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蔡邕传》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蔡邕传》译文赏析
蔡邕传
【题解】
蔡邕是东汉着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为人孝顺,博学多才,妙操音律。

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本传详细叙述了蔡邕所处的末世动荡、道废仁出的环境和艰难坎坷的一生。

蔡邕曾因弹劾宦官流放朔方。

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

董卓被诛后,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

蔡邕着诗、赋、碑、诔、铭等共104篇。

他的辞赋以《述行赋》最知名。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1]人也。

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2]令。

王莽初,授以厌戎连率[3]。

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

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

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邕性笃孝,母常(尝)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4]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5],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6],作《释诲》以戒厉[7]云尔。

【注释】
[1]陈留圉:在今河南杞县南。

[2]郿:在今陕西眉县。

[3]厌戎连率:王莽改陇西郡曰厌戎郡,守曰连率。

[4]妙操:擅长。

[5]自通:自我排遣。

[6]韪其是而矫其非:肯定其中正确的立场,纠正其错误的观点。

[7]戒厉:告诫,勉励。

【译文】
蔡邕,字伯喈,他是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

他的六世祖蔡勋,爱好黄老学术,汉平帝时任他为郿县的县令。

王莽初年,被任命为厌戎郡连率(即陇西郡太守)。

蔡勋面对着印绶仰天长叹说:“我本来在汉朝为官,死了也不能失去正道。

往昔的时候曾子不接受季孙氏的赏赐,何况是侍奉异姓朝廷呢?”于是就携带着家属,逃进深山,和鲍宣、卓茂等人一样不在新朝为官。

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谥号为贞定公。

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久病卧床三年,蔡邕假如不是因为夏冬节令变换,一直连衣襟和腰带也不曾松解一下,七十多天也没有躺下睡过觉。

母亲去世后,就在坟墓旁搭建草舍住下,或动或静都严格按照礼法。

草舍旁边出现温驯的兔子,又有不同根的树枝干连生在一起,远近的人们感到新奇,很多人都前来观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分家剖产,乡亲们都很敬重这种义举。

他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尊奉太傅胡广为师。

喜好辞章、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

桓帝的时候,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专断政权、为所欲为,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请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并遣送他进京。

蔡邕迫不得已,走到偃师县的时候,便推托自己有病又回到了家中。

他闲居在家赏玩古物,不喜欢与世人交往。

有感于东方朔的《答客难》以及杨雄、班固、崔驷这一类人在文章中的自问自答,于是思考文中不同人物的言论,肯定其中正确的立场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着述《释诲》一文来警戒和勉励自己。

【原文】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出补河平长。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迁议郎。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8],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9]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

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

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趋)势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憙(喜)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10]。

又市贾小民,为宣陵孝子者,复数十人,悉除为郎中、太子舍人。

时频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陨雹、蝗虫之害。

又鲜卑犯境,役赋及民。

六年七月,制书引咎,诰群臣各陈政要所当施行。

邕上封事曰……
书奏,帝乃亲迎气北郊,及行辟雍[11]之礼。

又诏宣陵孝子为舍人者,悉改为丞尉焉。

光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

【注释】
[8]穿凿:犹牵强附会,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解释。

[9]摹写:照原作誊写或临摹。

[10]不次之位:按规制不当得的位子。

[11]辟雍:当时的太学称辟雍。

【译文】
……建宁三年(170),蔡邕被召到司徒桥玄府,桥玄对他很敬重。

后来出府外补为河平(平阿)县县长。

又被征召担任郎中,在东观校勘图书。

后来又晋升为议郎。

蔡邕因为经籍距离圣人的年代久远,文字有很多都有错误纰漏,而浅陋的儒士牵强附会,迷惑贻误后世的读书人,在熹平四年,便和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矫正修正《六经》中的错误文字。

