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
合策略
摘要:从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角度来讲,数学教育是难点,生活化与数学化是改革的两个重要维度,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容易导致幼儿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生活化盖过数学化,或者数学化盖过生活化,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阐述幼儿数学教育中融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融合提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数学;生活化;数学化;融合;
伴随着幼儿教育的完善,相关人员也更加注重幼儿数学教育的相关情况。

相关文件中已经有明确的说明,成人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条件,引导幼儿学会面对问题。

从此处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必须要更加注重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因素,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两者融合的必要性
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应用性,这就说明它带有生活化和数学化这两种特性。

这些特点要求数学的教学既要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性,同时又要符合实际生活。

幼儿处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数学的教学依旧要以生活情境作为背景,同时幼儿教师又要注意不能忽略了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特点。

幼儿数学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相关的技巧和思维方式。

所以两者应该进行有效的融合。

二、两者融合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1.过度生活化。

在幼儿的生活中,很多的活动都具有特殊的价值,是开展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过很多幼儿教师在教育的时候只考虑了能不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教育的规律。

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认识0”这一部分的时候,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教
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幼儿理解0的意义。

幼儿教师为了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就会在区间的游戏中利用电话来引入0的学习,并组织幼儿
做“数字宝宝吃饼干”的游戏。

幼儿教师会让幼儿扮演零到九的数字宝宝,并发
放相应的饼干数目,这样幼儿就会发现,零数字的幼儿会没有饼干。

然后教师就
会引导幼儿:要和0宝宝做朋友,不要嫌弃0宝宝等等。

这样的游戏虽然体现了
生活化,可是却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没有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

这样过分的强调
生活化,就会减弱数学教学的数学化,没有引起幼儿认知的冲突。

2.过度数学化。

在学前时期,幼儿还不能完全的使用抽象的思维进行逻辑思考,所以他们需要依靠一定的生活情境去理解知识。

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知识点,教师教会了幼儿,就认为他们掌握了。

其实“会做了”和“理解了”是两回事。

例如在学习“5的分解”的时候,教师就会在黑板上写出数字五,然后画出相应
的分解符号。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假如今天你吃葡萄,一共要拿5个,用两个手
怎么拿?小朋友会给出自己的答案,如一个手拿五个,一个手不拿;一个手拿三个,一个手拿二个等等。

这样教师就可以把相应的分解过程写在黑板上,并带着
幼儿进行反复的阅读。

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了吃葡萄的生活场景,可
是没有把它和抽象逻辑进行有效的融合,很难让幼儿学会在情景中应用。

教师在
教学中过分强调数学化,利用演示,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就不能真正的实
现教学目标。

如果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吃葡萄的这个情境,把教学过程分成幼儿抓
葡萄,吃葡萄等几个部分,就可以加强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转变传统的一味
讲解方式。

三、两者进行融合的具体途径
1.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融合。

幼儿数学教学的要点就是要让其中的内容尽
可能的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又要兼顾其数学化。

两者想要有效的融合,首
先要保证教育内容来自于生活,这样才可以使逻辑性强的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突出其生活化的特点。

同时也不可以忽略数学化的特点,避免教学内容生活化特
点发挥了数学化。

例如在“测量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用木棍示范如何测量身高,让幼儿了解相应的测量方法然后再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相互的测量。

测量的目标是为了让幼儿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幼儿
在生活中经常比较身高,有一定的经验,可是却没有相应的测量工具。

教师在幼
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展开活动,既可以体现生活化,又很符合数学学习的数学化,使两者机的融合。

2.将教学方法融入在生活中。

一些教师认为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于强调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认为只要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直观的教具示范,利
用游戏的形式,或者是创设相关的情景,就可以轻松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实际上,只有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才可以增强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
全面发展。

例如将数学知识和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应,教师可以给大班的幼儿进行
分组。

分成六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并实行轮流制。

每次吃饭的时候,组长都
要负责拿筷子,发馒头,鸡蛋等工作,这样组长就需要事先思考一共有几个人,
需要拿几个筷子,馒头等等。

教师应该给幼儿一定的启发让幼儿自己去进行思考,再把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出来,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3.在生活中检验教学的目标。

回归生活,是幼儿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部分。

想要将生活化和数学化结合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数学教育延伸到幼儿的
实际生活中来,并在生活中进行检验教学的程度,了解幼儿的差异性,并制定更
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5的分解”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家长幼儿园
合作的方式,让家长事先准备好花生,糖果等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检查巩固他
们对五的分解的学习。

四、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要更加注重幼儿数学教育中生活化和数学化的结合,这
样才可以顺应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促进他们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全
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慧琳.论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影响因素[J].晋中学院学报,
2008(5).
[2]李娟.对“数的组合”教育活动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