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景图实施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微课让小学美术课堂“活”起来——以“欣赏·评述”课《高山大海江河》为例

向A 层学生靠近㊂而对于C 层学生教师主要围绕着教材为他们设定目标即可,主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㊂2.2 借助信息技术分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㊂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阵地,作为英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有效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强调了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㊂所以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㊁自主交流,在合作中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㊂而信息技术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㊂另外多媒体还能够把知识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加生动有趣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不同学习课件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㊂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H o w d o y o u ge t t o s c h o o l “时,教师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不同学习课件,然后为学生安排一个 H o w d o y o u g e t t o s c h o o l 的英语调查㊂同时教师要给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任务,A 层学生不仅要有一个调查结果,同时还要针对这些结果利用本单元所学的交通工具和表达方式写一篇英语作文,而C 层学生因为能力较弱,那么在本次任务中主要通过英语语音掌握交通方式多种不同表达就可以了㊂通过这种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㊂2.3 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指导㊂英语作业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学生能力差异,作业完成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需要坚持分层原则,对不同学生要设置不同作业,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作业形式丰富,老师可利用网络技术把作业设置为必做项和选做项,其中的必做项主要是针对C 层学生所设计,而选做作业内容主要是为A ㊁B 层次的学生所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的自由选择,这样能够有效达到英语分层教学的效果㊂结束语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分层教学结合能够让英语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㊂它活跃了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在听㊁说㊁读㊁写多方面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更加高效㊁丰富多元化的教学平台㊂参考文献[1] 张晓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 欧少云.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J ].教育信息技术,2016.[3] 饶从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微课让小学美术课堂 活 起来以 欣赏㊃评述 课‘高山大海江河“为例梁智玲(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麒麟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58)ʌ摘要ɔ 微课教学丰富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简化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具活力㊂本文以小学美术 欣赏㊃评述 课‘高山大海江河“为例,从 活用微课,再现情景 活用微课,化繁为简 活用微课,促进自学 三方面谈微课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㊂ʌ关键词ɔ 微课;美术课堂;欣赏评述ʌ中图分类号ɔG 424.29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2-7851(2021)02-0244-02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悄然发生改变,尤其是教育板块,许多新媒体教学模式涌进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微课作为媒体技术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目的明确㊁短小精悍㊁资源丰富㊁互动性强等特点,迅速得到教师们的青睐,被应用到各科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具活力㊂笔者在一次教师培训中,受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赖国雄老师的讲座‘虚拟现实环境下 草根微课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案例分享“的影响,开始学习㊁制作微课,并在自己的美术课堂中尝试使用微课教学㊂通过对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深刻感受到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优势㊂下面,笔者将以一节 欣赏㊃评述 课‘高山大海江河“为例,谈谈微课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堂 活 起来㊂一㊁活用微课,再现情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㊂ 因此,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如果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能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意韵㊂在执教‘高山大海江河“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壮丽感,笔者将祖国壮丽的风光图片和音乐‘红旗颂“制作成一段微课作为本课的导入,在微课最后,抛出问题:这些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你的感受?学生们在航拍的广角镜头下阅览了祖国河山,同时在激昂的背景音乐‘红旗颂“的感染下,很容易找到表达此刻情感的词汇,教师再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答案 崇峻壮丽 ,顺利为后面作品的鉴赏设下了基调㊂二㊁活用微课,化繁为简一幅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背后不但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还蕴含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要让学生对作品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要对作品有充分的解读,并能将作品的精髓部分进行梳理㊁简化,让学生能短时间内了解作品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㊂笔者在准备‘高山大海江河“这课时,针对课本上的作品,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意外找到了课本中葛饰北斋的版画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的一个微课 ‘神奈川冲浪里,你能喊对它的名字么?“,微课的制作水平很高,短短1分钟时间,针对作品做了全面㊁概括的介绍,而且角度独特㊁语言有趣㊁素材丰富㊂笔者把该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借此初步了解作品,在观看后,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㊂大家争相恐后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视频中的知识点很快就被一一罗列出来了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搜集和筛选,学生就有效地吸收了作品的相关信息㊂在此基础上,笔者再针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学生很快就发现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滔天巨浪与矮小富士山的大小对比㊁海浪木舟与富士山的动静对比㊁蓝色海浪与黄色天空的冷暖色对比㊂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海浪声,代入角色,想像自己是其中一名船夫,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人类面对困难时,选择乘风破浪㊁不屈不饶的精神㊂学生从看㊁听㊁思全方位认识作品,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和记忆,这样,学生不仅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还形成了审美判断的能力,为日后欣赏其他作品找到借鉴的方法㊂此环节采用微课的教学,将复杂繁多的知识点筛选归纳出来,学生对作品中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真正地化繁为简㊂三㊁活用微课,促进自学美术的课时安排是每周1节,而每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是1820个,也就是每节课要解决1教学内容,即使我们能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资源㊁教学手段很丰富,但在40分钟内解决1个教学内容,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挑战㊂美术课也不像其他科目有更多的课时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因此,学生对学过的美术知识较易遗忘㊂442为了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美术教师还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课后自学㊂微课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能辅助师生解决自学问题㊂以‘高山大海江河“为例,笔者运用P P T 与录屏软件,将整节课讲授过程录制下来,并剪辑制作成为5 8分钟的微课,上存到相应的班群里,学生课后可在群里下载,自行观看微课进行自学㊂对于因事缺课的学生,这是一个补课的机会;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再学习㊁巩固的机会;对于优生来说,是一个深化㊁提升的机会㊂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学,让教学内容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学习㊂微课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简化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美术课堂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具活力㊂尽管微课有着诸多优势,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大部分美术教师只在示范的环节运用了微课,为了微课能有效应用到小学美术不同学习领域的教学中,使美术课堂更精彩纷呈,需要我们不断发掘微课更多的功能及表现形式㊂参考文献[1] 王丽君.见微知著小中见大 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及作用[J ].