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钡、硫酸铜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操作:
(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
(3)向操作(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包粉末一定有_、__,一定没有__、_____,可能有_____。
【答案】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硫酸钾氯化钠
【解析】
【分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
(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可能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钾;(3)向操作(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中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所以这包粉末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钡,故填碳酸钠、氯化钡;
一定没有硫酸铜、硫酸钾,故填硫酸铜、硫酸钾;
可能有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2.如图A、B、C、D、甲、乙、丙、丁都是我们已学过的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甲、乙、丙、丁均是氧化物,且乙是黑色固体.A、B是单质,D是补钙剂,且D和C的组成元素中有两种是相同的.
(1)C的化学式是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
(2)若A为紫红色固体,写出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若A的年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写出乙+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Ca(OH)2 CaCO3 H2+CuO Δ
Cu+H2O 置换反应 Fe3O4+4CO
高温
3Fe+4CO2
【解析】
【分析】
根据“D是补钙剂”,推测D为碳酸钙,根据“D和C的组成元素中有两种是相同的”,则推测C可能为氢氧化钙,根据“甲、乙、丙、丁均是氧化物,且乙是黑色固体,A、B是单质”,结合图框,根据丙与C反应生成D和丁,则推测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根据甲、乙反应生成丙和A;乙、B反应生成A和丁,则推测甲、乙分别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A、B分别为铜、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C可能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钙,故C的化学式是Ca(OH)2;D的化学式是CaCO3;
(2)若A为紫红色固体,反应乙→丁,即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H2+CuO ∆
Cu+H2O;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若A的年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则为铁,反应乙+甲,即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
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Fe3O4+4CO 高温
3Fe+4CO2。
故答案为:
(1)Ca(OH)2;CaCO3;(2)H2+CuO ∆
Cu+H2O;置换反应;(3)
Fe3O4+4CO 高温
3Fe+4CO2。
【点睛】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顺藤摸瓜得出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能自圆其说即可。
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鉴别B和C。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O2CO CO2(2)澄清的石灰水(3)C + CO2高温2CO (4)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解析】
试题分析:有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A为氧气、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D为碳酸钙;(2)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3)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C + CO2高温2CO ;(4)物质C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4.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已知溶液X中的阴离子是Cl﹣,请回答:
(1)溶液X是___(填化学式),试剂A的名称是___。
(2)若B是氧化物,则该反应在生活中常用于___。
(3)若C是单质,则浅绿色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是___。
(4)若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HCl 紫色石蕊试液除铁锈氯化亚铁 Cu(OH)2+2HCl=CuCl2+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析可知黄色溶液、蓝色溶液、浅绿色溶液都是盐的溶液,能够三种物质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且带颜色的盐的只有酸的溶液,所以X应该为酸,且溶液X中的阴离子是Cl-,所以X为稀盐酸。
【详解】
(1)溶液X是HCl;和酸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的就是紫色石蕊试液;
(2)X为稀盐酸,B是氧化物,它们生成的是黄色溶液,则该反应在生活中常用于除铁锈;
(3)X为稀盐酸,C是单质,它们生成的是浅绿色溶液,可推测C为铁,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为氯化亚铁;
(4)X为稀盐酸,D是碱,它们生成的是蓝色溶液,可推测D为氢氧化铜,则反应方程式为Cu(OH)2+2HCl=CuCl2+2H2O
【点睛】
本题为推断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从题干中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题眼——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理出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判断出各物质。
5.如图 A﹣F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的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 A 常温下为液体,F 是一种难溶性的蓝色固体.(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是_____;F 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现象为_____;
(3)写出另一个 F 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A水F Cu(OH)2(2)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且有水珠出现(3)Cu(OH)
+H2SO4====CuSO4+2H2O复分解反应
2
【解析】
试题分析: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且A是一种液体,说明F是氢氧化铜,而A是分解后得到的水,同时E是氧化铜,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能够和氧化铜反应得到水和铜单质,说明C是氢气,而B是氧气,二者反应得到水。
带入后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鉴别
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
鉴别操作如下: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
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_____。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
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 2SO 4溶液,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
A Ba(OH)2溶液
B AgNO 3溶液
C Mg
D 酚酞溶液
【答案】产生蓝色沉淀 2424H SO BaCl BaSO 2HCl +=↓+ NaCl C
【解析】
【详解】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 4溶液。
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 4溶液,可鉴别出NaOH 溶液和BaCl 2溶液。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 4溶液与NaOH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鉴别出NaOH 溶液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故填:产生蓝色沉淀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 2溶液,能与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O 4+ BaCl 2 ==BaSO 4↓+2HCl ;故填:H 2SO 4+ BaCl 2 ==BaSO 4↓+2HCl
(3)根据反应可知,氯化钠为反应产物,且可溶解在水里,故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Cl ;
将五种溶液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铜元素全在氢氧化铜沉淀里,滤液里无铜离子,试管中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说明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加入硫酸钠后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钡离子。
A 、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加入氢氧化钡后可能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因此加入硝酸银后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C 、溶液中没有氢离子,因此加入镁后没有明显现象,故符合题意;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呈碱性或中性,所以加入酚酞可能会有明显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填C
7.A 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 元素常显+2价,物质
A C E H 、、、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 G 、都是氧化物,J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各物质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A+B C →:
②A+D E+F →↑ ③C+D E+G → ④H+D E+G → ⑤E+I H +J →↓↓
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F _____.
