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及热熔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及热熔性的影响
陈寸红;张虹;毕艳兰;张露
【摘要】研究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25℃等温结晶及热熔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的棕榈酸蔗糖酯(P-170)和硬脂酸蔗糖酯(S-170)能促进其结晶,增加其等温结晶速率和黏度,形成大量小而密的晶体,热熔性好,升温易熔化;而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的月桂酸蔗糖酯(L-195),则延缓其结晶,降低结晶速率和黏度,形成大而稀的球晶;油酸蔗糖酯(O-170)虽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但熔点低,对其结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13(038)011
【总页数】6页(P37-42)
【关键词】分提棕榈油混合物;蔗糖酯;固体脂肪含量;流变性质;微观结构;热力学性质
【作者】陈寸红;张虹;毕艳兰;张露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0137;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0137;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01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TQ641
棕榈油及其分提物因反式酸含量低、塑性范围大、脂肪酸链长、多样性大且易形
成β'晶型,在人造奶油、起酥油中应用广泛,但其作为塑性脂肪基料油也存在一
些缺陷:结晶慢,有重结晶现象,容易引起油脂起砂、渗油,影响产品外观和质量[1]。
这些缺陷一方面可通过对基料油改性处理、调整加工工艺来改善[2-5],另一方面可通过添加乳化剂来改善[1]。
乳化剂除了能稳定油水乳化体系外,还能作为晶种加速成核,或进入油脂结晶网络,作用于结晶位点,延缓晶体生长,阻碍晶型转变[6],影响油脂的硬度、微观结构、晶型和热容等[7]。
有报道[2]称蔗糖酯在改善棕榈油基起酥油加工和储藏时出现的“过硬”和晶型转化等缺陷上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当蔗糖酯的酰基结构与油脂的相似时,效果较明显,但对这种明显效果的具体内容及影响原理并无详细介绍。
因此,本文研究4
种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25℃等温结晶速率、流变特性、
微观结构及完全结晶后热熔性的影响,以期为选择合适的蔗糖酯改善棕榈油结晶缺陷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碘值(I)为32.9 g/100 g的分提棕榈硬脂和碘值(I)为51.0 g/100 g的分提棕榈液
油以质量比2∶1混合作为原料油(酸值(KOH)0.075 mg/g,碘值(I)48.0 g/100 g,过氧化值 0.24 mmol/kg,滑动熔点46.2℃),嘉里特种油脂(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的蔗糖酯:月桂酸蔗糖酯(L-195)、棕榈酸蔗糖酯(P-170)、硬脂酸蔗糖酯(S-170)和油酸蔗糖酯(O-170),三菱化学食品株式会社提供。
Bruker Minispec mq20型脉冲核磁共振仪(p-NMR):德国Bruker公司;Physical
MCR101型流变仪:奥地利Anton Paar公司;E400POL型偏振光显微镜(PLM):日本Nikon公司;Q2000差示量热扫描仪(DSC):美国TA仪器公司;GC-7820A型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制备
将蔗糖酯(L-195、P-170、S-170、O -170)与原料油以质量比1∶99的比例混合,在80℃、450 r/min下加热搅拌20 min后置于样品瓶中待测。
每次取样前将待测样品置于60℃水浴中保持30 min,使其完全熔化消除结晶记忆,液体取样。
1.2.2 熔点测定
原料油熔点测定采用GB/T 5536—1985,蔗糖酯熔点测定采用DSC熔化峰值温度[8]。
1.2.3 脂肪酸组成分析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参考AOCS Ce 2-66标准,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CPSi188 石英毛细管柱(50 m ×0.25 mm,0.2!m);升温程序,80℃保持2 min,10℃/min升至120℃,5℃/min升至180℃,保持2 min,再以
25℃/min升至230℃,保持5 min;FID检测器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速1.5 mL/min,氢气流速40 mL/min,空气流速400 mL/min;分流比75∶1,进样量0.2 μL。
1.2.4 固体脂肪含量及等温结晶速率测定
采用脉冲核磁共振仪(p-NMR)测定样品固体脂肪含量。
将样品置于NMR专用玻璃管,60℃水浴保持30 min,转移至0℃水浴保持60 min测其固体脂肪含量;然后分别在 10、20、25、30、35、40℃恒温水浴中保持30 min,测定固体脂肪含量。
将上述装样的NMR玻璃管置于60℃水浴中保持30 min,然后直接放置于25℃
水浴中等温结晶,适当时间间隔测定固体脂肪含量,直到固体脂肪含量达到平衡为止。
