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乙醇与乙酸推断题综合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乙醇与乙酸推断题综合题含答案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CMA(醋酸钙、醋酸镁固体的混合物)是高速公路的绿色融雪剂。

以生物质废液——木醋液(主要成分乙酸,以及少量的甲醇、苯酚、焦油等杂质)及白云石(主要成分
MgCO3·CaCO3,含SiO2等杂质)等为原料生产CMA的实验流程如图:
(1)步骤①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所得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②所得滤液常呈褐色,颜色除与木醋液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的焦油有关外,产生颜色的另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

(3)已知CMA中钙、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出水率(与融雪效果成正比)关系如图所示,步骤④的目的除调节n(Ca)∶n(Mg)约为____________(选填:1∶2;3∶7;2∶3)外,另一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包含的操作有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及干燥。

(5)碳酸镁和碳酸钙与醋酸也可以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混合物制融雪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该融雪剂中的醋酸钙、醋酸镁均是离子化合物
B.该融雪剂还可用于除去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
C.该融雪剂的水溶液显碱性
D.生产该融雪剂所需碳酸盐与醋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MgCO3·CaCO3+4CH3COOH = Ca2++Mg2++4CH3COO-+2CO2↑+2H2O SiO2实验过程中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最终产生褐色物质 3∶7 除去过量的乙酸蒸发结晶 D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可知,白云石(主要成分MgCO3•CaCO3,含SiO2等杂质)与木醋液(主要成分乙酸,以及少量的甲醇、苯酚、焦油等杂质)反应生成醋酸钙和醋酸镁,过滤得滤渣1为二氧化硅,滤液中主要溶质是醋酸钙和醋酸镁,加入活性炭脱色,除去被氧化的苯酚、焦油等杂质,再加入氧化镁,调节溶液中n(Ca):n(Mg)的值,过滤,除去混合液中固体杂质,得
醋酸钙和醋酸镁溶液,将滤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得CMA 。

【详解】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步骤①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gCO 3•CaCO 3+4CH 3COOH=Ca 2++Mg 2++ 4CH 3COO - +2CO 2↑+2H 2O ,故答案为:
MgCO 3•CaC O 3+4CH 3COOH=Ca 2++Mg 2++4CH 3COO -+2CO 2↑+ 2H 2O ;
(2)步骤②所得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 2;步骤②所得滤液常呈褐色,颜色除与木醋液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的焦油有关外,产生颜色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实验过程中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最终产生褐色物质,故答案为:SiO 2;实验过程中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最终产生褐色物质;
(3)根据如图所示钙、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出水率(与融雪效果成正比)关系,可知,当n(Ca):n(Mg)约为3:7时,出水率最高,所以步骤④的目的除调节n(Ca):n(Mg)约为3:7;步骤④中加入氧化镁的另一个目的是与溶液中的醋酸反应,除去过量的乙酸,故答案为:3:7;除去过量的乙酸;
(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步骤⑥包含的操作有 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5)A.醋酸钙、醋酸镁属于有机酸形成的盐,为离子化合物,故A 正确;
B.醋酸钙、醋酸镁在氧气的作用下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镁和乙酸,可用于除去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故B 正确;
C.醋酸钙、醋酸镁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使其水溶液呈碱性,故C 正确;
D.生产该融雪剂所需碳酸盐与醋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 错误;
故选D 。

2.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
(1)聚偏二氯乙烯()具有超强阻隔性能,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它是由________(写结构简式)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该物质的分子构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劣质植物油中的亚油酸(]
324227[CH (CH )CH CHCH CH CH CH )COOH ==含量很低,下列关于亚油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分子式为18342C H O
B .一定条件下能与甘油(丙三醇)发生酯化反应
C .能和NaOH 溶液反应
D.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3)假酒中甲醇()3CH OH 含量超标,请写出Na 和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很低.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5)在淀粉中加入吊白块制得的粉丝有毒.淀粉最终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请设计实验证明
淀粉已经完全水解,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CCl CH = 平面型 BC 3322CH OH 2Na 2CH ONa H +→+↑ 氨基酸 取水解后溶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解析】
【分析】
(1)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将两半链闭合即可;乙烯为平面型分子;
(2)根据结构式可分析结果;
(3)Na 和甲醇反应生成甲醇钠和氢气;
(4)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得到相应的氨基酸;
(5)淀粉若完全水解,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

