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联考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年宜春四校 高考文科综合押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是只是其中之一邦。
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近乎平等
B .诸侯国是由周王室管辖的地方政权
C .周王室的权威尚未被诸侯国认可
D .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并无盟约关系
25.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
据旧《岳飞庙志》记载,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拜谒,御书诗一首,镌刻在石碑上,称“乾隆碑”,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
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
1915年“乾隆碑”被移出岳飞庙山门东侧,秦桧等五具败类像又置于岳飞的威视之下了。
这一景致变化反映出( )
A .岳飞深得后世人民爱戴
B .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征
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 .政治变迁影响思想文化
2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
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
”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 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 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 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27.“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
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8.下面是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对该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C .封建统治根基牢不可破 D .从专制到民主历程漫长
29.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
这表明( )
A .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
B .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C .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
D .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
宜春中学 丰城中学
樟树中学 高安二中
30.下面两则民谣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日本货,制的精,中国人认不清;若非学生闹得凶,一定要了我们的老性命!”“学生学生你别闹……又无枪来又无炮,赤手空拳瞎胡闹……闹了几个月毫无见功效,问你害臊不害臊。
”据此判断,上述民谣()
A.两相矛盾,反映社会心态B.叙事含混,无法用于研究
C.语言通俗,历史认识深刻D.流传广泛,意味民众觉醒
31.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32.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
这一法理主
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33.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号召:“向宫殿
开战,给茅屋和平!”同时代的迪斯雷利在《西比尔》中
提出吁请:“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上述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B.表达了统治集团的忧患
C.强调渐进改良的方式D.蕴含了人文精神的理念
34.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其主要措施包括支持自由市场自由竞争、降低税收和公共开支、放宽政府对企业经营的控制等。
该经济思想()
A.与罗斯福新政的思想一脉相承B.是美国“新经济”出现的标志
C.完全背离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D.是解决经济“滞胀”的探索
35.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
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2019-2020年高考联考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材料一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
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
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
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
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
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
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
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
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
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
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
(13分)
41.(12分)20世纪的世界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都在发生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活节奏带来了各领域的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0年的巴黎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诞生地;是比利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生活写作的地方;研究放射性元素的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正居住于此。
1900年,当时欧洲最大的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每天有许多经典名曲在此上演。
1900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经营早期电影制作。
充满幻想的时装大师保罗·波烈在巴黎欧伯特街5号开设时装店,人流熙熙攘攘;波烈设计的服装喜用鲜明、强烈的色彩,同时因受到来自东方服饰的启迪而风格多样。
1900年,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办,发明创造和科学创新是这次盛会的主题。
第二届夏季奥运会在巴黎召开,参赛国家从上一届的13个增加到22个,运动员人数从311名增加到1344名。
来自法国、英国等国的12名女选手参加了高尔夫和网球比赛,这也是女性运动员首次登上奥运殿堂。
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世界发展的多种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的一种趋势进行论证。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
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
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
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
……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
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相同之处。
(5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教课书中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10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提出生产资料国有化的思想。
1918年2月,工党在费边社主要领导人悉尼·韦伯的协助下起草了工党的新党章,并获得工党大会通过。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国有化的第4条条款。
该条款明确指出,在“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以及对于每项工业或服务业实行公共管理或监督的最有效的制度的基础上确保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得到他们勤勉劳动的全部果实,以及可行的最公平的分配”。
新党章的通过使工党拥有了明确的“社会主义”纲领。
1945年4月,工党发表《让我们面对未》的竞选纲领,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政党”,并许诺在执政后推行国有化。
1945年7月26日,以艾德礼为首的新政府成立,以国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政策成为其进行社会改革的四大政策之首。
——《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1)结合材料,简要概述19 世纪上半期以兴起的国有化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6 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
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9 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
……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
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的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材料三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和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
(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如何“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3分)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4分)
xx年宜春四校高考文科综合押题卷历史答案
40(25分)(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每点2分,共6分)
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每点2分,共6分)
(2)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每个方面4分,任意答两个方面得满分8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4分,答出3点以上得满分5分)
41、示例一趋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论证:①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新技术、新产品不断问世,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显著进步,改善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内容;③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催生了新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结论: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科技变革和观念进步,都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二:趋势: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论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陆上、海上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发明也方便了人们的联系和沟通;②欧洲国家加强殖民扩张,使各地商业信息和人员、资本、商品流动加快,世界市场形成;③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和国际贸易,推动经济文化交流,日益融入世界。
结论:略。
45.(1)同:都认为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促进了北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加速了向汉族封建王朝模式的转换(或汉化、封建化都可)。
(5分)
(2)立足点:材料一以汉族为中心,站在鲜卑文明发展的角度;材料二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
(4分)
原因: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③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④这些思想必然反映在民国的教科书中;⑤历史教科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
(任答3点得6分)
46.(1)概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国有化思想;国有化政策写入工党党章;二战后,国有化政策成为政府改革目标。
(2分)
原因: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4分)
(2)评价:(从本质上看)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政纲仍是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倡公平正义,获得民意,赢得选举;(从手段上看)该纲领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节了利益分配,完善福利制度;(从影响上看)这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每点3分,总分不超过9分)
47 .(1)主张: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主张以大国联合来维护和平。
(3分)
途径:二战中,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大国主导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分)二战后建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重建世界和平。
(3分)
(2)表现:军事上美国援助并联合中国对日作战,扶植中国的军事崛起。
(3分)政治上美国扶植和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主张中国同美、英、苏三大国共同承担维持国际社会和平的职责。
(3分)
48.(1)背景:①袁世凯上台,实行独裁统治;②“实业救国”浪潮高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事迹:①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②相继发现大型油田,打破中国“贫油国”论。
(8分)
(2)新路线:领导苏俄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3分)
相似人格或品质:乐观自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意志坚强等(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