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D铜粉铁粉过量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应再进行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某混合溶液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所加试剂均过量,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最少。

所加试剂1-3顺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B.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
C.氯化钠、稀硫酸、氢氧化钠D.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钠,但同时也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后迅速分解成氧化银,无法将金属元素逐一分离,故A错误;
B、先加入氯化钠,氯化钠只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将
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银元素,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只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铜元素,再加入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钡元素,所加试剂顺序正确,故B正确;
C、第二个所加试剂为稀硫酸的话,又因试剂均过量,那么在第三种加入氢氧化钠试剂时氢氧化钠要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就比B选项中的多了,故C错误。

D、硫酸银是微溶物,溶液中多了也会沉淀下来,所以第一步试剂加入硫酸钠的话,无法将硫酸钡和硫酸银给逐一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K2CO3溶液K2SO4BaCO3加适量B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B MgCl2溶液HCl过量Mg(OH)2过滤
C CO2水蒸气足量NaOH固体干燥
D CaCO3CaO无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条件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碳酸钡为沉淀,不能与硫酸钾发生反应,故A不正确;
B、加入过量氢氧化镁,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过滤掉剩余氢氧化镁得到氯化镁溶液,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原物质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
D、高温燃烧时原物质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混合物(括号内为除杂试剂或方法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钙的活泼性太强,不能与氯化镁反应,直接与水发生了反应,故错误;
B、氯化钾可以出去硝酸银杂质,但是反应后生成了新杂质硝酸钾,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且通入氧气引入新杂质,故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以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再蒸发获得氯化钾,故正确。

故选D。

7.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B.区分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 加入稀盐酸
C.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D.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通入NaOH溶液,能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加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分离出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C。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比铜活泼,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通过过滤即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A正确;
B、除去CO2中的CO,因一氧化碳的量太少,不能够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B不正确;
C、除去盐酸中的硫酸,加入适量Ba(NO3)2溶液,Ba(NO3)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C不正确;
D、除去NaCl 中NaOH,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除杂,需牢记除杂的原则,一不增加新的杂质,二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三易分离。

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将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O2中混有少量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
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了,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最终得到碳,不符合题意;
D、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铜和过量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加入药品的量及所用的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NaOH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加水溶解后,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CuSO4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应再进行过滤,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和铁充分反应,得到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得到铜,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符合题意;
B、KC1中的杂质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是KC1溶解,MnO2不能溶解,过滤、洗涤、后面应该蒸发结晶才能得到KC1,不符合题意;
C、NaCl中的杂质NaNO3,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是和主要物质NaCl发生反应,没有除去杂质NaNO3,不符合题意;
D、Cu中的杂质C,在空气中灼烧,Cu、C都会与氧气反应,Cu反应生成氧化铜,C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主要物质被反应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氢气、CO均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NaOH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烘干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小新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

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
(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
__________g.
【答案】10.6 4% 120
【解析】
【分析】
【详解】
(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53%=10.6 g
(2)解: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323
Na CO+Ca(OH)=CaCO+2NaOH
10680
10.6g x
106/10.6g=80/x 解得x=8 g
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8g/200g×100%=4%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

(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200g ×4%=(200g-X) ×10%
X=120g
14.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石灰石样品与一定质量的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 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

【答案】100g 80%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x,反应消耗盐酸的为y
3222
CaCO+2HCl=CaCl+CO+H O
10073111
25g-x14.6%y27.2g-x


10073111
==
25g-x14.6%y27.2g-x

x=5g
y=10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5g-5g
100%=80%
25g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0%,反应消耗盐酸的为100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5.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

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碱会含有少量的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
Na2CO3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CO2气体。

试计算:(1)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______。

【答案】(1)84.8%.(2)200g.
【解析】
解:(1)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8.8g
x=21.2g,y=14.6g
所以原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 =84.8%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为: =200g
答:(1)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
(2)反应中消耗盐酸总质量为200g。

16.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曾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 g碎纸样品。

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烧杯②烧杯③烧杯④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10101010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203040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0.88 1.76x 3.52 3.52
(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_____。

(3)第四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

【答案】(1) 2.64 (2)80% (3) 44.48
【解析】
(1)由烧杯④中可知,药品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则烧杯③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3=2.64g,即X=2.64;
(2)解:设1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52g
10044
3.52
x g
x=8g,
此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g
10g
×100%=80%
答:此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g+40g-3.52g=44.48g。

17.把2.4g镁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中,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入NaOH溶液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

(1)计算与2.4g镁反应的H2SO4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2)加入NaOH溶液____g时,开始生成沉淀;图中a的数值为____。

(3)利用上述计算结果,若将NaOH溶液改用Ba(OH)2溶液并逐滴加入上述镁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____g。

【答案】9.8g8016052.4
【解析】
【分析】
Mg+H SO==MgSO+H↑,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参(1)利用化学方程式:
2442
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
(2)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与镁反应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由图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时才开始形成沉淀;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3)氢氧化钡既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硫酸镁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硫酸和硫酸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产生的沉淀的质量。

【详解】
解:(1)设与2.4g镁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y;
Mg+H SO==MgSO+H

2442
2498120
2.4g x y
2498
=
x=9.8g
2.4g x
24120
=
y=12g
2.4g y
(2)由图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时才开始形成沉淀;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MgSO==Na SO+Mg(OH)

4242
80120
z
12g
80120=z 12g
z=8g 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8g 10%÷ =80g a 的数值=80g+80g=160g ;
(3)设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m ,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n ;
2424Ba(OH)+MgSO ==Mg(OH)+BaSO 1205823312g
n m
↓↓
120233
=12g m m=23.3g 12058
=12g n
n=5.8g 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b ;
22442Ba OH +
H SO ==BaSO +2H O 98233
9.8g
b
↓() 98233
=9.8g b
b=23.3g 生成的沉淀的总质量=23.3g+23.3g+5.8g=52.4g
答:与2.4g 镁反应的H 2SO 4的质量为9.8g ;若将NaOH 溶液改用Ba (OH )2溶液并逐滴加入上述镁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52.4g 。

【点睛】
有关化学方程式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也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计算溶液的质量可采用质量守恒法,即加入的物质的总质量减去产生的气体、沉淀、杂质的质量。

18.为测定21.2g 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成500mL 溶液,分别取出50mL 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已知: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请任选1种方法的数据,计算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50%
【解析】
试题分析:解:①方法一设50ml溶液中含有碳酸钠x克,由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g 1.97g
得到,,解得x=1.06(g),则
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6g/2.12g×100%=50%。

答: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0%
②方法二设50ml溶液中含有碳酸钠x克,由
Na2CO3+H2SO4=Na2SO4+CO2↑
106 44
xg 0.44g
得到,,解得x=1.06(g),则
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2.12g×100%=50%。

答: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9.向13.6g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至0.1%)【答案】10.6g 10% 17.9%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可以据此计算.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z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1067311744
x y z 4.4g
1067311744
===
x y z 4.4g

x=l0.6g,y=7.3g,
z=11.7g。

(2)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7.3g
100%=10%
73g
⨯。

(3)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3.6g-10.6g)+11.7g=14.7g
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13.6g+73g-4.4g=82.2g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4.7g
100%17.9%
82.2g
⨯≈。

答:(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9%.
20.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0g7.3%12.6%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z y 4.4g
x=10g z=7.3g y=11.1g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10g;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