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12章-章末分层突破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 章末高效整合

物理 选修3-4
第十二章 机械波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单元知能评估
波的叠加、干涉及衍射 一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t=0 时刻的波形如图 (a)所示 x=0.30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该质点在 t =0 时刻的运动方向沿 y 轴________(填“正向”或“负向”).已 知该波的波长大于 0.30 m,则该波的波长为________m.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超级记忆法-记忆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A.周期为 4.0 s
B.振幅为 20 cm
C.传播方向沿 x 轴正向 D.传播速度为 10 m/s
物理 选修3-4
第十二章 机械波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单元知能评估
解析: (1)由波形图可知振幅 A=10 cm,波长 λ=4 m; 由 y=10sin(5πt)cm 可知 ω=5π,根据 ω=2Tπ得简谐运动的周期 T=2ωπ=25ππ s=0.4 s;根据 v=Tλ,得波速 v=Tλ=04.4 m/s=10 m/s, 根据 y=10sin(5πt)cm 知,t=T4=0.1 s 时 y=10 cm,即质点 P 位 于波峰处,所以 t=0 时刻时 P 点向上振动,根据振动方向和波 传播方向的关系知该波沿 x 轴正向传播.综上所述 C、D 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学案:第十二章 机械波 章末总结

学案11 章末总结一、对波的图象的理解从波的图象中可以看出:1.波长λ;2.振幅A ;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的波形;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可利用图象所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T =λv,f =v λ. 例1 某波源S 发出一列简谐横波,波源S 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点,它们到S 的距离分别为45 m 和55 m .测得A 、B 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 s .由此可知:图1(1)波长λ=________ m ;(2)当B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 cm 时,A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 cm.二、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和联系面对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问题时可按如下步骤来分析:1.先看两轴:由两轴确定图象种类.2.读取直接信息:从振动图象上可直接读取周期和振幅;从波的图象上可直接读取波长和振幅.3.读取间接信息:利用振动图象可确定某一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利用波的图象可进行波传播方向与某一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4.利用波速关系式:波长、波速、周期、频率间一定满足v =λT=λf. 例2 图2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 )图2A.横波的波长是8 mB.横波的频率是0.2 HzC.质点P随波迁移的速度大小为40 m/sD.t=0.1 s时质点P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空间周期性、时间周期性和传播方向的双向性而引起多解,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下列情况:1.波的空间周期性: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2.波的时间周期性:由波的传播特性可知,经过整数倍个周期,波的图象相同.3.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若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确定波的传播方向,在解题时要注意考虑波的传播方向可以有两个方向.例3一列简谐横波t1时刻的波形如图3中实线所示,t2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Δt=t2-t1=0.5 s.问:图3(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少?(2)若波向左传播,且3T<Δt<4T,波速是多大?(3)若波速等于68 m/s,则波向哪个方向传播?四、波的干涉和衍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产生的波叠加时,某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Δx,当Δx=2k·λ2(k=0,1,2,…)时为振动加强点,当Δx=(2k+1)λ2(k=0,1,2,…)时为振动减弱点.若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例4如图4所示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和1 m,则图示时刻C、D点是振动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A、B两质点的竖直高度差为________ cm.图41.(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物理现象中:(1)在春天里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A.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C.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D.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2.(波的图象)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5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x=2 m,x=4 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 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图5(1)求波速;(2)写出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3.(波动问题的多解性)在如图6所示的图象中,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经过t=0.2 s后的波形图.求这列波的波速.图6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章末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3-4

解得 t=21278s,代入 L=vt 中解得桥长 L=365m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变,根据 v=λf 知,声波在钢铁中
=21475λ。
• 3.(2018·全国卷Ⅲ·3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 在t=0和t=0.20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 知该波的周期T>0.2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E
物理信息:波长,振幅等
反射:波从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返回原介质
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
机
衍射: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
械 波
波的现象干涉:两列相干波源在空间的叠加
多普勒效应:观察者与波源有相对运动,
观察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规律方法
• 一、对波的图象的理解 • 1.图象的物理意义
• 5.(2017·全国卷Ⅰ,34)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 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 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 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减__弱____(填“加强” 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加__强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周期性、传播 向性、质点振动方向的不确定性等都是形成波动习题 。
• 1.波动图象的周期性形成多解
• 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不同时刻图象的形状是不同的, 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不同时刻图象的形状则是相同的, 种周期性必然导致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速度等物理 之对应,即这三个物理量可分别表示为:
4.利用波速关系式。波长、波速、周期、频率间一定满足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3)P质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就是初始时刻x坐标为0.24 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因为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所以x坐标 为0.24 m处质点初始时刻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P质点刚 开始振动的方向也沿y轴负方向。
章
末
复
第 十 二 章
习 方 案 与 全
优
评
估
专题·迁 移·发散
检测·发 现·闯关
专题一 专题二
(1)从波动图象上读出波长、振幅等,由公式 v=Tλ=λf 得 到其余的振动物理量。
(2)如果求解波传播到某一质点到达某一状态的时间,通常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波刚传播到该点的时间,然后根据 质点的起振方向,由周期关系求出到达要求状态的时间,两部 分时间求和得到;另一种是根据振动状态的直接传递,由 t=vx 得到。
[例证1] 如图12-1所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 速度大小为0.6 m/s,P质点横坐标x=0.96 m,从图中状态 开始计时,求:
图12-1 (1)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 (2)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峰? (3)P质点刚开始振动时,运动方向如何?
