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课时1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1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标定位] 1.认识水资源的观点以及权衡水资源的详细指标。
2.认识全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时空散布不均的特色。
3.明确水资源对人类的
影响及人类怎样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一、水资源及其散布
1.水资源:往常所说的水资源主假如指陆地上的①____________。
当前,人类比较简单利用的淡水资源,主假如河流水、②____________和浅层地下水。
2.世界水资源散布的地域差别
(1)权衡标准:多年均匀径流总量。
(2)地域散布差别:③ ____________多年均匀径流量最多,其次是
④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多年均匀径流量最少。
在全世界200 多个国家和地域中,⑥______多年均匀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
国居世界第⑦ ____位。
3.我国水资源的散布
(1)地域散布差别:⑧________水多,⑨________水少;⑩________水多, ? ______水少。
(2)时间分派差别: ? ________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 ______降水少,水资源较困穷。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目、质量与地域经济活动的关系
(1)水资源数目: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质量:影响一个地域经济活动的效益。
2.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1)科技比较落伍的时代:主要利用? ________________。
(2)科技比较发达的时代:开发利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欠缺的原由
(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 __________。
(2)人类活动排放的荒弃物质不停增加,致使? __________,可用
的水资源减少。
2.水资源连续利用的举措
合理开发和提取 ?
修建水库,调理水资源的时间散布
(1)开源举措
开渠引水,调理水资源的空间散布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增强宣传教育,提升 ?
(2)节流举措改良农业21○
提升工业用水的 22○
研究点一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下边问题。
(1)依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散布状况,合理利用水资源应采纳的措
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据报导,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当地域地表水资源的20%,
上海市民每日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还多20 升。
35.8%的市民不知道这一状况;9.2%的市民以为,上海有黄浦江作为水源,水费
相对廉价,用水其实不紧张。
请依据上述资料对上海地域水资源状况进
行评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反省概括】我国水资源散布的特色、成因及对策
时空
分
成因对策
布特
点
____
多、
____
少,
我国天气属大陆性季民风候,
降水基本上都是夏天风从海
洋上带过来的,所以夏秋天节
受夏天风影响显然,降水较
年际多,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
经过 ________来改变径流的变甚至还会出现洪涝灾祸,危害
时间分派
化大人身安全和生产、生活;而冬
春天节主要受来自内地的冬
季风影响,降水量极少,水资
源缺乏,一些河流还会出现断
流现象
影响我国的夏天风第一在东
__多南沿海登岸,所以就地域而经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__少、言,越凑近东南部的地域,受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域的水调__多夏天风的影响就越显然,受影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域,如我国__少响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正在实行的南水北调工程
资源也就越丰富
研究点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第 29 届夏天奥运会选择天津、秦皇岛、上海和沈阳作为奥运足球竞赛的分赛场,青岛包办部分水上项目的竞赛,马术竞赛全
部在香港举行。
资料二北京奥运会部分协办城市散布表示图
资料三南水北调是解决苏、鲁、冀、津、京水资源欠缺,优化
水资源的重要工程。
山东省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调蓄湖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穿后,南四湖蓄水位将抬高34.20 米。
(1)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①②④除了拥有较高的体育运动水平易完
善的相关设施之外,还具备的共同优势是。
(2)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剖析城市③比城市⑤更合适举办奥运风帆比
赛的原由。
(3)为解决北京等北方地域的缺水问题,国家规划建设了南水北调
工程。
回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交流的主要水系(按自南向北次序 )。
(4)依据所学知识,剖析水位变化可能对南四湖及其四周地域带来
的影响。
(5)为了保证调水的质量,南四湖四周地域应当采纳哪些举措?
一、选择题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计。
虚
拟水的观点应运而生,所谓虚构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
源数目,它不是真切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构”的形式包括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贫水国家或地域能够经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域购置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特别是粮食 )来获取水和粮食的安全。
据此回答 1~3 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由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目原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目许多,但时空散布不均③部分地域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④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愈来愈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依据该段资料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入口水资源来填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能够缓解水资源欠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踊跃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构水不是真切意义上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
3.以下哪个国家应大批入口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来缓解本国水资
A.美国B.埃及C.巴西D.印
度尼西亚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重点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
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切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
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日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
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样 , 就会在有限
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日积月
累,与日俱增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史记》中记录的“井渠”,就是今日我们所说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
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
现存的坎儿井,多
为清朝以来陆续修建的,现在仍灌溉着大片良田。
读“坎儿井表示图”,回答 4~5 题。
4.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A.雨水B.冰雪融水C.湖泊水D.河
流水
5.图中暗渠流量最大时 ()
A.驯鹿南迁至针叶林带
B.是南极科考的最正确季节
C.开普敦邻近海疆风大浪高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读以下图,达成6~7 题。
6.该图显示的是 ()
A .城市地表径流畅用系统B.城市污水利用
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D.城市地下水利
用系统
7.图中右边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A.滴灌B.渗灌
C.回灌地下水D.抽取地下水以下图是“某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表示图”。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a 表示污水办理, b 表示污水采集
B.a 表示污水排放, b 表示污水办理
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 ,重点是记忆有技巧 , “死记”
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
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切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
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日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
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样 ,就会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与日俱增,与日
俱增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C.a 表示水的利用, b 表示
水的污染
D.a 表示水的污染, b 表示污水办理
9.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纳的举措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咬文嚼字 ,琅琅上口 , 成腹的文人。
什么在代化教课的今日 ,我念了十几年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作文就疼 ,写不出像的文章呢 ? 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地提出 : “中小学文教课成效差 ,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 ⋯⋯十几年上数是 9160 ,文是 2749
,恰巧是 3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 ,用来学本国文 ,倒是大部分不关 ,非咄咄怪事 ! ” 根究底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物。
特是写文 ,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文的“三因素”是点、据、,也通文的基本构 : 提出――剖析――解决 ,
但真切起笔来就犯了。
知道“是”,就是不出“ 什么”。
根来源因是无“米”下“ ”。
于是便打开作文集之的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语 ,抄人家的案例 ,不参照作文就很写出像的文章。
所以 ,乏、内容空洞、一模一样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
决个 ,不可以在布局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 ,必到“死硬背”的重要性 ,学生累足的“米”。
B.增添区内降水量
C.提升区内水源重复利用率
教范的是教课中不行缺乏的部分,我常采纳范,幼
儿学、模拟。
如,我一句,少儿一句,;第二
通,我高声,我高声,少儿小声,学仿;第三,我
借用好配朗磁,一放音,一少儿频频听,在频频听
中体、品尝。
D .增添地下水量
10.假如区内某水体生了富养化,可行的治理举措是() A.增添来水量和增添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添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添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二、综合题
11.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全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外一些大城市中
表现尤其突出。
读“城市化前后水资源状况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
(1)城市化后较城市化前在水循环环节中,蒸发量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济南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一个研究课题——“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商讨”。
假定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请简述选题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