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永吉县水质现状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永吉县水质现状评价
孙艳玲;王雅男;张丽玲;张玉珊
【摘要】永吉县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处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是吉林市五个下辖县之一,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当地的水质状况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当地农业及生态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通过对当地地表水及地下水的采样测试,根据国家相关水质质量标准,综合评价了当地的水质现状.结果表明,县内地表水上游水质多数符合Ⅱ类水标准,下游水质不容乐观;地下水中潜水水质以Ⅳ类水为主,其次为Ⅱ类水,承压水以较差的Ⅳ类水为主,且分布面积较大.
【期刊名称】《吉林地质》
【年(卷),期】2017(036)002
【总页数】4页(P60-63)
【关键词】永吉县;水资源;水质评价;吉林省
【作者】孙艳玲;王雅男;张丽玲;张玉珊
【作者单位】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130000;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长春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
吉林省永吉县位于东经125°48′9″~126°40′01″、北纬43°18′7″~43°35′00″ 之间。
全县地处山丘区,人口约42万,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种植及矿产开发。
查明当地的水资源情况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资料显示,县内水资源量丰富。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493×108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898×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1.917×108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 396.29 m3[1]。
根据《吉林市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其开采净消耗量0.42×1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储存量为28.55×108m3,水量基本满足
当地用水需求。
由于当地缺乏系统的水质评价,而水质作为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进而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当地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情况展开评价,通过采样测试及结果计算处理,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永吉县地表水,潜水及承压水的水质现状。
地表水系主要属于松花江中游水系,境内有流域面积大于20 km2以上的河流38条,河流总长度705.7 km,其中,饮马河属于二级河流,在永吉县内长61.4 km,温德河、鳌龙河和岔路河3条属于三级河流,及其他多条小型水系[3]。
本研究主要测试取样点分别为岔路河星星哨断面、碾子沟水库及温德河朝阳水库断面水样。
三个水样点中岔路河及温德河为上游水样,碾子沟水库为水源地水样。
评价依据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
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4]。
其中Ⅰ类水、Ⅱ类水及Ⅲ
类水均符合集中式生活用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
Ⅳ类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Ⅴ类水主要为为农田用水。
评价方法主要按单因子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见表1。
其中按照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得出,三个水样点水质良好,各项因子全部符合Ⅲ类水标准,多数符合Ⅰ类水水质标准,仅岔路河星星哨断面和五里河朝阳水库断面汞含量为Ⅲ类。
岔路河星星哨断面和碾子沟水库高锰酸盐指数为Ⅱ类。
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永吉县地表水水质,得出综合指数(F),三个水样点综合指数评级全部符
合Ⅱ类水水质标准,其中碾子沟水库水质较好,为Ⅰ类水。
此外,永吉县的下游水质则相对较差,根据2015年吉林大学对永吉县下游水质评价表明,下游水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由于地表水中化学元素向下游富集所导致,此外单项指标由于受到农业活动等影响,多个指标分类达到Ⅴ类水标准,如农药化肥的主要成分氮和磷等。
所以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治下游水质继续恶化。
2.1 评价标准及依据
全区地下水水质感官指标良好,均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不含肉眼可见物的水,水温变化在6℃~9℃。
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地下水质现状,人体健康标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结合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划分标准采用国家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DZ/T 0290-2015)[5]。
首先对参评的各单项组分按上述标准划分其浓度所属的质量类别,再按单项组分评价分值(表2)确定单项评价分值Fi。
