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北戴河有关的人物
1,金达。
据记载,北戴河别墅的历史始于北戴河开发之初,1893年,修筑津榆铁路的英国总工程师金达第一个发现了蓝天碧海、沙软潮平的北戴河。
同年,英国人史德华首开其端,兴建了第一所别墅。
到1898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北戴河为避暑区之后,传教士、中外名流、富商大贾纷纷在这里购地筑屋,当时盛极一时的北戴河与夏威夷齐名,被称为“东亚避暑地之冠”。
到1949年,北戴河建成别墅达700余栋,成为仅次于庐山的中国第二大别墅区。
为了纪念这位北戴河的始建人,区政府在平水桥公园新建了金达塑像,后移到了中海滩路。
2,光绪十九年(1898)清政府正式辟北戴河为避暑地,允许“中外人士杂居”。
国内外的巨商富贾、学者名流、军政要员云集这里,纷纷抢购土地、大兴土木、修建别墅。
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到1949年北戴河解放,共在北戴河建起别墅719幢,其中外国人修建了483幢,这些别墅依山傍海、风格迥异成为北戴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许多伟人也曾在此居住,并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掩映在碧海金沙、蓝天白云、奇峰怪石、青草绿茵中千姿百态、红瓦青砖的别墅楼,使北戴河成为与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起名的四大别墅区之一。
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这蔚然壮观的名人别墅游。
保存至今的有100多幢老别墅,我们选择比较有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几幢先行开发。
别墅风格包括欧式、日式、美式、维多利亚式。
3,诗人徐志摩在他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一文中写道:“我独坐在前廊,偎
坐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
廊前的马樱、紫荆、藤萝、青翠的叶与鲜红的花,都将他们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态无数;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的斜纹。
从树的间隙平望,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地舞蹈。
”这一段最能反映北戴河别墅中廊的情致。
4,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到碣石,“刻碣石门”,在今金山
嘴筑行宫
5,慈禧墓中的珍宝--------做珍珠慈禧墓中的珍宝,慈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
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
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
清代慈禧太后身边的女官德龄在其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到老年时,肌肤仍然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细腻光润。
然而在记者走访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专家时,却意外得知慈禧虽一生爱美至极,但其本身的肤质并不好,脸上容易起痤疮,还时常患有面部痊孪症,但是到了老年时期,慈禧的皮肤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1904年入宫为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也在其所著的《慈禧写照记》中说道,慈禧年近七旬但“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
“慈
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
据说慈禧身边的第一女官德玲格格有一次看到慈禧沐浴,她就发现,当时已经有六十多岁的慈禧,皮肤“宛若处子”,当时她非常惊讶,原来慈禧每十天要服用一次珍珠粉,平时还会把珍珠粉混在护肤品中外敷到皮肤上。
源起:西太后在美容方面,也和别的女人一样,涂脂、抹粉,内用药补、食补,外用珠粉。
西太后最钟情的养颜美容秘方之一,是珍珠粉。
有一次,西太后对侍从在侧的女官德龄说:珍珠粉这东西,很好,能够帮我留驻青春!
书目记载:《开宝本草》说: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
具体的制作方法是:选择品质上乘的珍珠,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匀即可。
功效:它的功效,主要是在皮肤上显露,可使皮肤永远柔嫩,富有光泽!
西太后长年使用这一养颜美容妙方滋润皮肤,她的皮肤因此能够柔滑白嫩,富于光泽,很有弹性。
第二道养颜美容敬献——热毛巾敷脸
这热敷美容保健妙法,是太后自己发明的养颜秘方之一,也是她最津津乐道的永保青春之妙方。
当时宫里的侍女们称为洗脸,确切地说,就是用热气腾脸,也就是现代人美容的所谓热敷。
具体的制作方法是:用特制的银盆,装满洒了香料的热水,再以细腻柔软的纯棉毛巾,浸透热水之后,按照肌肤的纹理,细心地敷,感觉就像是在细软的绸缎上滑动一样
5.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五位皇帝到关外拜谒祖陵并祭祀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途经山海关,澄海楼是他们观海赋诗的必去之地。