[解析] (1)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就是初始时刻 x 坐标为 0.18 m 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传到 P 质点所需要的时间, 则 t1=Δvx1,又 Δx1=(0.96-0.18)m=0.78 m,所以 t1=00.7.68 s =1.3 s。
物理选修3-4教材梳理第十二章4.2.波的干涉含解析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波的叠加1。
波的独立传播特性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仍像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原来的波形,继续向前传播.例如:音乐会上,歌唱演员男女合唱,听众仍能区分开男女不同声音和特色;在众多的说话声音中,人们也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这就是声波相互交错、叠加后仍能保持原来的性质向前传播,这正是波的独立传播的特性的具体体现.深化升华几列波在传播中相遇时,不会像几个小球相遇那样,相互碰撞改变运动的方向,而是像没有遇到过一样,互不影响.2。
波的叠加原理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当两列波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位移的矢量和在选定正方向后可简化为代数和.波的叠加原理是波具有独立传播性的必然结果,由于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两列同相波的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图12-6-1)。
两列反相波的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图12—6-2).图12-6—1 图12-6—2二、波的干涉1.干涉现象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波的干涉图样.如图12—6—3所示。
图12—6—3波的干涉的本质是波在大范围内叠加的结果.如图12-6—3,在水面上的S1S2两点有波源,产生频率相同的波,两个波源产生的波沿水平面向外传播,实线代表波峰,虚线代表波谷,两个波在相遇处,在某时刻,a点两列波峰相遇点,经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相遇点。
波峰与波峰相遇,质点位移最大,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波谷和波谷相遇点质点位移也最大,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的最激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在某一时刻,b点是两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经半个周期变为波谷与波峰相遇点.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等,质点的振幅等于零.图中实线相交点,虚线相交点为振动加强中心点,这些加强中心点在一条曲线上.实线、虚线交点为振动减弱中心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章末总结

章末总结一、对波的图象的理解 从波的图象中可以看出:(1)波长λ;(2)振幅A ;(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的波形;(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可利用图象所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T =λv ,f =v λ.例1 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0 m/s ,在t =0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1所示,此时x =1.0 m 处的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则( )图1A .此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x =1.0 m 处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0.20 sC .t =0时刻x =1.5 m 处的质点具有最大速度D .再经1.0 s ,x =1.5 m 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10 m 答案 B解析 此时x =1.0 m 处的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知该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故A 错误;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点的周期是相等的,由题图知波长是2.0 m ,则:T =λv =2.010 s =0.20 s .故B 正确;t =0时刻x =1.5 m 处的质点处在负方向的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是0.故C 错误;再经1.0 s ,经历了n =t T =1.0 s0.20 s =5个周期,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等于4个振幅,x =1.5 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 =5×4A =20×0.02 m =0.4 m .故D 错误. 针对训练1图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的波形如图2所示,质点a 与质点b 相距1 m ,a 质点正沿y 轴正方向运动;t =0.02 s 时,质点a 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 A .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 B .此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C .