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7-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地大)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地大)1.绪论地球科学地球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整体性与分异性时间过程的漫长性与瞬间性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地球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现实主义原理2.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转开普勒三定律、提丢斯-波德定则(银道面、白道面、黄道面、赤道面、黄赤交角)地月系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受到天体运动的影响,是整个宇宙运动的一部分3.地球表面的特征海底地形的划分: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中央裂谷?海洋环境: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太平洋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4.地球的物质组成宇宙、地球、地壳的主要元素、克拉克值、丰度矿物、岩石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矿物硬度计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名命依据:结构、构造、矿物成分5.研究地球的历史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龄地质年代表渐变与灾变现实主义原理(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地质作用(表层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地质营力6.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物性特点莫霍面、谷登堡面的划分依据岩石圈、软流圈内部圈层的温度、压力、重力、物质密度变化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大洋地壳静岩压力地热增温率7.地磁场与重力地磁场的三要素: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剩余磁性与地磁极反转重力异常与重力均衡8.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9.大气圈大气圈存在的依据:蓝天、白云、风、流星大气圈的划分依据:物质组成、温度变化、电荷、大气运动10.大气圈的划分:对流、平流、中间、暖、散逸大气环流与科里奥利力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的综合天气:是指短时间的内的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冰期与间冰期:11.生物圈生物圈:生物及其活动地带生态系统:生命与非生命的总和食物链与营养级按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物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有生命物质、真核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人生态圈和生态系统演化中的关键生物:蓝绿藻、维管植物、人12.水圈海水运动的方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大地水准面: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河流:河谷-谷坡、谷底、河床地下水: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包气带、透水层、隔水层冰川:大陆冰川、山岳冰川13.外部圈层对岩石圈的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搬运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浮、载移搬运中碎屑的变化:矿物成分、分选、磨圆沉积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成岩作用:压实、胶结、重结晶14.外部圈层(大气)对岩石圈的作用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影响因素:岩石性质、气候条件、生物活动、地形条件风化作用的产物:残积物-土壤、碎屑、粘土-风化壳风的地质作用:剥蚀、搬运、沉积风成砂、风成黄土、风蚀地貌15.地面流水对岩石圈的作用地面流水对岩石圈的总趋势:削高填低片流-冲沟-坡积物-坡积裙洪流-冲沟-洪积物-洪积扇洪积物、坡积物的特点河流:下蚀、侧蚀、侵蚀基准面、V型谷、向源侵蚀、阶地、准平原、夷平面、二元结构河流沉积类型:滞留砾石沉积、边滩与河漫滩沉积、心滩沉积、天然堤、决口扇、牛轭湖沉积三角洲沉积: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河流-冲积物-冲积物的特点16.海洋对岩石圈的作用海洋的剥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波切台、海蚀凹槽海洋的搬运作用:潮汐、海流、横向搬运海洋的沉积作用:滨海沉积:海滩、潮坪、贝壳堤、沙坝、沙嘴浅海沉积:碎屑沉积、化学沉积:碳酸盐岩、硅质、磷质、铁锰铝质生物沉积:生物碎屑、生物礁深海、半深海沉积:软泥、多金属结核17.冰川、地下水、湖泊对岩石圈的作用冰川:载移、冰碛物、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冰碛堤地下水:岩溶作用岩溶发育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貌:溶沟、石芽、落水洞、熔岩漏斗、溶洞沉积物:地下-钟乳石、石笋、溶洞角砾岩地表-泉华湖泊的沉积作用:干旱地区盐湖的沉积作用阶段冰川:载移、冰碛物、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冰碛堤地下水:岩溶作用岩溶发育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貌:溶沟、石芽、落水洞、熔岩漏斗、溶洞沉积物:地下-钟乳石、石笋、溶洞角砾岩地表-泉华湖泊的沉积作用:干旱地区盐湖的沉积作用阶段18.岩浆岩与岩浆作用侵入作用与岩浆作用岩浆的分异、同化混染作用根据SiO2含量划分岩浆的基本类型: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火山作用类型:中心式、裂隙式猛烈式、宁静式、递变式岩浆岩体的产状:深成岩:岩株、岩基浅成岩:岩墙、岩床、岩盖岩浆岩与岩浆作用火山喷出物:气态、液态:熔浆固态:火山集块、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岩浆岩:主要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构造常见的岩石类型19.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变质作用的基本方式:重结晶、变质结晶、交代、变质分异?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主要的变质岩类型三大类岩石的转化20.岩石圈的变形变位构造应力、构造运动岩石的变形:褶皱(向斜、背斜)断裂(断层、节理)岩石圈的垂直变位:阶地、夷平面、岩石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不整合、现代考古证据不整合的类型及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褶皱:褶皱要素背斜、向斜产状及地层分布特征褶皱的分类按照轴面产状:直立、斜歪、倒转、平卧褶皱形成时代的判断21.断层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断层线断层的位移:滑距、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组合型式: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叠瓦状构造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形成时代的判断22.断层分类断层与岩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断层与构造线: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断层运动方向: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23.地震震中、震源、震中距、震源距、震级、烈度地震的成因节理张节理、剪节理的特征节理组、节理系、节理的分期配套节理间的相互关系:交切、限制、追踪雁行状节理与共轭节理24.地球动力系统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板块的边界的基本类型:离散型、会聚型(俯冲带、碰撞带)、平错型转换断层贝尼奥夫带、磁异常条带、大洋壳的结构?环境(自然环境):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5.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地质环境:由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地球科学概论代码:611一、考试性质本门课程考试主要内容涵盖地球科学涉及的各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水文学、环境地学、天文地学等的基本知识。
