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考试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一定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2.他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并且利用实验和数学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物理学基本问题,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这位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亚里士多德
C.伽利略
D.牛顿
3.课间休息时,负责擦黑板的同学为方便老师下节课使用,将磁性板擦吸附在磁性黑板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板擦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黑板
B .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
C .作用在板擦上的磁力和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若磁力突然消失,板擦仍能保持静止不动
4.如图所示,用水平力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 没有推动。
关于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推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
B .推力小于摩擦力
C .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D .推力大于摩擦力
5.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2
10m/s g .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4s 末的速度大小为( )
A .10m/s
B .20m/s
C .30m/s
D .40m/s
6.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 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 ,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
A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 .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 .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7.把一个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 =kt (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下图所示,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t 的变化关系是( )
A .
B .
C .
D .
8.拿一个长约1.5m 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9.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9月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夏季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图中的“莲花碗”是田径的主赛场,下列关于亚运会田径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B.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一个时间间隔
C.短跑运动员跑100m和200m都是指位移
D.高水平运动员400m比赛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其他运动员200m比赛的平均速度10.驾驶手册中指出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刹车产生的加速度也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A.0.5 s B.0.6 s C.0.7 s D.0.8 s
1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
B.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C.某一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D.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12.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
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13.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A.①②④⑤⑥B.①⑤⑥⑦⑧C.④⑤⑥⑦⑧D.①④⑤⑦⑧1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D.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15.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4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0、2m/s2B.5m/s、4m/s2
C.5m/s、8m/s2D.5m/s、2m/s2
16.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
一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端,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
小球从开始压缩弹簧至最低点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变化情况是()
A.合外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B.合外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合外力一直变大,速度一直变小
D.合外力一直变小,速度一直变小
17.静止在斜面上的重物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F2,关于这两个分力,下列的说明正确的是()
A.F1作用在物体上,F2作用在斜面上
B.F2的性质是弹力
C.F2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D.F1和F2是与物体的重力等效的力,实际存在的就是重力
18.在一平直路段检测某品牌汽车的运动性能时,通过传感器发现汽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汽车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19.如图所示,粗糙的长方体木块P 、Q 叠放在一水平地面上,并保持静止,涉及到P 、Q 、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B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D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
二、多选题
21.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 的动摩擦因数
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52F mg μ=
时,A 的加速度为13
g μ B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C .当F >3 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
g μ 22.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45θ<︒)的倾斜轻绳a 和水平轻绳b 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 的拉力为1T ,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 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过θ角,绳b 的拉力为2T ,再逆时针转过θ角固定,绳b 的拉力为3T ,则( )
A .132T T T =>
B .123T T T <<
C .132T T T =<
D .绳a 的拉力减小
23.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
c时的速度分别为v b、v c,则( )
A.v b=8m/s
B.v c=3 m/s
C.s de=3 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
2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中木块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行,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cos
mg
L
k
μα+
B.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sin cos)mg L
k
αμα
+
+
C.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1、2两木块之间距离的两倍
D.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保持不变
25.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
如图甲所示,与水平面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1kg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处,经过1.2s 到达传送带的B端。
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由v—t图可知()
A.A、B两点的距离为2.4m
B.货物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
C.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12.8J
D.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J
26.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27.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火箭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失重状态
C.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D.飞船落地前减速下落时,宇航员超重状态
28.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5s钟内分别经过A、B两根电杆,己知A、B电杆相距50m,车经过电杆B时的速率是15m/s,则
()
A.经过A杆时的速率是5m/s
B.车的加速度是2
1.5m/s
C.A、O间距离是6.25m
D.车从出发到B所用的时间是9s.
三、实验题
29.(1)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包括低压交流电)、复写纸、秒表、小车、钩码、细绳、导线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__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是(_______)
A.交流220V
B.直流220V
C.交流4 - 6V
D.直流4 - 6V
(3)下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
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m/s2
30.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甲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N.
(2)图乙中一定沿着OA方向的力是______ (选填“F”或“F′”)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
C.两次拉伸橡皮条,只要使橡皮条伸长到相同长度即可
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3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将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可知该物体做_______直线运动,若直线与–x方向的夹角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答:____________段纸带(填“a”“b”“c”“d”或“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8.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2.
32.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电源频率为50 Hz).求:
(1)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3.汽车在公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小轿车因故障停车,后面有一小轿车以72km/h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3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2
4m/s.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34.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量为M的车厢里,用一个定滑轮通过绳子悬挂两个物体,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已知m1<m2,m2静止在车厢的地板上,m1向左偏离竖直方向θ角.这时,
(1)求汽车的加速度;
(2)求作用在m2上的摩擦力;
(3)求m2对车厢的地板的压力.
35.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段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g=10m/s2)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时间间隔为多少?
(2)这时第三个小球和第五个小球相距为多少?
36.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汽车在4 s内停了下来,使小动物免受伤害.假设汽车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试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C.当F mg sin30时,物体有下滑的趋势,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当F mg sin30时,物体有上滑的趋势,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当F=mg sin30时,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为零,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D.当F mg sin30且F=mg sin30时,这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知:
f+F=mg sin30
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f=mg sin30=F
故选项D符合题意。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详解】
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从而有力的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故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黑板擦受到四个力: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摩擦力、磁力,这三个力的施力物体都是磁性黑板,故A 符合题意.