从t =0时起,经过0.04 s ,质点a 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 mD .t =0.04 s 时,质点b 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 轴负方向 答案 A解析 由题可知波长λ=2 m ,周期T =0.08 s ,则v =λT =25 m/s ,A 对;由a 点向上运动知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错;质点不随波迁移,C 错;t =0时质点b 向下运动,从t =0到t=0.04 s 经过了半个周期,质点b 回到平衡位置沿y 轴正方向运动,D 错. 二、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和联系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相结合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相结合的最重要的一类题型.解题时要明确两个对应关系:一是波动图象所对应的时刻是振动图象横轴上的哪个时刻,二是振动图象所对应的质点是波动图象上哪个质点.例2 (多选)图3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该波的周期是0.10 sB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C .该波沿x 轴的负方向传播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 答案 BC解析 由题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0.20 s ,故A 错误.由题图甲知波长λ=8 m ,则波速为:v =λT =80.20 m /s =40 m/s ,故B 正确.t =0.10 s 时,由题图乙知质点Q 正向下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C 正确.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 点正向上运动.从t =0.10 s 到t =0.25 s 经过的时间为Δt =0.15 s =34T ,由于t =0.10 s 时刻质点P 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所以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不是3A =30 cm ,故D 错误.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4甲所示为一列横波在t =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该波中x =2 m 处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波速为4 m/s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再过0.5 s ,质点P 的动能最大D .再过2.5 s ,质点P 振动的路程为1.8 cm 答案 AC解析 由题图知λ=4 m ,T =1 s ,根据v =λT =4 m/s 可知A 正确;根据“上下坡法”,质点P 向上运动,且处于下坡,所以该波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B 错误;再过0.5 s ,质点P 又回到平衡位置,所以动能最大,C 正确;再过2.5 s ,质点P 振动的路程s =2.51×0.8 cm =2 cm ,D 错误.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空间周期性、时间周期性和传播方向的双向性而引起多解,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下列情况:(1)波的空间周期性: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 (2)波的时间周期性:由波的传播特性可知,经过整数倍个周期,波的图象相同.(3)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若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确定波的传播方向,在解题时要注意考虑波的传播方向可以有两个方向. 例3图5一列简谐横波t 1时刻的波形如图5中实线所示,t 2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Δt =t 2-t 1=0.5 s .问:(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少?(2)若波向左传播,且3T <Δt <4T ,波速是多大? (3)若波速等于68 m/s ,则波向哪个方向传播?答案 (1)若波向右传播,v 右=(16n +4) m /s(n =0,1,2…);若波向左传播,v 左=(16n +12) m/s(n =0,1,2…) (2)60 m/s (3)向右 解析 (1)有两组解:若波向右传播,传播距离s =(n +14)λ,故v 右=sΔt =(n +14)×80.5 m /s =(16n +4) m/s(n =0,1,2…);若波向左传播,传播距离s ′=(n +34)λ,故v 左=s ′Δt =(n +34)×80.5 m /s =(16n +12) m/s(n =0,1,2…).(2)因波向左传播,且3T <Δt <4T ,则必有3λ<s ′<4λ,故n =3,v 左=(16n +12) m /s =60 m/s. (3)因波速v =68 m/s ,所以s =v ·Δt =68×0.5 m =34 m =(4+14)λ,故波向右传播.针对训练3 如图6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 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 2=0.5 s 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 符合:3T <t 2-t 1<4T ,问:图6(1)若波向右传播,波速多大? (2)若波向左传播,波速多大?(3)若波速大小为74 m/s ,波速方向如何? 答案 (1)54 m /s (2)58 m/s (3)波向左传播 解析 (1)由题目中波形图知λ=8 m , 波向右传播时,传播距离Δx 满足 Δx =kλ+38λ(k =0,1,2,3…)则传播时间满足Δt =kT +38T (k =0,1,2,3…)由于3T <t 2-t 1<4T , 因此k 取3故Δt =3T +38T ,波速v =λT ,解得v =54 m/s.