6.望夫石,总有许多女同胞在这里照相留念。
现代的女性,很会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调适自己的心态。
她们把望夫理解为“旺夫”,兴旺发达的“旺”。
希望自己能成为自己先生的贤内助,能让他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兴旺发达。
也有的女同胞幽默地说:我出来旅游这么多天了,我要在这望夫石上望一望老公现在在做什么呢?好吧,无论是“望夫”,还是“旺夫”,在孟姜女庙,我一定给各位女同胞一个特权,谁要想在这里照相,就尽管照吧。
我只想把诗人海子在他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几句诗,送给大家:愿您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您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您在尘世获得幸福。
7朱启钤先生1916年初次来到北戴河。
从1898年经清政府正式批准为避暑地之后,在北戴河居住的外国人就成立了“石岭会”,大量购进土地,转手出租,从中获利。
他们不断侵犯中国人民的主权,引起当地居民和有识之士的愤慨。
1919年,朱启钤先生联络中国上层人士,并经当时北洋政府的内务部和直隶省批准,成立了“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代行地方行政权力。
同年,朱启钤先生和他主持的公益会兴建了莲花石公园。
公园由朱启钤先生总体设计,公益会会员张文孚(叔诚)捐献土地133亩,其他所需经费的半数以上是公益会会员个
人募捐的。
1932年6月,经河北省批准,成立了“北戴河海滨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启钤先生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朱启钤任公益会会长达10年之久,其间,兴建莲花石公园,在莲蓬山植树达50万株以上;修筑东经路、西经路、海滩路、金山嘴路、鹰角路等36条干支道路,建桥涵160多孔;筹款创办了莲蓬医院,捐资建成区立完全小学;对北戴河海滨的交通卫生、公共事业、社会治安、风景名胜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他是北戴河开发与建设的肇始人,为北戴河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1951年,80岁高龄的朱启钤先生又一次来到海滨,整整游览了一天,并亲切地把北戴河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8甘林(1853—1924)原名坎德林,乔治·托马斯,英国传教士。
25岁时开始来中国传教。
甘林到中国后,先后在天津、乐陵、武定、唐山等地传教,与传教士韩因时一起在唐山、林西、古治、丰南一带,建有许多圣教堂,分教堂和支堂。
1893年甘林在布道期间来到北戴河。
他发现北戴河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莲蓬山更是松青柏翠,景色迷人,就向北戴河海滨十三牌(北戴河海滨的地方组织)买下了鸡冠山400余亩土地,于1896年建成了一幢砦岩式别墅。
别墅系二层楼房,登楼顶,北戴河风光可一览无余,周围有石砌短墙,取名甘林别墅。
别墅建成后,消息传开,清政府以为英国想要在北戴河建军港,令直隶总督李鸿章查明复奏。
经唐山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调查,北戴河滩平水浅,无法停靠军舰,这场虚惊才算结束。
1924年,71岁的甘林因病去世,葬于北戴河西人墓地
9陈蘅哲(1890—1976) 原名燕,号沙菲,女,江苏武进人。
北京大学教授,1932年发起出版《独立评论》杂志。
著有《西洋史》、《小雨点》等。
她曾写有《游北戴河》、《再游北戴河》等散文。
她评价北戴河“其一是洋化,其二是时髦”。
她描写了在北戴河大海里游泳时的轻松和惬意:“当我跃身入水的时候,真是渴者得饮,有说不出的愉快……,但觉身如羽毛,随波上下,心神飘逸,四大皆空。
”她把莲蓬山比做仙山,把望海亭比做天上宫阙,她用“沧波万里,银光如泻,潇洒轻盈,天空净碧”等词语讴歌了北戴河的“伟大与清丽”
10唐太宗是在春天来到北戴河的。
北戴河之春,更显得清新温柔,您要是在春天到北戴河来旅游,嫩柳吐绿,芳草萋萋,桃花绽放像火一样红,天空晴朗像海一样蓝,那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真心地欢迎大家也学一学唐太宗,当春天的脚步响起的时候,来北戴河旅游。
11许世英是北戴河海滨公益会的发起人之一。
1919年兴建莲花石公园时,朱启钤撰写了《莲花石公园碑记》,由许世英书写,碑文字迹端庄清秀,不失为书法精品。
许世英在北戴河先后写了《戊午游北戴河海滨》、《莲花石公园兴工呈蠖公》、《甲子季秋雨后登联峰山晓望》等诗篇来赞叹北戴河的旖旎风光和朱启钤先生开发北戴河的丰功伟绩。
12胡厥文(1895—1989),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191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
在上海先后创办多家企业,1927年任上海市机器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联合同业支援十九路军抗击日军。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桂林等地创办机器厂,并任中南区机器工业协会理事长。
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副市长、民建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胡厥文先生多次来北戴河,1987年为鸽子窝公园“鹰角亭”题写匾额。
13方毅(1916—1997年),又名方清吉、方静吉。
福建厦门人。
