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则X=4g,则反应表达式是+
乙甲丙,属于分解
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丁增加了24g-4g=20g,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8:20=25:,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故D不正确。
故选D。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
故选C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
【详解】
A、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
32g+3g=35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32g=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
C.m=1-1=0,错误;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0,错误。
故选B。
5.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此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如图: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构成可知,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D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构成可知,此反应有两种新物质生成,故C说法错误;
D、由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6.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答案】A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H2O2表示,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2=22:1,故错误。
本题选A。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
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
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
D.反应后生成15 g Z
【答案】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 g﹣0 g=4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 g;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2 g﹣10 g=2 g,故Y是生成物;同理确定Z 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 g﹣1 g=14 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2 g=9 g。
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 g ﹣10 g=2 g,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6,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 g∶12 g=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 g﹣1 g=14 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S+O2点燃
SO2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2:1
【解析】【详解】
A、S+O2点燃
SO2,可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32:3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硫原子的个数不变,但氧分子参加了反应,个数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S+O2点燃
SO2,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
法错误。
故选A。
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 .n=3
C .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 .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 4+H 2O CO+3H 2;
【详解】
A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B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3,故正确;
C 、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均不改变,故错误;
D 、生成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B 。
11.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氢元素的质量为0.6g ,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 ;该反应中O 2和CO 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 2和H 2O 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
12.已知反应:,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 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g
B.80g
C.90g
D.120g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即A、B两物质)的质量总和应为140g,由于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则消耗B物质的质量为。
故选B。
13.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关于冰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B.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该物质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D.该物质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
A、冰毒中的C、H、N元素的质量比=(12×10):(1×15):14=120:15:14,错误;
B、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
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C、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冰毒分子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错误;
D、根据冰毒的化学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充分燃烧除额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应生成含有氮元素的物质,错误。
故选B。
14.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是 Ag2S B.H2S 中 S 元素为-2 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 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A说法正确;B、H2S 中H显+1价,故 S 元素为-2 价,故B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正确;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H2S,故D说
法错误。
故选D。
15.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
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催化剂
高温
2N2+3CH4。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16
×100%=75%,故B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
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16.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已知某配方火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
3C K2S+N2↑+3X↑,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NO C.CO2 D.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反应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4,2,6,3,生成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2,2,0,0,故3X中含有6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故X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C。
17.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 ②Cl2③HClO ④X ⑤NaClO4。
根据氯元素化合价的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AgCl B.KClO3C.HClO2D.Cl2O5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详解】
根据化合价的有关知识可知,①KCl、②Cl2、③HClO、⑤NaClO4中Cl的化合价分别为:-1、0、+1、+7,化合价依次升高,故X的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KClO3、HClO2、Cl2O5中的Cl的化合价分别为:+5、+3、+5,只有AgCl中Cl的化合价是-1价,不在+1和+7之间。
故选A。
18.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a、b反应后减少,为反应物,c反应后增加,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反应是a和b生成c,反应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选C。
19.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
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
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20.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2 B.108 C.70 D.2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32×3)÷4=27。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