注重考察地球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其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要理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
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约占30-40%,实验、实习及其综合应用约占20%,其余为综合分析与论述题。
三、考查要点1.序论。
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构成、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及意义2.宇宙中的地球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3.地球的圈层地球圈层结构、性质、物质组成、运动方式用其相互关系。
4.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相对、绝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发育与演化。
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类型及其基本含义、影响因素,地质作用的过程与环境条件特点、形成产物,地质作用与资源、能源形成关系。
6.矿物、岩石矿物、岩石基本概念。
常见矿物、岩石组成、结构和构造等基本特征及其肉眼鉴定方法与程序。
三大岩类的转变过程。
7.构造运动与地球动力系统构造运动的概念、类型、在地质作用中的表现形式与地质图和野外分析方法。
地球动力系统的综合分析。
8.地球资源与环境与矿床有关的主要基本概念、成矿作用及其类型,主要矿产资源的类型。
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四、参考资料汪新文等主编,地球科学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大纲(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examination outline)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大纲(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examination outline)Introduction room 112We should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 thought of "historical comparative law" (realistic principle)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earth science. ZhangwuTo study the objects, cont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geosciences. JackiecommonChapter 1 earth tests in the universeThe key to master the geoid and the ecliptic, the concept of road. 33623039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various terrains and landform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submarine geomorphic units. KaoyangjUnderstanding the earth is a part of the universe, the Milky way, the solar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nd the moon, the laws of the earth's revolution around the sun, Kepler's three law,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earth,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earth's surface. KaoyantjstudyThe second chapter, the outer sphere of the earth, Siping Road,Tongji UniversityTo understand the earth's outer layer (including the meaning of the atmosphere, hydrosphere, biosphere); classification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group atmosphere of the atmospheric motion dynamic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its causes; the type of water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form, the environment). Network inspectorUnderstanding of the atmosphere, the stratosphere and troposphere - layered structure of middle layer warm layer, mesosphere; grasping the form and definition of basic types of movement of water; groundwater; formation of glaciers and glacier types. Masonic networkThe key to grasp the concept of Coriolis force, rivers, flood, flow, tide, tidal force, permeable layer, water resisting layer, vadose zone water, diving, water table, water pressure. No. 4833623037The third chapter, the inner circle of the earthUnderstanding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n of each state within the spheres of the earth; earth pressure, density, internal gravity, temperature, magnetic field; visual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minerals;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mineral partition type; gravity anomaly and gravity equilibrium; three rock types (sedimentary rocks, igneous rocks and metamorphic rocks) concept; composition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field,magnetic anomalies change). study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division of the inner sphere of the earth; crustal types (oceanic crust, continental crust) and their layered structures. 021-Master the Moho, Gutenberg, asthenosphere, lithosphere, geothermal gradient (temperature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magnetic declination, inclination, mineral, rock, cleavage, hardness, rock structure, rock structure concept. Room 112JackieThe fourth chapter is geological age and geological functionTo understand the types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urface geology (exogenic process) and internal geological processes (internal force geological); surface geological proce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weathering, erosion, transportation, deposition, Cheng Yan; internal geological proce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magmatism, metamorphism, tectonic movement; Determination of isotope geology principle age.Understanding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relative