现代交际,2015(4):193-1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 ].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李升.巧用新媒体技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C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研究院㊁‘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编辑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2017:269-277.[4] 林珊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37-138.[5] 冯霞.浅谈小学美术课中微课的运用[J ].教育界,2017(28):152-153.谈实践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罗志伟(贵州省纳雍县乐治镇第一小学 贵州 纳雍 553300)ʌ摘要ɔ 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以往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都偏重于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实践性学习层面㊂在现阶段的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小学生分析案例,以此来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培养小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意识,使小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与发展㊂文章以实践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分析为基础,主要探讨实践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㊂ʌ关键词ɔ 实践教学法;小学中段;数学教学ʌ中图分类号ɔG 622.41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2-7851(2021)02-0245-02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实践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㊂一㊁实践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一)内涵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中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同时还需要重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确保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小学生正确认知与理解数学知识㊂上述内容为实践教学法的重要内涵㊂可见,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法,有利于保障小学中段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这种方法也成为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㊂(二)理论依据曾有学者提出 先试后导,先学后教 这一教学理论㊂该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应先提出问题,然后在教材中挖掘知识点,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㊂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之后,再进行后期指导㊂在此期间,不但要保证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关注整个学习阶段的有效性,这才能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满足现代教育理论的迫切需求及要求㊂所以,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理论,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分析问题,以自主学习方式来有效解答问题,然后以讨论的方式来深化理解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1]㊂另外,在实施实践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作为整个学习阶段的指导者与引导者,而万万不可作为主导者,以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㊂二㊁实践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运用实践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在传统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之中,因为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所以很难活跃课堂氛围㊂而如果学生长久地处于沉闷㊁乏味的课堂氛围之中,不利于提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甚至会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不愿意再进行数学学习㊂这样不但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会阻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㊂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实践教学法来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始终处于较为轻松㊁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㊂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㊂同时,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还有利于拉近生生之间㊁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融洽的生生关系与师生关系㊂(二)运用实践教学法,发扬民主精神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之中,教学对象为小学生,但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智力水平㊁身心发展还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难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2]㊂并且,不少小学生难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因而在数学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瓶颈与困惑,但是却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去打破这一瓶颈,解决这一困惑,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干预㊂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干预期间务必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发扬民主精神,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㊂教师同时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本质目标㊂(三)运用实践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在以往的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之中,教师普遍会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小学生,这使得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㊂在此情况下,很难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致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错误认知,认为数学学习本就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毫无趣味可言㊂针对上述问题,在现阶段的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运用实践教学法来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能够自觉去思考问题,切实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㊂让小学生能够深切地认识到,(四)运用实践教学法,合理运用知识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小学中段数学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实施实践教学法,并注重于探讨实践问题,从而引发小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并从中汲取诸多养分,而后再合理运用此知识来解决一些数学难题,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3]㊂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法,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㊁理解能力以及实践水平等,促进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㊂小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能够更为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但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㊂除此之外,在实践过程542。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1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阶段性总结2022年2月,我校理科组的小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迎来了正式研究阶段。
到如今已经过去4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针对这个小课题开展的系列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课题研究进展情景1.研究的目标(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为目的,不断积累,进而总结和提炼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构建出1--6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测试题库。
(3)通过以理论学习为指导、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切实提高教师数学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2.课题研究的资料(1)如何尝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乐学、乐问,展开较有计划的实践研究。
(2)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对于我任教班级的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当加强学法指导。
