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内容摘要: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两个第一都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

中国古训曰:“三岁
看大,七岁看老”,国外科学家的看法是:“人的智力的50%是在4
岁前获得的。

”可见从小教育孩子是多么重要。

而这个重任自然的落
在家长的身上。

但是近些年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也随之受到关注。

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
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
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
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关键字:问题提出背景,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方法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离异家庭子女。

由于父母离婚,他们不得不跟着爷爷奶奶或者父母其中一方生活。

在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

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对于这样的特殊群体,为了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上,随着离婚率的大幅上升,造成了离异家庭的子女日益增多,并且离婚夫妻低龄化成为主要趋势,使得更多年龄幼小的孩子成为单亲儿童。

据我国学者研究指出,2005年我国大陆离婚总量已经高达178.5万对,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离婚总量28.5万对相比,27年后的离婚绝对值增长了150万,增长率高达526%。

并且自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2005年,中国的离婚率除了1980、1981和2002年略有下滑外,基本呈上升趋势:离婚率从1978年4.8%,逐年上升到1990年的8.4%;以后又平缓上升,从2000年的14.3%,逐步上升到2005年的21.7%。

80后一代人婚姻观念较之父辈大幅度开放、积极追求新奇事物、责任感相当偏弱,大量出现的“闪婚”、“闪离”现象也透视着这一代人婚姻忠贞观念的淡化,离婚案件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和普遍现象。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进步,离婚并非一件丑事。

它是主体双方冲破封建世俗的偏见,摆脱了众人的冷言讥讽,将结婚照各分一半,众多离婚者从此得以解脱。

然而,每一个家庭的破裂和解体,都会给婚姻的结晶——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幸,造成心灵上莫大的创伤。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独立生活能力差,不能自立
某女幼年丧母,父亲是企业白领。

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月零花钱上千。

衣服等物品都有钟点工来清洗,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在父亲的庇护下。

到毕业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洗不好。

用其父亲的话讲,“她失去了母爱,我要在物质和经济上加倍补偿她”
以上过度保护你的情形在单亲家庭中很常见。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单亲父母们往往心怀愧疚,这使他们忽视了严格要求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则,孩子就是一切,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更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的惟一希望,惟恐孩子不安全、过不好,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结果受这样过度保护的孩子脆弱、依赖、没主见,离开父母后便茫然不知所措。

事事不能独立,缺乏独立意识,缺乏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能力。

(一)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到愤怒、恐惧、悲伤等
一项有关研究报告表明:54%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

由于家庭的缺损.使孩子必须忍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

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暴躁易怒.甚至想自杀等行为.这充分反映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不良情绪是非常突出的.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安慰.经常进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场所。

同时他们害怕被别人讥笑和排斥,害怕失败,对孤独和不明朗未来的恐惧渐
增。

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心理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智力和学业相对落后
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孩子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孩子.学习成绩也显著地差于完整家庭。

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离异家庭孩子平均智商为96.95,学习成绩80分以上的占56.25%,而和睦家庭的则为101.18和80.2%。

单亲家庭子女常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难免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有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比较差,除了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影响其学习动机、态度外,他们的情绪较差,也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学习成绩的低下又会阻碍他们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四)人际关系失调,自我封闭,主观偏见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学们有意无意的歧视,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

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冷漠,甚至厌恶与他人接触。

同时,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会马上反抗。

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即使明知是正确的也不会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理。

由于存在上述心理困扰,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难以与同学、老师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案例:男同学小林.小学时候父母离异.父亲从此对他不闻不问.一向快乐活泼的小林从此像变了一个人.自卑.易怒.喜欢摔东西.在学校.除了和极少数的同学有交往外。

一般也不主动和别人说话.有偷窃行为.一次趁同学自习做操时间潜入寝室.把整层楼的寝室都偷了个遍.理由就是.其他同学有的东西他为什么没有.既然老师上课都在强调人人平等.那为什么在食物上就这么不平等呢?
(五)性格和性别异化
父母离异的家庭,既剥夺了子女学习的楷模对象,又使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之间失去了平衡。

