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调整
一、中国外交环境的发展
其一,由外交小舞台走向大舞台。
今天中国领导人足迹遍及全世界,中国公民的外交舞台也大了。
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九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才二十八万,去年一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已达四千多万。
其二,由小外交走向大外交。
“在很长时间,外交在中国就是领导人、外交官的事,但今天,已出现了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教育外交、科技外交、军事外交、公众外交……中国外交已经进入黄金时期。
”
其三,由小合作走向大合作。
中国一九七八年刚开放时,跟世界的贸易才二百零六亿美元,去年这一数字达二点六万亿美元,中国同各国合作的规模、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形成一种“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局面。
二、针对外交环境的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调整
1、外交目标从求生存转向求发展。
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生存而斗争;改革开放之后,目标由求生存转向求发展,需要同世界合作,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
/2、外交的主导思想从立异转向了求同。
“共和国成立初期出
去的外交官,非常强调‘立场坚定’,就是我跟西方世界不一样。
现在我们转向了求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求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求同,这是很大的变化。
”
3、外交的主导面从斗争转向合作。
“在我外交生涯早期,经常讲跟美国人吵架,跟苏联人吵架,把苏修打痛了就开心”,吴建民说:“但今天外交的主导面是合作,虽也有斗争,但强调‘斗而不破’,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为了破裂。
”
三、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
1、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的联苏抗美外交政策。
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开始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
中国的内政外交受到多方面的局限。
80年代以后,与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调整相适应,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即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也不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
80年代,中国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得出了下述结论;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护较长的时间,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这是符合国际社会现实的判断。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西欧、日本等国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也是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
就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人民也是要和平的.不支持战争。
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护较长时期这一科学结论,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没有这一看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法进行。
3、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因此,要发展经济就要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地进行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先后走了三大步:第一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第二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三步,学习西方的一切先进的东西。
经过这三大步,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以“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
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在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上的一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