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提高,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变紧张压抑的被动理解知识为简便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投身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研究者从数学学科出发,针对某一道题、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某个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并从中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分析、反思]一、只追求表面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
课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
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
“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
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学生数学意识

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学生数学意识" 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
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这一课,我先是出示海南世纪大桥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世纪大桥上无数条拉索与桥面形成许许多多的角,并抽象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相似的角从而复习角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辨别锐角和钝角。
在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后,又放手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及时地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在教学《找规律》(人教版第一册)一课中,我先以猜彩旗的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彩旗的规律,再通过主题图的引导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接着以有规律击掌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击掌也有规律可循,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规律。
学生表示的规律各有不同,有的学生用声音的长短表示规律:啪啪(重),啪(轻);啪啪(重),啪(轻);啪啪(重),啪(轻)……喵(长),喵(短);喵(长),喵(短);喵(长),喵(短)……有的学生以动作来表示:跺两次脚拍一次手;伸左手又伸右手;摸1次鼻子,拉拉耳朵;还有的学生以表情表示规律;有的学生以摆学具表示规律……在学生用喜欢的形式表示规律后,我又引导他们找生活中的有规律的事物。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

运用画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辅成小学张雅明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
《课程标准》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
作为一个一线老师在研读新教材中我发现解决问题(应用题)确实存在许多优点:比如从选材上讲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探索性,改掉老教材选材的陈旧、没有现实意义、脱离生活等弊病,赋予应用题新的生命。
从题材呈现方式上讲突破了老教材单一的文字叙述,采用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多样化形式,更受孩子们喜欢。
另外新教材应用题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但任何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看到它也存在缺点:如把它融合于各领域中有机呈现,虽随处可见,但缺乏系统性,一线教师很难把握在什么时候灌输哪类应用题,另外在每类教学中又有各自的教学重点,教师往往会厚此薄彼,很难把握应用题练习的力度。
新教材没有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教学,对于解题的一些方法、策略教师没有很好或不知道如何系统的渗透和灌输。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不少学生(中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对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不能准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够多样、准确,思路不够开阔,等等。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即数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具体解题时选择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该问题或比较简单地解决该问题,老教材中解决应用题的三大法宝: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和最后的验证,对一大部分特别是后进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特别是画图对理清题意和数量关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_四年级上册数学《线和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线和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22~24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利用射线.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观察、想象、画图、交流等活动,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观点,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射线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无限的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一段弯曲的毛线、激光笔。
学具:习题纸、直尺、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1.出示一条弯曲的毛线,问:你看到了什么?把它拉直后再次询问:你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线段。
2.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3.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并画出3厘米的一条线段。
【设计意图】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
也就是说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景或是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展开思维的活动。
因此第一步我直接出示一条弯曲的毛线,然后拉直,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线段的认识,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和画三厘米的线段让学生再次感受线段的特点。
为后面探究射线和直线做好铺垫。
(二)教学射线、直线1.认识射线(1)操作:将激光笔的光线射到教室的黑板上。
提问:黑板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预设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回答)(2)操作: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教室的墙壁,提问:现在的光线可不可以看做线段?继续想象:如果没有那面墙,这束光又会怎样呢?如果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没有任何障碍物,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
《小学数学结合生活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6年级2组

《小学数学结合生活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会理县数学名师工作坊六年级二组一、研究背景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新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每几节都有情景主题图,它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一样。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理区域、认知限制以及学校具体教育资源的差异使得情景图内容并不一定适用于每地、每校、每班。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因为单一的解决问题脱离生活实际的应用,且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理解水平较低,心生恐惧心理,从而被动学习,甚至抗拒。
学生对这类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没有兴趣,不仅速度慢而且有些拖踏。
在做数学试卷时,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不愿多读几遍,读题不仔细,看到稍难题就跳过,不会多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从生活中提取感兴趣的素材,自主创造解决问题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摘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的研究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下,积极吸收与借鉴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根据本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初步构建了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步骤,本文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流程出发,重点阐述了计算课,解决问题课,统计课,概率课和探究课基本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自主,更为科学。
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出更多地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言一、问题的提出1。
研究背景面对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县教师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博兴县数学教研室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乡镇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
主要表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
为了全县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施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生动的情景创设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通过情景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探讨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一、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比如加减法、几何图形等。
