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湿地资源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湿地资源概况
作者:朱惊毅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
总面积为17.6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 100米左右。
贵州省湿地总面积17 665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03%,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8%。
湿地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
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雨量在1 100~1 300毫米之间。
植被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
湿地分布贵州省湿地以河流湿地、淡水湖泊湿地为主,另有沼泽、湿草甸、淡水泉、地热湿地以及少量的湿草甸、灌丛湿地、喀斯特森林湿地,人工湿地包括水库、稻田及山塘、沟渠等。
主要分布在各河流流域、水库湖泊及其周围沼泽等地。
河流湿地贵州境内10千米以上的河流共984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河长17.1千米。
按河流流域面积划分,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乌江、六冲河、清水河、赤水河、北盘江、红水河(包括上源南盘江)、都柳江7条。
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湖泊湿地境内湖泊76个,总面积为33.74平方千米。
主要为永久性淡水湖和季节性淡水湖。
主要分布在省境西部和西南部,集中于毕节地区和黔西南自治州。
以毕节地区的威宁中部、黔西西南部、大方西部,黔西南州的安龙和兴义北部分布较多。
其中最大的湖泊为威宁草海,面积19.8平方千米,是贵州省主要的候鸟越冬地。
沼泽湿地贵州的沼泽湿地较少,其中草本沼泽湿地主要分布于草海周围,约775万平方米;藓类沼泽分布于贵定和龙里间的顶耳山、龙里五里坪、坪山、亮山、中排-民主草场及花溪高坡云顶边缘,面积4000余万平方米;雷公山的雷公坪和黑水塘箭竹-泥炭藓沼泽,分别有12.5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
其他还有梵净山九龙池的大金发藓沼泽和山脊上零星的箭竹-金发藓沼泽以及黔南的斗篷山、都匀西部的大平山、烂龙背、螺丝壳,惠水龙塘山、桐梓柏箐山等地有少量分布。
此外,在荔波拉桥、洞落、比巴至洞多一带,存在着一种特殊形式的沼泽地——喀斯特森林沼泽,它是森林滞留水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森林植物根系的机械破坏及分解的植物残余物和腐殖质所产生的有机酸、游离二氧化碳而使水中含有大量碳酸和有机酸的共同作用,促使喀斯特森林中部分地表裂隙发育,而裂隙又不断被枯枝落叶垫积、堵塞,促使大气降水不能迅速全部下渗,停留在裂隙和枯枝落叶层的孔隙中形成森林滞留水,并在平缓低洼的地貌部位停积,甚至积水成塘而形成沼泽。
人工湿地贵州的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池塘及鱼塘、小蓄水池、水稻田、季节性泛洪农业用地、水库及拦河坝区、烧砖取土积水坑、灌溉渠道等。
①塘坝湿地。
境内池塘、鱼塘及小蓄水池遍布各地,池塘约1 950多处,总面积3 413.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贵阳、遵义、凯里、铜仁等城郊工矿区及各县城关周围蔬菜地,其中贵阳有池塘292.8万平方米。
赤水河、三岔河、六冲河、北盘江、乌江等岸坡上许多村寨都建有蓄水池,毕节岩溶山区建有小水窖2万多个。
全省山塘有26 350多口,总面积6700万平方米,以及众多的拦河坝,均形成了相应的不同类型的湿地。
②稻田湿地。
稻田面积155万平方米,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1.62%,占全省总面积的8.8%,分布多集中玉东部,其次是中部、北部和南北,西北部最少;安龙、贞丰等地的季节性湖泊,以及红水河和其他河流的河滩,形成勒季节性泛洪的农用地。
③水库湿地。
境内修建水库有近2000水库,总面积约40000万平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有乌江渡、红枫、百花、夜郎湖、东风、鲁布格、观音岩7个;中型水库34个,小型水库1 800多个。
湿地资源贵州省湿地资源有湿地陆地植被4类,藻类1 776种,鸟类128种,两栖动物56种,爬行动物23种,鱼类237种,底栖动物114种,浮游动物267种。
植物资源贵州省的湿地植物主要分为湿地陆地植被和湿地藻类植物。
①湿
地陆地植被。
湿地自然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亚型,14个群系组,32个群系,78个群从,包括森林湿地植被、灌丛湿地植被、草本湿地植被、苔藓湿地植被4个类型。
