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诸葛亮的故事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南阳,诸葛亮被尊为智圣,而?三国演义?及历代诗人的渲染和吟咏,使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愈发崇高起来。
对于诸葛亮为何没跟随曹操,促成“强强联合〞以统一中国大业?在大一统观念中生活的中国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诸葛亮的一生做了一次检索和总结。
虽然诸葛亮轻挥羽扇的形象颇潇洒,但细观其一生,笔者认为有几处大败笔。
其一、择人有误。
“良禽择木而栖〞,三国有个著名的谋士郭嘉,他之前是跟从强大的袁绍的,但他却能慧眼识英雄,改弦易辙跟随弱小的曹操,并屡建功勋。
难道诸葛亮受匡扶汉室思想的限制不齿与曹操为伍?!或者他认为曹操手下谋士如云,跟随曹操难有在刘氏集团中的地位?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刘备已捷足草庐而三顾,让诸葛亮别无选择。
诸葛亮虽有管仲乐毅之志,却未能及早把握出山时机,追随真正的英雄,俗话说“扶强不扶弱〞,与曹操失之交臂而跟随刘备,不能不说是一次冒险。
其二、决策有误。
?隆中对?读来虽铿锵有力,为历代政治家和文人所称赞,但却指其策略有误,且为致命性的,蜀国占西蜀和荆州之地,相隔千里而两分兵力,难成掎角之势,关公失荆州在所难免。
刘备虽为英雄,但在关键时刻不冷静,或者说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夷陵之战的失败,大损蜀国根基,反而更见孔明选择之失误。
蜀国从此再无恢复汉室的时机。
其三、时机有误。
以弱小之国,五出祁山进攻强大的曹魏,几乎
皆徒劳而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为报三顾之恩及贯彻“以攻为守〞的策略,却大量消耗了蜀国税收,也损耗了蜀国人力资源,致蜀国国力日渐衰弱。
其四、用人有误。
错用马谡,致有街亭之失。
忘先主白帝城托孤“马谡言过其实,未可委以重任。
〞之言。
其五、理念有误。
作为蜀国最高行政长官,事无巨细,必亲自躬亲,未能注意提携和培养蜀国后续人才,也导致其积劳成疾过早辞世。
其六、协调不力,未能协调好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在其死后,二人火并,大将魏延九族被诛,致人才匮乏的蜀国更加匮乏。
“得相能开国〔?先主庙?〕〞。
可惜诸葛亮的作为只开了一个蜀国,再无大的建树,而且其长子长孙在曹魏的进攻中都为国捐躯,这个结果使诸葛家族的悲剧色彩更加凝重。
“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
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我们更要拔开历史的迷雾来看其本来面目。
纵观诸葛亮,虽有名相之风,却无韩信、乐毅之辈扶持,也不占天时地利。
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美精神的表达,贯穿其蜀国政治生涯之始终,无不增添诸葛亮的悲壮,乃至“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时,必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