(2)D 所属的物质类型是_____(填字母).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3)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Mg H2 B Mg(OH)2+H2SO4=MgSO4+2H2O MgSO4+Ba(OH)2=Mg(OH)
↓+BaSO4↓
2
【解析】
【分析】
A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2价,所以A不是铝,A和D 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A是镁,A、C、E、H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C是氧化物,所以C是氧化镁,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以B是氧气,镁和D反应会生成E和气体F,所以F是氢气,D是盐酸或硫酸,G是氧化物,氧化镁和酸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所以G 是水,H和酸反应会生成E和水,所以H是碱,E是盐,E和I反应会生成沉淀H、J,J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E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D是硫酸,E 是硫酸镁,H是氢氧化镁,I是氢氧化钡,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在化合物中镁元素常显+2价,硫酸钡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
【详解】
(1)A是Mg,F是H2;
(2)通过推导可知D是硫酸,属于酸,所以D所属的物质类型是:B;
(3)反应④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
+H2SO4=MgSO4+2H2O;
2
(4)反应⑤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MgSO4+Ba(OH)2=Mg(OH)2↓+BaSO4↓.
8.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反应②是化合反应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1)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应是_____;
(3)写出符合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G的一种应用实例_____。
【答案】O2复分解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分析】
由题干,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推测物质B为氧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推测G为氢氧化钙。
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说明都显碱性。
A与氧气点燃生成C和D,反应①为有机物反应,生成C、D为水和二氧化碳,且D与F可以生成H 和C,可知C为水,D为二氧化碳;F为碱性物质,且可以与D反应,推测F为氢氧化钠,则H为碳酸钠;碳酸钠与G氢氧化钙生成F氢氧化钠和I碳酸钙沉淀;C水与E氧化钙可生成G氢氧化钙。
代入框图,推测成立。
则B、氧气,C、水,D、二氧化碳,E、氧化钙,F、氢氧化钠,G、氢氧化钙,H、碳酸钠,I碳酸钙,
【详解】
(1)物质B为氧气,化学式为O2
(2)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4)物质G为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9.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答案】(1)CuO Fe (2)③(3)CuSO4+Fe=Cu+FeSO4 (4)制农药
【解析】
【分析】
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则D为铁,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则E
是CuSO4,Fe+CuSO4=FeSO4+Cu,F为金属单质,F是Cu。
B为氧化物,B是 CuO,则C是H2SO4。
Fe+H2SO4= FeSO4+H2↑,故A是H2。
【详解】
(1)由分析知,B是 CuO,D是Fe ;
(2) ①的反应是:Fe+H2SO4= 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
②的反应是H2 + CuO△ Cu + H2O ,属于置换反应。
③的反应是CuO+H2SO4= CuSO4+H2O ,不属于置换反应,④的反应是
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选③;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4)CuSO4在农业上可制成农药波尔多液。
10.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_______。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3)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符合上图转化关系的物质丙的化学式是______,物质已具有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答案】Ca(OH)2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H2O 灭火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则乙为碳酸盐,所以为碳酸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此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由图可知甲+乙→丁+戊,戊+己→乙和丙,又因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甲为氢氧化钙,乙为碳酸钠,己为二氧化碳,戊可以为氢氧化钠,丙为水,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丙为H2O;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气体肥料等。
11.A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 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 是最轻的气体.