(2)波向左传播时,传播距离Δx 满足 Δx =kλ+58λ(k =0,1,2,3…)传播时间满足Δt =kT +58T (k =0,1,2,3…)由3T <t 2-t 1<4T 可知k 取3 故Δt =3T +58T ,波速v =λT ,解得v =58 m/s.(3)波速大小为74 m/s 时,波在Δt 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Δx =v Δt =74×0.5 m =37 m =4λ+58λ,所以波向左传播.。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3-4课件: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19-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思考问题】 如何判断一列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提示:有的介质既可以传播横波,也可以传播纵波,具体是哪一种 波,要根据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判定。 解析:同一波源产生的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纵波,如地震波,故 选项A正确;虽然传播这两种波的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的关系不同,但并不妨碍两者沿同一方向传播,故选项B错误;在同 一介质中,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如地震波中纵波比横波 传播得快,故选项C错误;横波可以在固体内传播,不可以在液体、 气体中传播,而纵波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选项D错误。 答案:A 归纳总结横波与纵波 横波和纵波是机械波的两种类型,是按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 动方向的关系来分类的。
1 波的形成和传VIP播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课文档前(篇部自分V主IP专预享习文档由于课上传堂者篇设探置不究可学下载习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答案:×
(3)物体只要做机械振动,就一定会产生机械波。 ( ) 解析:机械波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振源和介质。只有物 体做机械振动,而其周围没有介质,远处的质点不可能振动起来形 成机械波。
答案:×
-7-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读一读·思一思 辨一辨·议一议
2.探究讨论。 (1)艺术体操的“带操”表演中,彩带上的波形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细棒振动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细 棒更远的质点振动,细棒的振动逐渐传播出去,形成了波。 (2)观察沿绳传播的横波和在弹簧上传播的纵波,思考问题: ①从整体感观上说,你看到的情景分别是怎样的? ②如果你的关注点只放在介质的一个点上,你观察到的情况分别 又是怎样的? 答案:①波峰和波谷都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密部和疏部都在水 平方向匀速移动。 ②如果我们盯着绳子上某一个点(可以做个标记)看,它就是在上 下往复运动,并没有移动它的平衡位置;如果我们盯着弹簧上某一 个圈或点(可以做个标记)看,它就是在左右往复运动,也没有移动它 的平衡位置。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第十二章机械波12-1

• 解析 机械波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振源 和介质,若物体做机械振动,而其周围没有传播 这种振动的介质,远处介质的质点不可能振动起 来形成机械波,故选项A错误;任何一个振动的质 点都是一个波源,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将振 动传播开来,所以后一质点总是落后于前一质点, 但振动频率相同,故选项 B 、 C 正确;形成机械波 的各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并没 有随波迁移,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的能量是通过 各质点的传递从波源获得的,故选项D错误. • 答案 BC
•
•
3 .首先振动的那个质点称为波源.离波源越远, 质点的振动越滞后,但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 的起振方向相同. 4.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 同.
• 【深度思考】 • 取一条较长的软绳,用红颜色在绳上做个标 记.软绳波动起来后,这个标记怎样运动?它是 否随着波向绳的另一端移动? • 答案 这个标记会在其位置上下振动 不会随着 波向绳的另一端移动.
• 波动过程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可用三句话来描述: • (1)先振动的质点带动后振动的质点. • (2)后振动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 • (3)后振动的质点的振动状态落后于先振动的质点. • 概括起来就是“带动、重复、落后”.
二、横波和纵波
• 1.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 波,叫做 凸起的最高处 横 横 • 波.在 波中, 叫 凹下的最低处 做波峰, • 叫做波谷. 纵 质点分布最密 纵 •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 上的波, 质点分布最疏 • 叫做 波.在 波中, 的 位置叫做 • 密部, 的位置叫做疏部.
•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是区 分横波和纵波的关键.
三、机械波
• 1.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介质. 在介质 机械振动 中传播,形 • 成了机械波. • 2 .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 振动 它传播的 信息 • 只是 能量 这种运动形式. • 3.波是传递 的一种方式,波也可以传 递 .