geological ag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law, fossil sequence law, cutting law between geological bodies) and the division of geological age units and their basis.Grasp the geological age, stratigraphic and fossil concepts,the division of geological year representatives and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fifth chapter is weathering and denudation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weathering; the product of weathering.Understand the types of weathering (including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thering) and different forms of weathering;The structure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ground water (rivers, flood, sheetflood)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rosion, the erosion of the river is the key, including erosion and lateral erosion, river erosion datum, eros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hibition on the landform - deepened and extended, V shaped Valley Valley, river, river side erosion effect on the landform change - bend, Kotani Kahiro, oxbow lake and river capture; karst and karst landform; inhibition of glaciers (planing way mining effect, erosion of the glaciated landform features) (cirque, horn, glacial Valley (U Valley) the blade (fin); ridge ridge) eolation way (Chui Yang and abrasion) and wind erosion landform. Sea and sea landscape bedrock coast.Master of weathering, weathering, soil, erosion, river erosion, flood erosion, groundwater flow washing, latent corrosion and glacier erosion, wind erosion, planing sea concept.The sixth chapter deals with the transport and sedimentationTo understand th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orces, the change of clastic materials during handling, and the sedimentation in the semi deep sea and deep sea.Understand the handling mode of action (mechanical handling, chemical handling, biological sedimentation handling); mode (mechanical deposition, chemical deposition, biological deposition); type of fluvial, alluvial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and sheet flow; ground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cave deposits and tufa deposition); glacier the sediment (moraine)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geomorphology; sedimentary type wind (aeolian sand deposits and aeolian deposit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landform wind (sand dunes, loess landform). The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kes, the chemical deposition process in arid climate zone Lakes (carbonate stage, sulfate and chloride stage stage and the sand lake stage); type of sedimentation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and shallow water.Grasp the roundness and sorting of clastic sediments, the two element structure of floodplain sediments, the loess, diagenesis, compaction, cement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The seventh chapter,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Understand the volcano phenomenon; influence factors of metamorphism (temperature, pressure, chemical fluid); trans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metamorphic rocks and magmatite between nature; common magmatite (volcano clastic rock, Xuan Wuyan, andesite, rhyolite, peridotite, gabbro,diabase, granite and diorite porphyrite etc.); regional metamorphic rocks (common slate, phyllite, schist, gneiss, granulite migmatite, etc.); the common contact metamorphic rocks (skarn hornfels, marble, etc.); dynamic metamorphic rocks (common cataclasite and mylonite etc.).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ilica content magmatite division (ultrabasic rocks, basic rocks, neutral rock and acid rocks); volcano eruption type (fissure type and central type eruption, the center - violent type, quiet type, taper); the product is ejected function (volcano extrusive: gas, liquid (molten lava type, and columnar joints), solid (volcano - volcano, volcano clastic elastic block, volcano, volcano ash gravel);Volcano topography (structure, type, lava flows and lava cone of the volcano is the product)); intrusive (plutonic intrusions (batholith, Yan Zhu), shallow intrusions (sills, dykes, lopolith, Yan Gai)); metamorphism (way of recrystallization, metasomatism, metamorphic crystallization for the role of the basic types of metamorphism); (contact metamorphism, dynamic metamorphism, regional metamorphism, migmatization).Master the concepts of magma, magmatism, intrusion, volcanism and metamorphism.The eighth chapter is tectonic movement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type of tectonic movement (vertical movement and horizontal movement, orogeny and epeirogeny, tectonic movement, tectonic movement and tectonicmovement); performance of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terrain and surface features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in the landscap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of tectonic movemen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quake; genetic type; seismic geological action.