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餐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1、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

其意思是代表死亡。

因为
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
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局部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
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
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

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

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
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

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
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
发出咝咝声响。

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

因为在吃饭时用
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

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
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

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假设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
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
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
刨坟的一般。

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
其它菜里或桌子上。

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
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
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

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
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当众上香
那么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
中递给对方。

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


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认,
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

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认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
种表现。

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
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
许的。

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
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

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

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中餐礼仪中最根本的奉茶之道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
代酒。

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最根本的奉茶之道,就是人客来访马上奉茶。

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
喜好。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
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

中餐传统饮食礼仪之进食之礼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

但是,饮食活动又
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
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
此条陈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
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
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

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
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
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假设降等,执食兴辞。

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应酬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遍祭之。

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

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然后辨殽,客不虚口。

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

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

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

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共食不饱。

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共饭不泽手。

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