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己随笔4篇自我反思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自己随笔4 篇自我反思随笔下面是我整理的反思自己随笔 4 篇自我反思随笔,以供借鉴。
反思自己随笔 1
在上课期间见坐在南边靠窗的同桌两女生心不专神不聚,于是走到他们跟前以示提醒,谁知,靠过道的女生不慌不忙地将一东西放在桌子上,要是在平时,她们肯定会眼疾手快地放到桌兜里,生怕老师将他们的最爱没收。
这两个学生虽然在学习没有一成,但是在别的方面还算不错,长得漂亮、打扮入时、同学关系处的也不错、也知道在老师面前做做装模作样的工作,不像其他的哪一种破罐破摔,死猪不拍热水烫的宁死不屈状。
她放到桌子上的估计是不怕老师看的东西。
也许是什么心声想让老师知道。
于是我顺手拿起来,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老裴吼,老牛叫,老班在咆哮,
这次全班没考好,老师的肺快气炸了,
教室之中,不及格的真不少,
考场之上,优秀学生真难找,
拿起了笔杆笔帽,上考场不会就咬
保卫九五,保卫老班,保卫语文,保卫全学科。
这些调侃我们老师的段子,还真形象,怪不得她要放到
桌子上,她就是要让我看看我们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一不做二不休我看后索性在班上读了读,趁势说,咱们班里有才的学生太多了,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创意点子势如泉涌,如果能在现在学习阶段吸纳更多的正面的东西,将来肯定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可是你们怎么不想你们为什么被吼叫和咆哮,你们自己的表现和得到的吼叫都是你们自己挣得的。
无缘无故我们还吼叫什么呢?
我又问,大家知道这出自谁之手吗?
大家还没有回答,那位小漂亮就站起来自我澄清道,不是我写的,再说了我也没有这水平。
我不喜欢穷追猛打将人逼进死胡同。
于是就说,不管是谁写的,下课找我说说,是什么让你们对老师们如此痛恨。
谁知道下课我刚走出教室,我们的第一名,也是全县第一名同学就走出来了,她说,老师你别生气了,那是我写的。
我惊讶道,怎么是你写的。
她说,是上次吧,我们语文没考好,老班把我们前 10名都叫道办公室训斥了一番,我写时也只是些当时的一点感受,是看那考场那许多咬笔杆的一大片而发出的。
是我们 10个同学自我安慰的心声,即我们已经尽力了。
但不知怎么传来传去传到咬笔杆的同学那里好像他们都理解成了说老师的了。
于是他们都很高兴地传抄开了。
我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本来以为是成绩没一哈的那些人所作,准备好了一些的恶狠狠的大道理,而且还准备借助于班主任好好整顿整顿他们。
现在面对她,那些话语却说不出了口,她这样主动,我觉得也没有整顿她的必要了。
事实上,我们都喜欢成绩好的而不喜欢那些没有成绩的。
俗话说,一好遮百丑,一害遮百好。
也许就是这道理。
也许平时对待他们,我们也有两样不同的标准,偏见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形成的。
反思自己随笔 2
今天听了谢老师话,我认为我有必要认真反思、反省一下自己了。
这一次自己从二百多掉到三百多名,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什么我会退步了呢?这主要是因为课下没有太多的去复习、巩固,以至于我的知识点抓的不牢。
看到我的数学成绩,我有点想抓狂,从九十五分掉到八十多分,让谁心里也受不了。
我认为我对不起李老师的认真教学,也对不起自己平日洒下的汗水。
还不是因为我认为数学没有知识点,不用复习所造成的。
英语呢,也好不到哪去。
说好了要考九十分以上的,可是我失信了。
语文,对于作文我很不满意,差0.5 就九十了,这是一个进步,但作文退了。
从三十七退到三十四,如果作文多考了一分,哪怕是 0.5,我都可以考上
九十。
所以对语文我无比惋惜。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状况,看来是需要更加努力了。
听到谢老师说胡超反考进了前三名,我突然有个念头,我要超过她,她能考,我也能考。
所以,用这份强大的动力,我会一天比一天优秀的!
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不再因为分数惋惜,反思今天的自己,追逐明天的胜利吧!
