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螺旋的发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即不同 生物种的DNA具有自己独特的碱基组成。但 DNA的碱基组成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生 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 DNA的碱基组成。
X射线衍射技术探测生物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结构
探明生物大分子立 体结构最有效的手 段就是运用X射线晶 体学的知识分析衍 射图像,推测其立 体结构。
DNA立体结构的研究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
院的威尔金斯和富
线衍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发现 DNA结构的关键
兰克林
DNA双螺旋的发现
DNA结构 的研究
鲍林 沃森 威尔金斯 克里克 富兰克林
鲍林
鲍林 最早认定DNA分子 具有与氨基酸链类似的螺旋 结构的科学家,而且研究的 环境最优越,但他错误地认 为DNA分子是由三股螺旋组 成的,这使他误入歧途
先进的同位素标记技术,做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这个实验有 力的证明DNA有传递遗传信息的 功能,而蛋白质则是由DNA的指 导合成的。这一结果立即为学术界 所接受。
查加夫(chargaff)碱基比定律
1952年 查加夫应用纸层析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 各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
(1)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 相等,即A=T;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 等,即G=C。因此,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 含量相等,即A+G=C+T。
他们二人还对DNA分子的 结构作出了确切而关键性的 描述: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 碱基在螺旋内侧。
条件:充足的经费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他们与成功地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只有咫尺之遥,但却未能跨出最后也 是最关键的一步。
失败原因:只使用晶体学和数学计算的 方法,拒绝采用建立结构模型的方法;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 素。
核酸的早期研究
一 1868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 (Miescher)由脓细胞分离得到细胞 核,并从中提取出一种富含磷和氮的 物质,并由其导师赛勒(F.HoppeSeyler)证实,称为“核素”,后来人 们发现它呈酸性,因此改叫“核酸”。
二 20世纪初,德国科赛尔和他的学生 琼斯和列文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 本化学结构,认为它是由许多核苷酸 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 糖和磷酸构成的。其中碱基有4种(腺 瞟吟、鸟嘌吟、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核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 此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 氧核糖核酸(DNA)。
1952年12月,鲍林宣布建 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但他提出的模型是个三螺旋 模型,且深陷其中致使研究 最终以失败告终。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
富兰克琳 最早认定DNA具 有双螺旋结构,运用X射线 衍射技术拍摄到了清晰而优 美的DNA照片,精确地计算 出DNA分子内部结构的轴向 与距离。 威尔金斯 计算出DNA分 子螺旋的直径与长度。
列文 "四核苷酸假说"
DNA是遗传物质
一 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 实验 核酸是“转化因子”
二 1944年,埃弗里在《实验医学杂 志》上发表有关细菌转化实验的文 章,并用生化方法证实DNA就是 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
未引起重视
三 1952年,德尔布吕克噬菌体小组 主要成员赫尔希和他的学生蔡斯用
X射线衍射技术探测生物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结构
探明生物大分子立 体结构最有效的手 段就是运用X射线晶 体学的知识分析衍 射图像,推测其立 体结构。
DNA立体结构的研究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
院的威尔金斯和富
线衍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发现 DNA结构的关键
兰克林
DNA双螺旋的发现
DNA结构 的研究
鲍林 沃森 威尔金斯 克里克 富兰克林
鲍林
鲍林 最早认定DNA分子 具有与氨基酸链类似的螺旋 结构的科学家,而且研究的 环境最优越,但他错误地认 为DNA分子是由三股螺旋组 成的,这使他误入歧途
先进的同位素标记技术,做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这个实验有 力的证明DNA有传递遗传信息的 功能,而蛋白质则是由DNA的指 导合成的。这一结果立即为学术界 所接受。
查加夫(chargaff)碱基比定律
1952年 查加夫应用纸层析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 各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
(1)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 相等,即A=T;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 等,即G=C。因此,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 含量相等,即A+G=C+T。
他们二人还对DNA分子的 结构作出了确切而关键性的 描述: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 碱基在螺旋内侧。
条件:充足的经费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他们与成功地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只有咫尺之遥,但却未能跨出最后也 是最关键的一步。
失败原因:只使用晶体学和数学计算的 方法,拒绝采用建立结构模型的方法;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 素。
核酸的早期研究
一 1868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 (Miescher)由脓细胞分离得到细胞 核,并从中提取出一种富含磷和氮的 物质,并由其导师赛勒(F.HoppeSeyler)证实,称为“核素”,后来人 们发现它呈酸性,因此改叫“核酸”。
二 20世纪初,德国科赛尔和他的学生 琼斯和列文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 本化学结构,认为它是由许多核苷酸 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 糖和磷酸构成的。其中碱基有4种(腺 瞟吟、鸟嘌吟、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核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 此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 氧核糖核酸(DNA)。
1952年12月,鲍林宣布建 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但他提出的模型是个三螺旋 模型,且深陷其中致使研究 最终以失败告终。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
富兰克琳 最早认定DNA具 有双螺旋结构,运用X射线 衍射技术拍摄到了清晰而优 美的DNA照片,精确地计算 出DNA分子内部结构的轴向 与距离。 威尔金斯 计算出DNA分 子螺旋的直径与长度。
列文 "四核苷酸假说"
DNA是遗传物质
一 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 实验 核酸是“转化因子”
二 1944年,埃弗里在《实验医学杂 志》上发表有关细菌转化实验的文 章,并用生化方法证实DNA就是 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
未引起重视
三 1952年,德尔布吕克噬菌体小组 主要成员赫尔希和他的学生蔡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