灵帝批准这项请求,蔡邕于是亲自用朱砂将经文书写在石碑上,让石工雕刻好树立在太学门外。

这时后辈的儒者和学生,都将碑刻上的经文用做典范。

在石碑刚刚树起的时候,前来观瞻和临摹的人,所乘坐的车子每天有一千多辆,塞满了周围的大街小巷。

起初,灵帝好学,自己着述《皇羲篇》五十章,并由此邀请众儒
生中善于创作文章和辞赋的人。

本来颇有些出于研究经学而招集的意思,后来那些擅长书信文辞和善写古篆的人,都加以招纳,于是所招纳的有数十人。

侍中祭酒乐松、贾护等人,又招揽很多品行不端、趋附权势之类的小人,一并集中在鸿都门下。

这些人喜欢向皇帝陈说些地方风俗和市井里巷的琐碎小事,皇帝非常喜欢这些,都将这些人予以破格提拔。

同时市井里的小人,也就是替桓帝的宣陵守护的人,又有数十人,都升为郎中、太子舍人。

当时频频发生电击雷劈、烈风猛刮,折断树干、拔起树根等异常天象,又连连爆发地震、冰雹、蝗虫等自然灾害。

此外鲜卑人不断进犯边境,民众的劳役和赋税加重。

六年(177)七月,皇帝颁发制令承认过失,并告诫群臣要各自陈述应当施行的政治要领。

蔡邕于是呈交密封的奏章说……
奏本呈上之后,灵帝于是亲自到北郊举行迎冬的祭祀,又到太学主持尊老乡饮的酒礼。

又下诏命令所有为宣陵守护而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的人,一律改为丞尉。

光和元年,又设立了鸿都门学校,在校内绘制孔子和72弟子画像。

所有学员都由皇帝敕令地方州郡和三公府署举荐和征召,其中有的出任刺史、太守,有的在朝担任尚书、侍中,甚至有的受封为侯被赐爵位,但有识有德之士都耻于与他们同流合污。

【原文】
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

其年七月,诏召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使中常侍曹节、王甫就问灾异及消改变故所宜施行。

邕悉心以对,事在五行、天文志。

又特诏问曰:“比灾变互生,未知厥咎[12],朝廷焦心,载怀恐惧。

每访群公卿士,庶闻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尽心。

以邕经学深奥,故密特稽问[13],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

具对经术,以皁囊[14]封上。


邕对曰:“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深悼灾咎,褒臣末学,特垂访及,非臣蝼蚁所能堪副。

斯诚输写肝胆出命之秋,岂可以顾患避害,使陛下不闻至戒哉!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

天于大汉,殷勤[15]不已,故屡出袄变[16],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

“今灾眚[17]之发,不于它所,远则门垣,近在寺署,其为监戒,
可谓至切。

霓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

前者乳母赵娆,贵重天下,生则赀(资)藏侔于天府,死则丘墓踰(逾)于园陵,两子受封,兄弟典郡;续以永乐门史霍玉,依阻城社,又为奸邪。

今者道路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风声,将为国患。

宜高为堤防,明设禁令,深惟赵、霍,以为至戒。

“今圣意勤勤,思明邪正。

而闻太尉张颢,为玉所进;光禄勋姓璋,有名贪浊;又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并叨时幸,荣富优足。

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贤之福。

伏见廷尉郭禧,纯厚老成;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故太尉刘宠,忠实守正:并宜为谋主,数见访问。

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委任责成,优劣已分,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

“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18],以示惟忧。

诗云:‘畏天之怒,不敢戏豫。

’天戒诚不可戏也。

宰府孝廉,士之高选。

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而今并以小文超取选举,开请托之门,违明王之典,众心不厌,莫之敢言。

臣愿陛下忍而绝之,思惟万机,以答天望。

圣朝既自约厉,左右近臣亦宜从化。

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

“臣以愚赣,感激忘身,敢触忌讳,手书具对。

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

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曹节于后窃视之,悉宣语左右,事遂漏露。

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

【注释】
[12]厥咎:后果,报应。

[13]稽问:卜问。

[14]皁囊:黑绸口袋。

[15]殷勤:情意深厚。

[16]祆变:指反常、怪异的现象。

[17]灾眚(shěng):灾害。

眚:眼睛生翳。

[18]消息:取消,停歇。

【译文】
当时各种反常怪异的现象多次出现,人人受惊被扰。

这年七月,皇帝下令召集蔡邕和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仪郎张华、太史令单飏等人到金商门,又引导进入崇德殿中,随后派遣中常侍曹节、王甫前去询问灾害等异常情形以及为消除这些灾难所应采取的措施。

