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第一篇: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
姜疃中心初级中学
张绍海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种子的结构,区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解剖实验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二、学习重点:
观察并识别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区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1.实验用具:
课前1—2天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碘液、滴管、放大镜、刀片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并搜集有关被子植物的种子,查阅相关资料。

分组合作(6人一组)
1.结合书中插图,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感性认识种子。

问题:形态、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种子结构是否相同?
2.学生观察并了解种脐的位置及作用(种子吸收水分和有机养料的通道)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学生阅读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1.在种脐的对侧用刀片轻轻地划一道小口,剥离种皮,露出里面的胚(幼小的生命体)。

问题:种皮的作用是什么?
2.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的位置。

问题:(1)菜豆种子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2)豆类植物的子叶
有什么作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学生阅读并按以下要求完成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疑问。

)1.用刀片将玉米种子沿中线纵向切开(注意安全),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问题:(1)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有什么特点?(2)玉米是果实还是种子,为什么?
2.在切面上滴一滴稀碘液,呈蓝色部分是胚乳(淀粉遇碘变蓝),呈黄褐色部分是胚。

问题:胚乳的作用是什么?
3.用放大镜观察胚芽、胚轴、胚根的位置,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不储存营养物质。

问题:(1)玉米种子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2)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了什么?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教师主持全班交流操作的体会,同时解决以上问题的答案。

五、巩固提升
实验报告册4-5页练习题
第二篇: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种子的结构,识记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区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并识别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识记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区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实验用具:
课前1—2天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碘液、滴管、放大镜、刀片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并搜集有关被子植物的种子,查阅相关资料。

实验过程(2人一组)
(一)请同学们阅读61页和63页教材,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1)了解实验要求和材料用具
(2)熟悉实验的步骤
(3.)初步了解种子的结构
观看视频
(二)学生做实验
(学生动手作试验并参考课本61页和63页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在种脐的对侧剥离种皮,露出里面的胚(幼小的生命体)。

问题:种皮的作用是什么?
2.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的位置。

绘制菜豆种子的结构图。

问题:(1)菜豆种子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胚由哪几部分组成?
(2)豆类植物的种皮、胚、子叶各有什么作用?
(3)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有那些?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用刀片将玉米种子沿中线纵向切开(注意安全),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用放大镜观察胚芽、胚轴、胚根的位置,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不储存营养物质。

问题:(1)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胚由哪几部分组成?
(2)玉米是果实还是种子,为什么?
(3)常见的单子叶植物种子还有那些?
2.在切面上滴一滴稀碘液,呈蓝色部分是胚乳(淀粉遇碘变蓝),呈黄褐色部分是胚。

问题:胚乳的作用是什么?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了什么?
3思考
(1)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相同点?
(2)胚是怎样发育成植物体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当堂练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的结构是()
A 胚和子叶
B 种皮和胚
C 子叶
D 种皮和胚乳
2.种子结构中()是新植物体
A 子叶
B 种皮
C 胚乳
D 胚
3.我们吃的大米是水稻种子的(),花生油是花生种子的()
A 胚
B 种皮
C 胚乳
D 子叶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课教学反思
在本节实验课中,学生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但是,由于材料的简单性,少部分学生认为该实验没有做的必要,该知道的他们都已经知道,而胚的结构只要选用泡得比较好的种子,基本上是不需要借助放大镜就能够看见的。

大部分学生都还是认真的完成了该实验,实验的操作也很规范。

主要表现为:(1)课
堂气氛活跃,每位同学都能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2)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适时的引导和演示避免了课堂时间与实验材料的浪费, 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有序的进行,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改进的地方, 如果能够做好这些, 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1)做好学生的引导、控制。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上实验课极易过度兴奋,容易影响教学的正常实施,所以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做到收放自如,学生操作不当之处及时给与订正。

(2)观察目的不明确,有些同学就觉得生物课好玩、有实验可做、课堂热闹,可是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学到一些知识,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3)没有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同伴互学没有得到体现。

《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课教学反思
赵英
这个实验是通过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来观察和认识植物细胞,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使他们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在讲解实验之前,我复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步骤,使学生在后面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能更方便快速找到细胞,总结出了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七字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随后,我让学生开始自己动手做实验,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困难重重。

首先,在做临时装片时,有些同学不会撕表皮,一撕就破,还有些男同学心急导致撕的表皮太厚,还有些同学没有正确放盖玻片导致后面观察有许多小气泡;其次,就是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有同学对光不好,然后放上装片,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有些同学视野太亮了,根本看不清植物细胞结构;有许多同学盖玻片被压碎;还有些同学怎么调也看不清细胞等。

