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 课件(37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表现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河 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的情感。 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 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利于抒情。
•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诗 人内心的澎湃激情。
二、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 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 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 化了,使之更加形象; “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 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 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 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 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
跳楼自杀,绝笔作为《一十一枝红 玫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 诗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 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 耀的诗》(1998)等。2000年诗人 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 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黄河
黄河
黄河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
一、听录音朗读全诗,思考讨论问题:
1、“河床”这个主要意象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诗人描绘这个意象,目的是什么呢?
诗歌意象分析:

1、河床的特点: (1)地域特点: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下。
——起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的源 头。
(2)形态特点: 宽阔浩荡 (巨人般躺倒、屹立) 有时滋润 (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 力 .) 有时干枯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 而不可近狎.) 沟壑纵横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
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 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 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 “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 主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 斯等国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 呀,父亲们!》、《慈航》、《意 绪》、《哈拉木图》等。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 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 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 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 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 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 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 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 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 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 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 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 大的诗歌个性。
三、学生朗读全诗,讨论问题:
1、诗歌中有众多的意象,各有什么底蕴呢? 2、诗人运用这么多意象,来表现什么呢?
兀鹰是一种较大的鸟类,晚婚的标兵,飞行不用拍动 翅膀,而是利用气流扶摇直上。在山地的高岩上集体 繁殖,以腐肉为食,大型兽类的尸体为主要食物来源, 近年来数量减少较快。
诗歌其它意象选析:
河床
谷底部分河水经
常流动的地方称 为河床。
河床
河床
河床
河床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众多意象的内蕴。 2.理解河床这一意象的特点。 3.理解昌耀诗歌的风格。

昌耀(1936—2000), 原名王昌耀。中国伟 大的民族诗人。籍贯 湖南桃源。1950年参 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入师文工团。1953年, 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 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 读书。1954年开始发 表诗作。
阅读顾城诗歌《远和近》,完成后面 的问题
①“你”是如何理解诗中那种违背生活常理 的认识的? 这里的远和近不能简单理解为物理意义上的 空间距离,而是心理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 距离的错位,体现了诗人对造成人与人之间 的隔阂的失望,也体现了诗人对建立人与人 之间的良好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 喀喇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 即祖山的意思。它位于黄河源头与通天河之 间,属于昆仑山脉中支东端。该山地势高耸, 群山起伏,雄岭连绵,景象恢宏。它是庞大 的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走向为西北----东 南,向西为可可西里山脉,向东与四川的岷山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给人以古老神 秘凝重的感觉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是对狞厉粗犷的原生 力量的认同
——虚的意象
2、诗人运用这么多意象,来表现什么呢?
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可以从各个方 面全方位的展现“河床”的美,表现青藏高 原的原始风情。这些意象是为主要意象“河 床”服务的。
1、诗歌中有众多的意象,各有什么底蕴呢?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 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同时也表现了“河床”博爱的襟怀。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是民族世俗生活有关 的细节, 展现了西北高原的民 族风情
——实的意象
黄河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 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 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 “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 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 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 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 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 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
(3)性格特点: 坚实宽厚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 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 块) 雄性美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博爱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富有使命感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2、诗人描绘这个意象,目的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
诗人通过“河床”这个意象,在整体上 展示出了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 大。 一种沉实、雄阔、粗犷、原始、古朴而 凝重的西北高原的风情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