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1
今年7月份的生日一过,就是33周岁了,还好,现在还能说自己是32岁,这是个让人尴尬的年龄。

每年的生日都没有一份自己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但是今年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送给自己一份大礼。

昨天去看中医,是王总带我去的,看到我因为病痛愁眉苦脸,热情备至,十分感谢。

其实虽然排了好多人来看病,但是对我而言,并没有把这个医生看得多么神奇,因为我知道根在自己,不在他人。

不过,在看病的间隙,我听到医生和别的病人说,成了家的女人应该看看"弟子规"我能够看到这个女医生的气定神闲,我觉得女人就得有这种气质,我觉得我应该看一下。

回到家,我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

仔细阅读后觉得自己的确需要好好虚心的学习一下,其实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得与失和个人修养是很有关系的。

我很要强,从小各方面都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但是小的时候模仿能力也很强,无法甄别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摈弃的。

从小任性的我对于父母的教育也是熟视无睹,加之父母管教不严,所以有很多不良的习性。

比如,从小就是学习好就行,其他都不加注意。

比如女孩子应该有的整洁,条理,我都不具备。

自己也从来没有认为这些没有会怎么样,就是个性使然。

再后来就是学会和父母顶嘴,这是和同学学的,他们说不论是谁,不对的就要提出来,争论清楚。

虽然长大以后为人父母之后知道了对父母的顺要大于孝,但是在个别问题的处理上还是不好。

太多强调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忽视了父母的感受,这是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的。

还有就是冲动。

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很一般的女孩子,但是心里我不希望自己是个普通人,很多时候我喜欢跳出来,让自己成为焦点,对于后果从来都不加考虑,这一点在30年的历程中,有不少时候被人赞赏,但是自己也承担了很多为冲动而付出的代价。

现在想想一个人要想出人投地,一定
要有真本事或优秀的品行,只靠冲动不是能够真正被人认可的途径。

作为一个女人,我遭遇了婚姻的失败,我现在的男友也经常让我反省,虽然我表面上很固执,其实我内心一直在反省。

女人血足则性柔,男人气足则方刚。

宇宙阴柔阳刚才是和谐之道。

我的性格太过刚,所以与宇宙规律相悖,所以大多数时候不能顺利。

在婚姻中我对自己的定位也发生了偏差,这一点是需要我认真调整的。

女人要强和男人要强一样重要,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

女人和男人一样要有个性,但一定是成熟理性,能够为结果负责,不要盲目大胆,无法为孩子做出榜样。

与男人的相处要收放自如,不要采用单一的方式处理问题。

我现在觉得自己要学习的方面还很多,继续努力。

一定要做个优秀的女人。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2
小学时老师曾教我们读过《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的内容: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然而那是小不明白它的含义。

前段时间我们的班主任又叫我们学习弟子规,并且给出了最全弟子规的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言语行为中要有礼数、讲礼貌、讲信用;要博爱,向有德行的人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更应该好好学习。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品德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现在我们这些00后、10后,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

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

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

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

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家在农村的我,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邻居阿姨谢佳华打小就很照顾我,一直看护我带着我,跟我关系很好,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跟大家一样没大没小的直称呼她的名字——小华。

其实,她比我足足大了12岁。

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她名字时候,她也不见怪,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

但其实,她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

现在我知道了,我爱小姨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发现我的同龄人中有许多人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

有的时候,遇到跟长辈意见不同时,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

有时,跟老师讲话也是如此,令老师感觉很尴尬。

长辈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他们一下,但他们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

其实,长辈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他们,而他们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现在我明白了,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继承祖国传统的美德,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把自己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3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和出则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
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

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
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

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为我国古代经典童蒙教材,是一本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怎样待人接物的儿童读物。

据《弟子规》首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所列条文可知,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源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演绎而成,因而其内容也以“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几部分组成,具体论述了儿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作为一本经典的童蒙教材,对儿童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以“孝”为先,弟子规列于首位的规范也是“入则孝”。

或许今天的我们已不太赞同愚忠愚孝等保守的思想,但为人子女,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怀有感恩之心,仍是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为多,儿女在父母眼中很是宝贝,家庭教育中难免有过分宠爱之举,久而久之,子女身上
就有很多毛病,如自私、霸道、脆弱等,因而培养儿童虚心、诚恳、尊重、敬老等品质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永远不会过时。

