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省初一上学期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海南省化学初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
B. 盐酸
C. 纯水
D. 氯化钠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 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吸收
C. 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 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相同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矿泉水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减少,产物的分子数增加。

B、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C、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子会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
C. 氧气
D. 碳酸
6、下列哪种实验操作是正确的?()
A. 在做实验时,试管内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 在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C. 使用酒精灯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D. 将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7、题目: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食盐水
C. 氧气
D. 盐酸
8、题目: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C. 碳酸钙高温分解
D. 氢气与氧化铁反应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O₂)
B. 纯净水(H₂O)
C. 烧碱(NaOH)
D. 氯化钠(NaCl)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冰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食醋
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B、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水银
C. 氯化钠溶液
D. 纯净的二氧化碳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这是由_________ 定律所决定的。

2、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

这个反应属于
_________ 反应,因为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铁。

3、化学式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那么氧元素在H2O2中的化合价为 ______ 。

4、在化学反应2H2 + O2 → 2H2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是 ______ 。

5、在实验室中,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和硝酸,其中属于强酸的是 _______(填写酸名),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

四、计算题(5分)
题目: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3(PO4)2,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某化工厂为了生产一种新型环保材料,需要从原料A和B中提取出目标产物。

已知原料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A2B3和AB2,目标产物的化学式为C4D2。

请根据以下信息,
完成以下任务:
1.确定目标产物C4D2的可能组成元素;
2.写出原料A和B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3.若原料A和B的质量分别为100g和50g,计算理论上能生成多少克目标产物C4D2。

第二题
题目: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H₂O₂)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将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MnO₂)作为催化剂,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0°C、20°C、40°C、60°C)下观察氧气的生成情况。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C)生成氧气的速率(mL/min)
0°C10
20°C30
40°C60
60°C9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3)如果将实验温度提高到80°C,你认为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怎样变化?请简述理由。

2025年海南省化学初一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
B. 盐酸
C. 纯水
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氧气、纯水和氯化钠都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因此它们都是纯净物。

而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由氯化氢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因此它是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 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吸收
C. 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 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相同
答案:A
解析: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物质被分解或结合成新的物质,因此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因为有些化学反应会释放能量。

选项C错误,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选项D错误,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是不同的。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矿泉水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的物质。

在选项中,冰水混合物是由水这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混合,因此属于纯净物。

其他选项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减少,产物的分子数增加。

B、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C、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子会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子会发生分解和重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错误,因为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子数可能不变;选项B 错误,因为虽然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但它们可以重新组合;选项D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
C. 氧气
D. 碳酸
答案:C
解析: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A选项的稀盐酸和B 选项的硫酸都属于酸,D选项的碳酸虽然不是常见的酸,但在电离时也会产生氢离子,因此也属于酸。

而C选项的氧气是一种单质,不属于酸。

6、下列哪种实验操作是正确的?()
A. 在做实验时,试管内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 在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C. 使用酒精灯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D. 将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试管内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时,容易造成液体溢出,影响实验安全;B选项错误,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会污染瓶塞,影响药品的纯净;C选项错误,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引发火灾;D选项正确,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

7、题目: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食盐水
C. 氧气
D. 盐酸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在选项中,氧气是由氧分子组成的单一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食盐水是食盐和水的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它们都不是纯净物。

8、题目: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C. 碳酸钙高温分解
D. 氢气与氧化铁反应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在选项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和氢气与氧化铁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而碳酸钙高温分解是一个分解反应,它将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O₂)
B. 纯净水(H₂O)
C. 烧碱(NaOH)
D. 氯化钠(NaCl)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物理性质。

氧气、纯净水和氯化钠都是由单一化学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而烧碱(NaOH)通常是指含
有杂质的氢氧化钠,因此不属于纯净物。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B.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C.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一定相同
D.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能量形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其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选项A正确描述了这一特性。

选项B、C和D都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种类会发生变化,分子结构会改变,并且能量形式也可能发生变化。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冰块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蒸馏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单一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

空气和食盐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冰块虽然是由水分子组成,但它是水的固态形式,属于纯净物。

12、下列关于化学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表示的是物质的分子结构
B、化学式表示的是物质的原子组成
C、化学式表示的是物质的质量
D、化学式表示的是物质的用途
答案:B
解析: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的原子组成的符号,它反映了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

选项A描述的是分子结构,选项C描述的是物质的质量,选项D描述的是物质的用途,这些都不符合化学式的定义。

因此,只有选项B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食醋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多种气体;食盐水是食盐和水的混合物;食醋是醋酸和水的混合物。