测得固体脂肪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 Avrami方程分析[9],方程为:
式中:X为t时刻的相对结晶度;K为结晶速率常数;n为Avrami指数;SFC(t)为等温
结晶t时刻样品的固体脂肪含量;SFC(∞)为结晶完全时样品的固体脂肪含量。
式(1)两边取对数得:
将不同时间t对应的固体脂肪含量代入式(3)中,线性回归分析,由斜率得到n值,y轴的截距得到K值。
1.2.5 流变特性测定
采用流变仪测定样品的流变特性。
样品于60℃熔化,选用直径50 mm的平板探头,均匀移取约1 mL样品于60℃测试平台,固定剪切速率为10 s-1下保持5 min;然后以40℃/min的速率降温至25℃,保持90 min,测定等温结晶时样品黏度随时间的变化。
1.2.6 微观形态观察
取适量完全熔化的样品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制均匀,置于偏振光显微镜的冷热台。
设定冷热台从室温升至60℃保持10 min,再以30℃/min降温至25℃保
持5 min,记录样品晶体形态(放大倍数为10×20),采集的图像用随机图像处理软件分析。
1.2.7 热力学分析
准确称量3~8 mg(精确到0.01 mg)完全熔化的样品于专用铝盒,压紧密封,以
空铝盒作参比,液氮为冷却介质进行热力学分析。
温度控制程序:以30℃/min从25℃升温至80℃,保持10 min;再以5℃/min降温至-40℃,保持10 min;最后
以5℃/min升温至80℃。
记录结晶和熔化过程的热分析曲线,熔化行为以第2次熔化段的信号为主。
2 结果与讨论
2.1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速率的影响
原料油与蔗糖酯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见表1,原料油添加蔗糖酯后的等温结晶曲线见图1,将等温结晶曲线用Avrami方程拟合,所得参数见表2。
表1 原料油与蔗糖酯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特性样品脂肪酸含量/%C12∶0 C14∶0 C16∶0 C18∶0 C18∶1 C18∶2 熔点/℃ 单酯含量/% 状态(室温)原料油 000.2 1.0 47.1 4.8 37.2 08.4 46.2 -半固态L-195 100.0 ----- 26.4 1 蜡状P-170 -- 79.8 20.2 -- 59.6 1 粉末状S-170 - 0.3 30.9 65.6 02.0 00.4 63.9 1 粉末状O-170 000.1 1.2 05.0 01.9 78.8 11.2 -20℃未出熔化峰 1液体图1 原料油和添加蔗糖酯的25℃等温结晶曲线
表2 原料油和添加蔗糖酯的25℃等温结晶的Avrami指数n和速率常数K样品 n K R2原料油 1.18 0.042 09 0.981 0.958 L -195 2.94 0.000 02 0.818 P -170 1.12 0.094 33 0.972 S -170 1.13 0.081 20 0.962 O -170 1.27 0.030 23
从表1可知,P-170和S-170熔点较高,Sakamoto等[10]指出,油相中添加高熔点乳化剂会增加油脂的结晶速率和结晶量。
L-195熔点为比原料油低,延缓了原料油结晶;但O-170熔点比L-195的低,室温下为液态,对原料油结晶的影响却不明显。
这说明并不是熔点越低,越易延缓原料油结晶,推测与蔗糖酯和原料油酰基链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P-170中棕榈酸含量多,S-170中硬脂酸含量多,与原料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能促进原料油结晶;L-195中月桂酸含量100%,与原料油相差较大,延缓其结晶;O-170中油酸含量多,虽与原料油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但熔点低,对其结晶影响不大。
此外,图1显示等温结晶60 min后,所有样品固体脂肪含量基本维持不变,结晶达到平衡,且平衡值间无显
著差异,说明蔗糖酯仅影响体系达到结晶平衡的速度,并不影响油脂结晶平衡时的固体脂肪含量,这与Smith的结论相吻合[7]。
添加P-170和S-170后,曲线呈双曲线型,前30 min的固体脂肪含量比原料油高,且固体脂肪含量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平衡;添加L-195后,曲线呈S型,前40 min的固体脂肪含量比原料油低,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长;添加O-170,曲线与原料油的无太大差别。
由表2可知,添加P-170和S-170,结晶速率常数K值大于原料油的,结晶快;添加L-195,K值接近0,结晶慢;添加O-170,K值与原料油的相差不大。
2.2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流变性质的影响
塑性脂肪的流变行为可反应油脂的黏弹性,油脂从熔融状态下开始结晶,伴随着结晶量的增加,液体部分逐渐减少,体系黏度逐渐增加,不同添加物使黏度增加的快慢程度也不同。
图2为蔗糖酯对原料油25℃等温结晶时黏度变化的影响曲线。
图2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流变性质的影响
由图2可知,原料油中添加S-170后,黏度先达到最大值,且高于原料油的,说明它促进了原料油结晶。
需要指出,添加P-170,样品黏度增加较快,第500 s 时黏度达到最大值34.5 Pa·s,数值较大,为方便比较其余蔗糖酯之间的效果,未将其列于图中。
但可确定P-170促进原料油黏度增加的效果比S-170好,这与原料油中棕榈酸含量大于硬脂酸含量有关,容易与原料油共同结晶。