【详解】
(1)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将两半链闭合即可,其单体为
22CCl CH =,乙烯为平面型分子,22CCl CH =也为平面型分子,故答案为:
22CCl CH =;平面型;
(2)A. 由结构式可知分子式为18322C H O ,A 项错误;
B.含有羧基能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B 项正确;
C.含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C 项正确;
D.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D 项错误,故选:BC ;
(3)Na 和甲醇反应生成甲醇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3322CH OH 2Na 2CH ONa H +→+↑,故答案为:
3322CH OH 2Na 2CH ONa H +→+↑;
(4)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得到相应的氨基酸,故答案为:氨基酸;
(5)淀粉若完全水解,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可设计方案为:取水解后溶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答案为:取水解后溶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3.某有机物A ,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由A 可以转化为有机物B 、C 、D 、E ;C 又可以转化为B 、D 。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已知D 的蒸气密度是氢气的22倍,并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1)写出A、D、的结构简式和所含官能团名称A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组成上分析反应⑨是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4)F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共_______种(包含F),写出其中一种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C2H5OH 羟基 CH3CHO 醛基 2C2H5OH+O2 2CH3CHO+H2O 氧化反应 6 −−→CH3CH2OH+CH3COONa
CH3COOC2H5+NaOH∆
【解析】
【分析】
D的蒸气密度是氢气的22倍,则相对分子质量为44,并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则D为CH3CHO;D被氧化生成E为CH3COOH,D被还原生成A为CH3CH2OH;A可以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生成B,B可以与碱的水溶液反应生成A,则B为CH3CH2Br,B可以在碱的醇溶液中反应生成C,则C为CH2=CH2;A与E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F为
CH3COOC2H5。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为CH3CH2OH,其官能团为羟基;D为CH3CHO,其官能团为醛基;
(2)反应⑤为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2C2H5OH+O2 2CH3CHO+H2O;
(3)C为CH2=CH2,D为CH3CHO,由C到D的过程多了氧原子,所以为氧化反应;
(4)F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说明含有羧基或酯基,若为酯则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H2COOCH3,若为羧酸则有:CH3CH(COOH)CH3、
CH3CH2CH2COOH,所以包括F在内共有6种结构;酯类与NaOH反应方程式以乙酸乙酯为
−−→ CH3CH2OH+CH3COONa,羧酸类:
例:CH3COOC2H5+NaOH∆
CH3CH2CH2COOH+NaOH=CH3CH2CH2COONa+H2O。

4.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甲烷在催化剂及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化学品,为天然气化工开发了一条革命性技术。

以甲烷为原料合成部分化工产品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乙酸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9步反应中只有两步属于取代反应,它们是____(填序号)。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反应③为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羧基 ⑤⑥ 2CH 3CH 2OH + O 2Cu
Δ−−→2CH 3CHO + 2H 2O CH 3COOH + CH 3CH 2OH 垐垐垐垎噲垐垐垐浓硫酸ΔCH 3COOC 2H 5+H 2O
【解析】
【分析】
乙烯和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溴和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据此解答。

【详解】
(1)乙酸分子中所含官能团为−
COOH ,官能团名称是羧基; (2)聚苯乙烯结构简式为;
(3)根据以上分析知,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⑤⑥;
(4)反应③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Cu
Δ
−−→2CH 3CHO +2H 2O ;反应⑤为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H +CH 3CH 2OH 垐垐垐垎噲垐垐垐浓硫酸ΔCH 3COOC 2H 5+H 2O 。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反应前后结构简式的变化确定反应类型,进而判断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乙醇为原料衍生出的部分化工产品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B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醇生产C 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E 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其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乙醇生成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 3COOH 乙酸乙酯 取代反应 聚氯乙烯 CH 3CH 2OH
CH 2=CH 2↑+ H 2O
【解析】
【分析】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F 是乙烯;乙醇能被氧化为乙酸,A 是乙酸;乙酸、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B 是乙酸乙酯;乙醇与C 的分子式比较可知,乙醇分子中的1个H 原子被取代,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C 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得D 为CH 2=CHCl ,D 发生加聚反应得E 为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A 是乙酸,A 的结构简式为CH 3COOH ;
(2)B 为CH 3COOCH 2CH 3,名称是乙酸乙酯;
(3)乙醇与C 的分子式比较可知,乙醇分子中的1个H 原子被取代,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E 结构简式为,其化学名称是聚氯乙烯; (5)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的方程式为CH 3CH 2OH
CH 2=CH 2↑+ H 2O
6.如图A 、B 、C 、D 、E 、F 等几种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 是面粉的主要成分;C 和E 反应能生成F ,F 具有香味。

