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教案(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教案(集体
备课)
一. 教材分析
《两茎灯草》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3课,本文选自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课文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他的两茎灯草让他十分担忧,担心它们会浪费油,一直到最后他才放心地断气。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严监生的吝啬本性。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造句和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理解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思
想。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
力。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提高他
们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文文本:准备好课文《两茎灯草》的文本,以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互动式教学。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
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造句和写作。

教师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课文的主题。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总共为50分钟。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
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在教学《两茎灯草》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我设计了
一个有趣的开场情境。

我点燃了两根蜡烛,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
古代人是怎么照明的吗?”学生纷纷回答:“用油灯”、“用蜡烛”。

我接着问:“那你
们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吗?”学生思考片刻,有的举手回答:“因为蜡烛里有蜡烛芯,蜡烛芯上有蜡,点燃后就会燃烧。

”我点头称赞:“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篇关于蜡烛的课文——《两茎灯草》。


这个开场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课文内容。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以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教学活动
1.朗读课文
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朗读,感
受到严监生的吝啬。

在朗读过程中,我适时停顿,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讨论分析
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以及作者通过这个故事
想要表达的思想。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3.写作练习
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造句和写作。

学生通过写作,巩固了课
文内容,提高了写作能力。

4.课堂展示
我选取了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

5.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严监生的吝啬本性
以及课文的主题。

总结出课堂反思、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改进措施:
一、课堂反思
在教学《两茎灯草》这篇课文时,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严监生的吝啬本
性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二、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影响
了阅读理解。

解决办法:在朗读课文时,我适时停顿,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2.问题:学生在讨论分析时,观点较为单一,缺乏深度。

解决办法:在讨论分析环节,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发表
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还与学生一起总结讨论成果,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问题:学生在写作练习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写作内容较
为表面。

解决办法:在写作练习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醒他们注意课文中
的细节。

同时,我还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质量。

三、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导向,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

3.在写作练习环节,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指
导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

5.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将更加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
深化理解。

教学实录:
教学时间:2022年3月22日
教学地点:五年级一班教室
教学对象:五年级一班学生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
一、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你们知道这个故事中
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吗?
生:因为曹操封锁了江面,诸葛亮需要箭来对付曹操的水军。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
到第13课《两茎灯草》。

二、呈现(10分钟)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朗读课文)
师:课文中的两茎灯草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两茎灯草帮助诸葛亮夜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师:说得很好!两茎灯草就像是诸葛亮的良师益友,帮助他度过了漫长的夜晚。

三、操练(10分钟)
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成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
智者之一?
(学生分组讨论)
师:请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巩固(10分钟)
师:请大家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来说一说你们对诸葛亮的看法。

(学生进行造句和写作)
五、拓展(10分钟)
师:如果你们生活在三国时期,你们最想和诸葛亮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小结(5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两茎灯草》,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勤奋好学、善
于思考的人。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智者之一。

七、家庭作业(5分钟)
师:请大家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下节课分享自己的阅
读心得。

八、板书(5分钟)
诸葛亮两茎灯草勤奋好学善于思考
本节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造句写作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使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引导,使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不断提高。

在教学实录中,教师按照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家庭作业、板书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这有助于教师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1.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播放三国时
期的音乐、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等,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2.在呈现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对课文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文内容。

3.在操练环节,教师可以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诸葛亮的
生活环境和心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
知识。

5.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提高他
们的阅读能力。

6.在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点评,帮
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7.在家庭作业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课
后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教师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