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课程设计报告 以肯德基为例的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摘要 (1)
二、研究背景 (2)
2.1 研究背景 (2)
2.2 选题目的 (3)
2.3研究意义 (3)
三、课程设计步骤 (4)
3.1指标评价 (4)
3.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10)
3.3单风险因素综合评价 (11)
3.4综合评价 (12)
四、课程设计成果 (12)
4.1外部环境风险 (12)
4.2合作风险 (13)
4.3计划与生产风险 (13)
4.4物流风险 (14)
4.5采购与销售风险 (14)
4.6 设计结论 (14)
五、人员分工 (16)
六、参考文献: (18)
附录一: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理论及研究情况 (19)
附录二:肯德基供应物流现状及问题调研 (21)
一、摘要
当前,企业在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高效管理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供应链管理带来的风险。

从目前文献中发现,现有文献缺乏针对供应链管理风险的研究。

因此,本文选择供应链管理风险作为课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研究梳理了供应链管理风险的相关理论,综合分析了可能导致供应链管理风险的许多因素,据此对供应链管理风险进行了分类,研究了供应链管理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l、运用模糊集理论定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设计出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供应链管理风险值评价的模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建立起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的模型,得出供应链管理风险整体水平。

2、根据对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的研究,以供应链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不同的风险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论文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信息风险的防范措施,包括信息共享。

为了克服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囚徒困境",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的策略,并运用多目标理论和管理激励理论构建了信息共享的管理激励模型.针对中断风险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情况,重新构建了基于中断风险的供应链设计模型以此作为控制该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
二、研究背景
2.1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知识经济的强劲驱动,这一切正急剧地改变着企业供应链运作的内外环境,从产品结构、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到组织结构和决策准则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给我国企业供应链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但也给我国企业供应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迅速的改变,消费者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变得让人捉摸不透,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更加剧了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制造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的需要。

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传统企业间的竞争方式在今天已转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

但目前无论是在全球供应链管理或企业物流管理上,多数仅偏重于各类企业运作成本之降低与资源最佳化配置、制造与物流耗时的缩短、策略联盟等方面,总而言之,着重考虑的是以企业利润的创造为核心,而对于全球供应链的风险控制却了解不多。

1993年,日本知名半导体原料供货商——住友化工工厂发生爆炸,严重威胁全球半导体供货;1998年,香港赤腊角机场在启用时发生计算机故障,延误了货物与人员的运输,造成严重的损失、2000年台湾发生大地震,造成全球计算机配件价格的上涨。

2000年3月美国新墨西哥州飞利浦公司第22号芯片厂的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灾,飞利浦公司需要几星期才能使工厂恢复生产。

这家工厂是爱立信供应链中的一环,为爱立信公司提供多种重要的零件芯片。

这场火灾可能导致爱立信失去了4亿美元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也由一年前的12%降至现在的9%。

2002年9月,美国西海岸发生工潮,港口关闭两周,由于美国西海岸是中远集团进人美国的主要门户,中远集团到达美国的集装箱船无法卸货返航,这使得中远集团两周内至少损失2400万美元,同时中远集团的客户也因此损失惨重。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对传统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职能和策略在供应链上进行跨越职能和企业边界的系统性、战略性的协调,其目的在于提高供应链以及每个企业的长期绩效。

鉴于供应链管理的优越性及给企业带来的多种效益,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供应和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市场的全球化、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合作、知识经济的强劲驱动,这一切正急剧地改变着企业供应链运作的内外环境,从产品结构、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到组织结构准则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既给企业的供应链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但也使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在加大。

除了外在环境的影响,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大量诸如需求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供应商不稳定等随机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巨大风险性,特别是一些重大事故,如生产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的发生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鉴于供应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对公司效益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供应链企业管理者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己不仅仅关注
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更注重企业获得预期利润的可能性以及面临的各种风险问题。

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正是在这种现实要求下产生和发展起来。

2.2 选题目的
产业的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因此,供应链风险应该值得我国企业管理者充分重视。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2.1 独家供应商问题。

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2.2 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

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

2.3 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

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

2.4 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

2.5 经济波动的风险。

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上升。

另外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海关堵塞,停水停电等等,大的如政治因素、战争等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上述问题使企业供应链成本增加,运作效率低下,客户服务能力降低,利润下滑。

尝试破解这些管理困惑,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降低供应链风险水平,化解供应链风险,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这就是本研究的动机。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选题出于实践,试图在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供应链风险评估等方面有所创新,从而可以为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奠定工作基础。