添加L-195后,原料油在第 1 907 s黏度出现最大值2.51 Pa·s,与原料油相比,推迟了1 300 s;添加O-170对原料油结晶影响不明显,与结晶速率得到的结果一致。
2.3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微观结构的影响
结晶油脂的微观结构可反映结晶网络的排布情况。
图3为添加不同蔗糖酯,原料油25℃等温结晶5 min时的偏振光图片,表3是用Image J软件分析偏振光图片得到的不规则碎片维数D b值,它可定量说明油脂结晶网络的填充情况。
图3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等温结晶微观结构的影响注:a.原料油;b.O-
170;c.L-195;d.P-170;e.S-170。
表3 蔗糖酯对不规则碎片维数Db的影响原料油L-195 P-170 S-170 O-170 1.464 9 1.344 3 1.688 7 1.709 6 1.322 8
图3显示,添加O-170和原料油的晶体均为针状结构;添加L-195后形成数目
有限的、大的、球状晶体;添加P-170和S-170后,晶体结晶网络为细小致密的结构。
结合表2,添加O-170的原料油的n值在1.2~1.3;添加 L-195的 n值
接近3;添加P-170和S-170的n值在1.1附近。
有文献[9]提到n=1,晶体瞬时成核,生长维数少;n=3,晶体零星成核,生长维数多,趋于盘状或球状,同
样的结论Garbolino等[6]也发现了。
由表3可知,添加P-170和S-170后
D b值较大,结晶网络由细小密集的晶体填充,填充量大;添加L-195和O-170的D b值小于原料油。
Cerdeira等[11]指出乳化剂影响油脂结晶有两种方式:一是乳化剂作为异相晶核,通过杂质催化作用加速成核;二是和油脂共同结晶,当与甘三酯某些基团相似时,
加速结晶,不相似时则延缓结晶。
推测P-170和S-170与原料油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脂肪酸碳链长,在原料油中的相容性大,吸附到晶体表面的驱动力小[6]。
且二者熔点高,冷却时容易先析出形成晶核,随后临近的甘三酯分子与它们一起形成大量晶核,晶核聚集形成大量小而密的结晶网络[11]。
L-195脂肪酸碳链短,与原料油差异较大,键合在油脂晶体表面或者融入晶体酰基内部的作用力弱,导致它和油脂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加,成核受阻,形成晶核数目少,晶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已形成的晶核上线性增长,最终形成有序的、大的球状晶体[11]。
O-170虽与原料油都含较多的油酸,容易溶解在原料油中,与其一起结晶,但熔点低,不易提供结晶骨架,对原料油结晶的影响不显著。
2.4 蔗糖酯对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热熔性的影响
热熔性反映结晶油脂在人体口腔中熔化的快慢。
图4为蔗糖酯对原料油结晶和熔
化行为的影响。
从图4(a)可知,原料油有两个结晶峰,峰1为高熔点甘三酯的结晶,峰2为低熔
点组分的结晶。
添加P-170和S-170,峰1的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比原料油均提高3℃左右(见表4),加速了结晶的开始。
从峰1的热焓上看,原料油的热焓为15.51 J/g,添加 P-170和S-170,热焓分别降为14.96 J/g和15.29 J/g,结
晶释放热量减少。
添加L-195后峰1的起始温度与峰值温度均比原料油低,延缓了结晶的开始,同时结晶热焓增加。
蔗糖酯对结晶峰2的影响不大,即蔗糖酯对
原料油低熔点组分的结晶影响不明显。
图4 蔗糖酯对原料油结晶和熔化行为的影响
表4 结晶曲线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热焓及熔化曲线结束温度样品峰1起始温度/℃/℃原料油23.35 ±0.06 22.69 ±0.04 15.51 ±0.11 6.27 ±0.03峰1峰值温度/℃峰1热焓/(J/g)峰2起始温度/℃峰2峰值温度/℃峰2热焓/(J/g)熔化结束温度
3.52 ±0.12 3
4.62 ±0.11 48.30 ±0.05 L -195 22.04 ±0.16 21.38 ±0.21 16.54 ±0.37 6.47 ±0.01 3.39 ±0.39 33.99 ±0.83 47.49 ±0.04 P -170 26.60 ±0.08 2
5.54 ±0.14 14.96 ±0.33
6.14 ±0.04 3.71 ±0.03 34.62 ±0.26 40.79 ±0.02 S
-170 26.47 ±0.02 25.87 ±0.01 15.29 ±0.45 6.27 ±0.03 4.01 ±0.16 35.22
±0.55 41.17 ±0.08 O -170 23.31 ±0.03 22.61 ±0.11 15.49 ±0.11 6.18±0.06 3.65 ±0.11 34.45 ±0.15 47.87 ±0.04
从图4(b)可知,蔗糖酯对原料油低熔点组分的熔化峰无显著影响,但在熔化最后
阶段——高熔点组分熔化,添加O-170的原料油在40℃和46℃处有2个吸热峰;添加P-170和S-170的只在38℃附近出现1个吸热峰,因β'晶型的熔点低于β晶型,推测添加P-170和S-170的以5℃/min冷却至-40℃,主要为β'
晶型;添加L-195的在40、43、45℃处出现吸热峰,L-195延缓了原料油结晶,
使熔点在40℃附近的甘三酯有足够的时间各自出峰。
对比熔化结束温度,原料油
在48.30℃处熔化结束;添加P-170和S-170的分别在40.79℃和41.17℃处熔
化完全,比原料油提前近8℃,推测添加P-170和S-170完全结晶的原料油在接近人体口腔温度下更容易熔化。
将结晶完全的样品置于不同温度下,测得固体脂肪含量曲线也证实了这个结论(见图5)。
40℃时,原料油固体脂肪含量为6%左右,添加P-170和S-170后固体脂肪含量均小于1%,说明添加P-170和S-170的原料油更易熔化完全。