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contact formation (integration, parallel unconformity, angular unconformity) formation and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the tectonic movement of the times; the three elements of rock occurrence (strike and dip angle); the basic elements of fold (nuclear, wing, turning point, axial plane); basic types of folds (syncline and anticline) an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ymmetrical repeats and the new and old strata); Zhang joints and shear joints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fault elements; (fault and fault disk) and fault displacement; fault types (normal fault, reverse fault, strike slip fault)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fault;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ormation time (note the fault and fold formation caused by repeated difference, attention by looking at the geological map to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fault).Master the concepts of river terraces, quasi plains and planation surfaces, geological structures, joints, faults, magnitude and intensity; folds, faults and unconformities on geologic maps; methods for reading simple geological maps.The ninth chapter is the geodynamic system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inental drift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submarine spreading; the division of main plate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 movement and other geological processes.Understand the main ideas of plate tectonics: the boundary types of the plates (separated plate boundaries, con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subduction boundaries, collision boundaries), and flat shear (shear) plate boundaries).Master the concepts of Benioff belt, submarine magnetic anomaly belt, Curie temperature, transform fault and Wilson cycle.The tenth chapter is the earth's resourcesLearn about the resource types of the earth.Grasp the concepts of natural resources, mineral resources, deposits and mineralization.The eleventh chapter is abou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Understan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types of the earth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water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Understandi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major typ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omposition of the ecosystem;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Grasp the concepts of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 glacial period, interglacial period, ecosystem,ecological balanc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ological disaster.The twelfth chapter, the origin of the earth in evolutionUnderstand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solar system; a simpl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meteorite strike.。
824《自然地理学》

824天然地理学考试内容范围天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推荐各部门天然地理学和综合天然地理学两方面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
要求控制天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控制各天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并控制天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控制综合天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了解天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考试范围详细如下:绪论主要是认识天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了解天然地理学的任务。
第一章地球。
主要是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控制地球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控制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控制地理坐标。
了解地球内外圈层结构,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了解元素、矿物和岩石之间的关系,认识三大岩类基本特征,控制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认识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控制地质构造及其在地貌上的表现。
认识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尤其是板块构造说。
了解火山与地震。
认识地质年代及地壳演变史。
第三章大气和蔼候。
是重点也是难点。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热能,认识大气水分和降水,控制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控制气候的形成、气候带、气候类型和分布,认识气候变化及其缘故。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控制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了解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认识海水的运动,控制洋流运动模式及其成因。
了解海平面变化。
