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谁?
A. 王安石
B. 欧阳修
C. 王阳明
D. 宋濂
2. 《送东阳马生序》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A. 作者的生平事迹
B. 作者的求学经历
C. 作者的旅游见闻
D. 作者的哲学思想
A. 博学
B. 明辨
C. 笃行
D. 修身
二、填空题
1.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自述少年时期的学习经历,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自己勤奋好学。
2.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提到自己求学的艰辛,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概括《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的学习经历。
2. 请谈谈你对《送东阳马生序》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的理解。
四、翻译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五、阅读理解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的学习经历。
2. 请分析作者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品质。
3. 请谈谈你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这句话的理解。
六、词语解释题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嗜学
(2)假借
(3)硕师
(4)叱咄
2.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请解释其古义:
(1)加冠
(2)走
(3)弗之怠
(4)填其室
七、句子分析题
1.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2.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特点: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八、段落概括题
余既登进士第,授户曹,寓居燕京。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九、写作实践题
1. 请以《我的学习经历》为题,仿照《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短文。
2. 请以《我眼中的宋濂》为题,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写一篇人物评价。
十、拓展阅读题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1. 请解释孔子在这段话中的观点。
2. 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宋濂
2. B. 作者的求学经历
3. D. 修身
二、填空题
1.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而岂徒哉?__幼__而学之,__壮__而欲行之,__老__而习之。
2.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__非天质之卑__,则__心不若余之
专__也;__则才不如余之笃__也。
三、简答题
1.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的学习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幼年
时期嗜学,借书手录;成年后,远赴百里外求师;登进士第后,仍勤
学不辍。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表达了勤奋
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学业上的精进在于勤奋不懈,而荒废在于
嬉戏游乐;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熟虑,而毁灭在于随波逐流。
四、翻译题
1.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学习。
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
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2. 我的学习勤奋和艰苦就是如此。
现在虽然已经老迈,没有什么
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和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四海之内也都有人称
赞我的名字,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五、阅读理解题
1. 作者在文中的学习经历包括:幼年借书手录,成年远赴求师,
登进士第后仍勤学不辍。
2.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尊敬师长、谦
逊有礼等品质。
3.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求教时的虔
诚态度和求知若渴的心情。
六、词语解释题
1. 嗜学:特别喜欢学习。
假借:借阅。
硕师:学识渊博的老师。
叱咄:大声斥责。
2. 加冠:指成年。
走:跑。
弗之怠:不敢懈怠。
填其室:充满他的房间。
七、句子分析题
1.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这句话中使用了
描写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求教时的姿态和态度。
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这句话中的“以是”表示因此,突出了因果关系;“遍观”则强调了作者阅读的广泛性。
八、段落概括题
作者进士及第后,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充满快乐,因为他知道
自己的勤奋和艰苦是有价值的。
九、写作实践题
(略,实际教学中需学生自行完成)
十、拓展阅读题
1. 孔子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学习的四个层次,认为生来就知道的是
最优秀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
一等的,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
2. 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宋濂正是通过勤
奋学习,从最基础的学习阶段不断进步,最终达到了学识渊博的境界,这与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