2018-2019学年新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讲义:第十二章 机械波12-4Word版含答案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理解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3.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掌握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4.会用波的衍射、干涉现象解释相关问题.一、波的衍射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3.对衍射现象的理解(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2)波的衍射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只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3)衍射现象与观察的矛盾:当孔的尺寸远小(填“大”或“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十分突出,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弱,衍射现象不容易观察到.(4)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因此,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深度思考】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吗?答案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不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这样就发生了“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例1】(多选)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衍射是机械波特有的现象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D.声波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解析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所以A、C错;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B、D对.答案BD针对训练(多选)如图1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对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图1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答案ABC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故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选项正确;由于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没有变化,波的频率是一定的,又根据λ=vf可得波长λ没有变化,所以B选项正确;当孔扩大后,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将被破坏,故C选项正确;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则波长减小,孔的尺寸将比波长大,失去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因此D选项错误.二、波的叠加1.波的独立传播: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波长、频率等运动特征,继续传播.2.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3.叠加区域质点的位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4.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深度思考】当教室内乐队合奏时,我们听到的某种乐器的声音是否受到其他乐器影响而与这种乐器独奏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你能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吗?答案没有不同.这是因为波具有独立传播的特性.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波长、频率等运动特征,继续传播.【例2】(多选)如图2所示,波源S1在绳的左端发出频率为f1、振幅为A1的半个波形a,同时另一个波源S2在绳的右端发出频率为f2、振幅为A2的半个波形b,且f1<f2,P为两个波源连线的中点.已知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只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两列波比较,a波将先到达P点B.两列波在P点叠加时,P点的位移最大可达A1+A2C.b的波峰到达P点时,a的波峰还没有到达P点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位移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个,此点在P点的左侧解析因两列波波速相等,故两列波能同时到达P点,A错误;因f1<f2,由λ=vf可知,λ1>λ2,故当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时,a波的波峰离P点的距离比b波的波峰离P点的距离大,因此两波峰不能同时到达P点,两波峰应相遇在P点左侧,此位置对应的位移为A1+A2,位移最大,综上所述,B错误,C、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D.答案CD两列波相遇和两物体相遇不同,相遇处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相遇后会按原来的振动形式继续向前传播.三、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常常叫做干涉图样.2.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3.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两列波的振幅越接近,干涉图样越明显.4.干涉图样及其特点(1)干涉图样:如图3所示.图3(2)特点①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②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5.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1)加强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A=A1+A2.(2)减弱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A=|A1-A2|.(3)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①条件判断法: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叠加时,设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Δx,当Δx=|x2-x1|=kλ时为振动加强点;当Δx=|x2-x1|=(2k+1)λ2时为振动减弱点(k=0,1,2…).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②现象判断法: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减弱点.【深度思考】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情况是怎样的?是不是振动减弱的点始终位于平衡位置不动?答案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因而使该点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作为新的振幅做简谐运动;而振动减弱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因而使该点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差作为新的振幅做简谐运动.只有当两列波的振幅相等时,所形成的干涉图样中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幅才为零,此时该点表现为始终处于平衡位置不动.【例3】(多选)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解析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幅相消,故实际振幅为|A1-A2|,故选项A正确;。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学业分层测评)第十二章 机械波 学业分层测评7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如图12-2-12是某时刻横波的波形图,则() 【导学号:23570049】图12-2-12A.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右向左传播的B.