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生存调查:旧皮鞋变成假牛奶原料(上)_调查报告_3.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货生存调查:旧皮鞋变成假牛奶原料(上)
_调查报告
解出蛋白,其中含有的许多毒素是除不掉的,况且哪个利欲熏心的人会花巨额资金除毒?“不法厂商要的就是暴利!这些毒素残留在奶粉中,婴儿长期食用会造成大脑缺氧、营养不均衡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足以致命。
” 顾佳升也说,水解蛋白造就的假牛奶副作用很大,卫生、营养均不达标,毒性反应是一个慢性发作的过程,儿童长期饮用,后果堪忧。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假货危害显现,社会声讨时,当初为造假提供技术的那些专家,有些又会摇身一变,俨然一副正义捍卫者的面目。
我们都是“共谋”?中国的假货之所以能生存,一个“绕不过去”的原因就是“附逆者”太多。
撰稿/胡展奋(记者) 人类的“高新技术”终于发展到可以用氯化钙“灌模”假鸡蛋,用烂皮鞋“液化”假牛奶了。
纯技术地看,类似的发明意义似乎并不亚于“太空棉”、“纳米肉”的,可是我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是利用技术作孽,更要命的是还有“教练”指导,有消息说,一些地区有不止一家的制假企业,高价买来某种“高新”生物技术,居然能将臭皮鞋、烂皮带“融化”后分解成“人造蛋白”,配制成具有黏质口感的假牛奶,贻害消费者;死于阜阳假奶粉的孩子事实上不是“营养不良而死”,而是被“毒死”的,当记者采访“教练”时,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竟然大言不惭地说,知道他们做假牛奶,但是人家是出钱买技术的,市场行为,我不管。
“我不管”?说得干脆,因为他是绝对不会去喝“臭皮鞋”的,他的乖仔也绝对不会去喝“烂皮带”的。
如此回答,如果还不能使我们惊愕,至少也能让我们考量:此人是否“共谋”?曾经有人宣称,科技不具道德属性。
但那只是指它本
身属性而言,一旦发生用途,那就是社会行为,被列入严控药物的禁药是用来手术医学专用的,但如果有人授人迷奸之术,并且还事先知道,那么,法律除了追究迷奸者之外,追不追究犯罪手段的提供者?类似的属于常识级的例子不用赘举了吧。
那位事先知情的专家至轻也是“附逆”,司法用语接近“从犯”的意思。
中国的假货之所以能生存,之所以“越剿越炽”,原因固然多多,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原因就是“附逆者”太多。
除了那些无良“专家”外,我们要拷问自己的是:我们曾否“附逆”?“被蒙”自然不能算“附逆”。
问题是当“假冒伪劣”进入“伪品牌消费”时代时,大量的,几乎每时每刻在发生的“明知其假而疯狂热购”的行为算不算“附逆”?近日查出全国起码有50万人使用假文凭,也就是起码有50万人“明知其假”而出钱买假,这算不算“附逆”?据行情,以每张均价500元起算,其“销售额”应该就高达2.5亿。
至于在家具市场、装潢市场、服装市场、珠宝手表照相器材市场以及各种奢侈品市场,明知假品牌而趋之若鹜的“附逆”行为更是恒河沙数,谓之“大潮”,毫不为过。
再来一次“大抄家”,不敢说“人人有份”,至少是人人自危吧。
笔者就有一块面目可疑的“劳力士”,45岁生日时亲戚送的礼物,说是在广州通过关系买的,“正宗”,做工精良,走时也准确,但是到表店去“验明正身”,柜台上却笑而不答,回去再问亲戚,说,真表就是真表的待遇,假表就是假表的待遇,你再不说真话,我就戴着它去潜水了。
他急了:冲冲水,没问题;要潜水就完了。
他知假买假,我知假用假。
都是“附逆”者。
或曰,真品买不起呀,又需要品牌满足虚荣,只好买假,你们的“拷问”是不是太过严厉?事实上,问题的严重性也正在这里,如果人人都以这样的心态“附逆”,假货将像毒品一样成为我们不能离之须臾的东西,市场全“假”了,秩序也全垮
了,这甚至是制假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最后的微利也没有了。
秩序的破坏者最终被无序所吞噬,这就是美国著名的制度经济学家罗·科思的“市场热寂”说——物能总值不变,却因诚信丧尽而无法流通,交易趋于死灭。
我们非得“附逆”到这一天吗?所幸曙光已经出现。
当一个市场的诚信堕落到谷底时,反弹必将出现,按照市场经济的铁律,利益曾经是怎么诱人制假的,利益也将怎么推动人“从良”,温州嬗变恰好能够证明这一点。
届时尴尬的倒是“附逆”者了。
王维“附逆,”千古之下,人们为之叹息,我们这些“附逆”者会有人说我们“附”得应该、“附”得无奈么?被集体催眠以后,现在该是反省的时候了。
“假酒之乡”:一年最忙黄金周一位在当地生活了50多年的老者告诉我们:“这里的‘假酒品牌’越打越出名。
” 撰稿/李泽旭(记者) 拥有195位百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福地,全国三大名火腿之一的“北腿”,与“广式”香肠媲美的“如式”香肠……江苏南通的如皋市有着众多令当地人自豪的美誉。
但是,还有一个当地人人皆知,但却不愿张扬的“恶名”——“假酒之乡”。
2月4日,正当人们忙着采购年货时,浙江媒体的一则消息“震惊四座”:《23000瓶假酒从江苏流入浙江》。
媒体在描述这些假酒数量惊人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段——“五粮液”、“稻花香”……整整2500余箱假“名酒”出现在眼前时,连工商检查人员都惊呆了。
就连经常因为打假而见假不惊的工商人员都惊呆了,可见这些假酒的数量与造假水平之惊人。
这些假酒不过是在萧山城郊接合部的一个窝点里发现的。
而经萧山工商部门初步调查,货主徐某向执法人员承认这些全是假冒的品牌白酒,是其分两批从江苏南通如皋购入,价格从“尖庄”(12瓶装)每箱20.5元至“五粮液”(12瓶装)每箱300元不等,共计进货款7.3万元,至查获时已销售了近180箱。
案件仍在深入调查之中,
而这里的“假酒品牌”又作了一次声名远播的免费“广告”。
事实上,这个“假酒品牌”已不需再做任何“推广”。
一位在当地生活了50多年的老者告诉《新民周刊》,这里的假酒生产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追溯到20年前,这20年间造假者与打假者反复较量,假品牌生机勃勃,“这里的‘假酒品牌’越打越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