计算样品的综合指数按照下式计算。
综合指数计算公式:
其中:
式中:为各单项组分分值Fi的平均值;Fmax为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中的最大值;n为参评因子数。
根据综合指数F值,按表3对地下水质量进行分级[6]。
2.2 评价结果
(1)潜水
利用全区237个潜水水样,对区内各地貌成因形态的地下水类型,即低山丘陵基
岩裂隙水、高平原第四系孔隙水、河谷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分别进行评价。
潜水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见表4。
①河谷平原第四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二松花江中游及饮马河、温德河、岔路河和鳌龙河等支流河谷,由于该地区潜水原生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不佳,加之城市化程度较高,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因素较复杂,因此,地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主要超标组分为
NO3-、NO2-、总硬度、SO42-,地下水质以较差的Ⅳ类水为主,分布面积较大,综合评价指数F值为4.252~7.157,检出率达56.41%;局部小面积分布着水质
优良的Ⅰ类水和良好的Ⅱ类水,综合评价指数F值分别为0.713~0.726和
2.125~2.202,检出率分别为6.41%、35.90%。
检出1个Ⅲ类水,值为4.247。
未检出水质极差的V类水。
②高平原第四系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前缘和局部河间地块,分布面积较大。
农业及生活污染是本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主要超标组分是NO3-、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及Al。
本区共
检测样品35个,检测结果80.00%为水质较差的Ⅳ类水,F值分布范围为
4.251~7.193,检测出20.00%为水质良好的Ⅱ类水,F值分布范围为2.130~
2.178。
③低山丘陵基岩风化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分布面积大,由于近年来该区农业发展较快,导致水质中NO3-、总硬度等含量超标。
该地貌类型共取得样品124个,
经检测,其中主要为Ⅳ类水,检出数量达到59个,占总样品的47.58%,F值分
布范围为4.251~7.161。
其次为Ⅱ类水,检出数量为52个,占总数的41.93%,F值为2.123~2.198。
检出少量水质优良的Ⅰ类水和中等的Ⅲ类水,检出率分别
为7.26%及3.23%。
从全区分析,本区地下水水质NO3-含量超标最为严重,这是由于受农业活动影响较大,导致地下水水质以Ⅳ类水为主,检出数131个,检出率高达55.27%,F值
范围4.251~7.193;其次为Ⅱ类水,检出数达到87个,检出率36.71%,F值范围2.123~2.189;全区检出少量的Ⅰ类水及Ⅲ类水,检出率分别为5.91%和
2.11%。
综上所述,全区地下水水质大多数为良好的Ⅱ类水,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局部高平原,分布面积为2 270.03 km2,占总面积的86.47%;其次为水质较
差的Ⅳ类水,分布面积较大,分布在河谷平原及高平原,分布面积较大,达
286.12 km2,占总面积的10.90%,水质优良的Ⅰ类水及水质中等的Ⅲ类水在全
区零星分布,分布面积较小,分别为48.99 km2及20.06 km2,占总面积的1.87%及0.76%。
(2)承压水
针对承压水50个样品,经过统计计算,得出承压水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地下水承压水水质以较差的Ⅳ类水为主,分布面积较大,综合评价指数F值为4.251~7.193,检出率达72.00%;这与潜水水质中Ⅳ类水的分布面积比率72.57%十分接近。
分布面积其次为水质良好的Ⅱ类水,综合评价指数F值为
2.123~2.215,检出率达24.0%;局部小面积分布着水质中等的Ⅲ类水和极差的
Ⅴ类水,检出样品各1个,综合评价指数F值分别为4.249和7.235,检出率为2.0%。
(1)永吉县地表水上游水质较好,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因子全部符合Ⅲ类水标准,多数符合Ⅰ类水水质标准,仅岔路河星星哨断面和温德河朝阳水库断面汞含量为Ⅲ类。
岔路河星星哨断面和碾子沟水库高锰酸盐指数为Ⅱ类。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地表水水质多全部符合Ⅱ类水标准。
(2)县内潜水水质较好,Ⅱ类分布面积1 904.09 Km2,占总面积的72.53%,
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在河谷平原及台地潜水水质较差,多为Ⅳ类水,面积594.49 km2,占总面积的22.65%,主要因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引发
NO3-含量超标;其余为零星分布的Ⅰ类和Ⅲ类水,分别为87.59 km2及39.04 km2,占总面积的3.33%及1.49%。
(3)永吉县深层承压水以较差的Ⅳ类水为主,分布面积较大,综合评价指数F值为4.251~7.193,检出率达72.00%;其次为水质良好的Ⅱ类水,综合评价指数F 值为2.123~2.215,检出率达24.0%。
【相关文献】
[1] 永吉县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 永吉县地下水动态简报[R].2013.
[2] 吉林市水利局. 吉林市水资源公报[R].2006-201.
[3] 永吉县统计局. 永吉县统计年鉴[R].2014.
[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
[5] 文东光,林俊良等.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S].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
[6] 谷朝君,盘颖. 内梅罗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 环境保护科学,2002, (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