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目的
①预防并发症; ②恢复关节的活动和肌力; ③训练位置转移的方法; ④训练平衡; ⑤训练步行; ⑥恢复日常术后功能; ⑦进行护理和保护人工髋关节的教育; ⑧提供所需的辅助器具。
原则
个体化 渐进性 全面性
全髋置换术后的注意事项
不要交叉双腿(常规术后病人双腿间置一枕头)。 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90 ° (坐在床上时身体不能前弯去拉棉被; 低的椅子、马桶
坐到床边) 桥式运动 CPM:增10°/天 术后第4天开始站立练习
术后7~12天
部分负重行走训练(四脚拐-肘拐-手杖) 股四头肌,腘绳肌渐进性肌力训练 楼梯,坡度行走,膝髋踝协同训练 腘绳肌牵伸,防止屈曲挛缩 股四头肌被动牵伸,增加膝关节屈曲度 ADL训练
坡度
转移
卧位-坐位
患者平卧于床上,患肢呈外展位。 让患者屈曲健侧下肢,伸直患肢,用双手支撑半坐起。利用
双手及健侧支撑力,将臀部向患侧移动,然后再移动健侧下 肢及上身。
重复以上动作,使患者移至患侧床边。 治疗师站在患侧床边,一手托住患者患肢,一手抱住患者肩
部,嘱患者双手及健肢同时用力撑床,以臀部为轴旋转坐起。 患髋屈曲不能超过90 °,让患者双足下垂,端坐于床边。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并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
无骨黏合剂固定,即生物力 学固定,
是使骨组织生长入假体表面 的间隙内,起到固定作用。
其黏合牢固程度不如前者,
因此,使用后者固定的人工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能早期 活动。
人工关节置换可以达到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 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深部感染 假体松动、柄断裂、假体关节脱位 关节周围异常骨化
人工关节置换适应证
退行性关节病 破坏性类风湿关节炎和某种程度的创伤后
关节炎。 一般下肢关节置换的必要性高于上肢。
人工关节置换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近期患有化脓性关节炎 被置换关节的周围出现麻痹 神经病性关节炎
相对禁忌证
严重骨质疏松 关节周围严重且无法矫正的韧带缺损 其他某种程度的生理或心理性缺陷。
术后3-6天
继续前面的训练 床上活动练习(翻身,起坐,移动,坐到床边) 尝试从坐到站
髋关节训练 患肢脚沿床面向上移动,使患肢髋、膝关节屈
曲,但应保持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 °
膝关节训练 放一个小圆枕头在膝关节下,膝部用力往下压,
小腿往上举,使膝关节伸直10秒
翻身
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 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防 止患肢外旋。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
康复目的
①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状态,主动参与康 复训练;
②防治术后并发症; ③增强膝关节屈伸肌的肌力,改善膝关
节周围肌力及其软组织平衡协调性,保 持关节稳定。
原则
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局部与整体观念 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康复训练中,如出现血栓形成、伤口愈合不 佳、感染、关节脱位、骨折、髌腱断裂、腓总 神经损伤、髌骨脱位、假体松动、磨损、变形、 断裂等情况,必须停止训练,及时处理。
①髁型人工膝关节: ②铰链式人工膝关节: ③其他:球臼式人工膝关节
人工关节与骨组织的连接固定, 可分为骨黏合剂固定及无黏合剂固定两类。
用骨黏合剂固定
附着牢固,
患者可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功 能恢复。
其缺点是骨黏合剂聚合后产生的 单体毒性反应,聚合热损害,以 及假体-骨水泥-骨之间的交界 面弹性模量的差异和晚期黏合剂 的老化问题,均可造成假体松动 和骨质吸收等问题。
预后及预防
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姿势
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位; 术侧髋关节伸直、内收外旋位。
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位或中立位,术后6~8周内屈
髋不要超过90°。 出现术侧髋关节任何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第三次复查在术后1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
先用步行器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步行 练习时,术侧下肢逐步负重
术后3周
增加肌力,步态练习:行走速度,耐力,楼梯,坡度, 注意坐卧不要交叉双腿
ADL:洗澡,如厕,乘车等 3个月后,适当开始散步,游泳等 功能训练达到重归社会 出院宣教 制定随访时间及计划
随访
第一次随访:术后 6~8周