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实际的事物和场景来理解数学知识,这样能够更直观地领会数学概念,提高学习的效果。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通过情景创设,可以设计各种实际操作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1.加减法的情景创设对于小学生来说,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字运算并不能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
比如在超市购物的情景中,让学生假装自己是店员或者顾客,通过买东西和找零的过程来帮助他们学习加减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的金额,从而深刻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运用。
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场景,如做菜、玩具买卖等来设计有趣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知识。
2.几何图形的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名称经常感到迷惑。
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寻找几何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校园或者周边环境中,用手机或者照相机拍摄各种几何图形的照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总结。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主题研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主题研讨心得体会一、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往的普通教学是以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单位,视角孤立的“课时教学”,过分强调“教学速度和知识效率”,达不到知识、思维和素养生长应该具有的“课标”高度,不符合当今素养导向要求。
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跨课时衔接,也可以是跨单元的衔接,甚至跨学段之间都能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把知识穿成一个串,所以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大单元教学。
单元整体视角的“大单元教学”具有“大主题”统领、“系统化”分析、“整体性”编排、“结构化”关联的内涵特征,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质量提升。
“单元”是指基于数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建构的最小的学科教学单位。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
所以要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必须把小学数学拎成串,也就是把这些凌乱的知识揉碎了再重新组合。
比如数的认识这一模块,无论是整数的认识:包括一年级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还有四年级大数的认识,还是三、五年级分数的认识、四年级小数的认识,我们都能以“计数单位”这个核心词来串起来。
再比如数的运算这一模块,我们也可以看成是计数单位的累加或累减。
图形与几何:我们都可以用“度量”这个核心词来串起来,当然每一个大的知识串中间也可以再寻找其他的核心词,比如“多边形的面积”这一模块,包括圆的面积,我们可以以“转化”为核心进行教学……这也是我们教师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需要具备的第一项技能。
二、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整个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设计,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而非一味沿袭教材、教参和学辅资料的规定与说明,并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组建单元、确定主题、明确目标、评价先行、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以及课型、课时、作业、测试统筹安排与科学设计。
单元情境图在小学高段的运用

例谈“单元情景图”在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的妙用何小惠【摘要】单元情景图作为PEP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单元情景图与词汇教学、会话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结合实例阐述单元情景图在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的妙用。
【关键词】单元情景图词汇会话阅读写作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的最前面都有一副双面对开的Main scen e。
五年级上册开始,在Main scene的基础上又增设了Let’s start情景图,这两幅图构成了高段英语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单元情景图”。
单元情景图不仅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里面还汇聚了整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是整个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日常教学中,单元情景图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笔者通过对本校7位英语老师以及邻近学校3位英语老师的调查发现,60%的老师对单元情景图“视而不见”;30%的老师则持“随心所欲”的态度:想讲就讲,不想讲就作罢;只有10%的老师注意到了单元情景图,但也仅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浅尝辄止,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单元情景图的作用。
其实,单元情景图不仅能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更可以将单元情景图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相结合,以情景图为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单元情景图的妙用。
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巧借情景图,“趣”化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顺利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关键。
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对于高段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简单的利用游戏等教学词汇的方法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日常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借助单元情景图导入目标词汇,让学生在单元情景图的情境中进一步感知、理解、运用目标词汇,赋予词汇以生命,让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PEP8 Unit 4 My holiday A Let’s learn本部分的新授词汇有learned Chines e、sang and dan ced、ate good foo d、climbed a mo untain、took pictu res5个过去式的动词词组和句型Wh 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at e good food.教学时,笔者先给学生出示本单元的Mai n scene,然后告诉学生:John went to Xinjiang on his last holiday. He took many pictures t here. Here are some of his pictures. 以此引出took pictures并呈现此词组。
微型课题选题参考示例

“大带小”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离园习惯的研究城乡结合学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训练实践研究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研究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研究“错题追因”——提升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研究“推断生物基因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微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我分享我快乐——培养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的研究“小班额”下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校园集体舞”的推广与实践研究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八年级文言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八年级语文作文评改方法研究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班级建设中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班主任对上网成瘾学生的引导与转化的研究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艺术的研究帮助农村初中学生听懂英语短文的探究表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研究城区小学杜绝学生早到校策略研究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语文作业书写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城镇小学开展排球运动的实践与研究初二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初三化学与高一化学的衔接策略研究初一学生有效记忆地理知识的策略研究初一学生作文“教师评语”有效性研究初一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现状及对策研究初一学生作文畏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初中毕业班物理实验复习课教学的研究初中二年级英语书面表达方法训练研究初中化学分组实验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增强食品安全教育有效性研究初中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会“四诊”初中阶段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研究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初中生英语词汇积累策略研究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初中数学课堂 “5+25+10”模式的研究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初中数学试卷评讲策略研究初中数学优化设计实行差异发展的策略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验导入研究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专题研究初中学生集体意识培养策略研究初中学生吸烟行为矫正研究初中一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恐讲”心理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初中英语课堂中小组对话活动运用的研究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初中英语利用歌谣记忆动词时态的实践研究初中语文“长文短教”研究初中语文课扩充名著阅读的实践研究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最优化研究初中语文诗歌情境教学的研究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实践研究创设生活情景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研究从细微处做起—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责任心培养研究促进学生在英语课上积极举手发言的策略研究村小低段语文作业书写习惯培养研究大班额下小学数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大班额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研究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大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肢体语言运用的策略研究大班幼儿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教育的策略研究单亲留守小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实践研究导学案的编、选、用的实践研究低段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地方名人文化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研究地理学科课堂学生“讲解”有效性实践研究点亮亲情 学会感恩—小学亲情教育策略研究短期内短跑专项练习方法研究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儿歌在小班幼儿语言发展上的促进策略研究发挥电视育人功能 丰富农村小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分层辅导、分组作业,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丰富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究丰富幼儿词汇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研究高二女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研究高二数学用功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高三生物试卷讲评的有效性研究高三数学学困生分类及转化教育研究高三文科生数学学习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高三学生不规范解答政治主观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三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的调查研究高一美术鉴赏课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的策略研究高一文科生自习课自律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高一学生批改英语课内作业的指导方法研究高一学生物理作图能力差的对策研究高一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高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影视片段的方法研究高中地理动态分层教学研究高中化学不同课型的引导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课程改革的衔接研究高中美术课改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高中设置英语选修课的调查研究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的研究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学业不良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实践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互动低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策略研究高中生物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高中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高中生英语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高中生作文首尾技法的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自主课”有效性探究高中文科论坛班会课的策略研究高中问题学生帮扶对策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导入的研究高中学困生个性心理及辅导策略的研究高中英语词汇记忆方法的研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听力有效途径的研究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词汇积累方法指导研究高中英语作文水平调查及提高高考英语作文得分策略的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的实践与研究高中语文古典诗歌形象鉴赏方法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古诗词的意境美的策略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讨论策略的研究高中语文学习小组建设研究告别不文明习惯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规范初中生书写几何推理步骤的研究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表达规范农村小学低年级儿童口头语言表达的实践研究规范小学生汉字书写策略研究规范小学生集会行为的策略研究化解初中生“开学综合症”的研究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缓减小学毕业班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的实践研究激发聋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激发农村初中生作文兴趣的策略研究激发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激励后进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家庭教育对学生仁爱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家校共建班级优质育人环境的研究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的研究建设班级独特性格的研究建设中学生校园文学社的有效途径研究江山易改,本性亦可移——六年级学生捣乱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读书氛围的营造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纠正小学生不诚信行为的研究纠正小学生不良唱读习惯的对策研究纠正学生在书写中不规范不整洁的对策研究九年级学困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研究九年级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九年级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九年级英语作业完成现状及对策研究开卷考试对后进生所产生的影响的探究克服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的研究克服汉语思维 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课前三分钟英语演讲的实践研究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究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究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外兴趣活动对留守中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提高的研究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应对能力培养研究快速做好“新接班级”教学的实践研究利用“微型日记”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利用插图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 突破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利用多媒体优化导学案课堂利用多媒体优势教学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利用废旧纸质制品培养中班幼儿的环保意识利用绘画作品培养大班幼儿讲述能力的实践研究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利用数学周记转化高一数学学困生的策略研究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化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研究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探究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学习语文的探索利用演讲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利用周末对高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研究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留守儿童学生中的差生群体的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马鞍校学生仁爱品质现状调查研究民工子女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研究模型构建的导学案设计及教学实践研究农村初三学生思想品德课解题能力对策研究农村初中“把作文课上成写生课”的实践研究农村初中班主任艺术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实践研究农村初中创建教育文化的实践研究农村初中单亲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研究农村初中共青团组织开展闲暇教育的研究农村初中禁毒预防教育实施策略研究农村初中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农村初中理化实验基本操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农村初中留守单亲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中数学 “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农村初中生理财教育的现状与实践研究农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调查研究农村初中生上网现状分析研究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次发展的原因及策略的研究农村初中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农村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研究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分层要求的策略研究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分类指导的研究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古诗文朗读活动训练策略实践研究农村初中学生规范汉字硬笔书写的训练策略研究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探究农村初中学生课堂朗读指导策略研究农村初中学生数学作业拖拉成因及矫正策略研究农村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农村初中学生有效利用闲暇时间研究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歌曲选择策略研究农村初中英语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农村初中英语课中动态分组分层辅导的实践研究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农村初中英语礼仪语言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海量阅读的实践研究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农村大班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农村儿童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农村高中开展竖笛演奏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农村高中生历史课堂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农村高中生物作业批改的有效性研究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学习小组管理研究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农村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农村教师指导初中生掌握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农村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中考专项训练研究农村九义校学生早餐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培养研究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农村小学“防溺水”策略研究农村小学“问题学生”个案研究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组织实施策略研究农村小学低段教学中说话训练的策略研究农村小学低段留守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农村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区分与记忆的策略研究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农村小学低段语文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途径研究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朗读训练策略研究农村小学低段自主识字策略研究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室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农村小学高段留守学生不做家庭作业成因及对策研究农村小学高段数学小组讨论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竖笛”演奏技能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高段语文家庭作业拖拉现象的对策研究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读物的开发和利用个案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农村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农村小学民族舞蹈基础教学研究农村小学生迟到校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农村小学生古诗朗读能力培养研究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实践研究——农村小学生集会礼仪规范教育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农村小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培养研究农村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实验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研究农村小学生数学作业粗心大意的矫正方法研究农村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的调查及研究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农村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课堂转型策略研究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研究农村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结合的研究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读题能力培养研究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低段快乐识字教学研究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朗读策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研究农村小学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农村小学中段应用题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农村小学中高段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习作过渡准备与综合提高策略的研究农村小学中年级古诗词诵读的策略研究农村学生书包与行为习惯的研究农村学生闲暇时“写生活小随笔”的研究农村学生写作思路构建艺术的研究农村学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训练策略研究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农村学校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究农村学校小学升初中过渡性教育探究农村学校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农村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策略实践与研究农村中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农村中学高一信息技术考前培训的研究农村中学留守学生闲暇教育研究农村中学生不良上网现象及有效对策的研究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农村中学生英语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探究农村中职高一学生“控辍”策略研究农村祖辈教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培养初二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培养初二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培养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技巧研究培养初一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培养初一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培养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培养初中学生环保低碳的生活习惯的研究培养大班幼儿良好阅读行为的研究培养低段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培养低年级孩子识字兴趣实践研究培养电子电器专业职高生动手能力的研究培养高三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研究培养高中学生解读历史材料能力的实践研究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研究培养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班干部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培养农村小学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培养农村小学中段单亲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培养农村小学中段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培养农村小学中段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培养三年级学生良好的钢笔书写习惯的研究培养小班幼儿正确使用基本礼貌用语的研究培养小学低段留守学生健康闲暇生活的研究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的研究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研究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课堂主动回答问题习惯的研究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解答数学信息题能力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策略研究培养小学生勤俭朴素、自立自强传统美德之策略研究培养小学生数学规范表达的策略研究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思考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能力的研究培养小学中段学生写周记习惯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研究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培养一年级学生积累词语习惯的对策研究培养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研究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研究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策略研究培养中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研究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培养中段小学生课外诗歌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学科学习能力的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困境调查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困境调查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困境调查研究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修改强化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实践研究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研究寝室文化建设对住校生习惯影响的研究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青年地理教师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让初中生学会感知基本物理量的方法研究让每一朵花儿都绽放 