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RT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管道RT⼯艺
压⼒管道RT⼯艺
⼀、⽬的:
验证钢制压⼒管道对接焊缝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保证压⼒管道焊接质量。

⼆、适⽤范围:
适⽤于公司承接的钢制压⼒管道对接焊缝及相关零部件的射线检验。

三、编制依据:
1、《压⼒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2、《压⼒管道安装质量保证⼿册》
3、《压⼒容器⽆损检测》(焊缝射线透照⽆损检测篇)JB4730-94
4、《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
5、《电⼒建设施⼯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接头射线检验篇)DL/T5069-1996
6、《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透照⼯艺和质量分级》GB/T12605-90
四、⼯艺要点:
1、检验⼈员
1.1检验⼈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从事与其⽅法和级别相应的检验⼯作。

1.2底⽚评定⼈员必须具有Ⅱ级(含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1.3底⽚评定⼈员视⼒不得低于1.0,并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组⾼为0.5mm、间距为0.5 mm的印刷字母。

2、焊缝及热影响区表⾯要求
2.1焊缝及热影响区表⾯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探伤,如遇有焊后冷裂倾向的⼯件,应在焊后24⼩时进⾏探伤。

2.2焊缝及热影响区表⾯应⽆焊渣、飞线等,焊缝表⾯的不规则状态在底⽚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内部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加以适当的修整。

3、相关器材
3.1选⽤胶⽚时,应尽量考虑胶⽚的颗粒度,以较细为宜,推荐使⽤天津Ⅲ型或茂名利维那胶⽚。

3.2增感屏:应选⽤铅箔增感屏,前后屏铅箔厚度应按标准推荐的进⾏选择,⾄少应为0.03mm。

3.3胶⽚与前后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3.4为提⾼底⽚质量,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应采⽤1mm厚的铅板对暗盒背⾯进⾏屏蔽。

4、透照⽅式
4.1外径⼤于8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可条⽤对壁单投影分段透照,且每道焊缝⾄少分为4段进⾏透照,其中⼼⾓不⼤于90°。

4.2外径⼩于等于89mm的钢管对接焊缝采⽤双壁双投影法透照。

4.2.1当采⽤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射线来的⽅向应满⾜上、下焊缝影像在底⽚上呈椭圆形显⽰。

4.2.2上、下焊缝投影间距以3—10mm为宜,最⼤间距不得超过15mm。

4.2.3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每道焊⼝⾄少分为两次透照,两次间隔90°。

4.2.4当上、下焊缝椭圆显⽰有困难时,可以做垂直透照。

4.3当采⽤双壁单投影和双壁双投影垂直透照时,可采⽤⾼KV值,短时间的曝光⽅法,以提⾼底⽚宽容度。

5.1在显、定影及装取胶⽚时,避免⽤⼿直接接触胶⽚药膜表⾯。

5.2装取胶⽚时,应将胶⽚及增感屏同时在暗袋中抽出,然后将前、后屏分开再装取胶⽚,绝对不可直接抽取。

5.3严格控制显、定影药液温度,并使其保持在20℃±2℃。

5.4严格按药液说明规定的时间进⾏显、定影,杜绝以时间和温度调整底⽚⿊度。

5.5显、定影处理必须在槽式容器中进⾏。

5.5.1显影时应经常搅动,以保证显影的均匀性。

5.5.2定影时也应适当搅动,以加快定影速度。

定影时间应保证在2倍以上的通透时间。

5.5.3必须进⾏充分的⽔洗,流动⽔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

5.5.4⽔洗后,晾⼲前,在⽔中加⼊适量活性剂,以避免底⽚表⾯产⽣⽔渍,造成⽔痕,影响底⽚评定。

6、底⽚评定
6.1底⽚评定应在专⽤评⽚室中进⾏,评⽚室内光线应暗淡,但不要全暗,室内照明⽤光不得在底⽚表⾯产⽣反射。

6.2底⽚评定应由Ⅱ级(含Ⅱ级)以上⼈员进⾏,并由另⼀名Ⅱ级(含Ⅱ级)以上⼈员复评。

6.3底⽚质量要求
6.3.1底⽚标记要齐全,其中⾄少应包括:定位标记、识别标记:如⼯件编号、焊缝编号和部位编号,返修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所有标记距离焊缝⾄少5mm。

6.3.2底⽚有效评定区域⿊度应控制在2.0左右。

6.3.3底⽚灵敏度必须满⾜相关标准的规定,象质计摆放要正确。

锯丝应横跨焊缝细线朝外。

6.3.4底⽚有效评定区域不得有任何影响底⽚评定的伪缺陷,否则应重拍。

6.4底⽚评定级别按委托及标准的规定执⾏。

7、不合格焊⼝的处理
7.1对不合格焊⼝应及时通知施焊单位进⾏返修。

7.2同⼀部位返修次数不得超过3次,否则应上报总⼯。

7.3如遇抽查,还应对该焊⼯相应焊⼝进⾏加倍抽查,加倍抽查仍不合格,则应100%检查。

8、报告
8.1射线探伤报告必须由Ⅱ级(含Ⅱ级)以上⼈员签发,并应由责任⼯程师审核后⽅可发出。

8.2射线探伤报告⾄少应为⼀式⼆份,或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其中⼀份⾃存,其它交委托单位。

8.3报告、记录、委托单、底⽚等均应由专⼈保管,保管期限为7年,7年后若⽤户需要,可转交⽤户。

编制:汤和平
审批:任俊和
2001年6⽉
⽬录
⼀、⽬的: (1)
⼆、适⽤范围: (1)
三、编制依据: (1)
四、⼯艺要点: (1)
2、焊缝及热影响区表⾯要求 (2)
3、相关器材 (2)
4、透照⽅式 (2)
5、暗室处理 (3)
6、底⽚评定 (3)
7、不合格焊⼝的处理 (4)
8、报告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