2.3研究意义
企业供应链风险问题己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链风险的全面系统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表现在:供应链风险问题既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内容,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同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等的研究一起构成了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弥补了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供应链风险研究,将提高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探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供应链风险研究,通过建立一个供应链风险的分析架构,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供应链风险问题,为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应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有利于企业打造安全供应链,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与危
机防范战略和业务持续规划,并为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三、课程设计步骤
为了及时得到评价所需要的数据,设计了企业供应链风险评价调查问卷,调查
问卷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问题基本上是针对评价体系中两级指标而设
计,主要获得肯德基门店的管理人员对供应链风险评价方面的数据。

同时,调查
问卷还详细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以便被调查者能更有针对性地填写问卷。

总共
向长春28家的肯德基门店的约200名管理人员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约140余
份,最终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有113份,现以供应链风险因素评价进行实证分
析其中:供应链风险因素集为R = (R1 R2 R3 R4 R5 ) 其中:R1 代表外部环境风险,R2 代表合作风险,R3 代表计划与生产风险,
R4代表物流风险,R5 代表采购与销售风险。

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而在此
采用五等级评价: V =(V1,V2,V3,V4,V5) 其中: V1 代表高,V2 代表较高,V3 代表一般,V4 代表较低,V5 代表低。

相应的对不同等级分别赋值即:
u =(u1,u2,...,u5) =(10,8,6, 4, 2)
模糊评价指标集R由 17 个具体指标组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
定量的筛选和精简,降低指标的维度。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 它
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
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
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
关,称为第二主成分。

依次类推,I 个变量就有 I 个主成分。

由于在数据搜集
上的局限性,我们只简略地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未使用其进行指标的精简,故
应用上述全部 17 个指标。

3.1指标评价
在这里指标分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3.1.1. 定性指标的评价
前述可知,定性指标的评价肯德基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和相关知识,结合时
势及企业具体情况,就各项指标对企业供应链活动中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2-1是对企业供应链风险因素中定性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
3.1.2. 定量指标的评价
肯德基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定量指标值如表2-2。

向肯德基管理人员进行调查
问卷分析,结合行业及公司实际情况,可得到定量指标的值域范围如表2-3所示。

在和肯德基的管理人员的询问中得知该得知交货期波动率为15%,以这个指
标为例,说明前述在定量指标中引入模糊概念的方法。

表2-1供应链风险定性指标模糊评价表
表2-2定量指标值
表2-3定量指标的风险状态分值构成
根据肯德基交货期波动率和交货期风险状态分值构成的以上相关数据,交货期波动率指标的隶属度函数计算如下:
(1)交货期波动率为15%
将x=15%代入计算得
y 1=0, y2 =0, y3 =0.5, y 4=0.5, y 5=0
以此类推,可得其他各定量指标的隶属函数如下。

将x=98%代入计算得
Y1 =0, y 2=0.9, y3 =0.1, y 4=0, y5 =0 (3)生产合格率为99%。

将x=99%代入计算得
Y1 =0.3, y2 =0.7, y3 =0, y4 =0, y5=0
将x=1.5%代入计算得
Y1 =0, y2=0, y3 =0.5, y4 =0.5, y5 =0 (5)价格增长率为3%
将x=3%代入计算得
Y1 =0, y2=0, y3 =0, y4 =0.8, y5 =0.2
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可得企业供应链风险因素1S 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3.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如前多数对各指标权重的进行确定,外部环境风险因素R 1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
度构造如表2-4:
1 L 1=[ 1 3 4613 1 4321/414 13216 1
2 2
3 1 ]
1、 m 1=∏aij n i=1(i=1,2,….,n)=(72 0.8889 0.2813 0.0556)
2、 W i =√m i n =(2.932 0.9765 0.7295 0.4896)
3、 W i =W i /∑W k n k=1=(0.5718 0.1904 0.1423 0.0955)
4、 对求得的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先求最大特征值:
查表得RI=0.90
CR=CI/RI=0.0052<0.1
CR 小于0.1,因此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外部环境风险各指标权重W i :
W 1=(0.5718 0.1904 0.1423 0.0955)
同样可以得到合作风险各指标权重W 2
W 2=(0.6 4)
计划与生产风险各指标权重W 3
W 3=(0.7 0.3)
物流风险各指标权重W 4
W 4=(0.2125 0.4647 0.2306 0.0922)
其他风险各指标权重W 5
W 5=(0.0891 0.4952 0.2177 0.1124 0.0856)
3.3单风险因素综合评价
由K D 及指标权重k W 可得出该类的评价结果k H
k H =k W ·K D
可得外部风险评价值:
1H =1W ·1D =(0.5718 0.1904 0.1423 0.0955)·⎥⎥⎥⎥⎦
⎤⎢⎢⎢⎢⎣⎡78.58.58.6=6.485 依据此评价模型及基础数据,可得到肯德基供应链各风险因素的评价值如下: 合作风险评价值2H = 6.562
计划与生产风险风险评价值3H =7.483
物流风险评价值4H =7.539
采购与销售风险评价值5H =6.681
3.4综合评价
将R 中的5个因素子集Ri 看成是R 上的评价指标,由权重W 及各评价结果i H , 得出R 的综合评价值H :
根据以上权重的计算方法求得W=(0.10l 0.084 0.136 0.328 0.351)
⎥⎥⎥⎥⎥⎥⎦
⎤⎢⎢⎢⎢⎢⎢⎣⎡=681.6539.7483.7562.6485.6i H H=W ·i H =7.041
H 表示肯德基供应链风险的评估结果
四、课程设计成果
肯德基供应链风险评价的测评总分为7.041分,即风险处于稍微偏高的状态。