“出则悌”一则谈到了兄弟情、骨肉情及与长辈的相处之道,虽然今天的家庭以独生子女为多,兄弟姐妹等情感关系可能比较陌生,但如何与同学相处、与邻居相处、与长辈相处,仍是一项重要的生活礼仪和社会规范。

今天的社会,我们总在感叹“礼”之不存,或许也与我们教育中“礼”的内容被忽视有关,让儿童知礼、懂礼、循礼而为,这既是传承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社会走向和谐的基础。

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才是符合规范的?什么样的生活起居才是有规律的?“谨”这一则列举了详细的准则。

如今的父母喜欢包办子女的生活起居,子女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造成一些孩子离开了父母便无所适从,基本的生活能力也不能打理,孩子的自我管理就更谈不上了。

自理能力是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从小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无益的。

除此之外,弟子规引人深思的内容还有: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人、读书有法等,这些内容也是我们今天社会在大力倡导的美德和操守,这些传统美德和操守,当下仍没过时,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用其教育少年儿童德智双修,提升他们的品行修养,促其完善自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弟子规》全文虽只千余来字,但细读下来,满篇多有警句良言,让人深思和品味。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个人的品行修养仍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提升人们的内涵和素质,才能让整个社会走向文明、健康与和谐。

“德”乃立身处世之本,相信这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共识。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现在本公司组织我们读了田一可所写的关于《弟子规》的书,使我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就觉得做的不够,虽然对父母也尽了孝,平时能够赡养老人,但是总的感觉做的还很不够,有时不够耐心,不够细心,有烦躁情绪,对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觉得非常惭愧,如今我父母都相继离开了我,对照本书,我内心非常复杂,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呀!想当年父母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负出了太多的心血,而我们都觉得很正常,就像是应该的。

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我却觉得不耐烦,那是多不应该啊!我们小时,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事而争执,甚至打斗,我记得,那时是我母亲最痛苦的时候,因为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子女能够和睦相处。

现在自己也为人父母,才深刻的体会了父母的感受。

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父母,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有拖拉的情况,也有马虎的情况。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
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

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够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6
最近父母让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

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细读《弟子规》后,我才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

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

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童年的读后感300字西游记读后感100字童年的读后感500字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7
前几天,我让爸爸在书店买来了《弟子规》一书,作为在家阅读的课外书。

不理解之处,经过老师和妈妈的讲解,使我懂得了《弟子规》里的一些含义。

《弟子规》里的“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就是让同学们首先要孝敬爸爸、妈妈,团结兄弟姐妹,做人要讲信用,和同学们交往要平等相处,要向学习成绩好的人学习,这些是我们学生应该做到的。

《弟子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决心以后做到尊敬老师、孝敬爸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古代圣贤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儿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教育我们要养成忠厚的品德。

弟子规第二课有一句“父母命,行勿懒”,它的意思是: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比以前进步多了。

以前,妈妈让我帮她做点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回答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愿意帮忙。

学了《弟子规》后,我的想法变了,我觉得帮妈妈做事就是帮自己做事一样,这是我应该做的。

而且,在我帮妈妈做完事情后,看到妈妈开心的样子,我的心里也特别的开心。

我想我要用心来学这本书,记住书上所说的每句话,争取做一个文明、懂事、让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

最近,学校里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

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它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读了“入则孝”这一篇,我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要虚心接受,努力改正错误,要做听话的好孩子。

以前,我做错事,爸爸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总是不以为然。

自从读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了错误,以后,我肯定会虚心接受爸爸妈妈的教导。

做一个让爸爸妈妈骄傲的好孩子。

《弟子规》真是本好书啊!
读完《弟子规》后,我从中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规范。

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就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去___________于_贵大。

在线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每次放学回家,都不主动完成作业。

都要爸爸妈妈催个三四遍才会去做,完全缺乏时间观念,把时间一点点的浪费了。

现在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做一个让爸妈值得赞许的孩子。

《弟子规》真是一本好书,大家都来读读看吧。

我们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

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

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

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2023年《弟子规》读后感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