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医药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中医药概况
中医药很早就有了国际交流。
约从公元5世纪起,中医药就相继流传到印度、阿拉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10世纪后又向西方国家传播,对当时东方和西方医疗保健和医药学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现在承认并使用中医药的,基本上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以及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华裔社区。
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使用范围仍然十分局限。
但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及美国、欧盟国家对中医药了解的加深,这些国家也在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力度。
(一)东南亚地区
1.中药进口情况
日本的汉方汉药是日本化了的中医药,日本一直是中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国。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以甘草、野山参和圆参为主。
进口较多的中成药有蜂王精、银翘片、银翘丸、六神丸等。
公元6世纪前,韩国自身的治疗方法与传入的中国医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有独立特色的韩国中医学。
目前,韩国政府承认韩国传统医药的合法性,并将之纳入了医疗保健体系。
韩国主产高丽参,但其他中药资源严重匮乏,主要依靠从我国进口。
越南在过去10年里,人均医药消费增长10倍,55%以上药品从国外进口。
由于受传统中医文化的影响,越南消费者非常青睐使用中成药,年销售量不断上升。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该国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
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
马来西亚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2.立法管理情况
明治维新前,中医一直是日本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
但其后西医药在法律上取代了汉方医药的地位,中医药被废除。
目前日本中医师仍没有法定地位,按照“汉方认定医制度”,只有取得西医师资格者才有权开汉方制剂处方。
韩国政府一直采用西方医学和韩医并存的政策。
规定韩医的合法权力和地位,其中包括1914年就开始行医的草药医生,法令承认其为韩医,并规定韩医和西医的地位是相同的,享受同等待遇。
越南为正式承认中医即传统医学医生的国家。
70年代末,全国经卫生部门承认的传统医学医生几乎占全部医师的一半,约2万人左右。
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医中药没有予以正式承认。
但各种中医药团体、医疗机构与中药房又需要执行当地医药管理法规。
近年来,新政府对中医药逐渐严格管理,2000年11月14日,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了中医师法案,标志着中医师行医的法定地位得到正式认可。
马来西亚政府尚未正式承认中医药为医疗手段,因而中医界尚无合法地位,缺乏法律保护和政策扶植。
但因当地华人很多,中医业在全马各地均有市场。
菲律宾虽然在法律上不允许中医药挂牌行医,但由于菲律宾华侨众多,就医的需求量很大,因而政府也只能采取默许的态度。
在泰国,中医师在泰国的合法地位一直未受到政府的承认,政府中允许通过考试的方式领取泰古医执照营业,加入中医总会,否则只能在不公开场合治病。
中医药属卫生部统管,药品的行政管理机构是食品管理局,也直属卫生部。
泰国只有合格的西医师才有资格使用针
灸,中医师不能在临床上应用针灸。
3.教育培训情况
韩国政府规定,韩医师必须是高中毕业,经6年韩医学习后,通过全国韩医师资格考试,再由卫生社会事务部发给韩医师执照。
据统计,1980年领取执照的医师有3015人,1985
年3789人,目前有5000余人。
韩医学院由1986年的5所增加到10所。
韩医院和诊所约有3600多家,其中设备较好的有20多所。
日本迄今为止,没有一所中医药大学,仅于1982年开办了一所明治针灸大学,或在某些医科大学开设中医学讲座。
越南的东医学专科大学本科为六年制,其中4年学习现代医学,2年学习传统医学。
此外,越南还建立了传统医学培训系统。
目前,越南已培养了各级传统医学技术人员(包括专业研究生、完善医师、医助、药剂师)万余名。
印尼的中医教育规模较小,目前全国仅有一所中医学院。
此外,印尼还有几所大学设有针灸专科。
中医协会也经常举办短期培训班,毕业后可得到印尼卫生部认可,发给行医执照。
雅加达针灸协会和药商公会组织中也有分会举办类似的短期针灸进修班。
目前菲律宾没有正规中医教育,只有一些短期培训班,主要教授针灸、推拿、按摩技术。
这些培训后的人员经考核合格者,得到菲卫生部认可,从而有进行针灸、推拿工作的行医权。
4.中医药科研情况
1996 年日本政府为中药研究拨款100亿日元(约1亿美元),日本从事中医药研究的近4万人,均为现代医学研究人员,每年研究10个品种;日本还在千方百计搜集我国的资料,挖掘我们的人才,购买我们的成果。
汉方制剂品种比较集中,日本生产的医疗用汉方制剂有149种,因厂家剂型不同,计903 个品种。