反思自己随笔 3
对于听课,许多学校都有这样的要求:每月不少于 4 节,并在课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许多老师的实际操作却是:为了完成这一的任务,每月按数量要求听课。
然而听课记录寥寥几笔,听到哪儿记哪儿,课后思考和交流也不多,真正有什么受益呢?起初我对一些教研的听课活动不以为然。
但自从杨老师就新课标精神谈了听课的实践操作给我们谈了她的看法——从研究教师和研究学生的各角度出发,有重点地做听课笔记、开展评课。
大家都开始有针对性地做了听课记录,并不时做些点评。
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选择了教师的指令性语言记录。
听着听着,我不禁开始汗颜,暗暗地想:把老师的每一句话记录下来真是一件“残忍”的事,照着这样,我平常的课一定也漏洞百出。
分组评课时,因为有了准备,学员们各抒己见,研讨气氛十分热烈。
这一次的听课,改变了我简单的偏见,开始正视听课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事实上,听课评课作为一种发现、思考和提炼的教学研究活动,直接对我们教学的关注焦点作出反应,从而更能有效地促进听课者和上课者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千变万化,思考教学问题,仅仅用技术性方法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注意“行动中的知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唐萧恩在《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在专业知识的地形中,既有实践者能有效运用以研究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的坚硬的高地,也有技术手段不能解决的情况复杂的沼泽。
困难就在于,不管其技术效果如何好,高地上的问题对绝大多数顾客和社会成员来讲总是相对次要的,而沼泽却总是绝大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专业发展方法认为,掌握了有关理论知识的教师能够用理论来推动自己的实践工作。
但在现实中的教学活动却是“知易行难”,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信念(信奉的理论)和行动(运用的理论)、我们的行动与我们预期的结果之间的差距。
因此,近年来我们教育研究活动更注重在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中,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常见的方法有:写教后记(本人教学过程的体验审视),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
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听课的质量?在上述两个案例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听一节课,前一节课缺
乏主题,听课者盲无目的,看问题只能停留于浅表层面,泛泛而记。
后一节课听课聚焦点明确,因而做到了有的放矢,发现的问题就更为深刻了。
笔者认为更为有效的听课应包括三个阶段的经验反思:
(1)课前了解听课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听课重点;
(2)听课过程中善于发现意识背景中长时间积累建立和巩固起来的有缺陷的运用理论,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思考改进方法;
(3)课后对行为实践做出总结、归类聚焦,分析判断教育教学现象之间的相关联系或因果关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统一、有效的整体。
正如萧恩所说,当我们的听课整合理论与实践、思想和行动时,它就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通过这一对话过程我变得更有技巧”。
反思自己随笔 4
后来她政治考试考了 90 多分,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她高兴不起来:“有什么用!现在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有十二万分的理由理解女儿的心情。
作为教书 20 年的教师,我深知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多么不合理而且不合人道!但我又想如果听任女儿保持这样一种消极态度,不但不利于她的学习,而且也不利于她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要知
道,她未来的人生还有多少可以预见和不可预测的困难、挫折还在等着她呢!
按说,女儿的成绩应该算是不错的,半期考试名列班上第 4 名,在年级近 600 人中名列 24 名。
然而她对学习却如此厌倦!
我反思我自己的教育。
我感到女儿的这种精神状态,固然与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关,但也与我有关。
在初二结束的那个暑假,我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女儿说:“晴雁,从下学期开始,你将度过四年有期徒刑!”她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知道,你说初三和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会很紧张,学习压力会很大,是吧?”
我说:“是的。
因此你现在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准备承受你以前没有承受过的学习压力。
”
当时我觉得我是在给晴雁打预防针,现在看来,我这个预防针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产生了副作用,让女儿带着一种恐惧的心理进入初三,这种心理使她被动学习,更使她对初三生活真有一种坐牢一般的感觉。
试想:如果一个人对所做的事感到是在服劳役,这是多么痛苦!
我估计像我一样的家长也不少,总以为提前打了预防针,就能够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使他们对未来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由于孩子是怀着如临大敌的心情被动地进入迎考阶段,这样的心情恰恰是不利于迎考复习的。
女儿现在的唉
声叹气,充分证明我打的“预防针”并不成功,反而还有副作用!仔细想来,女儿现在之所以对考试怀有恐惧,是因为我这个做家长的对考试有恐惧症——换句话说,正是我本人的考试恐惧症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女儿了!
我决定弥补我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