若质点b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C.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D.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上运动E.若波从左向右传播,则质点d向下运动【解析】根据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若a、b向下运动,则波向左传播,B项错误,A项正确;若波向左传播,则c向上运动,D项正确;若波向右传播,则d向下运动,E项正确.【答案】ADE2.下列图中正确的波形图是()A B C D E【解析】根据“坡形”法,凡是在“上坡”区必向下运动,“下坡”区必向上运动,故B、C、E正确.【答案】BCE3.质点A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和t=1.6 s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2-2-1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23570050】图12-2-13A.质点A向上运动B.波向右传播C.质点A向下运动D.波向左传播E.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解析】由振动图象可得质点A正在向上运动,则结合波动图象可以看出,波正向右传播,故A、B、E正确.【答案】ABE4.如图12-2-14所示,甲是________的图象,乙是________图象.图12-2-14【解析】波的图象的横坐标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振动图象中横坐标为时间.【答案】波振动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2-2-15所示,a,b,c,d为介质中的四个质点,此时刻四个质点瞬时速度v a、v b、v c、v d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由于简谐波中各质点都在做简谐运动,而且a,b均在最大位移处,因而v a=v b=0,c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而v d≠0,故有v c>v d>v a=v b.图12-2-15【答案】v c>v d>v a=v b6.取向上为质点振动的正方向,得到如图12-2-16所示的两个图象,其中图甲是一列波的图象,A是介质中的一个质点,图乙是介质中另一个质点的振动图象,B为振动中的某一个时刻,图甲中A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是______,图乙中B时刻质点的运动方向是______.【导学号:23570051】甲乙图12-2-16【解析】图甲表示的是波的图象,由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图中质点A的振动方向向下;图乙表示的是振动图象,在图中B所对应的时刻质点应当向下运动(因为下一时刻位移为负值).【答案】向下(或沿-y方向)向下(或沿-y方向)7.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2-2-17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2 m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________方且向________运动.图12-2-17【解析】此列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源质点在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其波形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x=2 m处质点在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答案】下上8.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12-2-18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是16 m/s.图12-2-18(1)指出这列波中质点振动的振幅是多少.(2)画出再经过0.125 s时的波的图象.【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是10 cm.因此,振幅是10 cm.(2)经0.125 s波形沿x轴正方向移动的距离为Δx=vΔt=16×0.125 m=2 m.所以,经过0.125 s后的波形图象如图中的虚线所示.【答案】(1)10 cm(2)图见解析[能力提升]9.如图12-2-19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若此时质点P正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则此时() 【导学号:23570052】图12-2-19A.质点Q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B.质点Q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C.质点N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D.质点N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E.波是向左传播的【解析】P点加速运动说明P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此列波向左传播,故Q点、N点均向上运动,Q点正远离平衡位置,处于减速运动过程,N点正向平衡位置靠近,处于加速运动过程,故BDE正确.【答案】BDE10.图12-2-20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象,已知质点P将比质点Q后回到平衡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2-2-20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B.质点Q与质点R的运动方向相同C.质点P的速度正在增大D.质点R的加速度正在减小E.质点Q的速度正在增大【解析】因P点比Q点后回到平衡位置,可知P点向+y方向振动,Q点向-y方向振动,可判断波向+x方向传播,即P点远离平衡位置,速度正在减小,Q点靠近平衡位置,速度正在增大;R点与Q点均向-y方向运动,R点正远离平衡位置,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大.【答案】ABE11.如图12-2-21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当R点在t =0时的振动状态传到S点时,PR范围内(含P,R)有一些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这些质点的x坐标取值范围________.图12-2-21【解析】 当R 点在t =0时的运动状态传到S 点时,其波形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的质点应在1 cm <x <3 cm和5 cm <x <7 cm.【答案】 2 cm ≤x <3 cm12.图12-2-22(a)表示一列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一质点a 的振动图象,请在图(b)中作出这列简谐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质点a 画在坐标原点上,且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导学号:23570053】图12-2-22【解析】 由图(a)可知,t =0时刻质点a 正处于平衡位置且沿+y 方向运动,经T 4达到正向最大位移处,x 轴正向为波传播的方向,利用波形与振动方向关系的判断方法,得出t =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答案】 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5T 9T 对(a)图,N 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则 Δt 可能为 , , ……即 Δ 4 4 4 1 t=(n+4)T(n=0,1,2,…), λ 2Δx 则 v0 = = , T T 1 n+4λ 4n+1Δx 所以 va= Δt = 2Δt (n=0,1,2,…).
3.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而导致多解 波的空间周期性是指每经过一个波长 λ,波的形状相同,质点振动状态也相 同;每经过半个波长,波的形状相反,质点振动状态也相反.因此在波的传播 方向上相距为波长整数倍距离的质点振动情况相同. 4.两质点间关系不确定形成多解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如果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不确定或者两者相位之间关系 不确定,就会形成多解.若不能联想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就会出现漏解.
1.区别和联系 波的图象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从波的图象上 可直接读出振幅和波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波的图象将沿波速方向匀速移动.振 动图象表示单个质点振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振动图象上可直接读出 振幅、周期和任意时刻的振动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振动图象继续延伸,原 有图象保持不变.