蔡邕都尽心尽力的做了回答,具体事项记述在《五行志》《天文志》里。

皇帝又下特别诏令询问说:“近来灾难不断发生,不知究竟犯有什么过错,朝廷为此极为焦虑,而人人又深怀恐惧。

每每询问各位公卿大臣,希望听到忠正的言论,但人人都闭口不言,不肯尽心陈说。

因为蔡邕经学精深莫测,所以单独秘密地卜问,你应该陈述政治上的得失,指明行政上的要领,不要模棱两可,闪烁其词,自造疑虑忌讳。

再详细地按照经学逐一回答后,再用黑囊密封呈上。


蔡邕回奏说:“为臣俯伏思量陛下您圣德诚实而清明,深深为灾祸而心存哀念,并褒奖为臣肤浅的学识,特地来询问诸事,这些不是像为臣之类如蝼蛄和蚂蚁一样的卑微之人所能够胜任的。

现在确实是倾吐真心、献出生命的时候,怎么能顾虑祸患、躲避灾害,而使陛下听不到最恳切的告诫呢!为臣俯伏思量各种灾害,都是亡国的乱象啊。

上天对于大汉王朝,仍然是情意深厚、叮咛绵绵,因此才屡屡降下反常征象,以此来进行告诫和申斥,是想让君王有所觉悟,改变危险局势而使国家安定下来。

“现如今灾祸发生,并不在其他的地方,远的地方只在宫门附近,近的地方就在宫内的衙署,它们都是为了鉴察往事、警戒将来,可以说最为痛彻的了。

霓虹下落、雌鸡化雄,都是妇女干预政事所引来的征象。

在此之前,皇帝的乳母赵娆,尊贵而骄纵于天下,生前储藏的财富可和国家的府库相比,死后坟墓比皇家的陵墓还要气派,两个儿子受封,兄弟们也都担任州郡长官;接着又有永乐门卫霍玉,依靠皇威做靠山,再次干出为非作歹的事情来。

现在路人又纷纷传言,又说出了一位程大人,察看传播出来的消息,又将成为国家的祸害。

应该筑高防范的堤坝,严明设立禁令,并深思赵娆、霍玉的祸害,以此作为最恳切的告诫。

“现如今陛下的意旨恳切至诚,极想辨明人臣的奸邪与正直。


听说太尉张颢,为霍玉所引荐;光禄勋姓璋,是有名的贪婪浊乱之人;再如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都得到皇上的宠爱,而享受极为优厚的奢华富贵。

应该想到小人在位时的灾害,而退归思过、引退让贤也是这些人的福分。

为臣认为廷尉郭禧,为人纯朴敦厚、练达持重;光禄大夫桥玄,聪明通达、端正耿直;前任太尉刘宠,忠诚可靠、恪守正道。

这些人都应成为皇帝的智囊人物,要经常探望于他们。

宰相大臣,如同君王肢体一样,委任并指定他们办成具体的政事,那么他们的高下好坏就已分明清楚,不应该再听信小吏的意见,苛求陷害这些大臣。

“再者,尚方署工艺人所做的工巧器物,鸿都门所作的诗词文赋,可暂且减削或者停止,以此来表示深思忧虑。

《诗经》上说:‘敬畏上天发怒,不敢嬉戏安逸。

’上天给予的警戒确实不是儿戏啊。

宰相府署里的孝廉,应该是士人中高标准选出的官吏。

可是近来因为荐举不够慎重严格,便严厉谴责三公府署,而现在都只凭低俗粗略的文字获得越级推选,开了以私事相托的大门,违背了英明帝王的选人法则,众人之心如果不信服,那么便没有人胆敢说实话了。

为臣希望陛下下定决心来杜绝此类弊端,全部心力用到繁多的政务上来,以此来酬谢上天的期望。

圣上既然自我严格要求,左右近臣也应该能紧随相仿。

人人都自我谦虚恭卑,以此来抵补罪过,那么天象便由亏缺变为圆满,鬼神也使谦虚者得福了。

“为臣因为愚蠢而刚直,出于感动奋发而置生死于度外,所以才敢于触及他人所顾忌之事,亲笔书写、详细地回答。

当然,君臣之间如果不能保密,那么君主就有泄漏密言的惩戒,而臣下也会有杀身的祸患。

希望陛下将为臣的表奏压下,不要让竭尽忠诚的官吏,因此而招致怨恨、干犯仇敌。

”奏本呈上之后,皇帝阅读之后感慨良多,由于起身去换衣,趁这个空当,曹节偷看了奏本,便将内容悉数传给他身边的亲信,于是机密之事便泄露了出来。

那些被蔡邕所裁革黜退之人,都斜眼憎恨,寻思着机会报复。

【原文】
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19],叔父卫尉质又与将作大匠杨球
有隙。

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郃,郃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20]。

