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观察 >>
158
试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与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万 元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
摘要: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注保障性住房政策变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中选址及套内空间,那些保障性住房居住者们才能安居乐业。
本文主要分析城乡建设中住房保障管理工程的作用,并提出有效的住房保障管理措施。
关键词:住房保障;城乡建设;作用
无论是住房还是城乡建设,都要以住房保障管理工程顺利开展为前提,才能高效及有序的开展城乡与住房建设,都需要住房保障管理工程的支持,才能减少纠纷,确保保障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开展。
一、保障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与更新,基于城镇以及乡村不同的住房和住房保障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以缓解城乡住房建设压力,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商品房建设量自新世纪一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相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前景不容乐观。
(二)住房闲置与困难并存。
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住房闲置和住房困难主要体现为住房结构性闲置以及结构性困难,农村相对闲置与城市相对困难、远郊相对闲置与近郊相对困难等,这也是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是供需关系混乱,还影响了正常的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
(三)异地购房与居住趋势上升。
对于本地经济发展而言,异地购房与居住趋势上升会影响当地的城乡建设进程,但由于近些年城—城与城—乡流动人口的变化,各地外来居住人口明显上升,且因为区位和租价的因素影响,多数流动性人口都是居住在性价比价高的郊区农民租房。
正常来讲,租住给郊区外来人口的住房条件较差,城、乡住房及其保障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四)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级政府比较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等,而忽略了对乡村的建设力度,这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城乡之间在规划建设、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呈现严重失衡状态,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中住房保障管理工程的作用
为了提升土地与住房资源利用效率,住房保障管理工程应该从城乡整体和统筹发展角度出发,正视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完善城乡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的同时,致力于搭建城乡住房保障体系的桥梁,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为住房与城乡建设奠定基础。
(一)统筹考虑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外来人口的住房水平。
在城市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流动人口是城乡住房建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城乡住房保障管理工程应该以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为切入点,以推进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为前提,构建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稳定和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土地与住房管理体制的融合与统一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应该将农民工作为城市新移民,充分考虑这部分人口的住房问题,在减少城市居民既得利益损失的前提下,为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创造更多的空间与节省资源。
(二)扩大城镇住房保障层面,构建多方位的住房保障体系。
为满足城乡统筹的发展需求,住房保障管理工作要将常住人口住房与流动人口住房放在同等高度,尤其是要将外来迁移人口和农民工逐步、有区别滴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中,建设永久性与临时性等不同的住房保障体系。
因为外来务工人员满足了城乡劳动力供求的调整与均衡,解决这部分人口的住房问题,能有效改善外来人口的住房条件,并促进城市化与城镇化发展。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和管理策略
(一)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协调发展。
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城市间、区域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城市越发展,这种交换就越频繁,相互作用就越强。
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环境、文化底蕴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优势,彰显个性魅力,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住房保障档案具有综合性,需要整合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住房保障相关业务技能,且住房保障档案流動性强、变动性大、管理复杂。
随着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住房保障工作对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步骤和管理方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以胜任档案管理需求,来确保各项档案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我们需要从档案管理部门分工、人员培训上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强化档案人员业务能力、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三)提高住房租赁补贴标准。
根据市场租金水平,在现有补贴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租赁补贴标准,让货币补贴比实物配租形式更有吸引力,鼓励和支持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家庭;根据各自的居住习惯、所需面积、工作地点、上学等因素自主租赁房源,同时,政府把实行租赁补贴的保障家庭同辖区常住居民家庭在入学、社保、民政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进一步提高租赁补贴发放效率。
(四)健全保障型住房制度相关的监督机制。
要加大关于保障住房制度运作过程中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使国家、地方和个人之间都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的严格监督体系。
同时,关于监督上一些严重问题,可将惩罚的力度适当的提高,通过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一方式,能使保障性住房制度在具体建设中涉及到的人员,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从而自觉的遵守相关的规章和制度,使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综上所述,为确保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的有序和高效开展,必须要优化住房保障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住房与城乡建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响应他的住房保障措施,以促进城镇化发展,解决外来人口的住房矛盾。
参考文献:
[1]史名家.论住房保障管理工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中作用[J].华章,2012(7).
[2]斯琴巴圖,左东青.论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地理,2016(6).
[3]蒋宁.综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