(2014· 全国卷Ⅱ)图 121(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0.10 s 时刻的波形 图,P 是平衡位置在 x=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 x=4.0 m 处的质点; 图(b)为质点 Q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 121
(b)
A.在 t=0.10 s 时,质点 Q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B.在 t=0.25 s 时,质点 P 的加速度方向与 y 轴正方向相同 C.从 t=0.10 s 到 t=0.25 s,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了 6 m D.从 t=0.10 s 到 t=0.25 s,质点 P 通过的路程为 30 cm E.质点 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0.10sin 10πt(国际单位制)
一列横波的波形如图 122 所示,实线表示 t1=0 时刻的波形图,虚 线表示 t2=0.05 s 时刻的波形图,则:
图 122 (1)若 2T>t2-t1>T,波速可能为多大?(T 为周期) (2)若 T<t2-t1,并且波速为 360 m/s,则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解析】
(1)由图象可知:
若波向右传播,则在 Δt=0.05 s 内波传播的距离为 Δx=10 m. Δx 10 则波速 v1= = m/s=200 m/s. Δt 0.05 若波向左传播,则在 Δt=0.05 s 内波传播的距离为 Δx=14 m. Δx 14 则波速 v2= Δt =0.05 m/s=280 m/s. (2)由图象可知:波长 λ=8 m. 在 Δt=0.05 s 内波传播的距离为 Δx=vΔt=360×0.05 m=18 m. 18 1 则 Δx= λ=2λ+ λ,所以波向右传播. 8 4 【答案】 (1)见解析 (2)向右
此题是由波的传播方向导致的多解,所以应该先假设一个传播方向,再由 已知条件求解.
一列简谐横波沿水平方向向右传播,M,N 为介质中相距 Δx 的两 质点,M 在左,N 在右.t 时刻,M,N 均通过平衡位置,且 M,N 之间只有一 个波峰,经过 Δt 时间 N 质点恰处于波峰位置,求这列波的波速.
【答案】
BCE
波动问题的多解
1.由于波的传播双向性而导致多解 双向性是指波沿 x 轴正、负两方向传播时,若正、负两方向传播的时间之和 等于周期的整数倍,则正、负两方向传播的那一时刻波形相同. 2.由于波的时间周期性而导致多解 波的时间周期性是指每经过一个周期 T,同一质点振动状态相同,波的形状 也相同;每经过半个周期,质点振动状态相反,波的形状也相反.因此在波的 传播过程中,经过整数倍周期时,波形图线相同.
3 1 1 Δt=0.15 s=4T,质点 P 在其中的2T 内路程为 20 cm,在剩下的4T 内包含了 质点 P 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小于 10 cm,因此在 Δt=0.15 s 内质点 P 通过的路程小于 30 cm,选项 D 错误;由 yt 图象可知质点 Q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 2π 式为 y=0.10sin 0.2t(m)=0.10sin 10πt(m),选项 E 正确.
【解析】 由 yt 图象可知,t=0.10 s 时质点 Q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 A 错误;由 yt 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 T=0.2 s,由 yx 图象可知 λ=8 m,故波 λ 速 v= =40 m/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 0.10 s T 到 0.25 s 内传播的距离 Δx=vΔt=6 m,选项 C 正确;其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 质点 P 的位移沿 y 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 y 轴正方向,选项 B 正 确;
巩 固 层 · 知 识 整 合
章末分层突破
拓 展 层 · 考 题 链 接
提 升 层 · 能 力 强 化
章 末 综 合 测 评
[自我校对] ①波源和介质 ②振动形式 ③垂直 ④在同一条直线上 ⑤距离 ⑥λf
v ⑦ f ⑧平衡位置 ⑨波长 ⑩障碍物 ⑪叠加 ⑫频率
பைடு நூலகம்
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分析
2.由波的图象画振动图象 给出波的图象,已知波的传播方向时,可粗略画出任一点的振动图象(周期 T 未知).如果能再给出波速便可准确画出任一质点的振动图象. 3.由振动图象画波的图象 这类问题一般见到的情况是:给出振动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便可画出任 一时刻的波形图;或是给出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加上两质点平衡位置的间距 和波源方位,便可画出多种情况下的波形图.
同理,对于(b),(c),(d)分别有: 4n+3Δx vb= 4Δt (n=0,1,2,…), 4n+1Δx vc= 4Δt (n=0,1,2,…), 4n+3Δx vd= 6Δt (n=0,1,2,…).
【答案】 见解析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如果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不确定或者相位之间的关系不 确定,就会形成多解,应通过认真分析,确定出所有可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