在有机物中,凡是具有—CHO 结构的物质,具有如下性质:
①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CHO 被氧气氧化为—COOH ,即
22R CHO+O 2R COOH ∆
−−−→催化剂——。

根据以上信息及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C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其中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物质有_________(填名称)。

(3)C→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C + E→ F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C 6H 12O 6 CH 3CH 2OH 葡萄糖、乙醛
Cu 32232Δ
2CH CH OH+O 2CH CHO+2H O −−→ 3323252Δ
CH COOH+CH CH OH CH COOC H +H O 垐垐?噲垐?浓硫酸 【解析】
【分析】
A 为面粉的主要成分,则A 为淀粉,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则
B 为葡萄糖(
C 6H 12O 6),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则C 为乙醇(C 2H 5OH ) ,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乙醛,则
D 为乙醛(CH 3CHO ),乙醛接着被氧化生成乙酸,则
E 为乙酸(CH 3COOH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F ,F 为乙酸乙酯 (CH 3COOCH 2CH 3)。

【详解】
(1)B 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C 6H 12O 6,C 为乙醇,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 3CH 2OH ,故答案为:C 6H 12O 6;CH 3CH 2OH 。

(2)在有机物中,凡是具有—CHO 结构的物质,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葡萄糖、乙醛均含醛基,均能被新制Cu (OH )2氧化,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葡萄糖、乙醛。

(3)C 为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乙醛,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 32232Δ
2CH CH OH+O 2CH CHO+2H O −−→,故答案为:Cu 32232Δ
2CH CH OH+O 2CH CHO+2H O −−→。

(4)C 为乙醇,E 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H 3COOCH 2CH 3)和
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323252Δ
CH COOH+CH CH OH CH COOC H +H O 垐垐?噲垐?浓硫酸,故答案为:3323252Δ
CH COOH+CH CH OH CH COOC H +H O 垐垐?噲垐?浓硫酸。

【点睛】
含有醛基的有机物(醛类、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单质,比如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CH 3CHO+2Ag(NH 3)2OH →n
CH 3COONH 4+H 2O+2Ag ↓+3NH 3。

7.异丁烯[CH 2=C(CH 3)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
(1)异丁烯和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对叔丁基酚(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 (2)对叔丁基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油溶性聚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对叔丁基酚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相同官能团;②不属于酚类;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4)已知由异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经过一系列变化可合成物质,其合成路线如图:
①条件1为_____________;
②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5)异丁烯可二聚生成CH2=C(CH3)CH2C(CH3)3,写出该二聚物的名称__________。

异丁烯二聚时,还会生成其他的二聚烯烃类产物,写出其中一种链状烯烃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成
KMnO4/OH﹣ CH3CH2CH=CH2 CH3CH2CHOHCH2OH
2,4,4﹣三甲基﹣1﹣戊烯 CH2=C(CH3)CH2CH2CH(CH3)2或(CH3)2C=CHC(CH3)3或
(CH3)2C=CHCH2CH(CH3)2
【解析】
【分析】
(1)异丁烯和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对叔丁基酚(),C=C转化为C-C;
(2)对叔丁基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油溶性聚合物,为酚醛缩合反应;
(3)对叔丁基酚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符合:①含相同官能团-OH;②不属于酚类,-OH与苯环不直接相连;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苯环上只有一种H;
(4)由合成流程可知,最后生成-COOH,则-OH在短C原子上氧化生成-COOH,所以A为CH3CH2CH=CH2,B为CH3CH2CHOHCH2OH;
(5)CH2=C(CH3)CH2C(CH3)3,主链为含C=C的5个C的戊烯,2、4号C上有3个甲基;异丁烯二聚时,生成含1个碳碳双键的有机物。

【详解】
(1)异丁烯和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对叔丁基酚(),C=C转化为C﹣C,则为烯
烃的加成反应;
(2)对叔丁基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油溶性聚合物,为酚醛缩合反应,该反应为