历任福建省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中央财政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
1987年为鸽子窝公园题
写“望海长廊”匾额。
14严济慈(1901—1996) 浙江东阳人。
物理学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88年获法国总统授予的荣誉勋章。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严济慈先生多次来北戴河,1987年为鸽子窝公园“浴日亭”题写匾额。
15程思远1908年8月生,广西宾阳人。
罗马大学政治学博士。
曾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秘书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秘书长。
1965年随李宗仁回北京定居。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程思远多次来北戴河,先后为“中海滩公园”和“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题写园名和校名。
16辛柏森(W·J·Simpson),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人,1898年出生。
耶鲁大学林学博士,专攻园艺。
1928年,受美国基督新教卫斯理宗美以美会派遣,在北戴河海滨创办华北卫理公会北戴河东山园艺场。
辛柏森博士在海滨辛勤工作,培植园艺,推广科学技术,他回国运来了法国李子、那翁樱桃、西红柿苹果、美国薄皮核桃、冰糖葡萄等20多个优良果树种苗,还运来了荷兰黑白花奶牛、波支猪、约克夏猪、莱航鸡等优良畜禽品种。
1932年他再度回国运来了美国的皇冠苹果——“红星”成苗和接穗。
红星苹果俗称“红香蕉”,自辛柏森博士引入至今一直盛行不衰,成为北戴河的特产。
辛柏森在北戴河历经12个寒暑,于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撤离回国。
1720世纪初,北戴河被世界誉为“东亚避暑地之冠”。
当时在这里和北洋政府高层里,流传着一句民谚四绝:吴家楼、段家墙、霞飞馆的大草房,河东寨的四姑娘。
先说第一绝:吴家楼,座落于莲蓬山南麓,是一座背山面海的西洋式建筑,上有二层小楼,下有地下室,造型华美,结构严密,是当时北戴河最豪华的别墅。
吴家楼的主人是吴鼎昌[1]。
1916年,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吴鼎昌与段芝贵[2]等经常聚赌,输赢往往在大洋万元以上。
吴鼎昌一晚赢大洋约3万元,全权委托德国工程师卫梯西设计、北戴河海滨草厂村建设承包商阚向午施工,建成一幢当时北戴河最豪华的别墅--吴家楼。
此楼建成后,成为北戴河上层人物聚会的场所,在当地和北洋政府上层影响颇深,号称一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国联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事件真相,和调查结束入关起草调查报告时,张学良安排此楼为国联代表团会议室。
解放后,此楼被人民政府接管。
朱德总司令曾经住在这里。
再说“段家墙”。
段家墙是指段芝贵别墅的围墙。
1920年,由北戴河公益会会长朱启钤督造、由当地祁姓建筑承包商修造,在原公园路2号朱启钤的“蠡天小筑”西面,为段芝贵建造一座别墅(现中直58楼,1971年9·13事件时,此楼为8341警卫部队驻地,林彪的警卫秘书李文甫就是在这座楼前跳车遭枪击的。
)由于段芝贵妻妾成群,又因他是军队中的实力派人物,随从较多,别墅建成后段嫌其窄小,将其售与朱启钤,后在原西经路68号占地406亩,特请曾为“吴家楼”设计的德国建筑设计师为其设计,由“吴家楼”的建筑承包商当地人阚向午施工,建起了建筑面积1348.8平方米的一大一小主配楼式专用别墅。
“段家楼”院内松柏森森,在主楼外西南角,有一座造型典雅的西式凉亭。
“段家墙”绵延约300米,以花岗
岩毛石砌成,上嵌水泥条形空格,墙头覆盖深红色缸瓦,衬托着主楼显得更富丽堂皇。
当地故称此为第二绝--段家墙。
1925年段芝贵病死,遗嘱将别墅赠与他的日本友人玉井利三郎,玉井利三郎又转赠日本居留民团。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收归国有,解放后,归人民政府接管。
第三绝是“霞飞馆的大草房”。
霞飞馆座落在联峰山莲花石正北60米,又名“松涛草堂”,木架结构,茅草盖顶,造型古朴典雅。
堂内可同时摆放六七十桌席面,专供游人宴饮。
霞飞馆的主人是朱启钤的小公子-朱海北,1924年张学良首次来北戴河时,称赞朱海北是这里的好“案内”(日语意为好导游)。
朱海北共一兄五姐五妹,二姐夫章以吴是周恩来南开中学时期同窗好友,四姐夫吴敬安是张学良手下得力战将,五姐夫朱光沐是张学良的少校秘书。
朱海北入幕东北军担任张学良将军的侍卫副官,朱海北的身材与张学良将军相似,将军定做的衣服,常由朱海北代替量裁试穿。
后其六妹朱洛筠嫁与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朱海北就成了张学铭的二舅哥。
当年,每到夕阳西下,中外仕女纷纷来“霞飞馆”宴饮跳舞,故时人又称此为“仙人宫”,时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徐世昌,称此为“莲花世界神仙窟”。
1930年,张学良将军在此宴请英驻华大使和英远东舰队司令。
1966年为林彪在“霞飞馆”旧址上,建起一幢灰色别墅96号楼,俗称“林彪楼”。
1971年,在此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3事件。
第四绝是“河东寨的四姑娘”。
河东寨位于北戴河东联峰山西南麓,当年这个村里有一位美貌绝伦的姑娘,因在家里行四,人称“河东寨的四姑娘”。
“四姑娘”长得漂亮,又经常出入交际场所,与许多知名人士都有交往,在上流社会很有名气,被编入北戴河民谚的最后一绝。
注意事项:
1,第一天不要进店,留出时间为进店做准备。
2,加点要注意无时无刻去渗透景区
3,提醒客人存在消费意识
4,带团从领队全陪入手,掌握团队大致情况
5,安全第一,旅游第二。