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钱币翻译刍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丹文钱币翻译刍议
契丹文钱币翻译刍议
—从《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
的几枚契丹文钱的翻译说起
最近花400多元买了本刘春声、胡坚等人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
一来刘春声、胡坚二位先生是我一面之交的泉友,借机想拜读一下他们的大作,取他们之长补自己之短。
二来《压胜钱谱》是发掘历代珍稀钱币,如皇家用钱、祭祀用钱、赏赐用钱、纪念用钱、特殊用钱等的大宝库,我历来钟情于各种《压胜钱谱》,如卢振海的《中国古代压胜钱谱》、余榴梁的《中国花钱》、何林的《民俗钱图说》、郑轶伟的《中国花钱图典正续集》,无不搜罗箧中。
这次欣逢第一次官编《压胜钱谱》出版,我怎能不倾囊购之?
《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编纂特色多多,称得上是鸿篇巨制,因本文不是读后感,所以其优缺点,待笔者有暇再专文论述。
本文仅就该书中,和契丹文钱币翻译有关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看法,因本人学识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在《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285页,有一枚据编者说是契丹小字背龙凤(实为单龙)钱(见图1、),该编者将钱文契丹字译为汉字“万灾永灭”。
该页此钱下方即有一枚编者认为钱文是契丹大字的“万灾永灭背龟鹤”钱(见图2、)。
显然编者将二钱连续排列,是有意让读者把两钱进行比对,以加深认识和理解。
该书811页还有一枚据编者说是契丹大字的光背钱牌(实为挂钱)(见图3),编者将该钱文契丹字亦译为汉字“万灾永灭”。
与此相关,该书807页有一枚葫芦形挂钱(见图4、),上小钱,下大钱覆荷叶式挂钮。
小钱面楷书“老人星现”。
对读。
大钱面灵龟仙鹤,灵龟口吐瑞气,均为祈寿之意。
老人星即南极老人星,也称寿星。
背小钱光背,大钱契丹文大字“万灾永灭”。
对读。
(书上原注)因该四枚被编者认定是契丹文的钱币,都牵涉到汉字“万灾永灭”钱。
所以本文将这四枚钱一并拿来进行分析,以便大家对契丹文特用钱币的翻译有个全面的了解。
一、契丹文钱翻译,应首先区分好待译钱,是汉文钱,还是契丹文钱?抑或是其它文字钱?
《压胜钱编》在这里,即没弄清这些问题。
它第一没辨清四枚钱中的汉文钱与契丹文钱。
它将285页左侧第二枚背龙凤(实为单龙)钱,定为契丹小字钱,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
请大家查阅所有契丹小字资料(目前收契丹小字最多的是,2014年出版的刘浦江、康鹏主编的《契丹小字词汇索引》,收契丹小字词汇9104个,原字409个。
)看看可有一个钱上文字?据笔者查找,尚未发现契丹小字中有该钱文四字踪影。
事实说明钱上文字不是契丹小字。
至于它到底是什么文字,容笔者后面再以揭秘。
其次,它将285页左侧第三枚“万灾永灭背龟鹤”钱,定为契丹大字钱,更是无根据的指鹿为马。
“万災永滅”明明是四个汉文隶书繁体字,既使第一个“一力万”字,也是货真价实的汉字,此字在南朝字书《玉篇》中就已出现。
此钱早在2003年赤峰钱币学会编《辽西夏金元四朝货币图录精选》361页放大刊登,没说是契丹文钱。
把汉字钱认做契丹大字钱,应是编者的失误。
其三,该书811页有一枚据编者说是契丹大字的光背钱牌(实为挂钱),编者将该钱文契丹字译为汉字对读“万灾永灭”。
笔者不知编者根据是什么?已译契丹大字中不见灾永灭三字。
编者可能是根据285页左侧第三枚“万灾永灭背龟鹤”钱猜的,推测的?笔者这里告诉朋友们,这枚钱确实是契丹大字钱,但不是汉译对读“万灾永灭”,而是右旋读“万世永昌”。
其四、该书807页有一枚葫芦形挂钱,编者认为大钱面文是契丹大字。
这里编者犯了与285页左侧第三枚“万灾永灭背龟鹤”钱,同样“指鹿为马”的错误。
这枚挂钱也是实实在在的汉文钱。
二、翻译带有背饰图案的契丹文钱,首先要结合契丹宗教风俗,弄清图案含义及与面文的关系,然后把面文是何种字体其本义弄请,再进行翻译。
否则,只能是胡瞢乱猜。