主要是因为计划与生产风险、物流风险这几项指标得分较高,趋于较高风险状态,同时还需注意经济周期风险和采购与销售风险的某些风险因素。

结合具体评价指标得分情况,得出评价结果并进行对策分析
4.1外部环境风险
3.1.1评价结果:外部环境风险得分为6.485分,处于一般风险的状态,外
部环境,各指标中经济周期风险和政策法律风险得分情况较高。

3.1.2对策分析:(1)做好供应链环境风险扫描工作,及时发现外部环境产
生的各种风险。

供应链环境风险扫描是指获取关于供应链系统与环境关系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识别供应链外部环境的潜在威胁,解释和预测环境变化对供应链的影响,从而为制定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向。

(2)供应链成员持续不断地沟通。

由于环境风险信息的传播事实上是一个复
杂的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供应链成员会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认知局限以及时间、压力等多方面约束使供应链成员无法全面而客观地识别环境风险并达成共识,因此,持续不断地沟通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3.2.1评价结果:合作风险得分为6.562分,处于一般风险状态。

3.2.2对策分析:预防合作风险的关键在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风险的控制机制,形成有效的战略联盟。

所谓控制是指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中一个企业影响其他合作伙伴甚至整个联盟行为的过程,联盟中的企业可以从联盟的治理结构、协议的详细条款、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其他的措施来实现对合作伙伴和联盟的控制。

控制机制主要应用合作伙伴间的产权或合同的法律约束,也包括一些联盟中存在的行政约束和企业文化约束。

一般地,控制机制降低联盟风险的模式有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前者强调在联盟中建立和执行规范的制度、程序和政策来监督合作伙伴的行为和结果,因此,也称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后者强调在联盟组织内建立共同行为规范、价值观和文化来实现组织的内部目标,因此,也称为社会控制。

在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管理中,采用何种控制模式由风险类型和联盟的治理结构共同决定。

4.3计划与生产风险
3.3.1评价结果:计划与生产风险指标得分为7.483分,趋于风险偏高状态。

可能由于该企业对市场预测有一定偏差,受到牛鞭效应的影响较大。

3.3.2对策分析:解决“牛鞭效应’’的根本对策是整合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之间的诚信机制和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资讯共用,信息共享“引。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各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以使每个企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整合优势,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是指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手段管理并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供应链企业进行互连,使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所有供应链企业分享业务计划、预测信息、POS数据、库存信息、进货情况以及有关协调货流的信息。

从而使供应链上的客户、零售商、分销商、生产厂、各级原料供应商、物流运输公司和各个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协同工作。

企业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加强信息的共享,可以降低供应链中成员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信息运用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与质量,确保需求资讯的真实、快速传递,从而减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信息共享不仅使得链上企业可以更好的安排生产作业及库存配送计划,降低供应链的整体成本,更能促进与合作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加快供应链整体对市场变化的响应。

同时有利于及时发现供应链上潜在的风险,为规避风险、及早采取补救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3.4.1评价结果:物流风险得分为7.539分,处于较高风险的状态。

物流风险各指标中运输风险、交货期和外包风险得分情况较高,由此可以看出该企业的物流业务中,延迟提前交货,订单确认不及时,备货期过长,交货数量不符合同,运输方式不合理,包装不良,交货可靠性不保证,质量达不到标准,物流外包合同不详和合同变更等因素都对企业的物流业务影响较大,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