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谈课前演讲训练让日记不再可怕—指导农村小学生日记选材的研究让心灵贴近自然——小学美术“体验式”写生教学实践研究让学生的作业本靓起来——改善初中学生汉字书写状况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批改作文,增强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英语高考真题中的阅读理解三年级状物习作教学方法的研究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环保意识实践研究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反思”策略研究师生反思策略及方法探索手指游戏在中班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师指导策略特校新生课余生活班级管理实验研究提高八年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用语效果探究提高初中化学作业批改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提高初中生英语任务型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提高初中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研究提高初中学生“文言文迁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初中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研究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计算题的分析与解答能力的研究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研究提高初中语文作业检查有效性研究提高村级小学学生语文素质的研究提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作业”的审题能力的对策研究提高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研究提高高中生物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提高高中文科政治选择题得分的策略研究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审题能力的研究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提高农村初三学生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率的研究提高农村初中美术课外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单词记忆效率的策略研究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研究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板块教学实效的研究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研究提高农村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生吹塑版画技能的实践研究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笔算乘除法准确率研究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的研究提高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及技巧的研究提高七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提高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提高四年级聋生作文能力的研究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作业速度的策略研究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质量的策略研究提高小学高段学困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策略研究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课堂中发言积极性的策略研究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语文作业质量的研究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数学 “示意图”

数学“示意图”示意图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在数学解决问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却让我发现,一年级的小学生,甚至是高段的小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中,经常看到题目就解题,不会动笔画一画示意图,稍微有点陷阱的题目就错倒一片。
不求甚解的读题,看到数字就列式的解题习惯,是他们做错题的根本原因。
一年级恰好是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在小学一年级借助“示意图”来解决数学问题上做了以下尝试:巧借示意图的方法指导,寻找示意图教学的最佳时机,运用示意图的习惯培养,开展示意图的激励评价。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读完题后动笔画画示意图的好习惯,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学生层面: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识字量又少,往往不理解题意就着手解决问题。
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不牢固,对于解决问题一类的题目,生搬硬套,看见数字就加减,不善于思考。
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不强,不能准确把握题意,与其说在审题不如说在猜题。
许多学生看到解决问题就怕,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
更有甚者,题目不读就列算式解题了。
这样不顾一切的解题实在令人担忧,错误率也自然就高了。
(二)教师层面:教师对解决问题的“过于重视”:许多教师重视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为了应试教育,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灌输式教育,或者采用题海战术,在临考前给孩子做大量的应用题,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老套,没有采用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解题策略。
另一个方面,教师对解决问题又不够重视:大多数教师采用现成的习题,较少主动地编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
在讲述过程中,较少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只求得到算式与答案,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解题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呢?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是一对矛盾。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7篇)

数学教育叙事案例(7篇)数学教育叙事案例篇一我教五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分香肠”,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做锯木头一类习题时,学生经常把分的段数和所用的时间弄不明白,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理解。
所以,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记忆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师:我们今天来“分香肠!”生:哇!师:我来切香肠,大家细心观察,老师切几刀,分了几段?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分五段,切四刀。
生:切一刀,是两段。
一个词形容,一刀两断。
生:对!师:出示题,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六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锯一段所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生:纷纷回答,热情高涨。
师:做题时,遇到更大的数据时,怎么办?生:画图。
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吗?生:画图。
案例反思: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
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
在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回想这节课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设计教学环境,十分必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数学教育叙事篇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编排重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导入新知识,这种安排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检查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第一阶段:课题的认知阶段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课题组成员都很明确,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研究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来培养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质量。
好的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研究和参加社会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2、课题开题,优化方案我们召开了《小学生存算能力进步方法实践研究》课题现场开题会,为使本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在开题报告完成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征求课题组老师对本课题的思考和困惑;开展课题咨询会,课题组请专家为我们进行指导,肯定了对课题研究得价值,从内涵到实际的研究都有很大的空间可发展,课题研究有其前瞻性,是很有意义、很有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不竭细化,深化教育讲授管理。
我们肯定了课题开展的重点和关键点:理论联系实际。
3、研究培训,专家引领县教育中心专门召开了课题立项会议,并听取了教研专家XXX做了关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讲座,学校专门召开了开题报告会,会上做了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利用各种会议深入浅出地为教师、学生、家长关于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的专题发言,她的发言让全校师生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课题实验课研究报告

课题实验课研究报告篇一: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研究报告《Topic 1 Can you dance? Section A》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研究报告老街基学校孙基瀚《Topic 1 Can you dance? Section A》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研究报告尚志市老街基学校孙基瀚一、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2、课题简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
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
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XX年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
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解决问题教学下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

以“图”致胜:突破解决问题教学的瓶颈——例谈解决问题教学下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改中,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而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