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七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生物知识的学习,对基本实验操作不熟悉,也不熟练。

因此,通过反思我觉得要上好实验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学生学习目标应具体化,实验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要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应对学生实验进行合理评价等。

第三篇: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种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观察种子的结构,区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解剖实验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观察并识别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区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难点
1.对比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
2.实际种子的结构有些难于区分,学生不易找到学习过程:课前准备 1.材料用具:
课前1—2天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碘液、滴管、解剖针、刀片、小块木板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并搜集有关被子植物的种子,查阅相关资料。

分组合作(2人一组)导入新课:
教师: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伯伯种下去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也是种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种种子的图片,大家认识它们吗?
学生:学生看图说出。

教师:这几种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虽然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着相
同的结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种子的结构。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学生阅读并按以下要求完成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对照多媒体图片,两人一组,先观察菜豆种子的外表。

找出种皮、种脐。

2.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的位置,并用解剖针指出。

问题:
(1)菜豆种子的最外层叫什么?有什么作用?(2)种子的子叶部分有什么作用?
(3)种子中哪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4)将菜豆种子的结构补充完整。

(在补充结构的同时,师生共同探讨各个结构的功能)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学生阅读并按以下要求完成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疑问。

)1.观察玉米种子的外表,试试看能否轻易将外表和内部结构分离开来。

2.用刀片将玉米种子沿中线纵向切开(注意安全),观察纵切面。

3.在切面上滴一滴稀碘液。

问题:
(1)玉米种子的最外面结构是什么?
(2)将切开的玉米切面加碘液,观察切面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3)将玉米结构补充完整(在补充结构的同时,师生共同探讨各个结构的功能)
三、比较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
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总结出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

四、单、双子叶植物
多媒体出示蚕豆、大豆、花生的图片,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点,由此引出双子叶植物
多媒体出示水稻、小麦、高粱的图片,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点,由此引出单子叶植物
五、学以致用 1.考考你的基础知识
以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花生的各部分结构2.考考你的生活常识
(1)面粉主要是小麦的那一部分加工而成?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2)花生油主要是花生的那一部分加工而成?主要成分是什么?(3)豆腐主要是大豆的那一部分加工而成?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练习
出示练习题,通过练习,对本节知识进一步进行巩固。

第四篇:观察种子的结构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2、了解种子的外形和颜色特征
3、掌握种子的结构,理解单子叶植物种子与双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学难点:描绘种子的结构
提前准备:
1、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

2、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黄豆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解剖盘,碘液、种子的结构挂图。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
一、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师:请同学们观察挂图后,描述图中的绿色植物生活史。

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花果实(含种子)
二、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师:先观察实验桌上几种种子的外表形态,看看有什么特征?并出示种子结构挂图。

学生观察后,回答:“种子的形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瘢痕”。

师:这个瘢痕就叫种脐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挤压吸足水分的种子后,回答:种子吸收水分、有机养料的通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下来,露出里面的胚。

然后掰开两片肥大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等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学生认真操作和观察。

三、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玉米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隐约看到什么?生:里面的胚。

师:用镊子夹住玉米粒沿中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并比较玉米种子和与菜豆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认真观察,回答:
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种皮和胚。

2、不同的是菜豆种子没有胚乳、子叶2片,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师:把一滴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看有什么变化?生:胚乳会变蓝色。

师:请同学们完成活动手册上练习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认真做练习。

师:实验结束后,各组把种子带回去放在玻璃瓶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看看胚根发育成什么?胚芽发育成什么?胚轴发育成什么?学生整理实验桌。

板书设计:
种皮:保护作用
种皮和果皮
菜豆胚根
胚芽玉米胚乳胚根
胚子叶:2片胚轴胚轴胚胚芽
双子叶植物:种子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子叶:1片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只有1片子叶的植物。

课后反思:
1、本课为实验课,学生容易观察和操作、学生都能认真观察、做
练习,并且较感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活动材料可以尽可能多几种植物种子,便于进行比较。

突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结构上的异同点。

文章来源
第五篇: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种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二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三教学难点:描绘种子的结构
四教学用具:
1、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放大镜,解
剖刀,镊子,碘液、滴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同种子植物的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相同么?(不同)它们却有相同的结构。