蒸馏水是通过蒸馏过程得到的,只含有水分子,因此是纯净物。

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B、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物理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A、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因此,选项A正确。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态发生变化,但不生成新的物质,所以选项B错误。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因此选项C正确。

物理变化中不生成新物质,所以选项D错误。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水银
C. 氯化钠溶液
D. 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B、D
解析:
A. 空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混合而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B. 水银:水银(汞)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Hg,只含有一种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

C. 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食盐)和水混合而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D. 纯净的二氧化碳:纯净的二氧化碳是由单一的二氧化碳分子组成,没有其他物质混合,因此属于纯净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这是由_________ 定律所决定的。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
量,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2、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

这个反应属于
_________ 反应,因为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铁。

答案:化合反应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铁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铁,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

3、化学式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那么氧元素在H2O2中的化合价为 ______ 。

答案:-1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 + 2x = 0,解得x = -1。

4、在化学反应2H2 + O2 → 2H2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是 ______ 。

答案:1:8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物H2和O2的摩尔比为2:1,而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和32,所以质量比为(2×2):(1×32)= 4:32 = 1:8。

5、在实验室中,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和硝酸,其中属于强酸的是 _______(填写酸名),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

答案:硫酸
解析:在化学中,强酸指的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酸。

硫酸(H2SO4)是一种强酸,它在水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成H+和SO4^2-离子。

相对的,盐酸(HCl)和硝酸(HNO3)也是强酸,但题目要求填写的是其中一个。

因此,硫酸是正确答案。

四、计算题(5分)
题目: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3(PO4)2,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310
解析:
1.首先,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Ca3(PO4)2,可以知道该化合物由钙(Ca)、磷(P)和氧(O)三种元素组成。

2.钙(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磷(P)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氧(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3.根据化学式,钙(Ca)的原子个数为3,磷(P)的原子个数为2,氧(O)的原子个数为8(每个磷酸根PO4中含有4个氧原子,2个磷酸根共8个氧原子)。

4.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钙的原子个数 +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 磷的原子个数 +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的原子个数 = 40 × 3 + 31 × 2 + 16 × 8 = 120 + 62 + 128 = 310 因此,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0。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某化工厂为了生产一种新型环保材料,需要从原料A和B中提取出目标产物。

已知原料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A2B3和AB2,目标产物的化学式为C4D2。

请根据以下信息,完成以下任务:
1.确定目标产物C4D2的可能组成元素;
2.写出原料A和B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3.若原料A和B的质量分别为100g和50g,计算理论上能生成多少克目标产物C4D2。

答案:
1.目标产物C4D2的可能组成元素为:C(碳)、D(氧);
2.化学方程式:2A2B3 + 3AB2 → 4C4D2;反应条件:加热
3.理论上能生成的目标产物C4D2质量为:72g
解析:
1.根据原料A和B的化学式,我们可以推断出目标产物C4D2可能由碳(C)和氧(O)元素组成;
2.为了使原子数目平衡,我们假设原料A和B中的元素与目标产物C4D2中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由于原料A中含有2个A原子,原料B中含有2个B原子,目标产物
C4D2中含有4个C原子和2个D原子,因此,原料A和B的化学方程式为:2A2B3 + 3AB2 → 4C4D2。

反应条件为加热;
3.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原料A和B的摩尔数分别为:n(A) = 100g / 100g/mol = 1mol,n(B) = 50g / 50g/mol = 1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1mol原料A和B 可以生成4mol目标产物C4D2。

因此,理论上能生成的目标产物C4D2质量为:4mol × 72g/mol = 288g。

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损失,所以答案为72g。

第二题
题目: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H₂O₂)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将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MnO₂)作为催化剂,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0°C、20°C、40°C、60°C)下观察氧气的生成情况。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C)生成氧气的速率(mL/min)
0°C10
20°C30
40°C60
60°C9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3)如果将实验温度提高到80°C,你认为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怎样变化?请简述理由。

答案:
(1)催化剂是二氧化锰(MnO₂)。

它的作用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速率。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越高,生成氧气的速率越快。

这说明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如果将实验温度提高到80°C,预计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进一步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从而使得反应速率增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引起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不再增加,甚至可能因为催化剂的活性下降而导致分解速率降低。

因此,实际变化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来确定。

解析:
(1)二氧化锰(MnO₂)作为催化剂,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到加速反应速率的作用,但其本身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2)实验数据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氧气的速率逐渐增加,这符合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一般规律。

(3)理论上,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但由于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催化剂活性的限制,实际变化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