笔者认为“画图”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但由于师生对“图”的运用意识不强,加之教师对“画图”的教学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
画图能力的强弱反应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 “画图”能力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来培养:在“数学概念”中起步,在“数量关系”中成长,在“数学建模”中发展,在“回顾检验”中内化。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我在解决问题教学下如何培养学生的 “画图”能力。
【关键词】画图 低段数学 解决问题 画图能力缘起: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信封里藏有两根纸条,一根是红色的,一根是绿色的,露出部分长度相等,露出的红色部分是整根红纸条的14 ,露出的绿色部分是整根绿纸条的15,哪根纸条更长? 这是我在执教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的一道拓展练习题,当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之后,学生的回答竟然有三种:①、两根纸条一样长(2人);②、红色纸条长(34人);③、绿色纸条长(6人)。
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猜的,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受分数大小比较的迁移,认为14大,红色纸条就长,更有学生题意根本就没有读懂,没有理解题意,从图上直接得出两根纸条一样长。
在另一班教学中,我对习题稍作了修改,在后面加上了要求:先画图再思考:这两根纸条原来有多长?结果显示:50%以上的学生通过画图,还原了隐藏的绿色纸条和红色纸条的真实面目,再进行对比,得出绿色纸条更长,正确率较第一个班级明显提高。
从以上的教学现象中,我产生了这样的思考:1.师生对“图”的应用意识不强①、教师对图无意识,怕麻烦。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师不是不知道“图”对解决问题有辅助作用。
但往往在教学中,很多低段老师会认为“画图”是高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在低段教学中不需要教会学生画图,对运用画图解决问题无意识;也有教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不引导学生画图解决,怕学生在画图中延伸出更多的教学环节,怕麻烦不愿花时间在教学生如何画图上,而是代替学生把图画好,导致学生独立解题时无法对图产生联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情景图实施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产生背景
课改以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即是“情景图”的出现。
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事实证明,教材中“情景图”所呈现的内容,有些描述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场景;有些展示的是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或童话人物形象。
这些图式能够唤起学习的注意,调动学习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丰富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
其次,“情景图”的运用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在运用“情景图”辅助教学时,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细心地发现图中哪些是与他学习有关的,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的描述中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不断走向合理、成熟。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有的老师对它弃置不用,有的老师不求甚解,简单使用,使得情景图的数学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反而由于情景图本身的色彩与童趣,对学生注意力造成了干扰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那么让我们的老师们正确的认识情景图的作用,科学的使用它,做到有的放矢,灵活有效,是新课改、新教材实施中必须发现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 2010.7--2010.9)
学习理论,搜集资料。
学习新课标对本学段、本年级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到小学数学标准对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是“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同时结合教材认真研读五年级教师用书,了解书上每一幅情景图的设计意图——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二)实施阶段(2010.10--2011.4)
通过课堂实践、研讨交流等行动来验证理论认识及预设方法,探索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图的使用方法。
1、【2010.10】课堂实践㈠
以《观察物体》和《方程的意义》两个单元为实验,认真备课,关注情景图的使用,并反思教学。
《观察物体》是组织学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所以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方程的意义》一单元中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和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内容较抽象,教材采用利用天平的平衡性来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根据知识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尊重教材情景图,采用动手操作、演示观察这一方法来设计并实践。
形成课堂实践案例集。
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实践,我发现教材在设计这些情景图时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学生熟悉、能操作的活动场景或生活场景,便于大多数地区的教学开展,实用性其实是很强的。
关键是教师的重视意识强烈不强烈。
2、【2010.11】以情景题的开发使用为主题,在五六年级中听课、交流、研讨。
以五六年级四名数学教师为主力,结合这个课题设计并每人做一节课,之后组织数学教师针对情景图的运用展开研讨,确立了基本理念——“合理运用情景图能带给我们的课堂生命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不论是尊重原图也好,还是适当改编也好,还是开发拓展也好,只要能准确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再加上自己的用心设计,能使我们的情景图以一种自信、和谐的美丽呈现在学生面前,为教学冲锋陷阵做先锋。
”
3、【2011年1月】阶段总结
根据之前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阐述研究过程及效果,并反思存在的问题。
为下阶段的研究做好心理和经验方面的准备。
4、【2011年3月——4月】课堂实践㈡
个人课堂实践教学
主要是以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为实践内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轴对称和旋转,教学适合直观、形象的演示。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是一个概念比较多,抽象性比较强的单元,是数与代数范畴的。
教材在编写上也是注重了情景图的生活化,目的是使抽象、概念性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教学中我充分尊重了教材情景图的编写,因为这些情景图很生动,也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证明下,这些情景图的运用确实为这些概念的学习注入了生动的活力。
研讨课实践
结合学校的电教评优课活动,和六年级两位数学教师共同研究《负数》和《圆柱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将情景图理念植入教学设计,实践教学。
(三)【2011.5】汇报展示阶段
在我校组织的2011年课题研讨课比赛中,我设计的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课题意旨,首先充分的了解情景图的设计意图,利用了情景图的可操作性和生活化的特点来设计本节课,获得一等奖。
(四)【2011.5--2011.6】总结阶段
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②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五、结论
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五年级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书上的情景图,尤其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情景图和问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相对明显的进步。
同时,同学们观察情景图更加有层次,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比较准确完整的将情景图的生活层面、数学层面观察领悟到。
而数学课堂上因为情景图的合理运用也更加生动、自主,充满了探究和思考。
㈠研究准确把握情景图意图的方法
1、关注教材
⑴研究分析教材情景图的编排意图
情景图是新课改以来出现在教材上的一大特点,而我们目前使用的新人教版教材是在课改理念指导下编排的,那么情景图的设置也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的产物,为了更好的凸显理念,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我首先学习了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包括四——六年级,它的知识结构分为:
⑵分析教材情景图的编排类型
我结合教师用书认真研读了五年级教材上的情景图,根据情景图的内容和意图归纳为:
2、关注学生
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为本,所以在使用情景图时,应该从“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来体现。
首先考虑学生学生的生活背景来选择情景,改编或替换那些脱离实际的情景图内容;其次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引导问题,把握目标的深浅程度。
⑵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生成问题
⑴情景图在使用过程,要想呈现的更灵活、更生动,多媒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而且我们研究过程中很多也借助了多媒体的利用,才能达到想要的直观、形象的目的。
但是目前,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达不到班班有多媒体的水平,许多应该用多媒体展示的情景图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激情和新鲜,这就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合理利用情景
图进行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的能力。
希望老师们今后能重视课堂的生命力的绽放,不要只看到结果。
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组织过研讨,也私下咨询过其他教师,发现对情景图不甚关注的教师还是很多的。
情景图的使用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艺术,如何让这项素材生动的演绎新课标理念,教材编排意图,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