检查实验器材(种子,放大镜,刀片,稀碘液,滴管)实验注意事项①、在解剖和观察时,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先观察形态后观察结构。

②、解剖时以不损坏种子的结构为原则,观察时要仔细、勤动手、巧动脑、善动笔。

A菜豆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外部形状:外部结构——最外是种皮、内侧凹陷处是种脐,种脐处不易观察有个小孔是种孔,是种子萌发时吸水的地方,用手捏一下看结果。

2观察完种子的外部,我们观察到菜豆种子的有哪些内部结构。

B 种子的结构功能
1:种皮具有怎样的作用呢?答:保护内部结构。

总结:也就是保护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这四个结构是称为胚。

种皮保护胚,说明胚更重要。

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总结: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老师板书
2、猜想:胚中哪部分占最大体积?(子叶)为什么?(子叶中储存着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时所需。

)这就是子叶的功能。

类比菜豆种子结构的学习方法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按从外向内的顺序,观察玉米种子的形状、种皮和果皮。

A玉米种子的结构 B玉米种子的结构功能
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什么部位?你怎样知道的?(胚乳里,根据遇到碘液变蓝知道的)
(五)整合提升
A: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异同点。

B:种子胚中各个结构的发育
问: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那么,构成胚的胚芽、胚轴、胚根分别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些部位?请根据这些结构的名称和部位猜想。

总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叶片的结构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使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3、学会绘制叶片的表皮
4、通过“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学习用实验
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材分析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

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楚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辨证关系,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1)先用手撕开菠菜叶片,大致将其分成几部分,然后通过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从宏观到微观来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识别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2)对照叶的横切永久制片,结合挂图、模型讨论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这一节关键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易透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从而有利于光线透过;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肉细胞与外界环境能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使绿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支持着叶片,有利于叶片充分得到光照;叶脉里的输导组织,是运输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通道。

这些都说明了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相统一的。

对于《观察叶片的结构》这一实验来说,学生能否通过自己制作的临时切片来观察清楚叶片的结构,关键之一是看徒手切片时所切的叶片薄不薄。

首先,显微镜下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要想切出薄而完整的切片,一定要掌握操作技术,如:两个刀片如何放置,手捏刀片的位置和姿势,切割的方向和速度等等。

重点: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难点: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徒手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观察叶片的结构
课前活动:
1、观察不同植物叶的组成部分,注意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差异
2、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

那么,每一部分又是怎样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呢?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选切叶片:选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平放在玻璃板上,用刀片切去叶片基部、叶片尖端以及叶片两侧的边缘。

留下部分为宽约0.5cm左右、中央带有主脉的长方形小块叶片。

(2)切取材料:用左手食指指尖压住材料一端,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从另一端沿和主叶脉垂直方向多次切割材料,每切一次刀片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

(3)选材制片:用镊子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临时切片,找出薄而比较完整的叶片部位,对照图Ⅲ―15观察叶片的结构,区分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识别各个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并思考有关问题。

(可印发给每位同学)
(1)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有由一层细胞组成的表皮,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如何?
(2)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在形状、排列方式和内部绿色颗粒数目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能否解释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叶肉细胞内部的绿色颗粒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叶脉贯穿于叶肉组织中,叶脉细胞的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如何?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菠菜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的半月形细胞,这就是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3)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

讨论: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总结实验过程中临时切片制作效果及观察情况,对表现好的组给予表扬。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清洗和整理实验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上一节我们观察了叶横切的临时切片,知道叶片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哪三部分呢?请同学对照挂图指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呢?我们这节课继续讨论。

要求学生遵循显微镜的使用程序,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横切结构的清晰物像(永久制片),为观察实验教学过程的推进创造条件。

调控学生依次观察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辨认各部分结构的分布部位、细胞形状、排列疏密状况等。

首先看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
总结: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不透水的角质层。

这样的表皮有什么用呢?功能: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对叶片还有保护作用。

因此,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我们看到的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是什么样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表皮细胞的不同形态,就此想象表皮细胞的立体结构。

(比如拼图块)
表皮上有什么特殊结构?看图指出表皮细胞之间有一些特殊细胞两两成对,其中每一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叫气孔。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

保卫细胞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每个保卫细胞临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薄。

用自制教具演示,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分别向两侧凸起,气孔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

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

某些浮水植物,如睡莲,其气孔全部分布在下表皮。

上下表皮之间大部分是叶肉细胞。

请同学观察叶肉细胞的形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