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2(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2(新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
【教学重点】
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
【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
(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
(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
分析:
(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
(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
【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
(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
(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
(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
【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
【答案】 y2
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
A.y1<0<y2
B.y2<0<y1
C.y1<y2<0
D.y2<y1<0
【答案】 A
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
A.b1<b2
B.b1=b2
C.b1>b2
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
A.y1<y2
B.y1>y2
C.y1=y2
D.y1、y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
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
(1)当x=-3时,求y的值;
(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
6.已知y= (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与b的值.
解:
(1)将A(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
(2)将B(4,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a,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
解:
(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k≠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
2),即当x=1时,y=-2.所以-2=,k=-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m==,点A的坐标为(-5,).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5,)不在这
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