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测定及技术改造(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测定及技术改造主排水系统的工作水泵、备用水泵和工作管路、备用管路必须处于完好状态,能力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的要求。

建立经济运行管理制度和编制突水状态下排水系统的操作程序及抢险预案。

一、运行操作
1、针对水泵的设备性能及运行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做到内容全面、程序合理,并同现场实际相符。

2、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3、司机必须熟悉掌握排水系统的构成、性能、技术特征、动作原理,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性故障。

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主排水泵司机应按巡回检查线路图进行巡回检查,每小时巡查一次,每2小时记录一次并记录,内容如下:
⑴各紧固件及防松装置是否齐全有无松动。

⑵各发热部位的温度是否超限(滑动轴承不大于65℃,滚动轴承不大于75℃,电机温度不大于规定温度)。

⑶盘根松紧是否适度(不进气,滴水不成线)。

⑷电动机、水泵有无异状、异响或异震。

⑸压力表、真空表、电流表、电压表指示是否正确。

⑹认真填写水泵运行日志。

⑺闸板阀,逆止阀,环形反路等附件有无漏水、损坏等现象。

5、井筒与泵房之间的斜巷内(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存放杂物。

6、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应交替运行,对不运行水泵(或水泵升井大修)的电动机,应每隔10天空转2~3小时,以防潮湿。

二、系统维护
1、认真编制设备有关使用维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

2、主排水系统维修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设备维修必须建立包机制,明确包机制人员的职责。

4、对各种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试验,达到灵敏可靠。

5、应针对每台泵及系统的实际情况做好“三化”工作,即维护检查周期制度化、维护内容规律化、维护保养程序工艺化。

6、做好维护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时间、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

机电区队技术负责人应每月检查签字。

7、检查维护重点
(1)检查轴承润滑油质是否符合规定,禁止不同牌号的油混杂使用。

(2)盘根磨损、老化后应及时更换。

(3)每班一次清除吸水井杂物,每旬检查一次吸水井积淤情况,积泥面距笼头距离应不小于0.5m。

•定期清挖吸水井积淤,清刷笼头罩
(4)检查水泵逆止阀、闸阀的运行状态,做到不漏水。

(5)每周检查泵房配水闸门、防水门的密封性。

各转动部位及时加注润滑油,开关灵活,防腐良好。

(6)排水管路固定牢固、不漏水,定期防腐,当水垢厚度超过管径的2.5%时及时清垢,原则上每两年清垢一次。

(7)每月检查水仓的淤积情况,及时清挖,经常保持原设计容积3/4。

雨季前必须清挖一次,水仓的空仓容积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

(8)每天检查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

(9)每月检查高压启动器动作情况。

(10)每季清扫电动机、电气控制设备,保持各部清洁,每年摇测绝缘值一次。

三、水泵的检修
水泵的检修要根据实际制定检修的周期图表,确定小、中、大检修内容和周期,并做好检修记录,检修后必须按照《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验收。

1、小修内容包括:清洗调整轴承、平衡装置、后轴套、各部螺钉、销和健等。

更换填料和润滑油,检查处理漏水、漏气,解体清扫底阀以及吸水管,更换联轴器螺栓、垫圈以及调整间隙。

2、中修内容包括:除小修的内容外,还应检查、清洗、修理或更换轴承、轴套、平衡盘、平衡环,检查修理各阀、串水管。

3、大修内容包括:除中修的内容外,还应将水泵全部解体检查和清洗,更换已磨损超限或腐蚀不能用的零件,必要时应对泵体修理、机座调整和更换泵轴。

四、技术测定
1、正常运行主排水系统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技术测定,且雨季前测定一次测定。

2、新安装和大修后的水泵必须进行技术测定。

3、电机的过负荷、短路、欠压保护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整定试验。

4、每年雨季前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试运转。

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测定及技术改造(2)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和工艺进行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测定和技术改造的过程和工作。

这些工作是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这些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运行
运行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对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和监测,以实现产品的生产目标。

运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操作控制:根据工艺要求,运用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对设备进行启动、停止和调节,确保设备运行在正常的工作状态。

2. 生产监测: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3. 故障处理: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排查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以避免生产中断或产品质量问题。

4. 运行记录与报告: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运行时间、生产产量、故障情况等,及时向上级汇报,为设备维护、检修和改造提供依据。

二、维护
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常规保养和修理,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和调整等保养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降低设备故障率。

2. 定期检查:按照检查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对设备零部件、润滑系统、传动系统、电气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的隐患。

3. 故障维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进行修理,包括更换损坏的零部件、调整设备参数和重建设备等,以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维护记录与分析: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结果等,对维护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维护改进建议,并为设备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

三、检修
检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和修理,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检修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拆解与组装:对设备进行拆解,检查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或修理,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设备的组装。

2. 设备调试和试运行:在设备完成拆解和组装后,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以确保设备重新投入使用后能够正常运行。

3. 故障分析与修复: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

对于经常出现的故障,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检修记录与分析:记录设备的检修情况,包括检修时间、检修内容和检修结果等,对检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检修改进建议,并为设备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

四、技术测定
技术测定是指对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参数的测量和测试,以验证设备和工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设备的操作和改造提供依据。

技术测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测量和测试:对设备的电气参数、机械参数、流体参数进行测量和测试,如电流、电压、功率、温度、压力、流量等,以确保设备和工艺达到设计要求。

2. 实验和试验:通过对设备和工艺的实验和试验,验证设备和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定和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4. 技术报告与评审:根据测定和试验结果,编写技术报告,并进行相关部门的评审,以为设备的操作和改造提供决策依据。

五、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指对设备和工艺进行改进和升级,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满足生产的需求。

技术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改造方案的制定: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制定设备改造的方案,包括改造的目标、内容、方法、进度和经费预算等。

2. 设备改造的实施:按照设备改造方案的要求,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升级,包括更换设备零部件、升级设备控制系统、改进设备工艺等。

3. 设备改造效果的评估:对改造后的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试运行,评估改造效果,包括设备的生产能力、能耗、产品质量等。

4. 设备改造的总结和推广:总结改造经验和教训,编写改造报告,并对改造方案进行改进和推广,以提高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综上所述,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测定和技术改造是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工作。

只有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测定和技术改造,才能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优化性能,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