了解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控制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控制河流及其水情要素,控制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控制河流的分段,控制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控制径流计量单位,认识径流的变化,控制特征径流,控制河流的补给形式及其特点,控制流域的水量平衡,认识河流的分类。
控制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控制湖泊的成因和类型,了解回水的性质,认识湖泊的水文特征,控制沼泽的成因及水文特征,认识沼泽的分类。
了解地下水的理化性质,认识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和硬度,控制岩石的水理性质。
控制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控制地下水的分类。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纲要

《地球科学概论》(空间科学部分)纲要(2009.10)
一、基本概念
1.中性大气部分
中间层、热层、臭氧层
2. 电离层
极光、电离层不规则性、电离层闪烁、突发电离层骚扰、电离层暴3. 磁层
地球空间、辐射带、地磁活动、磁暴、磁层亚暴、环电流
4.太阳与太阳风
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太阳活动、太阳风、太阳黑子
二、重点理解的问题
1.大气层分层
2.高层大气状态变化对航天器的影响
3.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
4.电离层的状态为什么会影响电磁波传播
5.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运动的三种方式
6.地磁活动的原因
7.磁暴发生的原因
8.突发电离层骚扰产生的原因
9.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的影响
10.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空间的影响
11.九大行星分类
12.研究月球的意义, 类地行星演变的意义。
地球科学概论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专业代码:0818、0709、070503、070801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固体地球物理学考试科目代码:827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一)考试内容试题以常用的《地球科学概论》为蓝本,着重考查考生对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内容包括: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的结构,水圈的组成,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水圈的循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
二、矿物和岩石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及其异同,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类的常见岩石。
三、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地质年代的概念,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作用的类型,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风化作用的三种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刨蚀作用的特点,主要冰蚀地形,风蚀地形,海蚀作用与海蚀地形。
五、搬运、沉积、成岩作用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园和沉积分异。
河流、海洋、地下水、冰川、风等地质营力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特点。
成岩作用的概念,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岩的分类。
六、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SiO2的分类。
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地形;侵入作用概念,侵入岩的产状分类。
七、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三种方式,变质作用的四种基本类型。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八、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的概念,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岩层产状三要素。
褶皱要素和褶皱的分类,节理和断层的异同,断层要素,断层的位移分类,野外识别地质构造的标志。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张晖第一章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当前研究的重点地壳和与它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第二章1,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2,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的特征:厚度:平均33km,陆壳最厚达80km (青藏),洋壳平均7km地幔的特征:厚度: 2850km,体积是地球的83%,质量是地球的67.6%地核的特征:外核的密度由地幔的底部的 5.6-5.7 g/cm3,急剧跳跃到9.7 g/cm3然后逐渐增加到11.5 g/cm3,推测地球外核由氧化铁组成,在巨大的压力下它不仅是熔体,而且相变为密度更大的金属相。
内核物质的密度最大,大约是12.5-13g/cm3,主要由铁和镍组成,也可能有其它元素存在。
3,地壳均衡的含义;按阿基米德原理,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下界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顶部则会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这种地壳内部各地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补偿)现象称地壳均衡。
4地震波不连续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一般随深度增加,但又不是匀速增加,在某些深度处发生突然变化。
地震波在此突然加速或减速(纵波减速时,横波甚至会消失)。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
不连续面的存在,标志着地内物质在此层上下面有明显区别,因此成为地内圈层构造的界面1、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深度平均17km,陆地33km,海洋平均厚度6千米。
地震波加速,表明其下物质密度、硬度增加。
古登堡不连续面,深度约2900km。
地震波减速,横波消失,表明其下物质很可能是液态。
2、二者构成了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的界面3重力异常:往往在现场实测的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且有一定的偏差,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827地球化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化学》考试大纲本《地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球化学是地质学的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
地球化学是个庞大的学科家族,不仅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也研究地球表层的土壤、水系、有机体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
它从微观角度研究宏观问题,探索地球系统物质运动中物质的化学运动规律。
研究目标集中于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组成、元素的共生组合及赋存形式、元素的迁移和循环、地球及其它行星形成历史及演化等四大科学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的迅猛发展,地球化学理论发展更加迅速,研究方法更加先进,研究内容日益丰富,能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宽广。