B. 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板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作用在板擦上的磁力和弹力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 若磁力突然消失,则板擦与黑板之间的弹力消失,此时摩擦力变为零,则板擦不能保持静止不动,选项D 不符合题意;
4.A
解析:A
【解析】木箱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由于木箱没有运动,受力平衡,所以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石块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0v v at =+可得,第4末石块的速度大小为
10440m/s v gt ==⨯=.
A. 10m/s ,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 20m/s ,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30m/s ,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 40m/s ,选项D 符合题意;
6.B
解析:B
【解析】
这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只知道位移和时间两个物理量,能求出的是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和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三个量中只要再知道一个,就能求出其余两个.故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的是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答案是B .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物体所受的水平推力为F kt =,由二力平衡得,墙与物体间的压力 N F kt =。
当F 比较小时,物体受的摩擦力F f 小于物体的重力G ,物体将沿墙壁下滑,此时物体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 kt μ=
当摩擦力F 等于重力G 时,物体不能立即停止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然是滑动摩擦力,随着摩擦力的增大,摩擦力将大于重力,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摩擦力将变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跟重力始终平衡,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口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加速度小,则下落的慢,故AB 错误.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C 正确.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其自身大小不能忽略,所以不可以看做质点,故A 错误;
B .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个时间段,故是一个时间间隔,故B 正确;
C .短跑运动员跑200m 时,不是一条直线,故200m 是路程而不是位移,故C 错误;
D .400m 比赛时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不可能大于200m 时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
故选B .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假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 ,在第一个过程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1,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 1=v 1t
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21202v ax -=-
全过程位移:
L 1=x 1+x 2=56m
在第二个过程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2,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 3=v 2t
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22402v ax -=-
全过程位移
L 2=x 3+x 4=24m
联立解得
t =0.7s
故C 正确。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位移反应的是位置的变动,故A 错误;
B 、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它情况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但是位移不是路程,故B
C 错误;
D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 正确。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可知,距离相同,时间越短时平均速度越大,可知他在这100米中平均速度大;
A.平均速度大,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3.D
解析:D
【解析】
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 物体刚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快,故C错误.
D. 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D正确.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待定系数法,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8m/s2,故C正确.ABD错
误;
故选C.
16.A
解析:A
【解析】设小球所受的弹力为F,当小球刚接触弹簧时,F竖直向上且由零逐渐增大,所以合力F合=mg-F,方向向下,且随小球的下降逐渐减小,即加速度向下且逐渐减小,所以小球向下做加速运动;当F=mg,加速度为0,速度达到最大;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弹力F继续增大,合力F合=F-mg,方向向上,且继续增大,即加速度向上且逐渐增大,所以小球向下做减速运动,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0,合力到达最大值,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的难点在于判断速度的变化情况,应注意: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少.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重力的作用效果,将重力为G 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 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 2,F 1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而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 1的方向相同,F 2是使物体下滑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静摩力.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力作用.
【详解】
AD.物体受重力、支持力与摩擦力.而F 1、F 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实际不存在,实际受到的就是重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以A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BC 、F 2是使物体重力紧压斜面的分力,不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根据平衡条件,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相等,所以BC 不符合题意;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2012
x v t at =+,可知质点的初速度为05m/s v =,加速度22m/s a =;
A 、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为:
2151m 1m 6m x ⨯+==
故A 错误;
B 、物体前2s 内的位移为:
2252m 2m 14m x ⨯+==
所以其平均速度为:
2214m/s 7m/s 2
v x t ==
= 故B 错误;
C 、根据公式2
x a T ∆=可知: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为:
222m 2m 1x a T ∆==⨯= 故C 错误;
D 、根据加速度公式∆=∆v a t
可知: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为: 21m/s 2m/s v a t ∆=∆=⨯=
故选项D 正确。
解析:B
【解析】
【详解】
首先对P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再对Q分析,受重力、压力和支持力;
涉及到P、Q、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
P与地球间有相互吸引的力;
P和Q间的相互作用力;
Q和地球间有相互吸引的力;
地面和Q间的相互作用力;
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的惯性仅由质量决定,与运动状态无关,自由下落的小球同样有惯性,故A错误;
B.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一说法,故B正确;
C.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C错误;
D.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行轨迹时,月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月球看成质点,故D 错误.
二、多选题
21.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时,A、B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B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计算得出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设B对A的摩擦力为,A对B的摩擦力为,地面
解析:ACD
【解析】
【分析】
A .当52
F mg μ=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3g
a μ=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1f ,A 对B 的摩擦力为2f ,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3f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1f 与2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f 和2f 的最大值均为2mg μ ,3f 的最大值为
332f mg μ=
故当302
F mg μ<≤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故B 错误;
C .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
F ′2mg ma μ-='
对A 、B 整体,有
3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
3F mg μ'= 故当332
mg F mg μμ<≤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3F mg μ> 时,A 相对于B 滑动,C 正确;
D .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
31222m F mg mg mg μμμ=-=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12
g μ ,D 正确。
故选ACD 。
22.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两绳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和的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保持不变,作出绳在三个不同位置时,两个拉力的变化,如图: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a 、b 两绳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1T 和2T 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保持不变,作出b 绳在三个不同位置时,两个拉力的变化,如图:
可得到,132T T T =>.由图看出,绳a 的拉力减小.
A.132T T T =>与分析结果相符;故A 正确.
B.123T T T <<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B 错误.
C.132T T T =<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C 错误.
D.绳a 的拉力减小与分析结果相符;故D 正确.
23.BD
【解析】
【分析】
【详解】
B .物体在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加速度为a ,则从a 到c 有:
即:
物体从a 到d 有:
即:
3=v0+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