于是诏下尚书,召邕诘状。

邕上书自陈[21]曰:“臣被召,问以大鸿胪刘郃前为济阴太守,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郃为司隶,又托河内郡吏李奇为州书佐,及营护故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毋班,郃不为用致怨之状。

臣征营怖悸,肝胆涂地,不知死命所在。

窃自寻案,实属宛、奇,不及陟、班。

凡休假小吏,非结恨之本。

与陟姻家,岂敢申助私党?如臣父子欲相伤陷,当明言台阁,具陈恨状所缘。

内无寸事,而谤书外发,宜以臣对与郃参验。

臣得以学问特蒙褒异,执事秘馆,操管御前,姓名貌状,微简圣心。

今年七月,召诣金商门,问以灾异,赍诏申旨,诱臣使言。

臣实愚赣,唯识忠尽,出命忘躯,不顾后害,遂讥刺公卿,内及宠臣。

实欲以上对圣问,救消灾异,规为陛下建康宁之计。

陛下不念忠臣直言,宜加掩蔽,诽谤卒至,便用疑怪。

尽心之吏,岂得容哉?诏书每下,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思谴,除凶致吉,而言者不蒙延纳之福,旋被陷破之祸。

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臣季父质,连见拔擢,位在上列。

臣被蒙恩渥,数见访逮。

言事者因此欲陷臣父子,破臣门户,非复发纠奸伏,补益国家者也。

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得托名忠臣,死有余荣,恐陛下于此不复闻至言矣。

臣之愚冗,职当咎患,但前者所对,质不及闻,而衰老白首,横见引逮,随臣摧没,并人坑埳,诚冤诚痛。

臣一人牢狱,当为楚毒所迫,趣以饮章[22],辞情何缘复闻?死期垂至,冒昧自陈。

愿身当辜戮,匄[23]质不并坐,则身死之日,更生之年也。

惟陛下加餐,为万姓自爱。


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

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24],不得以赦令除。

杨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

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

居五原安阳县。

【注释】
[19]平:媾和,和好。

[20]女夫:女婿。

[21]自陈:自我陈述,自我辩白。

[22]趣以饮章:追问匿名奏章里的罪名。

[23]匄(gài):通“乞”,乞求。

[24]髡钳:给犯人剃掉头发,戴上项圈。

朔方:朔方郡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

【译文】
当初,蔡邕和司徒刘郃一向不和,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隔阂。

阳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于是派人向朝廷迅急呈交奏章说蔡邕、蔡质叔侄屡因私事请刘郃帮忙,刘郃没有理睬,蔡邕心怀怨恨,发誓要中伤刘郃。

于是皇帝下诏书给尚书处理,尚书便传唤蔡邕前来追问事状。

蔡邕上书自我辩白说:“为臣被传唤,追问大鸿胪刘郃在此之前担任济阴太守的时候,为臣的属吏张宛请了一百多天长假,刘郃担任司隶的时候,又请托河内郡吏员李奇任州文书佐吏,以及袒护原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毋班,刘郃都没有任用因而招致了怨恨等情形。

臣为此惶恐不安而惊惧不已,即使肝胆涂地也不知死罪在哪里。

暗自寻思整个案件,其实由张宛和李奇的事件所引发,与羊陟、胡毋班没有任何关系。

大凡小吏休假等等问题,根本就构不成结怨的原因。

“为臣与羊陟家虽有姻亲关系,怎么胆敢对自己的私人关系表加以援助呢?如果为臣父子想中伤陷害对方,应当明白告诉台阁大臣,详细陈述所谓怨恨对方的缘由。

内心里没有一寸的事实,却公开地呈交诽谤他人的奏书,朝廷应该将为臣的申辩和涉及刘郃的事件进行验核。

为臣依赖学问特别蒙受皇帝的褒奖,在秘阁任职侍奉,在皇帝跟前草拟文件事宜,为臣的姓名和长相,为君王稍稍留意便能有所检验。

“今年七月,皇帝将为臣召唤到金商门,问起灾害等异常情形,并持诏申述皇帝的意旨,引诱为臣言说政事。

为臣确实愚蠢而刚直,只知竭尽忠心,效献生命而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有顾及后患,于是便出现了所谓‘嘲笑讽刺公卿大臣,以及宫内皇帝身边的宠臣’的情形。