就285页左侧第二枚背龙凤(实为单龙)钱而言,理应先确定该钱是什么性质的钱币。
按契丹国教萨满教教义,龙是皇帝的化身,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腾格里。
老百姓只有尊崇敬仰的份儿,没有丝毫使用把玩的权力。
所以,辽契丹钱币镌有龙纹或龙凤纹的钱币,都是
皇家特铸的皇家用钱。
都是和皇家重要活动,或祭祀、或庆典、或纪念、或赏赐、或赏玩,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
基于此,第一印象应是该钱不是一枚普通民俗钱币,而应是一枚和辽契丹皇室某个重大政冶活动有关的钱币。
到底是什么重大活动呢?这对要把背饰和面文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先看看它使用的是什么文字,它参与的是什么活动。
辽契丹钱币文字目前发现除汉文外,尚有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萨满祭祀文字,胡书(原始契丹文,汉文隶书增减笔画或改变偏旁部首而成),梵文,古回纥文。
通过对照筛选,可以知道钱币面文不是契丹大字,契丹小字,也不是胡书(原始契丹文),更不是梵文,古回纥文。
而是辽契丹特有的一种萨满教专门用于祭祀的文字——萨满祭祀文字。
这种祭祀文字,是一种图画文字,它用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图形,来表达特定的语言含义和实质内容,因它多出于祭祀用品,特别是祭祀钱币上,或阳镌、或阴刻,所以被称为“萨满祭祀文字。
”目前已发现镌有此种祭祀文字的,辽契丹钱币10枚左右,上有不同的祭祀文字三十余个。
由于该种文字过于稀少,尚未引起文字学家的关注,仅有笔者发表过几篇关于此种祭祀文钱的考释文章。
(详见裴元博陈传江著《契丹文珍稀钱币考释图说》)
为使大家更清晰看清285页左侧第二枚背龙凤(实为单龙)祭祀文钱,笔者特将搜罗到的几枚该实钱照片(见图5、)上传,供大家审验。
该钱面文为两幅具象(上、下)和两幅抽象(右、左)图画组成。
上图为一建在一平板的上窄下宽的梯形二层建筑,下图为一双手合十跌坐在莲花座上的佛像。
右图为契丹大字“主”(义为皇帝)字的图案画,左图为契丹大字“后”(义为皇后)字的图案画。
四幅画图内容直解应为:“帝陵竣工(上),帝将入殓(下),帝位空悬(右),帝后称制(左)。
”结合背单龙闭目蹬腿横卧的死龙形象,可知这是一枚记录大行皇帝“掩蔽日甘露降”(入殓)时的祭祀钱币。
上图为帝陵剖面图,说明帝陵为两进结构,窄头为前室,宽头为主室。
梯形结构近似传说中的升天塔,隐喻入殓的大行皇帝即将升天。
下图为大行皇帝形象。
因契丹萨满教,是吸收回纥国教、摩尼教仪轨
教义改造过的,具有契丹特色的萨满教。
所以,它的至高无上的日月大神都是以光明佛(摩尼教大神光明使者)形象面世。
这里大行皇帝即是光明佛的形象,亦证明此钱是契丹萨满教祭祀钱。
以光明佛形象代喻契丹帝后,不是孤例,在辽契丹钱币中已见数种,千秋万岁,神册通宝,大辽神册钱中都有化为光明佛的契丹帝后形象。
右图的契丹大字“主”(义为皇帝)字的图案,没用具体形象表示皇帝,而只用一个义为皇帝的抽象字“主”来代替,是暗示此时帝位空虚尚无有新皇即位,无奈之下,只能用字不用图。
左图的契丹大字“后(“穴”形)”字图,是位穿着宽大衣摆朝服,端坐庙堂之上的女主形象。
穿朝服坐庙堂,说明此皇后是此次祭祀的主祭,更是临朝称制的女主。
辽契丹时,哪位皇帝故去直到入殓,帝位仍在空虚?只有辽太祖耶律阿宝机死后才有这种离奇事件。
请看《辽史·太祖纪》是如记载这段史实的?“天显元年(公元926年)秋七月,甲戌,次扶馀府,上(天皇帝)不豫。
是夕,大星陨于幄前。
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
有紫黑气蔽天,日乃散。
是日,上崩,年五十五。
天赞三年上所谓'丙戌秋初,必有归处’,至是乃验。
壬午,皇后(应天皇后)称制,权决军国事。
八月…甲午,皇后奉梓宫西还。
壬寅,尧骨讨平诸州,奔赴行在。
乙巳,人皇王倍继至。
九月…丁卯,梓宫至皇都,权殡于子城西北。
己巳,上谥升天皇帝,庙号太祖。
…
二年八月丁酉,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
……太祖所崩行宫在扶馀城西南两河之间,後建升天殿于此,而以扶馀为黄龙府云。
”这段史实白话文如下
“辽太祖耶律阿宝机平渤海国后,在返辽途中,于926年农历7月11日行至扶余府,忽然身体不适。