(1)G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答案】Fe 3O 4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2222H O 2H +O ↑↑通电 火星四射,
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
【详解】 (1)A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A 是一氧化碳,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 是氧化铁,C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C 是水,F 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 是氢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E 是氧气,D 会与氧气反应生成G ,所以D 是铁,G 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 是Fe 3O 4;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通电;
(3)反应③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1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
(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13.已知铜绿[Cu 2(OH )2CO 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 、B 、C 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C→H ________,E+B→G ______________
【答案】H 2O CuO Cu CaCO 3 2223CO +Ca OH H O+CaCO ↓()═
22ΔH +CuO Cu+H O
【解析】
【分析】
A 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D 和E ,所以A 为水,所以D 、E 是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
B 和E 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红色固体G ,所以G 为铜,B 为氧化铜,那么E 就是氢气,所以D 为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C 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黑色单质X 反应生成气体F ,气体F 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F 是一氧化碳,X 就是木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H 是碳酸钙,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红色的铜,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也会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
【详解】
(1)A 是H 2O ,B 是CuO ,G 是Cu ,H 是CaCO 3;
(2)C →H 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3CO +Ca OH H O+CaCO ↓()═ ;
E+B →G 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白色的铜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Δ
H +CuO Cu+H O .
14.某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a 2CO 3、KOH 、MgCl 2、Ca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份,宇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的操作Ⅰ是_____,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往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取无色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通入CO2,得到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过滤漏斗引流 Mg(OH)2+2HCl=MgCl2+2H2O 2KOH+CO2=K2CO3+H2O,
K2CO3+CaCl2=CaCO3↓+2KCl(或Ca(OH)2+CO2=CaCO3↓+H2O) KOH、MgCl2、CaCl2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可知:加入足量的水,溶解之后,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滤液A,可以推测白色沉淀是两物质反应产生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或者是碳酸钙;向白色沉淀B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E,若无其他明显的现象,说明该白色沉淀B 为氢氧化镁;将无色溶液A分别取样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化钾或者是碳酸钠使得酚酞变红,另取样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白色沉淀D和无色溶液C;可知该白色沉淀D为碳酸钙;因此溶液中存在CaCl2,可得无色溶液A中没有Na2CO3;经过综合分析可得:白色固体混合物含有KOH、MgCl2、CaCl2;而没有Na2CO3;代入验证可得推导正确。
【详解】
(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因此操作Ⅰ是过滤,过滤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固体:过滤;漏斗;引流
(2)往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钙,因此只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填:Mg(OH)2+2HCl=MgCl2+2H2O
(3)取无色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通入CO2,得到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反应原理如下:先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再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OH+CO2=K2CO3+H2O,
K2CO3+CaCl2=CaCO3↓+2KCl;由于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因此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钙,也可以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
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2KOH+CO2=K2CO3+H2O,
K2CO3+CaCl2=CaCO3↓+2KCl(或Ca(OH)2+CO2=CaCO3↓+H2O)
(4)由分析可得: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KOH、MgCl2、CaCl2。
故填:KOH、MgCl2、CaCl2
15.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补钙剂。
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答案】C2H5OH CaCO3+2HCl=CaCl2+H2O+CO2↑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分析】
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甲是实验室常用燃料,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机物,所以甲是酒精,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乙是水,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补钙剂,所以丁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A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盐酸。
将猜想代入框图进行检验,猜想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甲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白烟E :_____;气体乙_____.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在反应③中,固体B 起_____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④:_____;_____反应.
【答案】五氧化二磷 氢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催化 2KMnO 4
ΔK 2MnO 4+MnO 4+O 2↑ 分解 4P+5O 2点燃2P 2O 5 化合 2H 2O 通电2H 2↑+O 2↑ 分解
【解析】
【分析】
A 是紫黑色固体,则A 是高锰酸钾,4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甲是氧气,黑色固体
B 与溶液D 混合产生的无色液体通电能分解生成氧气,则B 是二氧化锰,D 是过氧化氢,生成的气体乙是氢气;故生成的固体F 是锰酸钾;固体
C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E ,故C 可能是红磷,E 是五氧化二磷,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白烟E 是五氧化二磷,气体乙是氢气,故填:五氧化二磷,氢气;
(2)甲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B 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
(4)反应① :A 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填:
2KMnO 4ΔK 2MnO 4+MnO 4+O 2↑,分解;
反应② :甲是氧气,C 是红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4P+5O 2点燃2P 2O 5,化合; 反应④ :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