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逍遥游 教案人教版必修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及论辩思路。
重点难点:
一、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梳理作者的论辩思路。
二、难点:正确理解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字音识记
鲲〔〕鹏抟〔〕齐谐〔〕坳〔〕堂
迁徙〔〕北冥〔〕夭阏〔〕沮〔〕丧
榆枋〔〕斥鴳〔〕舂〔〕米晦朔〔〕
泠〔〕然蓬蒿〔〕翱〔〕翔恶〔〕乎待哉
穷发〔〕之北知〔〕效一官决〔〕起而飞数数〔〕然
飡〔〕蟪〔〕蜩〔〕
文本研读
一、第一、二段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翻译以下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
3.阅读并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
二、第三、四段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用法。
①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②故九万里,那么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③而后乃今将图南
④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那么不至。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⑥之二虫又何如!
2、区分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翻译以下句子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4、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这种对象有何特殊表情?
5、文中“之二虫又何知〞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态度或道理?
三、第五、六段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②彼且奚适
③穷发之北
④绝云气
⑤且适南冥也
⑥此小大之辩也
2、翻译以下句子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②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4.作者为了说明“此小大之辩也〞这个道理,举也哪些例子?阐明了什么道理?
四、第七、八段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②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③彼于致福着
④犹有所待者也
⑤而御六气之辩
⑥彼且恶乎待哉
2、翻译以下句子
①知效一方,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③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④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讨论探求:作者是怎样提出自己“逍遥〞的主张的?真正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哪些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能力测试
1.选出以下“之〞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B.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C.此亦飞之至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知
2、选出以下“以〞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去以六月息者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以五百岁为春D.而彭祖以久特闻
E.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选出以下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A.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B.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
C.而后乃今将图南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4.以下词语解释相同的一组
A.那么风斯在下矣B.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斯已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D.此小大之辩也
彼且奚适也而御六气之辩
5.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③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④旬有五而后反
6、给以下语段加标点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楚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成大事者不规小利
太祖克采石诸将见粮畜各欲资取而归因令悉断舟缆推置急流中舟皆顺流东下诸军惊问故太祖曰成大事者不规小利今举军渡江幸而克捷当乘胜径取太平假设各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大事去矣于是率诸军进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