当晚有大陨星坠落宫帐前方。
18日早晨3-5点时间,扶余城子城上,看见一条约长一里,光彩夺目的黄色巨龙缭绕起舞,飞入阿宝机行宫。
不一会儿,紫黑气雾遮夫蔽日,第二天气雾方逾消散。
18日这天晚间,天皇帝阿宝机驾崩,享年55岁。
天赞三年(公元924年)阿宝机所宣布的三年后'丙戌秋初,必有归处’的神喻,至此得以应验。
19日,应天皇后代行皇帝职权。
8月3日应天皇后陪阿宝机灵柩西返皇都(上京)。
11日,二皇子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平叛后来到行进所在。
14日东丹国主人皇玉耶律倍随后到来。
9月4日,阿宝机灵柩到达皇都,暂时停放于皇都子城西北角。
9月6日,举行祭祀议式,给天皇帝阿宝机进谥号“升天皇帝”,庙号“太祖”。
天显二年(公元927年)8月22目,葬太祖皇帝于祖陵,设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侍奉保卫太祖陵寝。
建'升天殿’于太祖驾崩之位于扶馀城西南两河之间的行宫旧址,并更名扶余府为黄龙府。
”
至此,钱图映证史载,一一比附,精妙入微,不由人不信服契丹人“以图记史,以画说史”的聪慧精绝。
从以上史钱互证,可以知道这枚面祭祀文背单龙的钱币,是天显元年(公元926年)9月6日,举行国家祭祀议式,给天皇帝阿宝机进谥号“升天皇帝”,庙号“太祖”时的祭祀钱币。
钱文四字,意读即“升天皇帝”。
顺读(读序:上下右左)。
三、辽契丹吉语钱,多为“聘享钱”,“民俗钱”,很少出现在祭祀钱中。
这些关于契丹历史、宗教、政治、民俗、钱币的知识,是识别、翻译契丹文吉语钱的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不具备这些知识,即使是契丹文大师,也翻译不好辽契丹钱币的各种文字。
所谓“译钱功夫在钱外”就是这个道理。
陈乃雄教授把契丹文“福德长寿”钱译为“寿福永昌”;刘凤翥先生把“天朝万岁”钱译为“天朝万顺”并目为压胜钱;鸟拉熙春教授把“天朝万岁”钱译为“天神千万”,也视该钱为压胜钱的错误,都告诉人们“大师”不是神,他们同样会犯错,在他们不熟悉的领域,甚至他们连普通钱币爱好者都不如。
《压胜钱编》把两枚汉文钱“万灾永灭背龟鹤”钱与葫芦形挂钱,“老人星现”“万灾永灭背龟鹤”钱,错认为契丹大字钱,说明编者不懂契丹大字,甚至对汉字隶书也所知甚少,这对国家级钱谱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但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大师们尚且犯错,吾辈一介凡人岂能例外?
不懂不装懂,不懂就学,才是求知的正途。
千万不要象“升天皇帝背单龙”原译者一样,在把该钱错译为“万灾永灭”后,不托底的他,不去找近在咫尺的内蒙古大学的专家,如清格尔泰、吴英喆教授去请教核对,竟然拉了一位死人为自己的错译背书。
说自己的错译,是死者生前赞同的(见图6、)。
他知道谁也没法与死人时质,死专家说对,自然没人反驳了。
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卑劣伎俩,真不该出现在当代体制内专家身上。
汉文吉语“万灾永灭”钱,实是一种民俗祝寿钱,其背饰的“龟鹿献瑞”图,早把此钱的主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葫芦形挂钱的“老人星现”(寿星),更是把受钱者(寿星佬)的身份揭示得一览无余。
“万灾永灭”这样的吉语,是进不了辽契丹祭祀钱的,更不会为其高浮雕龙纹的。
严厉的礼仪宗法,是不允许任何民间制作随意突破的。
压胜钱的断代、考证,是钱币学中最见功夫的研究领域,中国在这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的人才凤毛麟角。
压胜钱中的契丹文钱更是钱币学研究王冠上的明珠,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就,前人寥寥无几,后代亦人才寥寥。
吾辈生逢其时,尽管才不如前贤,智不过时俊。
但我们不懂就学,不耻下问,钻进去,啃个透,以勤补拙,不信不能在压胜钱、契丹文钱翻译考证领域拿出无愧于时代的成果,最后让我们共同以“不懂不装懂,装懂就懵懂。
”两句大实活与所有泉友共勉之。
泉痴山人2014/8/15于京东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