本考试大纲限于无机地球化学范围,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无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初步了解各项实验分析手段,并能客观地解释实验分析数据,具有从地球化学角度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1. 元素丰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地球的化学组成3. 地壳的化学组成4.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化学组成(二)地球化学热力学基础1. 热力学基本定律2. 热力学状态函数3. 自然过程的方向判据4. 热力学平衡系统的表达5. 矿物固体溶液的混合性质(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1.微量元素的概念2.能斯特分配定律3.岩浆过程中的微量元素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5.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四)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1.自然界的放射性同位素2.放射性衰变定律及地质年代学基本原理3.各种放射性定年系统4.同位素封闭温度及冷却年龄(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1.稳定同位素组成和分馏2.稳定同位素分馏原理3.主要的稳定同位素系统4. 稳定同位素温度计(六)地壳与地幔的化学演化1.地壳和上地幔的基本特征2.地幔的不均一性3. 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二、考试要求(一)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1. 熟悉丰度和丰度体系、丰度系数、丰度各种表示方法(重量丰度、原子丰度、相对丰度)、陨石及其成分分类(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等基本内容。
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

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1.名词解释(2分/题5题)1.1地球学:研究地球组成,结构,起源,及其演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1.2矿物:常温常压下,具有确定化学组成和特定晶体结构的固态天然无机(亚)稳定化合物。
1.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地表、近地表条件下所经历的物理、化学、生物破坏作用的总称。
1.4变质作用:伴随温度、压强等物理化学参数的变化,原岩在固态条件下发生的化学、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的重新调整。
1.5岩石圈:岩石圈地幔与地壳组成的刚性复合体。
2.填空与选择题(4分/题5题)2.1太阳系有8颗行星,类木行星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2.2地球内部通过莫霍面、古登堡面两个地震波一级不连续面将其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区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3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全球淡水主要储存在两极冰盖,海进碎屑沉积表现为:ba.上粗下细b.上细下粗2.4根据阳离子差异,岩石可以分为硅酸盐和非硅酸盐。
下列岩石中属于硅酸盐的是滑石、黄玉、石英、正长石。
属于非硅酸盐的是萤石、石膏、金刚石、方解石、磷灰石、刚玉。
请按硬度从高到低排序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2.5以地表为界,岩浆岩根据地质产状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正变质岩的原岩是火成岩,石英岩是否是副变质岩?(是)3.简答题(8分/题5题)3.1支持大爆炸宇宙膨胀学说的天文事实有哪些?答: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2.7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He丰度远大于恒星内部热核反应所能产生的He。
3.2请写出行星运动的Keppler定律。
答:椭圆轨道,焦点;连线扫面积;周期平方与长半径长成正比。
3.3矿物的同质多相和类质同相是什么?答:矿物化学组成相同(相近),晶体结构不同的现象。
地球科学概论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绪论112室重点掌握与理解“历史比较法”(现实主义原理)的思想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彰武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济共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重点掌握大地水准面、黄道面、白道面的概念。
理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征及海底地貌单元的构成。
了解地球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结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地球的基本参数和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同济大学四平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含义(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及组分的分类,大气运动的动力、大气环流及其成因;水的类型(按存在形式、所处的环境)。
理解大气圈的分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掌握海水运动的形式及定义;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冰川的形成与冰川的类型。
重点掌握科里奥利力、河流、洪流、片流、潮汐、引潮力、透水层、隔水层、包气带水、潜水、潜水面、承压水等概念。
48号33623 03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专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状态特点及组成;地球内部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场的特征;矿物的肉眼鉴定依据;按化学成分划分的矿物类型;重力异常与重力均衡;三大岩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概念;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
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划分依据;地壳类型(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及其分层结构。
掌握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岩石圈、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矿物、岩石、解理、硬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等概念。
112室济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了解地质作用的类型,即可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表层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内部地质作用可分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原理。
理解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地质年代单位的划分及其依据。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知识点重点.doc

地球空间1,地球空间:靠近行星地球的、受太阳辐射变化直接影响的空间区域。
内边界大约距离地球表面60公里,外边界是太阳风与地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
2,地球空间构成: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等离子体层、磁层3,研究临近空间(20~100公里)的大气的重要性:亚轨道飞行器的飞行范围(仍受到地球引力牵引,但在一定时间能体验到失重)载人航天器气动加热严重的区域中程导弹飞行空间亚轨道旅游对地观测军事侦察4,臭氧层: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距地面15~50千米高度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一区域被成为臭氧层。
臭氧层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臭氧主要是紫外线产生的。
5,联合国相关组织,1985年法曼南极臭氧,1995年罗兰-莫里那理论,1995年诺化奖6,热层的加热源: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最重要)带电粒子加热(高纬地区)电离层电流加热(高纬地区)7,大气密度日变率:40公里以下:(6%50-100 公里:10-25%100公里以上:随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而变化;在磁暴发生几小时后,密度可增加几倍甚至达10倍。