(3)对叔丁基酚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符合:①含相同官能团﹣OH;②不属于酚类,﹣OH与苯环不直接相连;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苯环上只有一种H,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
为;
(4)由合成流程可知,最后生成﹣COOH,则﹣OH在短C原子上氧化生成﹣COOH,所以A 为CH3CH2CH=CH2,B为CH3CH2CHOHCH2OH,
①由A→B的转化可知,条件1为KMnO4/OH﹣;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H3CH2CH=CH2,B为CH3CH2CHOHCH2OH;
(5)CH2=C(CH3)CH2C(CH3)3,主链为含C=C的5个C的戊烯,2、4号C上有3个甲基,名称为2,4,4﹣三甲基﹣1﹣戊烯;异丁烯二聚时,生成含1个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则还可能生成CH2=C(CH3)CH2CH2CH(CH3)2或(CH3)2C=CHC (CH3)3或(CH3)2C=CHCH2CH(CH3)2。

8.合成治疗脑缺血的药物I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1)
(2)I结构中分别有一个五原子环和一个六原子环。

(3)F能发生银镜反应。

完成下列填空:
1. 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F中不含氧的官能团有_________(写名称)。

2. 按系统命名法,A的名称是_______;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 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高分子树脂,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含有酚羟基,且结构中有4种不同性质氢的结构有_____种。

5. 化合物D经下列步骤可以得到苯乙烯:
反应Ⅰ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代溴原子 2-甲基丙烯
3 光照甲醛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D分子式是C7H8结构简式是,在Fe作催化剂时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形成E: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E在MnO2催化下加热与O2发生反应形成F:;F中不含氧的官能团有溴原子;
⑵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及A的分子式可知A是,按系统命名法,A的名称是2-甲基丙烯;A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形成B:;B 与Mg在乙醚存在使发生反应形成C:(CH3)3CMgBr,C与F在水存在使发生反应形成
G:;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H:;H 分子中含有羧基、醇羟基,在浓硫酸存在使发生酯化反应形成酯I,其结构简式为。

⑶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高分子树脂,其化学方程式为

⑷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含有酚羟基,且结构中有4种不同性质氢的结构有3种,它们分别是:
、、。

⑸化合物D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形成K,K与Mg在乙醚存在时发生反应形成L:,L与甲醛HCHO存在是发生反应形成M:,M 在浓硫酸存在时发生消去反应形成N:。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9.实验室通常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到170℃制取乙烯,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OH CH2=CH2↑+H2O。

若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制得的乙烯往往混
有CO2、SO2、H2O(g)。

(1)试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制得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按气流的方向,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

(2)实验时若观察到:①中A 瓶中溶液褪色,B 瓶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C 瓶中溶液不褪色,则B 瓶的作用是_______,C 瓶的作用是_________。

(3)若气体通过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它可以用来验证的气体是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

(5)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制得聚乙烯,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装置④存在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②①③ 除去或吸收SO 2 检验SO 2是否除尽 CO 2 无水硫酸铜
nCH 2=CH 2
④装置中缺少温度计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检验其它物质时可能会引入水,所以应该先检验水;由于乙烯和SO 2都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先检验SO 2、然后除去SO 2、再检验乙烯,最后检验二氧化碳。

所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④②①③;
(2)实验时若观察到:①中A 瓶中溶液褪色,B 瓶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C 瓶中溶液不褪色,则A 瓶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SO 2,B 瓶的作用是除去或吸收SO 2;C 瓶的作用是检验SO 2是否除尽。

(3)若气体通过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它可以用来验证的气体是CO 2; (4)装置②检验水蒸气,则其中所加的试剂名称是无水硫酸铜;
(5)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为nCH 2=CH 2; (6)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到170℃制取乙烯,而该装置中缺少温度计。

10.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 3CH 2OH 24H SO 170−−−−→浓
℃CH 2=CH 2,CH 2=CH 2+Br 2→BrCH 2CH 2Br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c 中应加入_______(选填序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①水 ②浓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判断d 管中制备1,2-二溴乙烷反应已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

(3)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水的________(填“上”或“下”)层。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 2,最好用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序号)洗涤除去。

①水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碘化钠溶液 ④乙醇
(5)以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有同学设计了如下流程:1,2-二溴乙烷通过(①)反应制得(②),②通过(③)反应制得氯乙烯,由氯乙烯制得聚氯乙烯。

