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对小儿食欲不振的临床治疗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31期197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药物与临床·
探讨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对小儿食欲不振的临床治疗效果
韩文雯,陶静
(贵州省人民医院 儿科,贵州 贵阳 550002)
0 引言
食欲不振是指进食欲望降低,尚未发展为完全不思进食的状态,好发于儿童,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介入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状态,若不采取早期干预和调理,长期食欲不振,则可能发展为厌食,厌食可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出现脏器功能紊乱,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食欲不振进行早期干预十分重要[1]。

目前临床上针对食欲不振多采取食疗、口服维生素、中药干预等为主,但总体疗效欠佳,故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本院采用金双歧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食欲不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对小儿食欲不振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70例小儿食欲不振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10岁,平均(6.25±3.31岁)。

研究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9岁,平均(6.11±3.28岁)。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第六版《儿科学》[2]中食欲不振诊断标准;②治疗前3个月内均未接收其他治疗;③小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营养不良者;②合并遗传疾病者;③对本研究中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两组小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两组小儿均予以助消化、口服维生素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小儿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给
予小儿葡萄糖酸锌片口服,1片/次,2次/d ,葡萄糖酸锌片国药准字为H10890024,生产厂家为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研究组采用金双歧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葡萄糖酸锌片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加以金双歧片口服,1~3岁小儿2片/次,3~12岁小儿,3片/次,均3次/d ,金双歧片国药准字为S1*******,生产厂家为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两组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后果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效果参考《儿少卫生学》[3]中标准:痊愈:经过治疗后,小儿食欲、饭量均恢复正常,无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不良后果发生;显效:食欲、饭量较前明显恢复,无不良后果发生;有效:食欲、饭量较前有所恢复,见部分不良后果;无效:未满足治愈、显效或有效标准。

不良后果主要包括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
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 检验,
s )表示,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不良后果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后果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为0.00%,前者低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食欲不振在小儿群体中较为常见,是机体进食欲望降低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消化
摘要:目的 探讨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对小儿食欲不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
院诊治的70例小儿食欲不振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研究组采用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后果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不良后果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不良后果发生率为11.43%,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后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针对小儿食欲不振采用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小儿食欲,降低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发生率,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食欲不振;金双歧;葡萄糖酸锌;临床效果;不良后果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31.094
本文引用格式:韩文雯,陶静.探讨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对小儿食欲不振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21,21(31):197-19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31
198投稿邮箱:
zuixinyixue@
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药物副作用、日常饮食不当、疾病影响等因素相关,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日久迁延可发展为厌食症,厌食症可导致小儿出现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后果,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因此,对食欲不振小儿采取早期积极的治疗十分重要。

以往针对食欲不振多采用补充维生素B6、食疗等方法进行干预,维生素B6可促进机体消化、吸收营养,刺激机体产生进食欲望,但见效较为缓慢,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食疗通过选择开胃、促进消化的食物进行干预,效果较为不显著,故药物干预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小儿缺锌也可引起食欲不振,锌元素虽在人体中含量较低,但该元素是维持小儿身体正常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缺锌可导致小儿垂体激素分泌降低,味蕾细胞更新,食欲低下,消化功能减退,生长发育迟缓,为小儿适当补充锌元素可促使味蕾细胞再生,提升味蕾敏感度,进而提高小儿食欲和消化功能[4]。

葡萄糖酸锌是治疗缺锌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可迅速为机体补充锌元素,该药对蛋白质、核酸的合成,肠道蛋白的吸收及消化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促进生长发育,并可合成味蕾中的味觉素,防止颊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角化不全,进而提高小儿味觉敏感度,增强食欲,进而改善食欲不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5]。

葡萄糖酸锌对胃黏膜刺激小、极易吸收,不良反应少,但单一使用该药治疗食欲不振效果欠佳,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使用。

有研究指出,食欲不振与肠道菌群失调存在一定联系,故调节肠道菌群在食欲不振的治疗中十分重要[6]。

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主要成分为长型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可直接为人体补充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菌生长繁殖,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增加,从而刺激机体产生进食欲望,有效改善食欲不振[7]。

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70例小儿食欲不振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由此说明,金双歧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方法对小儿食欲不振是切实有效的,疗效优于单一葡萄糖酸锌治疗,分析原因:金双歧有效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生理功能,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改善小儿营养状况,葡萄糖酸锌为多种消化酶提供锌离子,保证酶活性,进而有效改善小儿消化功能,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促使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结果显示,研究组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不良后果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1.43%,研究组不良后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发生,究其原因与联合用药后小儿食欲改善,消化功能增加等因素相关,食欲改善后营养物质吸收增加,小儿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食欲不振采用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小儿食欲,降低贫血、消化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发生率,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敏霞,吴启荣.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3):4126-4127.
[2] 杨锡强.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 张欣.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4] 杨小琴.金双歧加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食欲不振的临床效果[J].
海峡药学,2016,28(10):93-94.
[5] 黄瑶琴,赵芳芳.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儿童
厌食症患者的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4):453-455,474.
[6] 崔树利.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
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150+158.[7] 黄瑶琴,赵芳芳.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儿童
厌食症患者的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4):453-455,474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