渊庄古宅
仙居枫树桥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