8,高层大气密度随太阳活动变化:原因:太阳紫外辐射增强,目.被高层大气吸收;变化幅度:340km: 10倍500km: 50 倍电离层:1,什么是电离层:2,电离层结构3,电离层扰动4,电磁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5,当前电离层研究重点1,电离层:地球高层大气的一部分,因受太阳的紫外线、X射线和带电粒子辐射而电离。
是地球大气中自山电子密度足以对无线电波传播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
高度范围:60-1000 km2,电离层的基本特性:具有足够数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显著地影响电磁波传播。
电离度底(~1%),相当多的大气分子和原子未被电离电子和离子的运动还部分地受中性风的影响3,影响电离层状态的主要因素电离过程:增大电荷密度;主要电离源是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与粒了辐射复合过程:减少电荷密度;与大气密度、风等因素有关4,电离层分层结构D 层:(60~90km)主要电离源:太阳的拉曼a辐射和软X射线辐射夜间D层基木消失无线电波在这一层中的衰减严重(原因:大气较稠密,电子与中性粒子和离子的碰撞频繁)E 层:(90~ 160km)电子密度峰值出现在105-110km之间。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概念: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将今论古: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时间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
大地水准面:是指平均海水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
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浊流:是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为固态岩石所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古登堡面:使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速度突然消失的面。
莫霍面:使纵波速度突然略微增加,横波速度也增加的面。
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要素。
软流层:存在上地幔上部,其特征是出现地震低速带。
岩石圈:地质年代:是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
生物演化律: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率: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切割者为新、被切割者为老。
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843-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地球科学概论》是环境地质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结合地质学科特点,《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力求全面涵盖地质学专业分支的基础知识,突出核心内容,更科学、客观地测评考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专业基础与发展潜力兼备的优秀考生,为环境地质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服务。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地质学基础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分析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名词辨析题(8题,每题5分,总分40分)2.简答题(6题,每题10分,总分60分)3.论述题(2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五、考试内容第一章宇宙、太阳系、地球第一节宇宙、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第二节地球的形态、大小、表面形态第三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第四节地球的物理性质第二章地质年代第一节岩层与地层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三节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第四节地质年代表第三章矿物与岩石第一节地球的矿物组成第二节地球的岩石组成第四章地质作用与地貌第一节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成因第二节重力作用与重力地貌第三节水流作用与河流、湖泊、沼泽地貌第四节岩溶作用与喀斯特地貌第五节风力作用与风成地貌第六节冰川冻土作用与冰川冻土地貌第七节海洋作用与海岸地貌第五章构造运动第一节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第二节现代及新构造运动表现第三节地史时期构造运动的表现第四节岩层产状及岩石变形第五节褶皱构造第六节断裂构造第七节构造运动的规律第八节大陆漂移简介第九节海底扩张学说第十节板块构造理论第六章地震第一节地震作用第二节地震成因类型第三节地震地质作用第四节地震带的分布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第一节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概念第二节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活动第三节岩浆的侵入作用第四节岩浆的演化及岩浆活动基本规律第五节岩浆岩第八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第二节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三节变质作用的方式第四节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强度第五节变质岩第九章人类与地球第一节人类的地质作用第二节人为地质环境的利与害第三节地质灾害与环境、健康第四节资源的种类、矿产资源的分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五节资源与环境第十章构造假说、地质科学的发展与地球科学观第一节构造学说的发展第二节地质科学的历史与现状。
-地概2011考试范围

地概一、名词解释1.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并总是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叫地层层序律2.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科里奥利力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都会受地球自转影响而发生方向偏转,偏转方向与大气相同,此现象就好像在运动着的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样,此假想的力称为科里奥利力4.成矿作用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又称层间水6.摩氏硬度计德国矿物学家德里克·摩斯选择了10种软硬不同的矿物作为10个等级标准,组成相对硬度系列,称为摩氏硬度计。
10种矿物为:7.大地水准面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面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8.分选性碎屑在搬运过程中,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9.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10.夷平面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后,若地壳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成为山地,此时山地顶部则残留原有准平原遗迹,它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11.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综合,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12.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13.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具有很强构造活动性的巨型海底山脉14.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15.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的作用16.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二、简答题1.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干旱气候区湖水很少外泄,主要蒸发。
