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6-08-05
松门镇地处浙东南沿海,省道林石线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是全省136个中心镇、台州市首批中心镇之一,也是温岭市“一个中心、五个区块”格局中的东南区块中心。
镇内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弃农经商,土地季节性抛荒现象普遍存在,政府要粮、农民要钱矛盾比较突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如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绝对安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要粮要钱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粮农与菜农粮经争地的矛盾,有利土地规模化经营,西兰花秸秆还田,可促进地力提升。
1早稻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
宜选择前期分蘖快、抗病性强、耐寒性好、丰产性佳、商品性优的品种,常用品种为中早39。
1.2适期播种
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转暖时的晴朗天气,将催好大芽的稻种直接播到大田,通常在4月15日左右,当最低气温≥13℃时播种。
一般播种量为75kg/hm 2
左右[1]。
1.3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以早为宜,增施钾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结合翻耕施45%三元复合肥225kg/hm 2
作基肥;二叶期田板上水后施尿素150kg/hm 2、氯化钾75kg/hm 2;5月底至6月初施尿素150kg/hm 2。
1.4水浆管理
立芽前后阴天半沟水,晴天满沟水;分蘖期浅灌勤灌,当总苗数达375万株/hm 2左右时搁田控无效分蘖;后期干湿灌溉潮田养老稻;收割前7d 断水。
8月中旬收割[2]。
1.5病虫害防治
浸种消毒防恶苗病。
大田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及稻飞虱。
根据病虫测报,选择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
2西兰花栽培技术2.1品种选择
根据上市时间,可选择早、中、晚熟3种类型,主要品种有山水、优秀、绿雄90、绿雄95等。
这些品种经当地多年的种植,表现为生长旺盛、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花球紧密、花蕾大小适中,采收期较一致。
2.2播种育苗
播种期决定于采收期,如1月上市,宜于8月下旬播种,
2月上市可推迟到9月中旬播种。
采用营养土穴盘育苗,地床摆放,穴盘四周适当封土。
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防虫网,其上再覆2层遮阳网,如遇高温再覆盖1~2层遮阳网,以降低温度。
如遇台风暴雨,揭去遮阳网,固定防虫网于拱棚木桩上,遇强台风则另用压膜线加固。
优秀等早熟品种苗龄控制在35d ,真叶4~5片,绿雄90等中迟熟品种苗龄控制在40d ,真叶5~6片[3]。
2.3整地做畦
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整地,深沟高畦,畦宽3m ,沟深、沟宽均为30cm ,畦两头开好排水沟,沟沟相通,可灌可排。
翻耕整地时施三元复合肥450kg/hm 2和硼砂30kg/hm 2作基肥。
2.4移栽定植
苗龄到期后及时移栽,定植密度决定于产品的去向,通常栽4.5万株/hm 2左右,保鲜出口的以花球数为目标,可适当密些,速冻加工的以花球重量为目标,可适当稀些。
2.5水分管理
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遇晴天2~3d 浇1次水,成活后要控制浇水,以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为度。
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结球期保持土壤湿润。
2.6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的原则是“促前、控中、重球”。
在基肥的基础上,根据长势及时追肥。
移栽后7~10d ,施尿素150kg/hm 2,兑水浇施;在第1次追肥后15d 内施46%三元复合肥450kg/hm 2;结球初期施46%三元复合肥600kg/hm 2;结球盛期施
46%三元复合肥750kg/hm 2[4]。
2.7病虫害防治
西兰花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黑斑病、黑腐病等;主要虫害有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病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虫害防治以生物及物理防治为主,田间布置色板、性诱剂、杀虫灯等诱捕,辅以化学防治。
2.8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行情及商家要求适时采收,用不锈钢刀具收割,花茎留长1~2cm ,花球有5~6片叶子包裹。
采后及时交售或冷库储藏,防止花球失水变色[5]。
3效益分析3.1直接成本
农资成本:种子3825元/hm 2,化肥10245元/hm 2,农药
1875元/hm 2,覆盖物1500元/hm 2,育苗辅助物3900元/hm 2;
(下转第36页)
摘要总结了温岭市松门镇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系统地阐述了早稻、西兰花的栽培技术,分析了经济效益,并展望了其推广应用前景,以期为稳粮增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水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栽培技术;效益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31;S635.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1-0031-01
早稻要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张育青1张学正2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20;2台州市农业区划办公室)
31
. All Rights Reserved.