其中产值最高用量最大的药品称为“特列药品”,1993年为86 种。
在特列汉方制剂中,又以“七汤二散一丸”(小柴胡汤、柴朴汤、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八味地黄丸、小青龙汤、六君子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麦门冬汤和当归芍药散)共10 种制剂的产值最高。
可以说日本的汉方制剂品种相当集中。
据统计,1995年日本从事中药制剂生产的厂家共42家,日本汉方制剂销售额达1533.92亿日元。
以津村株式会社为首的10家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97.8%。
日本中药制剂生产高度集中,是其一大优势:形成规模经济,可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改进工艺,提高质量。
日本在制定汉方制剂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把低温提取、直空浓缩、冷冻干燥和真空沸腾造粒等现代制药的最新技术,都移植到中药制药工艺上,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我国。
韩国韩医药的科研工作,陆续建立了一些科研机构。
这些科研机构多数附设在医科大学、韩医院及韩药制药机构中。
韩医学的研究特点是:①实验设计注重从方证开始;②在同等剂量、同指标上注意合煎与分煎的作用差别;③尝试对全方做有效部位的化学提取,一般以水提、浓缩、干燥、制成水提物供实验用;④探讨方剂加减的药效变化;⑤注意药材区别和炮制要求。
韩国在1985~1989年间对我国80余个古方、验方进行研究,1990年的产值已达我国目前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即5亿美元)。
越南的针灸医学研究小组除了不断扩大针灸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还进行了穴位、经络和针灸机制的研究。
包括:①关于穴位的研究:一是研究穴位的形状和面积;二是运用电子设备,确定穴位和经络的多种物理常数;三是进行穴位电阻方面的研究。
②关于经络的研究。
在传统的针灸经络系统中,有电生物学的活动表现,各条经络的穴位上都有一定的电压分部区。
③对针灸机制及其作用的研究:在病人身上针灸,则机体生物电场产生定向效应。
马来西亚普遍使用中医药,中医药从业人员甚众,但研究工作尚未受到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也较少。
主要进行针灸研究及中医研究,中药科研刚刚起步。
(二) 欧美地区
1.中药进口情况
近年来,在美国使用草药的人数不断增加,草药制品的销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上升。
但是由于“马兜铃酸”事件,中药在美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且这种发展趋势在近期仍难以逆转。
2.立法管理情况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1992年7月设立了非常规医学办公室,负责对各种传统医学(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进行科学评估,从而逐步确立非常规医学在美国的合法地位。
加拿大将中药按天然健康产品监督管理。
1998年,加拿大议会发表报告:《天然卫生产品:新的视角》,调查形成53条有关法律系统、安全、疗效、产品许可以及标签等方面的建议,其中一条有关疗效的建议中提出应该允许天然健康产品作出健康说明,包括结构功能说明,危险减低说明以及治疗说明。
在英国,中医属于替代医学范畴,需自费现款结清。
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设立专
门考核、登记注册中医及针灸人员的部门。
英国的西医师均经严格考核才有行医资格,他们一般不再经任何审批手续就可使用非正规医疗手段,甚至开出中药处方。
针灸医师也可用中药、推拿等疗法,但不能使用西药。
在欧盟,按照新法案规定尚未列入目录的植物药仍然作为食品来管理,中成药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登陆欧盟市场。
法国卫生部于1996年,同意在法中合办的中医医院使用中药制剂,法国医学会也承认传统中医是合法医疗实践的组成部分,一些社会健康保险机构已同意支付中医治疗费。
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下院通过《维省中医草案》三读,中医首次被一个西方国家以法律形式予以承认和保护。
自此,维省中医可以享受消费豁免权和医疗保险,由新成立的中医医管局自行监管。
3.教育培训情况
中医进入美国的初期阶段是20世纪的70年代。
这个时期美国的中医教育多局限于诊所里的师带徒形式。
到8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中医学院,此后,中医学院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发展。
90年代,在中医学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中医教育开始走进了著名医学院的课堂,走进了西医医院和大的医疗中心,并且越来越多地被列入西医师继续教育的课程。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全国的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设立了中医博士后项目。
由此美国的中医教育形成了目前的如下4种形式:1.中医学院;2.医学院里的中医教育;3.