不能坐; 从椅子上站起时,不能向前弯腰站起)。 手术后的髋关节避免内旋及过度外旋。
(当站、坐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侧,应保持 脚尖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
危险体位
髋屈曲超过90° 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 伸髋外旋 屈髋内旋
THA术后康复程序
术后1-2天
卧床 消肿止痛:冰疗 辅助外展位 辅助髋膝关节屈曲,伸展 髋外展肌,伸展肌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踝足和趾的主动活动(踝泵)
术后1-2天
卧床
注意患者有无心肺功能异常、休克、伤口出血量过多 等症状,必须待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平稳后方可开始 功能训练。
深呼吸锻炼。 消肿止痛:冷疗 踝泵运动 术侧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双上肢主动性活
动训练。
CPM
术后3-6天
膝关节主动活动 直腿抬高 床上活动练习(翻身,起坐,移动,
拐-手杖) 髋周围肌肉渐进性肌力训练 发展独立生活能力,能自我起床,转移和行
走 ADL训练
步行练习
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 骨、骨折等情况,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步行练习。
若用非水泥固定型假体者,则至少在术后6周才能开始步 行练习。
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骨骨折的患者,行走练习,更应根 据X线片情况,推迟到术后至少2个月。
坐位水平移动
向患侧移动时,应先移动患肢,使其呈外展位,再用双手 支撑床,移动臀部及健肢。
向健侧移动时,应先用双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及健肢,再 移动患肢。
坐位-站位
患者端坐床旁,双足着地,健肢在前,患肢在后,双手握住 助行器,利用健肢和双手的支撑力挺髋站起。
术后7-12天
尝试上下楼梯 尽可能用拐杖行走,部分负重(四脚拐-肘
常用的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可分为四种: ①金属材料,如钴铬钼合金,即维太利钴基耐
热合金,钛及其合金,316L和22A不锈钢等; ②高分子聚乙烯; ③陶瓷材料; ④炭质材料。
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结构复杂的关节。 运动功能要求较高。 人工膝关节置换后,要求达到负重、伸屈、外展
及旋转活动,稳定性好。 人工膝关节的设计种类
ADL:洗澡,如厕,乘车等;如需要进行 被动牵伸,水疗等
功能训练达到重归社会 出院宣教 制定随访时间及计划
预后及预防
参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预后及预防” 部分。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1 次拍摄X线片复查膝关节。
根据复查髋关节的 正侧位X线片结果 及体检情况,提出 下一步康复计划。
重点是提高肌肉的 整体力量,指导患 者恢复日常活动能 力。
第二次随访:术后4个 月。
评定内容
①肌力恢复是否正常; ②能否独立行走(无痛
支具辅助),无跛行, 能行走较长距离; ③关节活动度能否满足 日常生活需要,
重点是提高肌耐力
康复评定
评定前应详细阅读病历、手术报告、手 术前后的X线片等资料。
由于关节置换手术本身直接影响术后康 复计划,治疗师还应了解手术的详细情 况。
评定内容
疼痛评定 关节活动功能评定 肌力评定 关节稳定性评定 X线片评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效果的评定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效果的评定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中国医大 盛京医院 康复科 周凤华
概述
人工关节简介
人工关节是用一些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 体,用以替代病变的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
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良好的机械性,并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及耐疲劳 性等。
人工关节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目前尚无任何单一材 料能满足上述要求,故临床上常用两种以上的材料配 合制成。
预后及预防
合理使用拐杖
拐杖使用时限:至无疼痛及跛行时,可弃拐。 最好终生使用单手杖,减少术侧髋关节的磨损
预防及控制感染
对拔牙、扁桃体摘除、插导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 何措施应及时预防。
节制性生活 避免髋关节重度活动
避免重体力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以减少术后关 节脱位、骨折、假体松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