物资成本
生产用工机械运费收获销售
其他合计早稻
375
1500
1605-
-120
1170-150
16352490
-1050
750017595
(元/hm 2)
表1早稻—西兰花模式大田生产直接成本
作物种植期收获期
产量∥kg/hm 2
产值∥元/hm 2
成本∥元/hm 2
效益∥元/hm 2
早稻
2015-05-032015-08-11
757525603.5175958008.5西兰花(绿雄)2015-09-13—28
2015-12-05—2016-02
2925064350.0478*******.0合计
-
89953.5
65460
24493.5
表2早稻—西兰花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
(上接第31页)
生产用工成本:移栽(播种)4620元/hm 2,整地3420元/hm 2,施肥、灌溉900元/hm 2;机械运费:耕地3135元/hm 2,运输烘
干6990元/hm 2;采收机收成本:采收、机收5550元/hm 2;
其他成本:土地租金19500元/hm 2。
以上5项合计直接成本65460元/hm 2(表1)。
3.2成本与效益
早稻产量7575kg/hm 2,产值25603.5元/hm 2,成本
不到333.3m 2,粮食生产压力较大。
该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粮经争地的矛盾,还可通过水旱轮作,克服连作障碍,减轻西兰花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西兰花的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水稻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耕性。
该模式既可增加粮食产量,又可提高西兰花的质量,实现省本节工、生态环保、提质增效[6]。
5参考文献
[1]王德仁,陈苇,欧阳由男,等.长江中游易涝区翻秋早稻高产优质栽
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4):467-470.
[2]曾孝元,王旭辉,王宏辉.西兰花茬口早稻乳苗抛播(直播)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3):177-178.
[3]史努益,金伟兴,邬竺成,等.“西兰花/紫甘蓝-早稻”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宁波农业科技,2015(4):26-28.
[4]陈邦亮,陈坚平,马加瑜.秋西兰花—春西兰花—早稻高效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73.
[5]王玉楼,董金荣,孔兵,等.西兰花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06-107.
[6]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
17595元/hm 2,经济效益8008.5元/hm 2;西兰花产量29250kg/hm 2,产值64350元/hm 2,成本47865元/hm 2,经济效益
16485.0元/hm 2。
该模式2季净效益24493.5元/hm 2(表2)。
4推广应用前景
浙江是全国秋冬西兰花的主要产区,特别是浙东南沿海,年种植面积在8000hm 2以上。
而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
分为2次进行,第1次在苗期进行,用量为45%复合肥60kg/hm 2、尿素30kg/hm 2;第2次在花期进行,用量为尿素30kg/hm 2。
上述用量仅为建议用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
当调整[4]。
3.6病虫草害防治
白粉病与立枯病是危害荞麦的主要病害,目前较为有效的预防手段仍以药物预防为主,可采用每50kg 种子用70%福美双100g 拌种,可实现良好的病害预防目的。
对于白粉病来说,可在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立枯病来说,建议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危害荞麦的虫害种类相对繁多,其中以地老虎、粘虫、蛴螬、钩刺蛾等较为突出。
对于以上虫害,可以通过人工捕杀、灯光诱蛾等物理手段进行防治,也可以通过施用敌百虫或者乐斯本等进行毒杀。
通过化学药物进行除草,可选用金都尔1200mL/hm 2兑水750kg/hm 2喷施。
3.7收获
荞麦通常以2/3以上籽粒成熟作为可以收获的标志,通常在开花后1个月左右时收获。
4发展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饮食健康与养生意识日渐增强,因荞麦具备丰富的营养元素,且具备良好的药疗效果,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重视,因此发展荞麦种植产业具有良好的前景。
4.1规模挖潜
泰兴市是传统的小杂粮生产大县(市),夏播大豆6666.67
hm 2左右,西瓜333.33hm 2,花生5333.33hm 2左右。
部分农户选用早熟品种,或以毛豆、鲜食玉米、鲜食花生上市的有5333.33hm 2左右,自收获至11月上旬秋播有70d 左右的空闲,在时间和空间上为荞麦抢茬栽培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荞麦抢茬栽培所在比例还没有达到30%,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潜力。
4.2技术调整
首先,在前茬作物上下功夫,为荞麦抢茬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议大力推广鲜食玉米、鲜食花生等作为前茬作物,这样不仅可以为荞麦抢茬提供条件,同时也可提升整体生产效益。
其次,努力攻克夏玉米粗缩病蔓延问题。
目前,由于夏玉米常受粗缩病的危害,导致其播种期往往被迫推迟到6月中下旬,如果可以攻克该难题,将为荞麦生产提供更大的生产空间。
最后,采取不同的播栽措施,在抢茬技术上多琢磨。
前茬是夏大豆,应用就田套播技术;前茬是夏花生,应用育苗移栽技术;前茬是夏玉米,可视让茬时间早迟,灵活运用就田套播或育苗移栽技术;前茬是春玉米、西瓜、鲜食花生、鲜食玉米或毛豆,应用传统的撒播技术,以满足荞麦生长对环境和季节的要求。
5参考文献
[1]吕云生.荞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06(6):5.
[2]余宗连,马朝.宁夏中部干旱带荞麦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增刊1):48.
[3]常庆涛,刘荣甫,陈学荣,等.江苏省荞麦优良品种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2):131-134.
[4]范诗明,沙马拉哈,吉觉作体.高寒山区荞麦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0(8):27-28.
3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