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编码及其应用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工作特点、组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熟悉微处理器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分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软、硬件基本结构
成分类、应用领域等相关知识
类、性能指标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产生和发展、微处理器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性能指标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中数制基本概念、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ASCII码和BCD码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及要求
8086微处理器
• 微处理器内部结构
• • • • • 存储器和I/O组织 总线周期与操作时序 指令的概念与寻址方式 8086指令系统介绍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建立、编辑、运行、调试
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
• 汇编语言格式、基本表达、伪指令介绍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及要求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及要求
2. 课程教学安排
教学学时:52学时 实验学时:12学时 考试形式:笔试
3. 教材内容体系结构
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 •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的概念 •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其应用 •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数制与编码的应用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2.冯· 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 诺依曼(Johe Von Neumman)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设计方案。 其特点是: 采用二进制数形式表示数据和计算机指令。 指令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能自动依次执行指 令。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 成计算机硬件。 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 冯· 诺依曼提出的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结构理论的基 础,被誉为计算机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 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即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 机)。 重量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50千瓦,价值 约40万美元。 采用18000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支 电容,研制时间近三年,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减法运算。 ENIAC的不足: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全部指令没 有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操作复杂、稳定性差 。
内容多,学时少, 进度快,难度大,应用广。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及要求
学习的精髓: 在学校学习的精髓在于: 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实现: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利用别人最好成果的基础上取得进展。 抓住教学过程中的3个环节 上课时要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将上课时的多媒体教案从教师手中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工具 , 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课堂上会布置自学内容,通过自学从而培养自学的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起讨论,但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冯· 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运算器
原始数据 和指令 输入设备
存储器 控制器
输出设备
计算结果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框图
冯· 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 备五部分组成 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 存储器中,存放位置由地址指定,地址码也为二 进制 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即程序 来工作的,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即指令地址计 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 能根据指令,选择不同的动作流程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2.冯· 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 诺依曼(Johe Von Neumman)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设计方案。 其特点是: 采用二进制数形式表示数据和计算机指令。 指令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能自动依次执行指 令。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 成计算机硬件。 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 冯· 诺依曼提出的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结构理论的基 础,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及要求
实验课前要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实验课后,要写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严谨科学风。
收获与时间成正比
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内容更新极快。 只能采用解剖麻雀方法,教师在这里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 用。 因此同学们学习过程中,要花时间去学习、思索、实践, 有机地将本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实际系统,解 决实际问题。 收获与时间成正比, 花时间越多,收获将越大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应用 • 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 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子程序的设计 • 中断调用程序设计 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 通信接口技术 定时/计数技术 中断系统 模拟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及要求
课程特点: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 课程内 容更新极快。
微型计算机原理 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及要求
1. 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工科本科一 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及使用;学会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树立 起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微机的基本 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及硬件的连接,建立 微机系统的整机概念,具备初步开发微机系统软、 硬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