其实是想恭敬地回答圣上的询问,挽救和消除灾害等异常现象,为陛
下谋划建立安乐而太平的大计。

陛下不考虑忠臣耿直的实话,应该加以保密,诋毁急速而来,便也因此而感到诧异了。

竭尽忠心的官吏,还有容身之地吗?诏书每次下达,群臣各自呈交密封的奏章,想以此来革除弊政和思虑如何免于上天的责罚,除去凶邪来招致吉利,但进谏的人臣不能蒙受引进接纳的福运,随即遭受家破人亡的祸害。

现如今人人都闭口不言,将为臣的遭遇作为一种警诫,谁还敢为陛下尽忠呢?为臣的叔父蔡质,连连受到提拔,官位居于上等之列。

为臣蒙受的恩遇也很优厚,多次受到陛下降意问询。

议论政事之人因此想陷害为臣父子二人,使为臣家门破败,这并不是揭发隐伏的坏人,使国家获得益处了。

为臣已经46岁,孤孤单单一个人,如果能够托寄名姓于忠臣之列,死了也能留下荣耀,只是恐怕陛下从此再也听不到耿直的进言了。

为臣愚钝无能,正处于祸患之中,只是前面的回奏,蔡质并不知情,他已经是身体衰老、白发苍苍之人了,却横遭株连而被捕,因为为臣而经受挫折蒙受羞辱,也一并被推进了陷坑之中,实在冤枉、实在痛心啊。

为臣一旦进入牢狱,肯定要被酷刑所逼迫,追问匿名奏章里的罪名,为臣的辩白供词陛下又怎么能听到呢?为臣的死期快要到了,便鲁莽无知地为自己辩白一番,希望自身一人担受刑戮。

乞求不要让蔡质连坐,那么为臣死去的那一天,也就是为臣再生的时候了。

希望陛下您努力工作,为天下民众自加珍重。


于是蔡邕、蔡质被投入洛阳监狱,被判决以奉行公事的名义抒泄仇恨和怨愤,商议陷害朝廷大臣,犯有大不敬之罪,以弃市罪处死。

判决上奏朝廷,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根本无罪,请求宽宥,皇帝也想到蔡邕奏章中辩白的情形,下诏减免死罪一等,让他和家属一起剃去头发、颈套铁圈然后流放到朔方郡,不得因为遇到大赦令而获得解除。

杨球派遣刺客在路途中追杀蔡邕,而刺客被蔡邕的义气所感动,都没有替杨球行刺。

杨球又贿赂当地主管官员想毒杀蔡邕,但被贿赂的官员反而将其中的实情告知蔡邕,所以每次都能幸免于死。

最后被安置在五原郡安阳县。

【原文】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
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着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

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及宥[25]邕还本郡。

邕自徙及归,凡九月焉。

将就还路,五原太守王智饯之。

酒酣,智起舞属[26]邕,邕不为报。

智者,中常侍王甫弟也,素贵骄,惭于宾客,诟邕曰:“徒敢轻我!”邕拂衣而去。

智衔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

内宠恶之。

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

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

吴人有烧桐以爨[27]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28]。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29],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30]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注释】
[25]宥:赦免。

[26]属(zhǔ):劝。

[27]爨(cuàn):烧火做饭。

[28]怃(wǔ)然:惊愕貌。

一作“怪”解。

[29]耸然:惊惧貌。

耸:通“悚”。

[30]莞(wǎn)然:微笑的样子。

【译文】
蔡邕以前在东观任职的时候,和卢植、韩说等人着述并进一步充实《后汉记》,正遇到触罪流放而离散,来不及完成,于是便上书自我陈述,奏明他着述的《汉记》十志的内容,分类排列相关篇目,附缀在奏章的后面。

皇帝欣赏他才能超群,正好遇上第二年朝廷大赦,便趁机赦免了蔡邕并让他回到所在的郡县。

蔡邕从流放到还乡,一共经历九个月。

在他将要踏上回乡的路途时,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

饮酒尽兴的时候,王智起身而舞并向蔡邕劝酒,蔡邕却没有酬答。

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