西医师的中医继续教育课程;4.NIH中医博士后项目。
美国的中医大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培养美国中医、针灸师的主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至今短短的20多年里,美国已有80所中医学院,而且其数量还在增加。
这些中医学院总共每年有大约2000名毕业生。
学院的规模大小不一,较大者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New England School of Acupuncture)、太平洋中医学院(Pacific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美洲中医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各校的学生数在400~500名左右,主要集中在加州、麻州和纽约地区;中等规模的学生数在200~300名左右,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南部。
小规模的学生数则有10~100名不等,遍布美国各州。
一般中医学院的学制为3年,3年中要修完2000~3000个学时的理论课程(包括中医和现代医学)和完成500~800个学时的临床实践。
法国在1985年,针灸师达7000~9000人,其中10%左右系统学习过中医(3年以上学制)。
法国拥有近10个针灸专门学校,18个针灸、中医研究单位,6家针灸杂志,政府还成立了针灸专门委员会。
澳大利亚于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所针灸学院在新南威尔斯州悉尼市创立。
80年代,
中澳医学交流频繁,中国针灸专家与中医师相继被邀到澳大利亚讲学,澳大利亚也派出在职医师到中国来学习深造。
1969年,新南威尔斯州悉尼市创立了第一所针灸学院。
90年代以来,一些学院与中国国内实力雄厚的中医药高校合作,招收中医针灸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中医学系,成为西方国家第一所正式设立中医学系的大学。
现主要中医药院校有:澳大利亚针灸学院、澳大利亚自然疗法学院、新南威尔斯州理疗学院、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悉尼科技大学针灸系等。
4.中医药科研情况
美国现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
除医疗机构外,美国的一些大学和医药公司也开始研究中药的药理、药效。
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设立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医药精英,选用最先进仪器设备,专门从事中药的研究开发。
德国尽管对针灸承认的较晚,但其理论研究工作并不落后,据统计,从1940年至1982年,德国出版的中医学和针灸学专著、译著约为250种,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近1000篇。
针对经络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福尔电针”学派,即利用人体电位信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诊断、治疗技术。
福尔利用这种技术已在心脏、血管、肺、胃肠、血液、泌尿和神经科等领域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德国涌现出大量对中医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并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整体观;②自然疗法;③独立体系;④预防医学;⑤心身医学;⑥民间疗法;⑦能量观;
⑧功能观;⑨和谐观;⑩自疗观。
随着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发展,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在英国也开始得到重视。
包括:①生药学研究:②药理学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及其明显的疗效使英国人对中药的药理发生兴趣。
③临床疗效研究:关于中药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在英国较多地集中在皮肤病的治疗上。
④毒副作用研究:关于中药应用的安全性及其毒副作用的研究,一直受到英国有关当局的重视。
英国现代中医药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应用以及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
(三)非洲地区
1.中药进口情况
中国的传统中医药已经进入非洲市场。
非洲最喜欢的中成药品种是清凉油,其次是中药材。
坦桑尼亚较受欢迎的中成药为有治疟平喘、减肥美容、强壮止痛功能的药物,如青蒿琥酯片、平喘膏、红花油、麝香风湿膏、减肥茶、六味地黄丸、全鹿丸、金鸡虎丸、止咳糖浆、五子衍宗丸、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冰硼散等。
这些药品质量可靠、价格便宜,受到青睐。
政府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中药将近100万美元,但由于贫穷,中药食品、滋补品难销售。
莫桑比克地处南部非洲,中国针灸疗法在那里取得很好的疗效,被称为“神奇的中国针灸医术”。
头针、耳针治疗偏瘫,体针加拨罐治疗腰腿疼痛,体针治疗高血压、性功能不全症,电针治疗胃下垂、神经性头痛、失眠以及一些运动神经性疾病皆取得了很好疗效。
近年来,又利用中草药,中成药治疗哮喘、肝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性病获得良效。
目前在中药店里有中药出售。
南非政府于2002年2月22日发布了为期6个月的中成药注册登记通告,准许其进入南非市场,这在世界各国尚属首次,目前我已有100多家企业的3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申请登记,取得合法进入南非补充药物市场的机会。
但目前,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2.立法管理情况
1960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活跃在许多国家,使不少非洲人了解了中医药与针灸,并且屡受其益,这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鉴于中医药卓著的疗效,良好的口碑及受惠于中医中药的广大白人、黑人患者日渐高涨
的呼声,南非政府国会于2000年10月通过法律程序确认了中医中药在南非的合法地位。
3.教育培训情况
非洲各国的医学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中医教育缺乏。
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正在筹备创办非洲大陆第一个培养当地中医药专门人才的中医药学院。
目前中医师多由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培养。
自60年代起,来华学习中医者已逾千人,几乎遍布非洲的55个国家和地区。
学制从3个月到5年不等,少数人还读了研究生。
非洲医学界的学术研究工作甚为薄弱,这与医学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疑难症的学术论文多出自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医生之手。
那里是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区,现代医学措施疗效欠佳,中国医疗队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进行分型,综合应用中药、针灸等措施开展临床研究,使得70%以上的患者症状改善、病情减轻。
4.中医药科研情况
由于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药的广泛使用,在非洲国家也加大了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工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纷纷成立各种各样的中医药机构,包括各种学会、协会、公会、总会、学院、研究所、大学等,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在国外的传播。
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机构按五大洲分列如下:
亚洲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