3.4.2 对策分析:企业为了降低物流业务中的流程风险,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及其管理者应该熟悉其物流业务流程,及时确认订单,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把握好交货期,严格要求物流服务商按照物流外包合同要求执行,及时做好约束与激励工作。

4.5采购与销售风险
3.5.1 评价结果:采购与销售风险指标得分为6.681分,处于一般风险但稍微偏高的状态。

采购与销售风险各指标中价格风险、分销渠道风险得分情况较高。

3.5.2 对策分析: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大幅变动和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是价格风险的主要来源,对于原材料的价格风险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针对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可以有效解决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带来的风险。

分销渠道风险主要体现为分销商的实力不适应企业产品销售条件、分销商的地理位置不好、各分销商之间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倾轧、分销商恶意拖欠和侵占货款、分销商因经营发生困难而无力支持等。

预防分销渠道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将信用管理贯穿销售的全部过程:分销商资格审订、分销合同条款谈判与签订、分销商监控、应收账款分析、商账催收直至法律诉讼。

合同条款中与信用经理紧密相连的部分主要有:付款条件、付款工具(即期汇票或支票还是承兑汇票)、分销商签订合同资格认定、预付款或质保期开具银行保函等条款。

如果信用经理在此阶段就介入分销商管理,则由此产生的信用控制问题将大幅减少。

4.6 设计结论
受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几乎在在每一产业领域,需求波动比过去有所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给供应链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受到自然灾害、罢工、经济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在不断增加。

供应链风险管理就是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而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
的构建,对于企业实施风险管理,促进供应链的无间协作、有效运行、共担风险,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营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定量分析相的研究方法,对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分析和归纳,主要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以肯德基供应链风险为例,运用本文给出的方法和模型对该公司的供应链风险,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合作风险、计划与生产风险、物流风险以及采购与销售风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模型是有效的。

但是,由于受笔者水平所限和客观外部条件的约束,对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在逻辑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等方面也需加强。

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仅仅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与此同时,认为以下几个主题是未来一段时问值得关注的重点:
(1)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信息和知识系统的开发。

供应链风险研究在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还必须进行实践化,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管理功能,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供应链风险管理软件,实现风险数据自动采集、风险评价、风险预防控制的一体化。

(2)供应链风险的定量研究。

目前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方面,定量研究的成果比较少。

因此,在供应链风险的测度和最优化风险决策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3)风险与报酬的分摊研究。

在供应链中,成员企业之间的协作必然存在如何分摊风险与报酬,达到双赢与多赢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五、人员分工
组长签字:
六、参考文献:
[1] 朱道立等编著.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 Sven son,G.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Vulnerability In Supply Cha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 2010
[3] Lee,Hau & Wolfe,Michael.Supply Chain Security Without Tear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2003
[4] 李晓英,陈维政.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03(09)
[5] 丁伟东,刘凯,贺国先. 供应链风险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04)
[6] 蔡世龙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 中南大学.2012-05-01
[7] Tang C. S.Review: perspectives i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2006
[8] 徐红晖. 论供应链风险管理[J]. 物流科技. 2003(03)
[9] 马林.供应链风险管理下供应商选择熵权多目标决策分析[J].统计与决
策,2004
[10] 胡金环,周启蕾.供应链风险管理探究[J].价值工程,2005
[11] 楚扬杰,等.供应链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6
[12] 张炳轩,李龙洙,都忠诚.供应链的风险及分配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研究,2001
[13] 许志端.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03,24
[14] 解馄,刘凯,周双贵.供应链战略联盟的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
报,2003
[15] 倪燕翎,等.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之比较[J].物流技术,2010
[16] 周艳菊,等.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综述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6
[17] 付玉,等.基于案例推理的供应链风险估计方法[J]预测,2005,24
[18] 刘嘉,等.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
床,2005
[19] 刘冬林,王春香.供应链多风险组合的综合评估及风险管理[J].武汉理工大
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
[20] 刘永胜,白晓娟.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6
[21] 舒良友,方芳.基于供应链的制造商合作伙伴风险评估研究[J].铁道运输与
经济,2007
[22] Sheffi Y.Building a resilient supply chain. Harvard Business . 2005
[23] Christopher M,Peck H.Building the resilient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 2012
[24] 党夏宁. 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分析与防范[J]. 管理现代化. 2003(06)
[25] 姚军. 供应链的风险及其防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