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山药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对山药的评价
山药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食物,自古以来一直被古人高度评价。
在古代的诗歌、文人笔记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山药的赞美之词,反映了古人对山药的喜爱和对其药用价值的认可。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人对于山药的评价,并了解一些有关山药的历史、功效、烹饪方法等相关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山药的基本知识。
山药,学名淮山、薯蓣,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其栽培历史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山药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尤以江南地区为主要产区。
山药的形态特征是颜色很白,皮厚而光滑,并有纵的横的不规则条纹,胶质状的果肉质嫩,口感软糯,不论是生吃还是烹调都有着特殊的香甜味道。
对于山药的药用价值,古人早已洞察其奇妙之处。
在古代的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山药的记载。
它记载了山药可以“健脾益气、治虚损、补中益胃、强力气、固精气、强骨力、壮肾阳”等功效。
这些药用价值得到了后世医药学家的一
致认可。
古人对于山药的评价首先体现在其药用功效上。
山药被古人认为是一种极佳的补虚药材,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力,滋补肺脾,调整气血平衡。
古代医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山药的药用功效,并将其归入“养荣”一类。
他认为山药可以治病的同时,还能使人体得到更好的养分,促进身体康复。
宋代文人王安石在《陈情表赞》中写道:“夫山药者,或医之方,益品黍者,或食之常。
” 可见,古人对于山药作为药材的评价是
极高的。
其次,山药作为食材也备受古人钟爱。
在古代的诗词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山药的出现,诗人们对山药的描述充满了对其美味的赞美。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描写了登高之后品味山药的幸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这首
诗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品尝山药美食时所带来的欢愉和愉悦。
可见,古人对山药作为食材的评价是十分高的。
山药在古代的烹饪中也被广泛使用。
古代的山药烹饪方法非常多样,包括炖、煮、蒸、炒以及制作面粉等。
有人将山药切片蒸熟,然后加入鸽蛋、薄荷以及莲子和蜜糖一起蒸,制作成山药蛋羹。
这道菜品口感鲜嫩,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曾受到唐代宫廷贵族的欢迎。
另外,还有许多山药的烹饪方法,例如山药炖猪踭、山药炒木耳等,这些菜品美味可口,食欲逼人。
这种多样的烹饪方式也进一步证明了古人对山药食物价值的高度评价。
古人对山药的评价还体现在其新鲜和原生态的特点上。
古代的记载中提到,古人吃的山药一般都是新鲜的,皮薄、肉嫩,味道更加鲜美。
李时中在《大和本草》中提到:“长者言,夫山
药者,老年之人益力壮。
然精力喜反强而弗任者止,年少精力
喜强而任之者又止。
上古汉高祖时即尝山药山洞,以其甘美皮花为无弃,入肉煮熟以朝也。
平日则生块煮茗,是所露侠夫。
” 可见,古人喜欢将新鲜的山药直接烹饪,以提高其风味。
除此之外,古人还对山药的栽培技巧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古人认识到,山药的栽培需要注意土壤、温度和光照等因素,才能确保山药的品质。
东汉杨惠先在其所著的《农政全书》中详细记载了山药的栽培方法,并强调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阴凉湿润的环境和有益于光合作用的光照条件。
他还提到,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给予适量的水分,并及时清除杂草,以保持土壤肥沃和植株健康。
这些栽培技巧得到了后来农业学家的继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山药作为一种古老的食物和药材,在古代备受重视和喜爱。
古人对山药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其药用价值、烹饪美味以及栽培技巧等方面。
山药被古人认为是一种优秀的补虚药材,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和体力,并有助于调整气血平衡。
同时,山药作为食材也被广泛使用,其口感鲜嫩,味道独特,曾受到古代文人和贵族的欢迎。
古人还总结了山药的栽培技巧,以保证山药的品质。
这些对山药的高度评价和推崇,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山药独特的味道和药用价值的认可,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利用山药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