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知识点梳理(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总供给反映价格总水平与国民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将这种关系用几何图形表示便是总供给曲线。
大多数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具有正的斜率,并且其斜率是随着产出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加大的。
在长期,任何价格都是可以调整的,都是灵活的。
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位于潜在产出水平上的垂直线。
2.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的变化体现为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决定于两方面的力量:潜在产出与要素成本。
潜在产出水平的提高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潜在产出水平的下降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生产成本提高会使短期总供曲线向上移动,生产成本下降会使短期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在现实中,短期总供给的变化常常是潜在产出和生产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会使产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使长期产出水平提高,价格水平下降。
(1)失业的计量
只有年龄在规定范围内,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才算做失业者。
这也意味着,所谓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计量失业的指标有两个: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失业人数是全部失业者的绝对数,它等于劳动力数与就业人数之差。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数的百分比。
(2)失业的影响
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失业会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带来巨大的损失。
失业率的变动与国民产出的波动存在高度相关的数量关系:大体上,实际GDP每相对于潜在GDP下降2个百分点,则失业率将提高1个百分点。
这种数量关系被称作“奥肯定律”。
(3)失业的种类
按照失业的性质可区分出三种不同失业。
一是摩擦性失业,是在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正在寻找而尚未找到工作时的状态。
二是结构性失业,是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
三是周期性失业,是由于对劳动力的总需求量小于社会劳动力总供给量而产生的失业。
对劳动力的需求过少,又是由对货物和服务的需求过低引致的,因而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
(4)工资刚性与失业
如果工资水平是灵活的,就不会出现周期性非自愿失业,而当工资具有刚性时,就会出现这种失业。
对于工资具有刚性的原因,现代经济学尚没有提出完整的解释,只是指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许多经济学家强调,劳动市场是一种有管理的市场,而非自由竞争市场。
调整工资需要成本,而且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而有关工资的协议和工资标准通常在一定期间内是固定不变的,而不是根据劳动市场上某种劳动力的供求状况随时进行调整。
(5)最低可持续失业率
能够均衡通货膨胀加速和减速的力量,从而使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的失业率就是所谓“最低可持续失业率”。
最低可持续失业率也就是实际产出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也常被称作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最低可持续失业率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经济结构、劳动者结构和政府政策的变化,以及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工资-价格形成等都会影响最低可持续失业率。
可以通过改善劳动市场、提供培训服务、改革失业保障制度等措施降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