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知识点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历史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知识点总复习
重大历史活动的产生,常常是某种客观规律作用或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高考历史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知识点总复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高考历史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知识点总复习
分析历史活动产生的原因
(1)重大历史活动的产生,常常是某种客观规律作用或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分析革命或改革发生的原因时,就要首先考虑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
(2)历史活动总要由历史情境来引发。
这种情境可能是某种历史趋势或历史局面,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相关历史活动,或两者兼而有之。
前者决定着历史活动产生的必然性,即必然性因素;后者则多属直接的、具体
的原因。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当权这种大趋势,与英格兰起义造成统治危机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3)历史活动要受其主体所在阶级、集团利益的驱使,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集团会有不同的行动。
如: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变革,众多思想家正是由于其所代表的阶级、集团的利益不同,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然,同一阶级、集团的人活动也未必一致。
这是因为,有的人着眼于本阶级、集团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有的人着眼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也有的人完全着眼于个人私利。
如:王安石属于地主阶级,司马光也属于地主阶级,在变法问题上却尖锐对立,就是因为,王安石考虑的是地主阶级的全局与长远利益,司马光则着眼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局部与眼前利益。
所以,在分析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找到历史活动主体的利益所在。
在分析解答这类问题时,还需强调把情境、利益、活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历史活动的发生还要受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
利益与情境,决定着其主体是否有进行某一活动的动机;而客观条件,则决定着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否能进行这一活动,及应该采取怎样的活动方式或策略。
如: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客观条件)为中国革命所制定的正确路线。
(5)历史活动的发生受其主体主观努力程度与认识、决策水平的影响。
历史情境引发历史活动,必要的客观条件是历史活动发生的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怎样的历史情境、怎样的客观条件,就必然有怎样的活动及与之相适应的活动策略。
因为,历史情境与条件虽是客观的,但历史活动的主体并不一定对它有客观的认识,有可能产生对历史情境与客观条件认识不足和估计过高两种偏向。
如: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就是由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偏向造成的。
(6)历史活动的产生,有时还会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历史因素是很久以前的一种历史结局或历史传统。
它是一种潜伏性原因,有时表现为对历史活动的渗透性影响;有时与特定情境相结合对历史活动产生重大作用,甚至决定着历史活动的发展方向。
如:德、日在30年代大危机时
出现法西斯专政,与这两国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是通过改革而不是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缺乏民主传统等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本文对历史活动的产生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在解答具体问题时如何作答还要根据题目的实际要求,及所掌握的历史材料而定,不一定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