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六)城 镇 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六) 城 镇 化
A 级—学考过关达标练
1.下列关于城镇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 .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 C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解析:选C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城镇化的结果,不是标志。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①城市人口比例不断提高 ②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城市人口比例降低 ③大城市规模得到控制 ④大城市不断涌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选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城市发展迅速,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其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分析下表,完成3~4题。

3.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具有甲地区城镇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 .非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大洋洲
解析:3.D 4.A 第3题,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由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100%可计算得出甲、乙、丙、丁四地区城镇化水平依次是35%、65%、
80%、90%。

第4题,甲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一般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下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
①产业结构变化②人口迁移的方向
③滞后城镇化现象④郊区化现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约为26%,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
①环境质量好②交通通达度提高
③土地价格高④人文环境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5.D 6.A 第5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向了近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化现象;所给信息并没有反映出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6题,近郊区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交通通达度提高,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读漫画,回答7~8题。

7.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8.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解析:7.B 8.D 第7题,该题以漫画中浑身布满灰尘与油渍的小鸟形象说明了当今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问题。

第8题,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可能使城镇化问题更加严重,故A错。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与减缓污染严重关系不大,故B错。

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是针对臭氧层空洞而言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

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可以减轻城镇化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故D对。

9.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

(2)城镇化的主要衡量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_____国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两类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城镇化进
程特点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城镇化的衡量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等。

据图分析,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11亿,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20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
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只要基础知识扎实,不难解答。

答案:(1)11亿20亿
(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4)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
进程特点
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
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合理
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
水平高,出现郊区化现象
B级—素养提能强化练
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 B.M、N、P
C.P、M、N D.N、M、P
解析:1.C 2.A 从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可知,城镇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M为缓慢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速度快;N为成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

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4.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速度快
C.郊区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析:3.B 4.A 第3题,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4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

第4题,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

该时段中国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镇化的结果,故选A。

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读住房3.0(左图)和住房4.0(右图)景观对比图,完成5~6题。

5.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6.从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乡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5.B 6.C 第5题,“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选B。

第6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乡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起较弱的减轻作用。

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判断,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加速发展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