①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填该物质的电子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写出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 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下 ② 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BrCH 2CH 2Br+2NaOH −−−→乙醇加热
CH ≡CH ↑+2NaBr+2H 2O 【解析】
【分析】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为: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CH 3CH 2OH 24H SO 170−−−−→浓
℃CH 2=CH 2,然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CH 2=CH 2+Br 2→BrCH 2CH 2Br ;产物中混有的溴单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1)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为无色;
(3)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
(4)常温下下Br 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可以除去混有的溴;
(5)以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可以先用1,2-二溴乙烷通过消去反应制得乙炔,然后通过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制得氯乙烯,最后由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聚氯乙烯,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所以③正确;
(2)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为无色,D 中溴颜色完全褪去说明反应已经结束;
(3)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有机层在下层;
(4)①溴更易溶液1,2-二溴乙烷,用水无法除去溴,故①错误;
②常温下Br 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 2═NaBr+NaBrO+H 2O ,再分液除去,故②正确;
③NaI 与溴反应生成碘,碘与1,2-二溴乙烷互溶,不能分离,故③错误;
④酒精与1,2-二溴乙烷互溶,不能除去混有的溴,故④错误;
答案选②;
(5)以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可以先用1,2-二溴乙烷通过消去反应制得乙炔,然后通过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制得氯乙烯,最后由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聚氯乙烯,
反应①为1,2-二溴乙烷通过消去反应反应制得乙炔, ②乙炔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乙炔的电子式为:

③为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制得氯乙烯;
第一步反应为1,2-二溴乙烷通过消去反应反应制得乙炔,反应方程式为:
BrCH 2CH 2Br+2NaOH −−−→乙醇加热CH ≡CH ↑+NaBr+2H 2O 。

11.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机化学中通过酯化反应原理,可以进行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苯甲酸 甲醇 苯甲酸甲酯 熔点/℃
122.4 -97 -12.3 沸点/℃
249 64.3 199.6 密度/g.cm -3
1.2659 0.792 1.0888 水溶性 微溶 互溶 不溶
实验一:制取苯甲酸甲酯
在大试管中加入15g 苯甲酸和一定量的甲醇,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浓硫酸,按图A 连接仪器并实验。

(1)苯甲酸与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试管Ⅰ中除了装有15g 苯甲酸和一定量的甲醇和一定量浓硫酸外还需要加入沸石,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学实验室中制取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答两条措施)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提纯苯甲酸甲酯
该实验要先利用图B 装置把图A 中制备的苯甲酸甲酯水洗提纯,再利用图C 装置进行蒸馏提纯
(4)用图B 装置进行水洗提纯时,为了洗去苯甲酸甲酯中过量的酸,B 装置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

(5)用图C 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显示_________℃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答案】+CH 3OH Δ−−−→浓硫酸+H 2O 防暴沸 使用浓硫酸吸水、把酯蒸出反应体系、提高醇的用量等 固体Na 2CO 3 199.6
【解析】
【分析】
(1)苯甲酸与甲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和水,据此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做酯化反应实验时加入沸石,其作用防暴沸;
(3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即可提高产率;
(4)用图B 装置进行水洗提纯并继续用C 获得酯,则B 装置中应加入能与酸反应而不和酯反应的固体物质;
(5)用图C 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达到苯甲酸甲酯的沸点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详解】
(1)苯甲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OH Δ−−−→浓硫酸+H 2O ; 答案为:+CH 3OH Δ−−−→浓硫酸+H 2O ;
(2)进行酯化反应实验时,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暴沸;
答案为:防暴沸;
(3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即可提高产率,相应的措施是:使用浓硫酸吸水、把酯蒸出反应体系、提高醇的用量等;
答案为:使用浓硫酸吸水、把酯蒸出反应体系、提高醇的用量等;
(4)用图B装置进行水洗提纯时,为了洗去苯甲酸甲酯中过量的酸又防止酯反应,B装置中应加入碳酸钠,后续用蒸馏提纯苯甲酸甲酯,而其沸点199.6°C,故B中加入的是碳酸钠固体;
答案为:固体Na2CO3;
(5)用图C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要收集目标产物苯甲酸甲酯,则温度计达到苯甲酸甲酯的沸点199.6°C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答案为:199.6。

12.为了确认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一次实验达到目的(不能再选用其他酸性溶液)。

(1)锥形瓶内装有某种可溶性正盐固体(含有3种酸的酸根的其中一种),此固体为
________,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___。

(2)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大小顺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碳酸钠乙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有白色沉淀产生 CH3COOH>H2CO3>H2SiO3
【解析】
【分析】
装置A用于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由于乙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对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的反应有干扰作用,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乙酸,排除干扰,装置C的作用是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

【详解】
(1) 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可知,锥形瓶内装有的可溶性正盐固体为碳酸钠,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乙酸,故答案为:碳酸钠;乙酸;
(2)由于乙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对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的反应有干扰作用,则装置B中所盛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乙酸,排除干扰,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
(3)装置C中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白色沉淀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故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