L-195和
O-170对原料油的固体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40℃时固体脂肪含量无太大变化。
根据Kaufmann等[3]的理论解释,添加 P-170和 S-170后油脂结晶快,晶体生长仅为晶核的聚集,存在结晶缺陷,没有完全经历结晶平衡,结晶释放热量少,形成晶体不稳定,热熔性好,熔化快;添加L-195延缓原料油结晶,晶体生长是
在晶核上线性增长,经历完整的结晶平衡,形成晶体较稳定,热熔性差,熔化慢。
图5 蔗糖酯对原料油在不同温度下固体脂肪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P-170和S-170易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一起快速成核,增加其结晶速率和黏度,晶核聚集形成大量细小而密集的晶体,热熔性好,升温易熔化。
P-170与分提棕榈油混合物主要脂肪酸组成相近,促进结晶效果大于S-170,均能加速油脂结晶,可用于解决棕榈油结晶慢的问题。
L-195使分提棕榈油混合物结晶速率和黏度减小;晶体在晶核上线性增长形成稳定、有序的球状晶体。
O-170对分提棕榈油混
合物结晶的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VERSTRINGE S,DANTHINE S,BLECKER C,et al.Influence of monopalmitin on the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palm oil[J].Food Res Int,2013,51:344-353. [2]GHOTRA B S,DYAL SD,NARINE SS.Lipid shortening:a review[J].Food Res Int,2002,35(10):1015 -1048.
[3]KAUFMANN N,ANDERSEN U,WIKING L.The effect of cooling rate and rapeseed
oil addition on the melting behaviour,tex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anhydrous milk fat [J].Int Dairy J,2012,25(2):73 -79.
[4]MISKANDAR M S,CHE MANA Y B,YUSOFFB M SA,et al.Effect of emulsion temperature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alm oil- based margarine[J].JAm Oil Chem Soc,2002,79(12):1163-1168.
[5]DEMAN L,DEMAN JM,BLACKMAN B.Effect of tempering on the texture and polymorphic behavior of margarine fats[J].JFat Sci Technol,1995,97(2):55 - 60. [6]GARBOLINO C,BARTOCCINI M.The influence of emulsifiers on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a palm oil-based blend [J].Eur J Lipid Sci Technol,2005,107(9):616-626. [7]SMITH K W,BHAGGAN K,TALBOT G,et al.Crystallization of fats:influence of
minor components and additives[J].J Am Oil Chem Soc,2011,88:1085 -1101.
[8]OH JH,MCCURDY A R,CLARK S,et al.Stabilizing polymorphic transitions of tristearin using diacylglycerols and sucrose polyesters[J].JAm Oil Chem Soc,2005,
82(1):13-18.
[9]LIU Y ,MENG Z,ZHANGF,et al.Influence of lipid composition,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on hardness of palm oil- based margarines[J].Eur Food Res Technol,2010,230(5):759 - 767.
[10]SAKAMOTO M,OHBA A,KURIYAMA J,et al.Influences of fatty acid moiety and esterification of 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 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alm mid-fraction
in oil- in - water emulsion[J].Colloid Surface B,2004,37(1/2):27 -33.
[11]CERDEIRA M,MARTINI S,CANDAL R J,et al.Polymorphism and growth behavior of low-trans fat blends formulated with and without emulsifiers[J].J Am Oil Chem Soc,2006,83(6):489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