单亲家庭的子女无法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会与异性的相处之道。

他们如果与父亲生活会对女性存有恨意,与母亲生活则对男性存有恨意。

当男孩由母亲来抚养时,男孩可能会有女性性格;同样的,当女孩由父亲来抚育时,女儿可能会比较男性化。

另一方面,离异家庭的子女只有父母单方
面的模仿对象,因此对于自我概念比较模糊,对他们完整人格的形成将产生不良影响。

三、离异家庭父母教育的方法
(一)离异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1、补偿误区
父母离异后总觉得亏欠孩子,所以负责抚养孩子的一方会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另一方由于长时间不能陪孩子,于是在看望孩子时会给予孩子更多物质金钱上的补偿。

孩子在这种过分的溺爱的坏境中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任性霸道及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2、排斥误区
父母离异后,抚养孩子的一方会把婚姻的不幸归结给对方,经常在孩子的面前说对方的不是,或者拒绝让孩子与对方见面,久而久之,孩子对另一方也有了排斥心理,甚至在心理埋下了恨的种子。

而且如果一方向孩子灌输你父亲(母亲)怎么怎么不好,也会影响孩子的婚姻观念。

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消极作用。

3、忽略误区
夫妻离婚后都推卸自己的责任,拒绝抚养孩子,甚至为了谁来抚养孩子闹上法庭,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多大的伤痛。

双方都以工作为由,把孩子扔给老人,然后就不闻不问,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家庭的破碎再加上父母的离弃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从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二)离异家庭教育的原则
1、适度原则
(1)情感上
父母离婚后,对孩子有的过分宠爱,有的则放任不管。

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2)要求上
夫妻离婚后,会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孩子决不能走自己的老路。

所以为了孩子的顺利成长,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父母认为将来有用的东西,给孩子带来了
极大的心理压力。

期望太高,孩子达不到父母要求的高度,久而久之,也就放任自己发展了,形成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

2、沟通原则
家庭的破碎不仅仅对成人有影响,对孩子心理上的冲击更大。

由原来温馨的完整的家庭变成了现在这样,孩子很难接受,更难理解。

很多孩子走不出父母婚姻失败的阴影。

这就需要离异父母及时与孩子沟通,向孩子说明离婚原因,离婚是父母感情出了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

父母即使离婚了也会一如既往的爱你。

不要因为家庭的破裂而忽视孩子甚至把所有的气都发在孩子身上。

3、平等原则
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儿童观就是孩子是成人的附属品,是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的工具。

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的对话几乎是天方夜谭。

对于孩子的错误常常以粗暴的方式来处理。

离异父母更是如此。

夫妻离婚后,有人总觉得孩子是对方的缩影,甚至有的父母会说你就是来折磨我的。

把对对方的不快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

张嘴就骂,抬手就打,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家长应该蹲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特别是单亲家长。

4、激励原则
对于父母离婚的事情,孩子会觉得很丢脸。

特别是同伴冷嘲热讽,拒绝和你一起玩时。

渐渐地,孩子自己就会把自己困在一个蛹里,不肯与人交往。

这时,作为孩子的父母,就应该适时的开解。

激励孩子抬起头,挺起胸,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勇敢的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

并告知小朋友们之所以嘲笑你,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事实,当别人误解你时,你要寻找机会解释清楚。

5诚信原则
父母不能因为突然有事就忘记了答应孩子的事,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内心比较敏感,其他人的一个无心行为都有可能伤害到他。

父母突然失约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感,害怕被抛弃,所以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三)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方法
1、不要故意隐瞒孩子离婚事实
有的父母觉得离婚是大人的事,和孩子无关,没必要和孩子商量。

还有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这些事,没必要告诉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