过程中溶解度小的首先沉淀,大致顺序是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分为四个阶段碳酸盐阶段:湖水咸化过程中溶解度低的碳酸盐先沉淀,称为碱湖或苏打湖。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纲要汇总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纲要名词解释1、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天体2、恒星演化过程4个阶段:引力收缩阶段(幼年期),主序星阶段(壮年期),红巨星阶段(中年期)和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阶段(晚年期)。
3、星系:恒星的巨大集团,由几十亿到几千亿颗恒星与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等构成,占据几千到几十万光年空间的天体体系,按照形态可分为旋涡星系、椭圆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
4、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
5、太阳系: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
6、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地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木行星、地外行星)7、彗星:一种质量较小,具有云雾状外观,多数绕太阳作闭合轨道运动的天体,但是它们的轨道偏心率很大。
一般由彗头和彗尾组成。
8、流星体:在太阳系行星际空间游动的大大小小的固体块和尘粒的总称。
9、陨石或陨星: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多数被燃烧成为灰烬,少数残体落到地面。
按组成分为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陨石。
10、太阳:太阳系唯一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引力中心和运转中心。
内部是稠密的气体,外部是稀薄的气体(太阳大气)。
11、太阳的结构:(1)内部: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2)外部:光球(黑子{最主要}、发光)、色球(耀斑{重要、最密切,影响最大}、火舌)、日冕(太阳风)12、太阳活动:太阳表层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存在着11年的准周期。
13、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力的物理量。
指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于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全部波长的太阳辐射能通量。
太阳常数取值为1367.69W/m214、地球自转:一种绕轴的转动,这个轴叫做地轴。
周期分为恒星日{真正周期}和太阳日。
15、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其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
16、恒星年:地球公转360度所需时间,长度为365.256354平太阳日{真正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专业代码:0818、0709、070503、070801
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固体地球物理学
考试科目代码:827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常用的《地球科学概论》为蓝本,着重考查考生对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内容包括: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的结构,水圈的组成,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水圈的循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
二、矿物和岩石
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及其异同,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类的常见岩石。
三、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的概念,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作用的类型,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风化作用的三种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刨蚀作用的特点,主要冰蚀地形,风蚀地形,海蚀作用与海蚀地形。
五、搬运、沉积、成岩作用
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园和沉积分异。
河流、海洋、地下水、冰川、风等地质营力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特点。
成岩作用的概念,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岩的分类。
六、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SiO2的分类。
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地形;侵入作用概
念,侵入岩的产状分类。
七、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三种方式,变质作用的四种基本类型。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八、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的概念,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岩层产状三要素。
褶皱要素和褶皱的分类,节理和断层的异同,断层要素,断层的位移分类,野外识别地质构造的标志。
九、地球动力系统
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大陆漂移的证据,海底扩张的基本内容,海底扩张说的证据,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板块边界的划分及板块边界的三种基本类型。
十、地球的资源
地球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矿产资源的种类,能源的概念及分类,煤和油气矿产的成因。
十一、地球的环境
大气污染的原因,大气环境变迁,生态环境的概念,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概念要清晰,答题要简练、明了。
2、注意仔细阅读答题要求,答题要完整。
如多项选择题的要求“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把握不准时不宜多选;判断正误题若要求说明判别依据,则不可遗漏说明部分;读图分析题要仔细读图,按说明要求答题。
3、考试内容不超出教材范围,但部分试题(如论述题)属于综合性试题(如:“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正从‘资源型’向‘社会型’发展?”,“为什么说岩石记录了地壳发展的历史?”,“阐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中没有明确的或完整的答案,需要同学们综合应用“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知识作答。
此类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
(三)、考试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读图分析题、填空题、判断题、论述题等。
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1-1-26 14:56网络【大中小】【我要纠错】
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是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来的,难免有所疏漏,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基岩与围岩、岩浆岩的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河流阶地与河漫滩、岩石与矿物
填空题
岩浆的类型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各种矿物的莫氏硬度
板块边界类型岩层产状三要素
读图题
断层类型判断
侵入岩产状分类
地质体形成先后顺序
火山的各个组成部分
论述题
比较v形谷u形谷风蚀谷的特点形成原因
比较层理片理节理解理的区别和形成原因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原则
河流的下蚀作用
简述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简述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的联系
为什么我国南方的岩溶地貌比北方发育
简述风化作用及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