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说课(通用1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勤奋》说课(通用14篇)
《说勤奋》说课(通用14篇)
《说勤奋》说课篇1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
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根据摆出观点,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体结构我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接着强调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依凭勤奋获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
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
这一部分紧承上文,强调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进行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
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
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善于创设语文学习情景,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于是我会在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提前3分钟安排一个课前谈话。
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
由于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比较强的议论文,基于这点我引出一个话题:你最崇拜的是谁?为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所崇拜的人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一环节不仅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训练,其实也在为后做一个小小的铺垫。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好不气馁滚瓜烂熟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教学了生字词,因此在这里设计了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作者是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三、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探究司马光的事例
司马光是什么人?
著名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
(出示: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
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出时间之久。
)司马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自小就非常聪明。
(从小时候砸缸可以看出)
勤奋好学。
出示句子: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从每当、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长大之后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在这里要理解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放一段司马光警
枕的故事。
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写作。
最后归结到勤奋二字。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稍微一动、继续等几个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想要获得成功也不能离开勤奋二字。
(在这部分教学时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再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
四、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这一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解决问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拙是什么意思呢?基础差,与司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完成了生物学界中高难度的的饿青蛙卵剥离手术。
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就算是基础差的人,只要你勤奋,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教师相机出示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也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
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
简单说明一下议论文的结构,然后点出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点题作结。
通过朗读感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搜集的有关勤奋的小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与勤奋有关的成语故事?3)给文章再添加一个事例,你觉得写什么比较好?为什么?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
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文字资料。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
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勤奋《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勤奋青蛙卵剥离手术
《说勤奋》说课篇2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
(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3说勤奋)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
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
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
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
理想境界桥梁心血浇灌砸缸滚瓜烂熟枕头稍微编成巨著
生物学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习惯回顾名列前茅远渡重洋剥离
基础补拙良训改善有所作为贡献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3、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不要求说全面)
4、疏通全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的桥梁的意思吗?
(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板书)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
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指读要求学会写的生字。
2、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抄写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
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板书:
说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说课篇3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
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根据摆出观点,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体结构我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接着强调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依凭勤奋获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
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
这一部分紧承上文,强调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
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
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
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1、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2)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比较: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2、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躲、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警枕体会司马光一生勤奋,最终取得了成功,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3、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拓展练习
引导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摆观点举例子总结),劝劝两位学生:(1)我天生聪明,所以不需要勤奋也一定能成功;(2)我基础比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聪明的同学,也就不想努力了。
六、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勤奋理想桥梁观点
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完成蛙卵剥离手术举例
《说勤奋》说课篇4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初步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
2、导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同学们,你愿意把你的理想告诉大家吗?
3、同学们,你们的理想非常美好,可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二、学习第一段:
1、出示投影“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改为陈述句。
出示投影“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
3、理解句子。
(古今中外成功者鲜花汗水和心血)
4、小结:每一个人,要想取得成绩,获得成功,一定要勤奋。
5、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作者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小节。
2、轻声读课文,思考:这小节写了什么?
3、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司马光勤奋?
4、小结:作者通过司马光靠着勤奋,成为了著名的史学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事例,证明了‘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道理。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轻声读,思考:基础差的人,通过努力,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2、找出童第周勤奋的句子。
3、学习华罗庚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你还知道哪些人靠着勤奋实现自己理想的事情吗?
五、学习第四小节:
1、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能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呢?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总结:课文一开始提出了观点,接着摆事实、最后讲道理,进一步深化了观点。
六、作业
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勤奋的名言,读一读,写一写。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刻苦勤奋的能力。
——(英)卡莱尔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美)富兰克林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美)爱因斯坦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前苏联)巴甫洛夫
板书:
15 说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