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开展路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型审计开展路径探讨
摘要:研究型审计应该基于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确定工作使命定位
与发展路径,基于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使用研究方法与思维开展活动,将审计实
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使审计活动能够按照要求良好地进行,本文介绍研究型审计
概念与特征,提出实践路径,确保审计工作可以按照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工作特点;实践路径
传统审计在前期调查时研究内容较少,研究型审计在审查调查时,基于传统
调查方式基础上,关注审计对象并结合审计对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希望可以
建立立体、全面的画像。

一、研究型审计的相关概述
(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
目前,收集与研究型审计相关的文献,发现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关于研究
型审计的不同表述,是从各自立场出发。

当下对于研究型审计的表述,只是从理
论层面给出,按照相关理论表述,难以在审计实务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当下需要
基于审计实务方面的数据与理论进行融合,给出具有操作性的意见。

在研究型审
计中,应该整理机制、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还需要在研究型审计阶段,将研究内容贯穿于审计的各个环节,从而可以处理过
往重视问题揭露,没有给出可行意见的弊病。

在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从该层面研究审计工作,给出研究型审计的权威
说法,可以指导审计工作良好地进行[1]。

(二)研究型审计的特征
研究型审计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研究审计过程、审计对象、审计成果、审计
方法,需要将相关内容投放到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数据研究以及分析,不能
在研究型审计阶段,将研究内容割裂开来,否则无法获得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研究型审计中,需要拥有系统性思维,开阔思维视野,由此可以基于多方面要素
深度研究审计工作,审计方式必须灵活。

研究型审计可以选择的方法众多,归类法、比较法、审阅法等,虽然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但是均可以成为研究型审计的
研究方式。

在研究型审计中,还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与科研院所共同合作、召开
专题研究会等方式,进行研究工作。

与传统审计相比,研究型审计以点面结合的
方式选择动态方法,给出审计工作的思路,提高审计工作的灵活性。

在研究型审
计工作进行期间,需要采用分析研判的方式,发挥谋士、智囊作用。

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基于服务理念开展活动,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使该项工作拥有前
瞻性、系统性的特征[2]。

二、研究型审计的实践路径
(一)做好审前调查研究
在研究型审计阶段,审前调查工作需要从宏观维度出发进行深度分析,在研
究时基于背景与政策的宏观因素,由此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国家法律法规、
政策的出台均,基于历史背景,因此在研究各类法规与政策时,如果遇到无法梳
理历史发展过程的情况,难以做好准确的评估,可能出现评估结果过于片面的问题。

当下如果过于主观的做出判断,无法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也不能保证审计
工作可以按照要求良性开展。

在审前进行研究,如果无法基于实际情况换位思考,难以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流畅的沟通,获得有价值的数据。

通过过往审计活动的表现,发现以往审计工作在审前存在工作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的弊端。

通过
深度研判发现,政策、法律法规的形成与宏观背景关联密切,结合过往活动出现
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3]。

从微观层面研究审计工作,需要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目标与经营风险。


应该做好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评价与衡量工作,对单位内部风险进行调研、整理
与判断。

在此过程中,审计的关注点在于风险的判断,确定审计重点。

资金是审
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找到风险隐患位置,由此可以基于关键部位以及问题,给出
有效的处理意见。

(二)处理审计数据
在审计活动中开展研究工作,需要以大量的审计数据作为基础,应该做好审
计数据的整理与提炼。

审计实施审前调查、报告撰写,均应结合经济、政治等外
部环境的资料进行深度分析,给出关键内容,包含国内外行业与相关部门的数据,收集分析被审计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

当下基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锁定关
键内容。

在审计活动中,应该基于其他监督机构与以往审计活动结果,进行纵向
与横向的比较,给出判断结果。

在审计活动中选择横向分析的方式,基于同类经
济主体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可以给出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法。

选择横向
分析的方式,锁定被审计单位,基于对方历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
性分析,给出个性化的处理建议。

(三)推进审计能力建设
在审计活动中需要强化审计工作能力,应该收集审计方面的数据,根据工作
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水平。

在研究型审计期间,工作人员需要选择与项目相
关的专业单位。

审计人员应该明确工作目标,掌握工作要点,拥有胜任工作的业
务能力。

如果工作体量大或难度较高,应该调动社会审计力量,在资源持续供给下,随着审计项目运行,做好各阶段评价分析工作,协调各类资源。

利用资源延
拓审计人员的视野,在后续研究活动中,基于研究成果,由专业智库人员推进工作,确保活动可以按照流程顺利进行并完成工作任务[4]。

(四)运用审计结果
审计活动中按照要求做好数据采集与分析,如果发现问题应该进行研究,需
要做好报告定向表述,分析问题出现原因,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度,基于实际情
况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提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当下审计人员应该
在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社会经济运行阶段存在的多类隐患,从宏观维度进行分析,归纳倾向性、普遍性、苗头性问题,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制度
漏洞、机制缺陷、体制障碍,可以基于掌握的内容给出可行建议,使审计工作拥
有较为明显的前瞻性、系统性与战略性,由此从源头处理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为使活动按照要求进行,应该与其他监督机构相互合作。

比如,可以根据需要与纪检监察部门选择联动的方式,整理双方在审计方面的工作
信息,相互学习对方工作经验,共享数据,并在监督成果互相分享的情况下,使活动可以在资源合理应用条件下进行。

当下应该基于审计阶段发生的问题,选择制度方式进行管控,由此可以快速找到责任主体并进行处罚。

对于屡教不改或屡审屡犯的对象,选择专项治理的手段,可以有效打击相关行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审计活动中,应该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程度,由此可以约束审计活动相关人员的行为。

当前可以选择多主体共同监督的方法,依托平台传递信息,让群众可以参与到审计活动中,监督审计工作进行状况,查看审计结果是否落实到位。

当下审计人员能够利用成果,研究审计工作的进行状况,基于审计成果的分析,快速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结语:
在新时期审计工作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使命,履行审计职责,需要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才能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研究型审计是工作人员应该关注的内容,基于当下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增加对省级领域知识的学习深度,整理审计实践方面的内容,明确工作要点,给出合规的方法,确保审计工作按照系统流程进行,发挥研究型审计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轩浩,张乐,尹旭东.综合思维:研究型审计的基础工具[J].中国审
计,2022(3):4.
[2]李功耀,黄明霞.南京特派办:研究型审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审
计,2010,000(024):9-12.
[3]周倩倩.以需求为导向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山东省2019年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经验总结[J].中国审计,2022(1):3.
[4]江秀云,邹峰毅.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22(4):2.
作者简介:
孙海容,1984年10月,性别,男,籍贯,甘肃庄浪,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中级审计师,研究方向,审计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