主要植物有枫杨、水杨柳、云实、竹叶榕、窄叶蚊母树、窄叶柃、冷箭竹、芦苇、水葱、水毛花等。
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宽叶韭菜、海菜花、沉水海菜花、隐棒花等。
②藻类。
湿地藻类植物有1 776种。
主要有蓝藻、红藻、甲藻、硅藻、裸藻、绿藻、轮藻。
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水库及池塘、稻田等水体中。
其中河流中浮游藻类的数量为5.44万个/升~94.79万个/升,生物量在0.026mg/L~1.25mg/L之间,硅藻在河流藻类中占优势;湖泊水库中藻类数量在105.8万个/升~1.08亿个/升,生物量在0.91千克/升~215.86千克/升之间,优势种类为硅藻、蓝藻和绿藻。
动物资源贵州省的湿地动物主要包括了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底栖动物以及浮游动物。
①鸟类。
主要包括鸊鵜目、鹈形目、雁形目、鸥形目、鹳形目、鸻形目的种类,另有隼形目、雨燕目、佛法僧目、雀形目中的少数生活在水域的种类,共有128种,另有11个亚种。
其中冬候鸟63种和亚种、夏侯鸟19种和亚种、留鸟35种、旅鸟18种。
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2种。
其中一级保护的有8种,二级保护的有24种。
省级保护鸟类有灰雁、班头雁2种。
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的种类有57种,中澳候鸟协定保护的种类有19种。
②两栖动物。
贵州湿地生态系统中两栖动物有56种。
优势种有泽蛙、棘腹蛙、饰纹姬蛙、华西大蟾蜍、黑斑蛙等。
其中珍稀种类和较原始的物种和特有种有大鲵、黄斑小鲵、细痣蝾螈、贵州蝾螈、雷山髭蟾、利川齿蟾、务川臭蛙、安龙臭蛙等。
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细痣蝾螈、贵州蝾螈,省级保护的有泽蛙、棘腹蛙等39种。
③爬行动物。
贵州湿地生态系统中爬行动物有23种。
其中龟鳖类5种,种类较少,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有山瑞鳖;蛇类18种,全部列为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如尖吻蛇、乌梢蛇等。
④鱼类。
贵州湿地共有鱼类237种。
其中鲤行目种类最多,有184种(含亚种)。
鲤科鱼类有143种、鳅科25种、鲿科18种、鳍鳅科15种、其余36种。
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各级支流及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其中长江水系155种,珠江水系163种。
⑤底栖动物。
有163种,其中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15种,寡毛类25种,蛭类8种,水生昆虫86种,主要分布于河流和湖泊、水库中。
⑥浮游动物。
湿地浮游动物有267种,其中原生动物94种,轮虫93种,
枝角类48种,桡足类32种。
其中河流中的浮游动物共计有95种,包括原生动物23种,轮虫41种,枝角类18种,桡足类13种;湖泊、水库中浮游动物共计发现226种,包括原生动物80种,轮虫72种,枝角类44种,桡足类30种。
湿地保护贵州省于1992年发布了《贵州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办法》。
1993年发布了《贵州省实施〈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细则》。
1995年12月~1996年11月组织人员对全省湿地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被调查的湿地涉及全省的9个地、州、市,86个县(区、自治县、特区),并编写出版《贵州湿地》。
2005年6月,贵州省林业厅组织贵州科学院生物所、贵州省林校等单位的人员再次对草海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于2006年10月出版《草海研究》。
贵州省发表的关于湿地研究与保护的论文有《贵州草海科学考察报告》、《红枫湖浮游植物分布现状与水质评价研究》等。
贵州省于1987年建立省内第一个湿地保护区:威宁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截至2003年底,贵州共建立内陆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个,占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总数量的2.34%。
威宁草海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贵州湿地保护区(百度知道):
贵州阿哈水库自然保护区、贵州黔西大鲵自然保护区、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窑上水库自然保护区、贵州红枫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